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 | 工行董事长陈四清:开创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金融杂志 Author 陈四清
导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在《中国金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发表署名文章。他提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以金融力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金融必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布局中找准自身定位、把握职能职责,全力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
中国式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我们党始终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两步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中国式现代化得到前所未有的推进和拓展。党的二十大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作出深刻阐释,必将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辟新境界。
中国式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明了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高度重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和重点,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迸发新活力、开创新局面。
中国式现代化为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指明了方向。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强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强调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推动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党的二十大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新部署,金融必须通过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中国式现代化为建设现代金融企业指明了方向。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必然要求有现代金融企业作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部署了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有大型银行战略转型等任务,引领我国现代金融企业建设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金融必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布局中找准自身定位、把握职能职责,全力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
必须把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要求,突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原则。金融事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只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才能真正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把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首要任务,健全机制、加强督导、形成闭环,确保落地见效、形成生动实践。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干工作,坚决扛起服务“国之大者”的金融职责。
必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党的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金融服务需求。要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丰富高质量金融供给,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度。增强金融资源在城乡、区域、人群之间配置的均衡性,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力缩小收入差距,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更大金融价值。
必须构建更加适配新发展格局的金融发展模式,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作用,聚焦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拿出助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的新思路新举措,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把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金融贯通产业链、联接国内外的纽带作用,助力畅通内外循环。把服务制造业发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面向稳链强链、产业升级,打造更具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金融体系。
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走好新时代新征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金融必须把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通起来,完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机制和模式,增强对基础学科、前沿科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领域的服务能力,助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将优势金融资源优先投入到创新环境较优的重点区域、外溢效应较高的重点行业、民生覆盖度较强的重点项目,以点带面、以面拓域,助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必须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顺应生产生活方式低碳转型要求,前瞻调整投融资布局,引导撬动各类资源流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领域。统筹考虑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全面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系统运用债券、基金、保险、碳金融等工具,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助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必须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永恒主题,以金融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我们必须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金融风险,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控的整体性和有效性。前瞻应对外部形势变化和突发事件冲击,精准把握风险应对的力度和节奏,确保风险应对走在市场曲线前面,以实际行动维护金融长治久安。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工商银行成立40周年。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金融实践,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以头雁姿态落实好中国式现代化对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和完善“48字”工作思路,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而不懈奋斗,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贡献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从严治理,彰显管党治行新成效。把维护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银行发展的根和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锚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目标,以工商银行成立40周年为契机,深入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完善行党委与驻行纪检监察组沟通会商、“双谈双促”等机制,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促进“两个责任”更加贯通协同、层层传导落地。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零容忍态度惩治金融腐败。抓好常态化长效化巡视整改,标本兼治、举一反三,不断巩固扩大整改成效。
坚持人民至上、服务实体,展现国有大行新担当。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积极发挥工商银行产业金融优势,协同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压茬推进制造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力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助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纵深开展补链强链金融服务专项行动,贯通服务好大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助力形成更有韧性的产业链条。坚持资源倾斜、机制完善、科技支撑、数据赋能一体发力,不断提高服务中小微企业质效。持续推进投融资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碳盘查,提升碳表现,助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着力建设人民满意银行,多管齐下推动网点竞争力提升,多端联动做好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多措并举加强对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等群体的精准服务,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坚持科技驱动、价值创造,打造面向未来新引擎。牢牢把握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金融服务跟着创新需求走,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攻关,组建服务专班、配套专项资源、提供专属服务,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优化“科创金融中心、特色支行、科创网点”三级专营机构布局,完善专营机制,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精细度和覆盖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用好工商银行全方位服务功能,积极以金融创新支持科技创新,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坚持自信自立,主动加强先进金融科技的前瞻性开发和有序应用,并做好同业赋能、跨业赋能,为我国金融基础设施自主可控可靠转型提供助力和支撑。深化数字工行(D-ICBC)建设,持续升级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推动业务、科技、数据“煲汤式”融合,更好地赋能金融服务和经营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创造卓越价值。
坚持国际视野、全球经营,迈出服务开放新步伐。始终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中定位自身全球经营工作,紧跟制度型开放步伐,优化升级全球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对外资外贸、资源稳供、技术引进、稳链强链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发挥工商银行在“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人民币清算网络优势,丰富产品体系、打造使用生态,力促人民币按照国家政策出得去、用得好、留得住。高标准履行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主席单位职责,以金融为纽带,推动金砖工商合作朝着更高质量方向前进。全力服务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推动“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定期会议安排等“朋友圈”不断扩大,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坚持转型务实、改革图强,释放经营发展新活力。全面总结工商银行40年改革发展经验,对标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入推动银行转型发展。注重守正创新,扎实推进“扬长补短固本强基”布局,推动第一个金、外汇首选、重点区域、城乡联动等重点战略和以“GBC+”为核心的基础性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促进数字化转型与经营转型深度融合,推动业务、产品、服务等数字化升级,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深化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风险内控治理、战略性基础领域和组织架构等方面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难题。坚持系统观念,平衡好价值创造、市场地位、风险管控、资本约束,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提升发展可持续性,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
坚持风控强基、人才兴业,开创工行事业新局面。始终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认识风险、治理风险,坚持未雨绸缪、见微知著、亡羊补牢、举一反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更明显的成效。强化总行分行、境内境外、表内表外、线上线下、商行投行附属机构“五个一本账”管理,提高风险防控的整体性和有效性,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积极发挥大行作用,全力维护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安全,服务构建新安全格局。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引导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斗争前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为工商银行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嘹亮号角。工商银行一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实际行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奋力谱写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新篇章!
(本文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文章刊发于《中国金融》2022年第21期)
来源 | 中国金融杂志
责编 | 植凤寅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解读二十大报告 | 张晓晶:如何理解报告首提“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会议简报 | 《金融创新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新书研讨会昨日在京成功举办
关于远程银行,北京银行、长沙银行、宁波银行等部门高管都说了什么?
“金融科技50人论坛”成立五周年啦,特别感谢热心读者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建立了“金融科技·读者微信群“,发布研究成果、促进交流合作、赠送金融科技图书,欢迎您的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serenazys),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入群,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邀请进群。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
“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于2017年4月22日在北京发布成立。紧密围绕金融科技理论、实践与政策前沿,努力建设成为服务于“政产学研用”的独立优秀学术平台,并积极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交流协作与教育培训。参与出品的《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实践》《中国金融科技青年论文》《CFT50金融科技资讯》等学术成果,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更多内容,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