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北工大马越教授课题组:SnSb合金在限域空间内诱导异质形核:用于无枝晶、柔性和能量/功率密集的钠金属电池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1-12-23
【研究背景】
钠(Na)金属负极具有高的理论容量(1165 mA h g-1),低电位(2.714 V vs. 标准氢电极)和几乎无限的资源。然而,高化学活性的Na沉积会导致不可逆的沉积/剥离过程,并在持续的循环后生成枝晶。进一步的,“死钠”可能在结构变形时引发内部短路或从基底脱离。此外,表面波动和金属体积膨胀会导致脆弱的固体电解质界面相(SEI)反复断裂,导致Na储存不断消耗,库仑效率(CE)降低,容量迅速衰减。

理论上,具有足够内部空间的三维骨架,如多孔Al、Cu网络或泡沫Ni等,可以均匀电场分布,从而抑制枝晶生长。然而,这些质量/体积大的金属基底不能在器件水平上贡献重量/体积能量密度。碳质材料(如石墨化碳微球、生物质多孔碳或堆叠石墨烯泡沫)作为类似的轻质基底已被用于金属沉积。然而,柔性金属电极的结构工程迄今仍是一个未探索的领域,特别是电极在机械载荷下的物理稳健性和电连续性,以及整个电池装置的结构一致性。另一个障碍是疏钠碳质材料,这是由于体心立方金属Na与sp2/sp3碳晶型之间的晶格不匹配造成的。

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在Na中具有一定溶解度的金属可以显著降低成核势垒,表现出亲Na性,然而还缺乏明确的机理研究。(1)亲Na位点的分布至关重要,如何在不发生颗粒团聚的情况下实现活化晶胚的最大分散?(2)亲钠位点直接暴露于电解质将加剧不可逆的Na+消耗,因此适当空间布局至关重要,对稳定的界面性质和沉积基底的结构完整性也极具挑战。(3)虽然Na原子优先与固溶体合金结合,降低成核势,但其潜在的物化因素和机理扔不清楚。(4)耗时、繁琐的改性过程会大幅降低基底开发的经济可行性。综上,亲Na物质适当的空间布局迫切需要改革,通过可扩展的方法,同时实现高容量面沉积和结构完整。

【工作介绍】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马越教授课题组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SnSb纳米晶均匀分布在氮掺杂碳纤维网络中(SnSb@NCNF)。在高温X射线衍射仪(XRD)相跟踪的辅助下,精确地控制了SnSb纳米晶在微孔反应器中的原位生成,避免了颗粒团聚现象。在合金化过程中原位生成原子尺度分布的Na15Sn4和Na3Sb二元中间相,预设的三维纳米纤维结构保证了Na+的均匀流入和电子转移,并减缓了重复沉积/剥离过程中体积膨胀所引起的机械应力。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金属凝固成核理论,全面分析了SnSb@NCNF基底上的的Na形核模型和生长行为。实验上,SnSb@NCNF复合极片实现了1000小时的长寿命,具有极低的电压滞后(<18 mV,1 mA cm-2),临界电流密度高达10 mA cm-2。限域空间的作用下,合金诱导的异质形核有效地调节沉积预设取向,在柔性、高能量/功率密度钠金属储能体系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章以“SnSb Binary Alloy Induced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within the Confined Nanospace: Toward Dendrite-Free, Flexible and Energy/Power Dense Sodium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马越教授为通讯作者。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白苗为本文第一作者。

【内容表述】
Scheme 1. Na在SnSb@NCNT膜上成核并沿纳米纤维基底沉积的示意图。

在初始阶段,Na离子在相干电场和浓度梯度作用下开始向SnSb@NCNF表面迁移。在合金化过程中,包裹的二元SnSb纳米晶在多孔纤维内原位转化为亲钠Na15Sn4和Na3Sb中间相,调节Na晶胚在合金上的优先成核,并沿碳纤维扩展。最终填充3D骨架,得到无枝晶Na金属负极极片。
Figure 1. SnSb@NCNF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和性质。

