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ront Mol Neurosci︱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朱海丽团队揭示骨癌痛大鼠脊髓组织蛋白质​组学变化

朱海丽 逻辑神经科学 2023-03-10


撰文︱朱海丽
编辑︱王思珍,方以一
编辑︱王思珍


骨癌痛是一种具有炎症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及肿瘤特异性机制的特殊病理性疼痛。2020年我国新增癌症病例456.8万例,新增死亡病例约300万例,新增癌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居全球第一[1]。约三分之一恶性肿瘤会转移入骨,转移至骨组织的肿瘤细胞不断增殖,改变骨细胞和局部炎症微环境,从而激活外周伤害性感受器并降低痛敏阈值[2];外周伤害性感觉神经将疼痛信号传入脊髓并上行传导至脊髓上中枢,在此过程中胶质细胞活化、脊髓内源性阿片系统功能抑制、广动力范围神经元活化、突触重构、兴奋性神经电活动增加及细胞因子表达上调等,致使中枢敏化[3]。整个痛觉信息产生和传递过程中,脊髓背角是伤害性信息整合和传递的关键部位,其接受外周伤害性传入冲动并经上行传导通路到达高级中枢,既表征外周神经系统变化,也表征中枢系统包括脊髓和脑在癌痛病理进程中的变化。因此,表征脊髓组织中介导伤害感受信号的关键蛋白可为癌痛的治疗提供靶点和策略。

2022年12月,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朱海丽团队在Frontiers in Molecular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Proteomic analysis of spinal cord tissue in a rat model of cancer-induced bone pain”的文章,表征了癌痛病理进程中脊髓组织差异性表达蛋白,揭示了突触和线粒体相关蛋白参与脊髓高代谢及功能异常。


癌痛病理进程中,外周伤害信号诱发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增加及突触可塑性改变[4]。文中通过大鼠胫骨骨髓腔内注入乳腺癌细胞的方法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运用形态学和行为学方法鉴定模型:放射影像学(X-射线)检测发现术后14天大鼠出现明显骨组织破坏,溶骨和骨皮质损伤;H&E染色发现骨癌痛模型大鼠骨小梁缺失;同时,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值下降、自发痛次数增加及运动能力受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示模型大鼠脊髓组织中对18F-FDG(18-氟-6-脱氧葡萄糖)代谢增加;形态学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有严重白细胞浸润,尼氏小体数量减少;该结果表明,癌症骨转移诱发脊髓代谢增加及功能异常(图1)

图1 乳腺癌骨转移诱发疼痛及脊髓形态和功能异常。

(图源:Zheng F, et al., Front Mol Neurosci, 2020)

透射电镜(TEM)结果显示,模型大鼠脊髓组织突触活化区增长、突触囊泡数量增加、线粒体结构破坏(不连续的外膜和嵴)为准确量化及明确脊髓突触和线粒体相关蛋白变化,本研究采用LC-MS/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脊髓组织差异性表达蛋白质。结果表明,与假性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脊髓组织中差异性表达蛋白422个,其中突触相关蛋白90个(47个上调,43个下调),线粒体相关蛋白66个(28个上调,38个下调)。差异性表达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使用GOKEGG富集分析,并使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进行蛋白表达验证(图2)

图2 脊髓组织突触形态表征和差异性表达蛋白富集分析及鉴定。
(图源:Zheng F, et al., Front Mol Neurosci, 2020)

图3工作总结图:突触和线粒体相关蛋白参与癌痛机制图。
(图源:Zheng F, et al., Front Mol Neurosci, 2020)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

在骨癌痛病理过程中,脊髓组织中突触和线粒体蛋白表达异常导致突触效能改变参与痛觉维持。根据蛋白质组学结果及形态学数据推测脊髓突触中异常表达的蛋白可作为骨癌痛治疗的潜在靶点(图3)。在研究中虽然发现了突触相关蛋白的差异性表达,但并未探究这些蛋白质在骨癌痛痛觉信息传递中的动态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于痛觉信号传递的调控非常重要;其次,文中对部分差异性蛋白进行了表征,但未针对这些蛋白进行功能性验证,应使用药理学和遗传学方法调控蛋白并分析对癌痛动物痛觉行为及痛觉信号的影响,这部分也将是我们课题组未来的主要研究内容。


原文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mol.2022.1009615/full


通讯朱海丽(图片提供自: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朱海丽课题组)
通讯作者简介(上下滑动阅读) 

朱海丽,女,汉族,1981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获武汉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5年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完成博士后训练;2015年6月-至今工作于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研究方向为神经科学与神经病理,主要研究内容为神经炎症与神经突触在神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国际权威期刊论文数十篇;研究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项目以及湖北科技学院校级项目的资助。




欢迎扫码加入逻辑神经科学 文献学习2群备注格式: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称号/职位



往期文章精选【1】综述文章推荐专题第二期︱Cell期刊神经科学领域最新前沿综述精选(2022年10月-11日)【2】Brain Stimul︱汪凯课题组揭示了经颅交流电刺激可改善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理解能力
【3】Cell Reports︱“阻止癫痫点燃的湿火柴”,陈忠/汪仪团队解析癫痫发作间期治疗意义【4】EMBO J︱何凯雯课题组发现皮层中小清蛋白阳性PV神经元功能受时间和睡眠调控【5】Aging Cell |杜怡峰团队揭示长期有氧运动对抗阿尔茨海默病记忆下降的新机制【6】Nat Hum Behav︱邬堂春/李立明团队揭示居民如何烹饪有益健康【7】CRPS︱厦门大学郭文熹/吴荣辉课题组为听障人士开发的自供电语音识别系统【8】J Neurosc︱首次!围产期丘脑形态学、微结构和连通性的时空发育模式【9】Cell Rep︱李斐/李伟广/张孝勇/梅兵团队合作提出基于突触细胞生物学特征的自闭症社交障碍分型标准
【10】专家点评 iScience︱李岩团队揭示家族性癫痫分子机制NeuroAI 读书会【1】NeuroAI 读书会启动︱探索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前沿交叉领域
优质科研培训课程推荐【1】膜片钳与光遗传及钙成像技术研讨会(2023年1月7-8日 腾讯会议)【2】第九届脑电数据分析启航班(训练营:2022.11.23—12.24)欢迎加入“逻辑神经科学”【1】“ 逻辑神经科学 ”诚聘编辑/运营岗位 ( 在线办公)【2】“ 逻辑神经科学 ”诚聘副主编/编辑/运营岗位 ( 在线办公)【3】人才招聘︱“ 逻辑神经科学 ”诚聘文章解读/撰写岗位 ( 网络兼职, 在线办公)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阅读)
[1] Siegel, R. L., Miller, K. D., Fuchs, H. E., and Jemal, A. (2022). Cancer statistics, 2022. CA Cancer J. Clin. 72, 7–33. doi: 10.3322/caac.21708[2] Ban, J., Fock, V., Aryee, D., and Kovar, H. (2021). Mechanism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Cells 10:2944. doi: 10.3390/cells10112944[3] Paolini, F., Ferini, G., Bonosi, L., Costanzo, R., Brunasso, L., Benigno, U. E., et al. (2022).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o treat unresponsive cancer pain: A possible solution in palliative oncological therapy. Life (Basel) 12:554. doi: 10.3390/life12040554[4] Garcia, K., Wray, J. K., and Kumar, S. (2022).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reasureIsland, FL: In StatPearls.


本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