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15)

汪惠迪 华语HUAYU 2022-04-24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15)

宫梳名篦与玉陶艺壶

新加坡是个多元民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国家,华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他们的祖先大多是我国南方沿海诸省操闽南、潮州、广府、客家或海南等方言的移民,称为“新客”。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唯一在凌晨出版的华文日报。由于华族是新加坡的主体民族,他们对祖籍国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信息十分关注,因此中国新闻(含港澳台)成为《联合早报》每日报道的重点。为了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或进行深度报道,《早报》外派特派员(特派记者)常驻我国的北京、上海、重庆、香港、台北。

改革开放后,每日到新加坡考察、经商、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的国人数以千计,因此《联合早报》不但是新加坡华人,也是客居新加坡的中国人每日的精神食粮。

在新加坡工作期间,若有机会,我偶尔会为《早报》撰写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因非本职工作,所以写了寥寥数篇而已。本篇讲工艺品梳篦和玉陶的故事。

我国古代有八大发饰:簪、钗、胜、步摇、金钿、珠花、栉和勒。其中“栉”便是梳篦的总称。人们使用梳子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而梳篦的故乡在中国。我国生产梳篦能誉满全国、闻名世界的地方就是常州。常州是一座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文化古城,也是我的故乡。

常州

木梳                                  篦箕

常州生产梳篦始于晋朝(公元265—420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唐时常州梳篦由丝路远销国外,元时经水陆两路向西非和欧洲出口,明末清初,享有“宫梳名篦”之美誉。

常州有两条街巷用梳篦命名,城南有木梳街,城西有篦箕巷,自古以来就是制作木梳和篦箕的地方,整条街巷正如其名,旧时家家户户都以制作梳篦为生。

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参展的常州黄杨梳和篦箕获得银质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常州梳篦获得金质奖;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6年前,即1985年5月12日,《联合早报》星期副刊以彩色整版篇幅,刊出拙文《宫梳名篦理青丝》,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常州的名产。


联合早报》1985年5月12日星期副刊

工艺梳《白蛇传》中人物

 工艺梳中国四大美人

接着说说玉陶。

新加坡有一份唯一的华文文化双月刊《源》(http://www.sfcca.sg),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的会刊,创刊于1986年。杂志为正16开,由专业设计师编排,图文并茂,用128克粉纸彩色精印,美不胜收。请看:

《源》创刊号封面  

《朝圣岳麓书院》一文

跨页编排,大气磅礴

(2014年总第108期第54—56页)

《源》编委会主任严孟达先生(现为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是我的同事,孟达兄约我为《源》的专栏《华语华文》写稿。应孟达先生之约,从2013年12月总第106期开始,我就给《源》写稿,直到如今。

新加坡华人喜欢饮中国茶,品位较高的茶馆亦有多家,而且新加坡也有紫砂茶具的藏家。因此我写了篇《中国创客铸新词 玉陶轻扣辞书门》的文章,发表在2017年10月《源》总第129期上。

《源》总第129期(2017年10月)

文左侧为常州荆溪玉陶艺术馆典藏部

拙文所介绍的是玉陶壶,随着玉陶艺壶的诞生,出现了一个新词“玉陶”。紫砂壶大家耳熟能详,玉陶壶则闻所未闻。好奇心驱使我怀着极大的兴趣走近玉陶、认识玉陶、亲近玉陶、了解玉陶。

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哪一部辞书收录“玉陶”一词,但是,如果上网搜索,就可以看到一篇又一篇介绍“玉陶”的文章。百度的“基本解释”是“像玉一样润滑细腻的陶器”,“发明者中国剪报社王荣泰”。百度同时给出“玉陶”的英文 jade earthenware 。

2016年春我回到常州,经香港友人介绍,便前往中国剪报社登门拜访王荣泰先生。此前,我与王先生素昧平生,相识后便续有交集,渐渐地对王先生成功研制玉陶的经过有所了解。

王荣泰先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陶的国家,出土的最早的陶器距今大约1万8000年到两万年。明清两代紫砂壶等陶器崛起。紫砂壶以宜兴所制最出名,其原料为深藏于岩石层下的紫泥、绿泥或红泥。紫砂壶以手工打坯成型,内外均不施釉,在高氧高温下烧制而成,成品主要呈紫红色,故称。紫砂壶造型多姿多彩,色泽古朴典雅,上镌诗文书画,洋溢书卷气息。江苏宜兴紫砂茶具是举世公认的上品,是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王荣泰先生是《中国剪报》创始人,身为报人,他的业余爱好是欣赏、把玩和设计各式茶具,以茗壶为情感寄托与交流的载体。2005年,中国剪报社的一次会议在广西钦州举行。期间,王先生参观了六七家坭兴陶企业。坭兴陶源于唐代,历经千年传承、百年凝练,形成了色彩绚丽、纹理斑斓的著名陶艺品种。但是,在参观中,王先生发现坭兴陶茶具制成品表面采用了涂蜡打磨上光工艺,使茶具丧失透气功能。时任中共钦州市委书记的张晓卿先生就对他说:“坭兴陶的发展需要有文人、匠人和商人的积极参与。”因此在离开钦州时,王荣泰从一处工地捡了几块陶土带回北京,然后就专程奔赴宜兴与崔龙喜先生探讨“不打磨”工艺,尝试对坭兴陶配料加以改良,并用宜兴传统手工打坯成型工艺制壶。