Figure 1a展示了SnSb@NCNF的采用静电纺丝制备的过程。经过550 ℃煅烧后,SnSb@NCNF-550膜呈现出直径300 ~ 600 nm的纳米纤维互相交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热解产生的介孔可以从截面FESEM图观察到。SnSb纳米晶的均匀分布,直径约为10 ~ 15 nm。高温原位XRD分析表明SnSb的结晶发生在~ 430 ℃。这种实时相演化指导精确控制SnSb退火温度。纺布在热解过程中的热重分析(TGA)和相应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表明,在低于200℃的温度下经历脱水过程,并伴有轻微的失重,在DSC曲线上出现放热峰。200 ℃ ~ 240 ℃放热反应与SnCl2·2H2O和SbCl3的热解有关。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轻微的失重表明聚丙烯腈(PAN)和PMMA的碳化。根据Sn-Sb合金相图,在420 ℃ ~ 600 ℃期间发生的放热反应可以归结为βSnSb向熔融态包晶转变。薄膜的电导率几乎不受变形状态的影响,显示出其优越的机械柔性。
Figure 2.  SnSb@NCNF-550膜亲钠性的机理探索。

电解液(1 M NaPF6溶解于diglyme)在SnSb@NCNF-550基底上的接触角下降到 ~ 1.1°,远小于裸铜箔(16.2°)。Cu箔上的金属生长符合岛状生长模式,这是由于铜和Na几乎没有固溶度,以及较大的晶格失配(δ= 48%)。因此,0.5 mA cm- 2,1 mA h cm-2条件下过电位达到~ 18 mV,具有明显的成核势垒。相反,在SnSb@NCNF-550衬底上沉积Na金属的过程中,在~ 0.45 V处的电压平台对应合金中间相的形成,过电位下降到~ 3 mV。从Na-Sn和Na-Sb的二元相图可知,Na金属在Sn和Sb金属中都具有一定的固溶度,使得Na原子沉积前形成了Na15Sn4和Na3Sb中间相,大幅度降低的成核势垒降低了成核过电位,缓解了电沉积的金属枝晶。采用单分子层NCNF (002)与SnSb (10-11)、Na15Sn4 (220)和Na3Sb (10-11)建立了3种吸附Na原子的复合模型。经过几何优化后,NCNF层变得明显弯曲,表明NCNF与合金晶粒之间存在高度相互作用。DFT计算结果表明,SnSb (10-11)/NCNF、Na3Sb (10-11)/NCNF和Na15Sn4 (220)/NCNF模型对Na原子的吸附能Eb分别为-2.96 eV、-3.08 eV和-3.22 eV。因此,Na原子优先吸附在这些亲钠位点上,这符合异相成核原理。此外,还研究了Na在Na3Sb (10-11)/NCNF和NCNF(002) 上的生长行为。模拟结果表明,Na更倾向于沿Na3Sb (10-11)/NCNF的平行传播,最终获得形貌平整的侧向Na沉积。Na在NCNF表面更倾向于垂直生长。因此,在接下来的电化学评价中,选择SnSb@NCNF-550复合膜作为理想的成核基底。
Figure 3. 不同基底在Na沉积过程中的形态演变。

采用非原位FESEM跟踪SnSb@NCNF-550薄膜的形貌演变。初始合金阶段到0.01 V,表面形貌的微小变化源于SEI的形成。从TEM图像中可以看出比较暗的钠中间合金均匀地局限在纳米纤维NCNFs中。区域扫描和线扫描的元素图显示了Na、Sn和Sb元素在纤维中的均匀分布。在Na中间相的作用下,Na均匀浸渍到SnSb@NCNF-550电极中,表明在成核阶段的有效调控。随后的成核过程沿维纤取向传播。随着沉积量的增加,逐渐填充到纤维之间的微孔中,得到光滑的Na极片。值得注意的是,SnSb@NCNF-550在剥离和去络合后可以很好地保持其原有的几何形状完整。并且Na剥离后合金颗粒仍然稳定在碳纤维中。复合膜的厚度可以根据所需的钠沉积量进行调整。相反,由于表面凸起的“尖端效应”,不规则的Na沉积积累在NCNT和铜箔表面。
Figure 4. Na/SnSb@NCNF-550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Na/SnSb@NCNF-550对称电池在1 mA cm-2,Na沉积量为2 mA h cm-2表现出稳定的电压滞后(~ 18 mV)。电流密度升高到5 mA cm-2的对称电池仍然保持稳定的电压滞后~ 40 mV 和1000 h稳定循环,而Na/NCNF对称电池表现出急剧震荡。此外,在2 mA h cm-2固定沉积量下,Na||SnSb@NCNF-550在1 mA cm-2下循环200次,平均库伦效率(CE)为~ 99.8%,高于SnSb@NCNF-500和SnSb@NCNF-600的。Na||Cu的CE值在30个周期内振荡在90.2%左右,然后下降到70.3%以下。当电流密度增加到5 mA cm-2时,Na||Cu在50圈内出现剧烈波动和短路。SnSb@NCNF-550的界面电荷转移电阻降低,表明了均匀的Na沉积行为和良好的界面电极动力学。临界电流密度到达10 mA cm-2仍稳定循环且电压平台平坦。循环伏安曲线表明,在第一次阴极反应中,在1.1 V和0.21 V附近出现了明显的还原峰,这是由于SEI的形成和Sb向Na3Sb的初始钠化所致。0.12/0.22 V和0.51/0.67 V的氧化还原峰是由Sn和Sb的可逆合金化/去合金过程引起的,而-0.02/0.11 V的氧化还原峰是由Na的沉积/剥离过程引起的。几乎重叠的CV曲线和稳定的氧化还原峰表明合金中间相作为亲钠“磁体”具有优越的电化学稳定性。
Figure 5. 全电池模型的电化学评价。

