查看原文
其他

放宽历史的视野,碎片化时代的深阅读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1-09-12



放宽历史的视野

碎片化时代的深阅读

文:网摘  编:木叶


历史学家朱维铮曾打过一个比方:想象中国是仅有一个窗户的房间,外国学者只能通过窗户看里面,而中国的历史学家在屋内,似乎洞察一切,但唯独不知道这间房间坐标何处。而外国汉学家,能告诉我们房间的位置。


同理,看待世界也是一样。从1840年——中国被裹挟到全球化的第一个庚子年开始,“从世界看中国”盛行百年;随着国的改革开放,让“从中国看世界”成为主流。我们接触历史教育的那天起,就习惯了以中国已有的立场看待世界。


然而,这种看待历史的方式具有天然的“致命伤”,不仅容易使人局限于二元对立的思维中,甚至会产生某种遮蔽效果。


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亟需真正地思考:“开眼看世界”究竟应该学习哪些东西。也许直到今天,我们欠缺的还是最基本的常识——重新寻找文明最根本的源头,从世界的角度看世界,而不是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这样才能跳出观念的局限。


而《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正是一套“从世界角度看世界”的世界史——它以帝国为锚点,横向连接各个地区,构建出全球历史的四维图景,从更大的格局讲述世界的历史。


过去的历史全集,大多是涵盖整个时代、历史分期清晰的作品,但本质上是非常静止的历史。与此相对,就像“兴亡”这个词所象征的,讲谈社要讲出世界的动态历史。让读者感受到区别于传统历史视角的,全新的世界历史。


在此意义,这又是一部很新、很有野心的世界史——从全球视角看各大帝国的兴亡。


一部有野心的世界史


▌以全球视角回望过去

九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建成大帝国?


从霸主时期到帝国式微,罗马人的信仰和生活状态是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所谓“中央欧亚” 在何处?


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大清帝国,又是怎样在一战前相继消失的?


精选几个历史的断面,透视人类历史的进程,以全球的视角来回望过去,是《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给人最大的印象。


无论对象是神一般的亚历山大帝国,还是让人无限怀恋的唐帝国,抑或是自近代至今引领世界的欧洲诸国,都被一一客观而冷静地叙述,不夸张,也不贬低,少有偏见。


我们的隔壁邻居日本人,究竟是怎么看世界的,从这套书中,大可一窥究竟。




▌介绍全新知识疆域

延续普及专业知识的传统


这套书,是由日本顶级大社——“讲谈社”出版的百年社庆献礼之作。


讲谈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同集英社、小学馆并称为日本三大社。


作为自家的百年献礼重磅大作,讲谈社汇集了一大批世界史研究的重量级人物,经过了整整10年的研究,才产出了这套权威的全球通史,每字每句都经过精心的考证和打磨,不仅要专业,更要通俗好读。


讲谈社的出品有一个传统,就是定位在大众阅读,请专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普通读者撰写高品质、有营养的普及读本。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就是在这个目标上推出的:


过去的历史全集,虽说也分成数卷,但大多是涵盖整个时代、历史分期清晰的作品,换句话说,是非常静止的历史。与此相对,就像‘兴亡’这个词所象征的,讲谈社希望本系列一定要讲出世界的动态历史。在此意义上,希望它会让读者感受到很新、很有野心的题目。




以其中两本为例:


◎《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


在西方的历史中,亚历山大是一个近乎于神的名字。


他的一生仿佛是一部宏伟的历史小说:历经10年,征服了从巴尔干到印度的广大区域,建立起空前绝后的大帝国;一面对战俘的贵族女性礼遇有加,一面又纵火烧毁了壮丽的波斯王宫;正值壮年,便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热病,与世长辞……不论哪个故事,都极具魅力,可以拍成大片。


在森谷公俊看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亚历山大形象的遐想,仿佛一眼永不枯竭的泉,源源不断,不曾停止。人们依据他伟大的一生,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亚历山大形象”。


然而作者并不局限于再写一部亚历山大的个人传记。


全书的内容虽然与其有关,更多的却是从亚历山大的活动观察整个世界:马其顿国家的组织、波斯帝国和西亚文明的遗产,以及在亚历山大之后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互相作用……


壁画上的亚历山大


在这些叙述的背后,会发现作者的真实意图是想纠正人们对“希腊化”的偏见:希腊文化在亚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并非亚历山大充满破坏性的远征而产生,而是优秀文化所具有的生命力和人们对其产生的信赖。


至于亚历山大,哪怕当时人们说他无所不能,但对于追求多种价值观并存、人类和平共处的今天来说,我们还是不要一味赞美他的伟大了。


这样有深度又理性客观、还对历史有新颖解读的作品,正是“高质量阅读”所需要的材料。一书在手,沉浸其中,学有所得,亦有所思。


◎《丝绸之路与唐帝国》:


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和我们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唐朝史。比如听到安史之乱,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它不就是唐朝盛极而衰的拐点吗?


