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两三事
总书记论师德师风
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心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2016年12月7日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学生眼中好老师”系列 ⑬
初次遇见刘军老师是在大一上学期开的一门文学欣赏导引课上。
不算高的个头、比小麦色更显暗沉的肤色、端正的五官,这就是先生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除却亲切的乡土气息外,并无特殊之处。
但很快,我就发现我错了,刘军老师是很独特的一位老师。他走进教室后并不着急打开电子教学设备,而是走向窗台打开窗。那时的文学欣赏课是在早晨一二节,从窗边溜进来的清风一扫昨夜累积的浊气,瞬时感觉神清气爽。在如此清凉舒爽的心境中,文学欣赏导引课缓缓展开。我们满以为刘军老师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板书展示,但并非如此,先生更喜欢板书,一节课下来,那墨黑的板子上便多了许多漂亮小巧的雪花字。老师的手写黑板字,比那些规范标准的白板字灵动得多,它们活像一只只翻飞舞动的白鸟。
第一次课结束后,刘老师打开他带来的那个神秘口袋,取出一沓杂志,有《重庆人》、《当代人》等。他恭敬地将这些杂志分给“如狼似虎”的我们,分到书的同学沾沾自喜,没得到书的则有些丧气。老师似乎察觉到那部分同学的沮丧神情,安慰说下节课也会有杂志。此后每一节文学欣赏课结束后,刘军老师都会分发杂志,渐渐地,这就成为班级里的一个传统。这不仅仅是一份杂志,更是传承文化的期许。比起刘军老师,“刘大爷”的名号在学生中间叫的更响亮。称“刘大爷”,一是因为先生亲切和蔼、朴素真诚,给我们亲人般的感觉。二呢,刘军老师是做当代文学批评工作的,他总以客观独到的眼光、淡然平和的心境去欣赏文本,将“大爷”那种超脱世俗功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大爷”的课堂生动活泼,思想与智慧在这里碰撞,爱与美在这里相遇。眨眼间,年关将近,“刘大爷”的文学欣赏导引课也要画上句号了。尽管知道刘军老师仍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但一想到,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听他畅谈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大家就很伤心。于我而言,感伤之余更有一份遗憾在其中。这份遗憾就是一学期下来我竟未与先生有过一次交流。
后来,得益于学校“科研育人”计划,我有幸成为刘军老师的一名研修生。也是这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老师不仅亲切和蔼,而且还十分可爱,甚至有些“傲娇”。说老师可爱呢,是因为在一次座谈会休息期间,你很难想象,他那认真的神情和专注的书写竟是在微信上给人回信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拼音较之文字有极大的便利性,但刘老师惯用手写输入,这何尝不是对文字的坚持和对文化的敬畏呢?老师的信息从未出现过错别字,每一个字都是有温度和风度的。说老师“傲娇”呢,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不是呆板的教书匠,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学批评者。
在成为刘军老师研修生的第一天,他就告诫我们做学术不能急功近利,将学术和量化指标捆绑在一起将会使学术的根基溃烂。他还以中文系的老先生们为例,说明专心做学术的人哪怕穷其一生只得一本著作也比追名逐利泛泛的作品更经典、更有用。在一次介绍会上,刘军老师坦言,“如果没有坚持写作的毅力和恒心,仅仅为了评定职称、赚取稿费,你大可不必来找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刘军老师选择了最“傲娇”的那一种——对追名逐利者拒之门外,在纯粹的文学领域慢慢探索。
为了弥补上学期的遗憾,我积极与刘军老师交流。在这些谈话中,刘军老师展现出的学术素养和文学追求深深影响了我。这里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件是选题的申报。当时我对如何选题,如何申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窍不通。在询问学长学姐后,我拟了一个选题发给刘军老师请他过目。在看到我的选题后,刘军老师并没有敷衍地回复行或是不行,而是给我打了个电话。在电话里,他耐心地给我讲述选题的不足,然后建议我更换选题。刘军老师长期工作在文学一线,他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感受力给我提出改选题后的具体建议和研究方向,听完之后,我真的很感激。没有哪个老师有义务帮我修改选题,但是“刘大爷”总是真诚地给我最需要的帮助。按照刘老师的建议,我在知网查阅资料后定了两个选题请他过目。因为知道那天刘老师比较忙,所以等待是不可避免的。到了晚上十点多,还没有收到刘老师的消息,我心下一沉,觉得这次大概率申报不成了,因为当晚十二点截止,同时也懊恼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开始。大约半个小时后,我竟然收到了刘军老师的回复。在那一刻,真的感觉到有阳光散落在身上。
另一件事是修改习作,当我把一篇练笔文章发给刘军老师后,他很认真地看过,并且在批注里写下修改的意见。在这些建议中,我能感受到老师治学的严谨。史料不详实,论证不充分,情感不到位都是我写文章的缺点。针对这些问题,老师给我提出许多写作建议,如“散文书写也可以离开自我的经验去理解,但是其中必须要有自我良好的批判力。”“写文章要重点开掘一个小切口,写深,写透”等。说实话,我不敢把修改后的文章发给刘老师,因为在修改过程中,我越发觉得文章大而空,越发觉得先生的批评切要中肯。犹豫再三后,我还是发给刘老师了。没想到,老师说,“以后多读多写,慢慢体会写作的要旨,这次权当是练笔。”看到刘军老师这样有温度的回复,一瞬间,眼泪模糊了双眼。
有些话值得一生铭记,有些人值得一生敬重,无论我走到天涯还是海角,我都会永远铭记和尊重那些指点过我迷津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对异己世界产生积极影响,并不是所有人都甘心修复别人的信心,所以如果你遇见了这少数的指点者,在感叹幸运之际请对他们保持崇敬和感恩之心。得遇先生,何其有幸!
作者简介
苏新新,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中国语言文学(师范)方向,喜欢文学,喜欢写作。
精
彩
●
回
顾
高维亮 最初的记忆
李宇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季东常 李薇 难忘的岁月
刘保明 我眼里的好老师:高凤山先生
熊太芳 我的“麦克风”老师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