崔龙喜先生是宜兴乐砂艺术馆馆长、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出生在宜兴陶艺发祥地蜀山镇北厂村,自幼在紫砂氛围中埏埴陶艺,受裴石民、蒋蓉等著名紫砂前辈教导。他从业30余年,广学技艺,博采众长,精于淘练紫砂原泥,作品浑朴厚重,古拙大方。受老友之托,崔大师便潜心尝试对坭兴陶配料加以改良,并用宜兴传统的工艺制壶。经反复精心研制数月,终于大功告成。

新壶是用钦州坭兴紫红泥和绿泥按比例混合烧制而成,因此坭兴陶的玉石特质呈现得更加完美。其外观呈紫红色或栗色,色泽温润,亚光内敛;表面则细腻润滑,一如婴儿肌肤,且隐现点点金黄细砂,熠熠闪现“紫玉金砂”之光。用手轻抚,滑如珠玉。反复把玩,心恬神怡,不过数月,包浆即现,益显古朴典雅,气质不凡。而且钦州坭兴陶土深藏十万大山山腹地层,洁净、细腻,且含铁、锌、钙、锶等十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矿物元素,新壶以此为原料,长期啜饮用这种茶具所沏之茶,对人体有益。加之采用宜兴传统工艺制作,无须涂蜡磨光,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壶具特有的透气性能增强了茶水的储香保味功能。

创新茗壶试制既成,荣泰先生便将之定名为“玉陶壶”。“玉”喻“陶”用料上乘,工艺精美,颜值爆表。自此,“玉陶”一词诞生。王荣泰先生可说是一位“创客”,他研制了“玉陶”,从而铸造了一个新词。

宜兴紫砂陶有2400多年历史,钦州坭兴陶有1300多年历史。“玉陶”便是将宜兴和钦州两地的古陶制作技艺相互嫁接、糅合交融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颖产品。钦州坭兴陶与宜兴紫砂陶共结连理,孕育了“玉陶”;“玉陶”是中华古陶文化的延续和创新,内涵更丰富,底蕴更深厚,工艺更精湛。无怪乎百度称“玉陶为陶中极品”。

2016年6月13日上午,我国第一家以玉陶壶艺藏品为主的民办专题博物馆——“常州荆溪玉陶艺术馆”正式开馆。该馆坐落老城区中部偏南地段的荆溪人家上院。四周环境幽静,古运河在馆旁北侧缓缓西流,运河彼岸便是常州文化名人街青果巷。玉陶馆与名人巷内鳞次栉比、粉墙黛瓦的旧式建筑隔河相望,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象,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艺术馆由王荣泰筹建,现更名为“常州荆溪玉陶艺术馆典藏部”,其展览部设于常州市天宁区劳动西路17号《中国剪报》大楼,全日免费开放。

玉,质地细腻,光泽温润,为“称美”之词;陶,形声字,从阝(阜)匋声,指用黏土为原料烧制成的器物,也指烧制陶器。“陶”有白陶、绿陶、红陶、黑陶、灰陶、彩陶等,如今陶族词语又增加了一位新成员“玉陶”。

每一个词都是人类认识的结晶,都是一种文化。”“玉陶”是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一张闪光的名片。

2009年,玉陶制品已被评选为东盟博览会国宾礼品,2010年又获上海世博会授权为特许商品。

“玉陶”已经投放到社会中,得到语言社会的认可,进入人们的语言生活。现在,它正轻叩辞书的大门,希望迈过门槛,进入它的殿堂。


玉陶寿桃壶

壶身为树桩,粗壮而结实,上有两片桃叶,寄寓枝繁叶茂;枝杈处挂着两只小桃,以寓绵绵瓜瓞;壶肚特大,寓意气量宽宏,大度能容。周老名言:“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他认为一个人要乐观,要胸襟宽大,才能长寿。(王荣泰特制,贺周老108岁茶寿,2013年1月13日。)

审核 | 郭熙

策划 | 刘慧

    文字 | 汪惠迪

    图片 | 汪惠迪

    编辑 | 谢文颖


往期回顾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14)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13)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12)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11)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10)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9)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