但作者跳出局限,给出了一个超大胆的评价——


安史之乱的爆发, 是整个亚欧大陆的历史转折点。


因为,唐自建国起就是一个侧重点在亚欧中央的国家。借着“丝绸之路”的便利,亚欧大陆上的粟特人、突厥人、回鹘人······都在此进行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和联系。



唐朝国力也强盛到巅峰,中亚大陆上的其他民族都处在它的压制和影响之下。


直到安史之乱突然爆发!


这场战乱,汇集了多种民族势力,比如发起人安禄山,就是粟特人和突厥人的混血儿。


唐朝因这场混战衰落,那些在唐朝影响下的民族势力,则或倒台或崛起,整个亚欧大陆的权力秩序,经历了空前绝后的“大洗牌”。


作者用近似“外星人视角”俯瞰并描绘这段历史,让读者发现,安史之乱其实是整个10世纪亚欧大陆的转折点。


这样有趣又大胆的历史分析就充分体现了“高质量作品”的魅力:内容足够广博、深刻,愿意静下心来深度阅读的人,会因此获得更宽阔的视野,并不自觉的跟随书中思考,从而拓宽见识并形成自己对世界的洞见。


而以上这些东西,是碎片化阅读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




▌换个角度看历史

每页都有颠覆认新见解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共9册,它不是按照年代来纵向写的,而是每册对应一个帝国,以9个帝国为锚点,横向连接全世界各个大陆,还原世界历史。


这9个帝国,都是历史上存在过的最伟大的帝国,每一个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读这套书会让人感觉大脑里像有一张世界地图,视野一下子就通透了,思维也能往更广的维度发散,跟随作者的思路,从“外星人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回望和重新分析。


它以这种局外人的视角,完全跳脱了写史者“当局者迷”的困局,用更客观,更全面,甚至是更“大胆”的笔触,去揭开更为真实的全球通史。


因此由理想国引入后,葛兆光、高晓松、罗振宇等各路名人都争着大力推荐。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一部东方视角的世界帝国史,写出了飞速变化的时代潮流。


葛兆光(复旦大学教授):这些精心选择的断面,呈现了世界史的一些“重大时刻”和“关键事件”,使整个世界的历史因果链得以理解。



如果读惯了沿时间线推下来的历史书,或者想读点更客观的历史,那就选这套书,换个角度看历史,每页都有颠覆认知的新见解。


不仅如此,理想国把这套书引进国内之后,更找了国内知名翻译家,花了5年才翻译出版,读起来非常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采用32开大小,锁线精装、可平摊,阅读感良好。每卷书还有上百幅照片、表格、地图······图文搭配,阅读不累。




一套9卷图书,重达4公斤,全部采用硬壳精装。尽管这是一套大部头的书,但不必担心读起来吃力。


讲谈社的定位就是大众阅读,这些学者专家讲起历史来,全都深入浅出、精炼犀利。它讲起历史来客观又独特,从全新的视角,从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帝国历史故事中,去明晰世界。


每一页都有新发现,认真读下去可能读到停不下来。只要对历史感兴趣,闭眼入这套《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也不会错,无论自己买来看完收藏,或者送给朋友,都再合适不过了!


在一切都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这样一部有野心的世界史,正是我们所呼唤的。它可以帮我们超越碎片化叙事,从世界的视野中聚焦历史主脉,构建出全球历史的多维图景。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来源 | 本文选编自公众号“理想国”和“书单来了”。感谢原作者。李强好书伴读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解构:“新美国”吞噬“旧美国”
何伟:美国人眼中的复杂中国
观念的奠基者:九位西方思想家
荐书 | 读懂美国,就从这个书单开始
张鸣:大泽乡的故事,不是司马迁编的
让“剑”臣服于“光”: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越预判越错判:历史没有剧本,只有意外
思想关乎国运:中美合作与冲突的历史密码
一场毁灭人类的核大战,因她的书消弭于无形
荐书 | 读透了这套书,也就懂了当今世界的格局
荐书 | 读懂亚当斯密,才能理解持续繁荣的关键所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