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春风 | 缅甸华人母语代际差异的成因

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华语HUAYU 2022-05-19


The Causes to Generation Gaps of Burmese Chinese Identity on Mother Language


缅甸华人母语

代际差异的成因


李春风 | 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










      李春风,黑龙江人,博士北京华文学院专修部副教授。国家语委首届“语言文字中青年学者出国研修项目”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学术秘书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项目8项,直接参与并承担撰写任务的国家重大、重点等项目16项。已在《民族语文》《当代语言学》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独立专著1部,合著9部,专著副主编2部。


编者按

李春风副教授的论文《缅甸华人母语认同代际差异及成因》调查了当代缅甸华人母语认同代际差异,描述了差异特征,分析了差异原因,给出了增强母语认同的语言策略建议。在这篇推文中,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论文第二部分——代际差异的成因

缅甸华人母语代际差异的成因








缅甸华人母语认同出现代际差异并各具特点,原因是不同年龄段华人的生存背景不同,导致母语学习需求和动机不同,家庭和学校教育在各时代发挥的母语传承作用不同。还有不同时期国家语言政策的指挥效用也不同,这也受周边国家、世界发展潮流的影响。具体是:


(一)母语学习的需求和动机不同


不同代际华人的母语需求和学习动机不同,在情感、价值的需求上存在差异。老年段重情感,其他各段更重经济价值。老年段缅甸华人,多在中国出生或是华裔第二代,对祖籍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乡情浓厚,对中国的民族认同和母语认同度较高。如访谈中,一位68岁的华文教师对我们说“我们这一代人,看到中国人就当是自己人”,这种对祖籍国的认同还表现在很多人要求子女必须学习母语汉语。少年、青年段母语学习的主要动机则是经济需求。如对表5“将来好找工作”选项的选择,30 岁以下的有一定比例,30 岁以上的为零。少年段,多为第四、五代华裔,出生在缅甸,对祖籍国中国的情感实际上已淡化。很多孩子从小在家庭或学校接受母语教育,受环境及家庭教育影响,可能产生隐性民族认同情感,加之近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产生的“汉语热”,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母语认同环境,提升了青少年学习汉语的自豪感,从而成为较高母语认同的原因之一。缅甸华裔青少年的母语认同是现实社会适应的需要。

表5


少年、青年段的母语认同同中有异,也是因为需求略有不同。如问道“学好汉语的目的是什么”少年段更多选择民族情感,青年段更多选择个人兴趣,排列顺序分别为:少年段,民族情感>个体需求;青年段,个体需求>民族情感。未来随着少年段年龄增长,自我意识及自主选择性提高,也许会有新变化。


(二)家庭和学校教育在各时代发挥的母语传承作用不同

历史上,家庭教育对母语传承曾起到绝对积极作用。如表4:调查对象中,老年段是生于20 世纪60年代之前的华人,父母多为华一代,对祖籍国情感非常深,所以父母对他们学习母语的要求非常高,学习场所都是家(100%),学校教育作用不显著。

表4


20 世纪60 年代,缅甸华文教育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尤其是1967 年缅甸军政府下令,缅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不允许教授华文①。一些华人想尽办法承续华文教育之火,以孔教和佛经学校教育方式办华文补习班。青壮年段出生在60至90年代,他们的父母仍多对祖籍国和母语有深厚情感,要求孩子继续学习母语,学习场所的重心开始从家庭(30%)逐渐转移到学校/补习班(70%),学校母语教育的作用超过家庭,华人母语教育勉强得以延续。青年段生于20世纪90年代。此时华文教育政策虽有所放松,但30年来对华文教育的摧残,家庭母语教育生存空间已被极度挤压,甚至出现断代危机,很多华人即使想继续维持家庭母语教育也有心无力,于是形成了青年段家庭母语教育比例很小(仅有11.2%),学校/补习班母语教育比例极大(84.4%)的特点。学校教育对青年、青壮年段的影响最大,家庭教育影响较小。少年段出生于华文教育政策放松后的10年,华人家庭越来越重视母语教育,家庭教育比重上升至40.5%,超过青年、青壮年段,这可能是受华文教育政策及中国经济发展和影响,青少年家长意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开始在家中为青少年儿童创造学习环境等。家庭母语教育发展又见起色,对少年段的母语学习影响力上升,与学校教育影响力相当。


(三)不同时期政府语言规划与民间需求的双向互动


近30年来,受周边国家、世界发展潮流影响,缅甸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民间需求,对华文教育的管理逐步放宽,政府规划与民间需求双向互动。1962年以后,缅甸军政府强制实施民族化政策,遏制了华文教育发展。这一时期出生的青壮年段(30-59 岁)先掌握母语汉语的比例最小(15%)。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对周边国家发展的影响,中缅交往日益频繁,缅甸对缅—汉语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缅甸社会语言发展现状对上层决策者起到反推作用。缅甸华文教育政策逐渐放宽,这一时期出生的青年段(20-29 岁)汉语学习略有回升(17.8%)。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缅甸国内掀起空前的“汉语热”,缅甸各华文教育机构、大学等,积极开展各项合作交流和培训,除了传统的华校、孔子课堂、佛经佛堂开展华文教育外,在边境地区兴起很多合作办学,汉语学习者不但有缅甸华人,还有其他民族的。因此近年第一语言为汉语的人数急剧上升,少年段(6-19 岁)第一语言选择母语的出现新高(59.5%)。这表明华文教育政策稳定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对缅甸的影响。当前缅甸这种汉语教育发展形势对华人母语学习极为有利,对缅甸华人的母语认同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思考与对策——缅甸华人母语代际差异








该部分内容敬请期待“华语HUAYU”2021年5月22日推文!



END


图文|李春风

排版|张馨月,彭叶



往期推荐




◆ 祝晓宏 | 泰国华语习得造成的语言变异

◆ 李春风 | 缅甸华人母语认同代际差异调查

刘华|《语料库语言学——理论、工具与案例》

◆ 祝晓宏 | 泰国文化传承形成的华语语言变异

◆ 祝晓宏 | 泰国曼谷华语景观类型

 姚敏 | 中国官方语言的演变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影响

 序——《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语言研究》

◆ 李计伟|大华语视域中“帮忙”用法的共时差异与历时变化

◆ 李计伟|南洋华侨早期国语推广刍议

◆ 郭熙|语言是变化的,成语也在变化发展

◆ 郭熙|建立“大语委”,加强华文教育智库建设

郭熙|海外华文教育能力是国家语言能力的一部分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吧!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后台!


文:李春风

编辑:张馨月、彭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