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著介绍 | 希腊罗马埃及的学校(4):教材与训练

石晨叶 古典乱炖 2023-10-15


普劳图斯《巴基丝姐妹》(Bacchides一剧中,伴学老奴林都斯(Lydus)抱怨说,以前的孩子都很听话,“但是现在,他还没满七岁,要是你用手碰他一下,这孩子立马用板子把老师的头给开了。”【1】这里的板子,正是孩子在学校中,写字使用的木板。而在学校里还有哪些用具?每个学习阶段做什么练习?这就是C教授《头脑的锻炼》5-8章的内容。



学校中的用具大多和日常文化生活所需无异。古代能写字的载体无外乎就是纸草木板陶片兽皮也偶尔使用,只是频率略低。纸草造价较贵,且重复利用率低。纸草上的字虽然可以通过沾水擦除,但总擦不干净。更多情况下,学生只会用正面已经用过的废纸来写(p.134)。


木板分两种,有的表面涂了层漆,类似今天的课堂白板,蘸了墨写可以擦除。另一类则会附一层蜡,需要常常更新,学生用金属骨头制成的笔杆在上面“刻字”。更便宜的就是陶片了。在古代,大片陶片可以用来写诗和文学创作,而且碎陶片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垃圾,到处都是。著名纸草学家J. G. Milne挖出了一堆写着学校练习的陶片,不禁开脑洞,觉得这些老师“在露天垃圾堆旁讲课,垃圾堆上,写作练习的材料充足,用完了也可以马上再扔掉”(p.27)。





正式开始上课的孩子,脱离文盲,需要跨过写和读的两大难关。最基础的就是字母,至少要会写自己的名字。老师会用字母积木块、木雕的描红帖等训练道具来辅助孩子记忆。也有实在药石无医的。赫罗狄斯·阿提库斯(Herodes Atticus)是罗马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儿子却“不识字”(δυσγράμματος)。最后,他不得不给儿子请了24个贴身奴隶,每人的名字以不同的希腊字母打头(希腊语有24个字母,p.165)。


刚学会了字母,下一步,学生就要开始按照老师的模板,歪歪扭扭抄单词和音节了。三世纪的一块木板上,老师用史诗六步格的格律,工工整整起了个头:“开始,字迹好点,写字漂亮,还有条直线。现在到你模仿了。”(p.133)在辅助网格线的帮助下,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抄着,字越来越小,越来越不齐。



Cribiore 1995, "A Schooltablet from the Hearst Museum," ZPE 107, pp.263-270.



而如果爬过了第一阶段,到了语法老师那里,学生的读写能力可能大相径庭。虽然初级阶段读和写都有训练,但两个技能的成长并非亦步亦趋(pp.176-178)。初级的大量抄写听写最终只让孩子熟练了的能力,能不能在没有标点断词的情况下读原文,成了个大问题。而进入中级的第一道考验,就是“准确阅读”。但在实际情况下,很多学生依旧需要依赖于有点校过句读的辅助文本(pp.189-190)。


对每一篇课文,老师都会先示范阅读(praelectio),强调解释其中的词汇与表达。而在自主阅读中,学生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训练,比如“语气识别”(paragraphos):他们需要在一大段文本中,辨别哪里有语气转折,哪里说话的人改变了。尤其是到了罗马时期,古典希腊语中的重音送气长短音等都与当时通行的语言不通,学生需要做的,可能还有给古典文本加上这些注音符号(p.192)。






这一时期也要开始完整阅读文学作品,尽管一些名篇在初级学习中已经涉及。荷马史诗是每位学生的必修课,其中《伊利亚特》的受欢迎度远超《奥德赛》,而绝大多数孩子读的,也都集中在《伊利亚特》前六卷,后半部书的受众非常之少(p.194)。除了荷马赫西俄德欧里庇得斯和新喜剧诗人米南德也是课本中的常客。现代古典学训练往往强调阿里斯多芬而忽视米南德。但是在罗马时期,后者的作品才是绝对的必读,例如三世纪的博德梅尔(Bodmer)纸草文献库中,文本不是基督教的,就是米南德的。


中级阶段也体现了古典教育的几个特点。与现代阅读的分级不同,古代学生会反复读相同或类似的文本,例如荷马史诗,可能从初级便开始读,哪怕在高级课程后,依旧会陪伴学生一生。很多高难度的抒情诗歌也会在中级阶段被引入课程。受到文学熏陶的孩子,除了写诗,另一项更实用性的练习是写信,把个人感情以文学化的手段融入到书信这一正规写作体例之中。比如公元一世纪,两位埃及少年就以稚嫩的笔迹错误百出的拼写,诚恳地给朋友写了封请求信(P.Oxy. XLII 3070, p.219):


阿皮翁艾比玛斯和他们最亲爱的艾帕弗洛狄托斯宣布:如果你让我们欺负,那你下场就不会太惨。如果你让我们欺负你,我们就不会剥了你的皮。再会!再会!

“寄给最亲爱的艾帕弗洛狄托斯。


这里“欺负”带着性的意味,而在粗俗的信旁画着一个神秘的圆圈和黑点,上方写着“鸡头”(ψωλή),下方写着“菊花”(φίκις)





过了中级,到了高级,学生就像是到了清华北大了。这时候,学生做的是真正头脑的锻炼,也正因如此,他们所做的练习被称为 “锻炼准备”(προγυμνάσματα)。最初,学生只需要记一些名人名言历史典故(χρεία)。随着难度增强,他们需要对故事进行组合和延伸,通过阐释来论述自己的论点。而在热身结束后,下一步练习就是基于准备训练之上的演说创作(μελέται)(p.223)。


在诸多修辞练习中,赞美演说(ἐγκώμια)角色扮演(ἠθοποιΐα)是绝对主流。罗马帝国以后,赞美的演说成为了日常修辞学中最重要的方向之一。赞美的套路也很俗套,就是说几个客户的美德,每个找几个神话或历史上的例子,再添上几句荷马史诗的引用。而角色扮演则更有趣,学生需要假想自己是一名神话英雄(比如阿克琉斯)或是历史人物(比如伯利克里),想象他们在特定场景下会做怎样的演讲(pp.228-229)。


这种练习同时运用上了学生在初级阶段就熟悉的文化历史故事,又加上了最高等级才会有的语言风格训练(比如分析德摩斯梯尼还有修昔底德)。学生也需要增长自己的典故积累。演讲时,老师鼓励引经据典要“一字不漏”(memoria verborum)而不是仅仅对事物和观念进行复述(memoria rerum,p.232)【2】。


而对于模仿的对象,老师似乎是百无禁忌。利巴尼奥斯就用过“妓女”“走霉运的人”“一个画匠”给学生作题(p.229 no. 35)。而在基督教化后,道德意味浓厚的《圣经》故事也进入了课本,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凶杀案也变成了一道题:


“该隐杀了(亚伯)以后会说什么?”


P.Bodmer D p.39

【本书完结】



前文:
简介+第一章总结:教学模式与场所
第二章总结:师资与工资
第三、四章总结:育儿与家校关系


注释

注1:第440-441行:at nunc, prius quam septuennis est, si attingas eum manu,  extemplo puer paedagogo tabula disrumpit caput. 

注2:这些模拟演讲的分类方式比较多,最主要的是按照神话和历史的主题,分为虚构与历史两类。而一些作家,如塞涅卡,则区分了“想象叙事”(suasoriae)和“模拟法庭诉讼”(controversiae)两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