Na/SnSb@NCNF(预沉积的1倍Na)与NaVPO4F正极(~ 9.3 mg cm-2)匹配了一个5 mA h的单层软包全电池(Na/SnSb@NCNF-550||NaVPO4F)。并与NCNF||NaVPO4F和Cu||NaVPO4F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a/SnSb@NCNF-550||NaVPO4F在0.5 C时保持了99.9%的CE平均值。经过500次循环后,全电池模型仍能提供其原始可逆容量的96.3%。NCNF||NaVPO4F由于在全电池原型中Na离子利用率低,比容量(~ 91.4 mA h g-1)和平均CE降低(97.2%)。Cu||NaVPO4F电池由于无负极的特点,比容量高达117.6 mA h g-1,然而,由于树枝晶的生长,只在15次循环后便发生短路。即使在高4C高倍率下,Na/SnSb@NCNF-550||NaVPO4F仍然具有~ 94.6 mA h g-1的放电容量。Na/SnSb@NCNF-550||NaVPO4F在循环性能和能量/功率密度之间达到了平衡。

【结论】
总之,作者提出在3D碳支架中限制SnSb纳米晶体作为一个轻量、柔性的亲钠基底,以调节钠离子的通量和电沉积行为。基于经典凝固理论模型和DFT计算,合金引发的异质中间相Na15Sn4和Na3Sb促进了Na的均匀形核,引导Na沿纤维的横向传播。结果表明,全电池模型展示出满意的循环性能和能量/功率密度的平衡。本研究强调了有效的纳米约束策略和异质成核过程对枝晶的减缓,这为进一步探索低成本、能量密集和机械柔性钠金属电池系统提供了希望。

Miao Bai, Keren Zhang, Dou Du, Xiaoyu Tang, Yujie Liu, Helin Wang, Min Zhang, Siyuan Liu, Yue Ma*, SnSb Binary Alloy Induced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within the Confined Nanospace: Toward Dendrite-Free, Flexible and Energy/Power Dense Sodium Metal Batteries,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1) DOI:10.1016/j.ensm.2021.07.032

作者简介
马越教授: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研究通过探索关键储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界面改性方法,利用多种原位/在线监测技术揭示电化学体系中电极电子结构、晶体结构以及表界面反应的动态变化规律和电池储能机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锂(钠、锌)离子电池正负极电极材料、锂(钠)金属电池负极、固态电解质
2. 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技术及原位XRD检测技术
3. 柔性全固态储能体系设计
4. 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技术

19%,侯剑辉、张少青等创有机光伏最高纪录!

2021-07-29

膦酸锂官能化聚合物涂层包覆NCM811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2021-07-29

南京邮电大学:“可设计”的SEI膜——离子液体/无机快离子导体复合固态电解质抑制锂枝晶机理研究

2021-07-29

摸条件,因素多,听听AI怎么说?刘建国团队ACS Catalysis: 机器学习挖掘非贵金属ORR催化剂设计中人类忽视的隐藏要素

2021-07-28

哈佛大学李鑫:显著提高全固态电池电压窗口、循环和倍率的秘密

2021-07-28

新型溶剂异恶唑提升石墨||Li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

2021-07-28

哈工大:基于MoS2/石墨烯范德华异质结构建高性能镁锂混合离子电池

2021-07-28

鲜有报道的单晶富镍NCM容量衰减机制

2021-07-27

南京师范大学付更涛/唐亚文EnSM:一种新型有机金属配合物诱导合成双功能氧电催化剂

2021-07-27

上海大学赵玉峰课题组:痕量La掺杂合并钙钛矿修饰实现锰基材料宽窗口下高倍率、高稳定储钠

2021-07-2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