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ommun Biol︱李婴团队揭示前扣带回皮质星形胶质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参与了大鼠疼痛相关厌恶记忆形成机制

李婴,刘舒 逻辑神经科学 2023-03-10




撰文︱李婴,刘舒
责编︱王思珍,方以一
编辑︱王思珍

疼痛是一种有意识的主观体验,包含了疼痛感觉和情感体验两个维度,通常由伤害性感受器(Nociceptor)和伤害性通路激活引起。大量证据表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并不一定引发痛觉,痛觉的发生需要负性情感体验的存在[1]然而,在已报导的动物疼痛模型中,评估动物疼痛情感体验的行为学指标仍然十分缺乏。另一方面前扣带回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是负性情绪记忆储存的重要脑区,它接受来自蓝斑(Locus Coeruleus,LC)的广泛投射。LC与警觉性及敏锐度调节高度相关,在疼痛记忆的建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然而,LC-ACC神经环路通过何种神经递质参与疼痛记忆的形成和巩固,ACC内星形胶质细胞在疼痛记忆中扮演了何种角色,目前仍所知甚少。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近日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李婴教授课题组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发表题为“Adrenergic signaling to astrocytes in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contributes to pain-related aversive memory in rat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ACC星形胶质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参与了大鼠疼痛相关厌恶记忆形成。他们通过建立大鼠疼痛相关厌恶记忆行为学范式、LC-ACC神经环路调控、星形胶质细胞化学遗传调控,去甲肾上腺素β2受体敲低等方法深入研究这一课题。


首先,李婴教授团队建立了一种评估大鼠疼痛厌恶记忆的行为学范式。他使用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tion, CRD)诱发内脏疼痛,并与条件位置回避(Conditioning Place Avoidance, CPA)行为结合。大鼠在持续四天的训练后,将习得内脏疼痛与特定位置的记忆联系,对接受CRD训练的场所产生厌恶并予以回避。在这一基础上,作者使用光遗传技术调控LC-ACC神经环路,观察特异性投射至ACC的LC神经元在疼痛厌恶记忆中起到的作用。首先,作者于ACC注射AAV2-retro-Cre病毒,其可以逆行回到LC,并通过Cre-DIO系统,于LC内注射的AAV2/9-Dio-ChR2-EYFP病毒结合,表达EYFP荧光蛋白,标记了投射至ACC的LC神经元。此时,使用光遗传特异性激活或抑制这一群投射至ACC的LC神经元,可以显著增强或降低大鼠的疼痛厌恶记忆,以及LC和ACC内神经元活性标记蛋白c-fos的表达。提示LC-ACC神经环路特异性调控大鼠疼痛厌恶记忆的建立和巩固(图1)

图1:光遗传激活LC投射至ACC神经元增强大鼠疼痛厌恶记忆

(图源:Iqbal Z, et al., Commun Biol, 2023)

LC至ACC的投射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Noradrenergic neuron,NEergic Neuron),已知星形胶质细胞内广泛存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β2受体(β2 adrenergic receptor,β2AR),那么ACC内星形胶质细胞是如何参与大鼠疼痛厌恶记忆呢?接下来,作者在大鼠ACC中注射了GFAP-hM4Di病毒,通过化学遗传技术特异性激活星形胶质细胞Gi通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结果显示,抑制ACC星形胶质细胞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大鼠疼痛厌恶记忆,还可以抵消光遗传激活LC-ACC投射神经元的记忆增强作用,提示ACC内的星形胶质细胞是疼痛厌恶记忆形成的关键靶点(图2)

图2:化学遗传激活星形胶质细胞Gi通路可抑制LC神经元激活引起的疼痛厌恶记忆增强
(图源:Iqbal Z, et al.Commun Biol, 2023)

为了进一步探讨星形胶质细胞β2AR在疼痛厌恶记忆中的机制,作者使用基于microRNA的RNA干扰(miRNAi)技术选择性敲低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β2AR。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89%表达于GFAP的星形胶质细胞β2AR已被成功敲低,而当与神经元细胞核标记NeuN共染色时,其在ACC神经元中的脱靶表达仅为1.84%。上述结果证实miRNAi特异性敲低星形胶质细胞β2AR,而对神经元细胞几乎没有影响。大鼠行为学结果显示,敲低ACC星形胶质细胞β2AR后,大鼠的疼痛厌恶记忆显著下降。揭示了去甲肾上腺素结合与ACC星形胶质细胞去甲肾上腺素β2受体是疼痛厌恶记忆产生的必要条件(图3)

图3:在ACC星形胶质细胞中特异性敲低β2ARs可抑制疼痛厌恶记忆
(图源:Iqbal Z, et al.Commun Biol, 2023)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

综上所述,李婴教授建立了一种评估大鼠疼痛负性记忆的行为学范式,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发现了前扣带回皮层(ACC)星形胶质细胞在疼痛厌恶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它通过去甲肾上腺素β2受体,结合蓝斑(LC)投射至ACC神经元所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调控临近的ACC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从而影响疼痛厌恶记忆的形成和巩固。过去对疼痛记忆的研究多集中于神经元,而忽视了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影响和调节。星形胶质细胞不仅通过糖酵解代谢乳酸为神经元细胞提供能量,也作为“第三突触”释放谷氨酸等神经递质,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交互作用的机制将在未来进一步阐述。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2974-023-02690-4 

通讯作者:李婴教授(左);团队成员:Dr. Zafar IQBAL(左)、Liu Shu(右)

(照片提自:香港城市大学李婴教授团队)



欢迎扫码加入逻辑神经科学 文献学习2

群备注格式: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称号/职位


 欢迎扫码关注“岚翰学术快讯”公众号加入社群请添加微信:LanHanBiotech并备注:姓名-单位-专业





往期文章精选

【1】Redox Biol︱西农刘志刚等首次揭示蛋氨酸限制饮食可改善AD认知功能障碍

【2】Science︱重磅!肥胖史诱发先天免疫系统的表观遗传改变并加剧神经炎症

【3】SLEEP︱韩芳/余宏杰团队首次估计我国发作性睡病发病率并发现其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升高

【4】J Neurol︱特发性震颤患者脑微结构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一项弥散峰度成像研究

【5】Sci Adv︱杜克大学吴杰宇等发现TMC通道蛋白通过GABA信号延缓神经衰老

【6】J Neurosci︱南京中医药大学关晓伟/葛菲菲团队发现甲基苯丙胺戒断焦虑的新中枢机制

【7】Neuroepidemiology︱赵国华课题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帕金森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8】iScience︱吴广延/李红丽/隋建峰团队发现缘前皮层通过调控注意力影响瘙痒

【9】J Neurosci︱美国NIH席正雄团队发现大麻非成瘾效应的新机制

【10】Autophagy︱卢应梅/韩峰团队合作揭示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新机制

 NeuroAI 读书会

【1】NeuroAI 读书会启动︱探索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前沿交叉领域

 新刊启航,欢迎投稿

【1】Brain-X交叉脑科学:新刊正式启动!

 往期科研培训课程精选

【1】高分SCI文章与标书作图(暨AI软件作图)研讨会(2023年1月14-15日,腾讯在线会议)

【2】多组学数据整合挖掘与分析研讨会(2023年1月13-15日,腾讯在线会议)

 学习资料

【1收藏+免费︱脑科学视频课程 & 9大手术造模和细胞分子科研手册资料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Baliki MN, Apkarian AV. Nociception, Pain, Negative Moods, and Behavior Selection. Neuron 87, 474-491 (2015).[2] Wang J, Zhang X, Cao B, Liu J, Li Y. Facilitation of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in viscerally hypersensitive rats. Cereb Cortex 25, 859-868 (2015).




本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