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拿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时,我们在看些什么?

研之成理 科研共进社 2021-12-21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简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um)简写为 UV。可以表征化合物中价电子的跃迁,进而可以辅助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表征化合物的性质。详细原理不赘述,可以参考研之成理之前的文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基本知识点补充:

1.1 常用溶剂的透明界限

▲ 图1 典型 UV 谱图,溶剂:氯仿;

浓度:2×10-5 mol/L  macromolecules, 2018, 51, 8652−8661


典型的 UV 谱图如图1 所示,在横坐标较小处吸收值较高。这是因为“当光的波长减小到一定数值时,溶剂会对它产生强烈的吸收(即溶剂不透明),这就是所谓的’端吸收’,样品的吸收带应处于溶剂的透明范围。透明范围的最短波长称透明界限。” 常用溶剂的透明界限如表1 所示。


▼ 表1 常用溶剂的透明界限 

《有机波谱学谱图解析》宁永成 第二版


1.2 看见的颜色和吸收颜色的关系

“人对可见光是可感知的。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这称为光谱色。白光照到物体上,物体吸收一定范围波长的光,显示出其余波长范围的光,后者称为补色。” 一些光谱色和补色的对应关系如表2。


▼ 表2 不同波长光的光谱色和补色 

《有机波谱学谱图解析》宁永成 第二版

UV 可以分析化合物结构,但在分析化合物结构的实际情况中,核磁共振(NMR)或者质谱(MS)更常用。UV 也可以进行化合物的定量分析,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光谱变化,研究化合物的性质。


2.光谱的变化,从现象到本质

2.1 左右变化——红移/蓝移

红移为光谱往长波长方向移动,蓝移反之。


● 可能的原因一:价电子类型不同。

价电子跃迁有四种类型,如图2。例如,与 σ-σ* 跃迁相比,π-π* 跃迁所需激发光的能量更低,波长更长,因此 π-π 跃迁峰的横坐标要比 σ-σ* 跃迁峰的横坐标(波长)更大,更靠右,发生红移。蓝移反之。


▲ 图2 四种价电子跃迁形式和其对应的有机化合物类型


例如对于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甲烷,化合物中全部为 σ 键,价电子全为 σ 电子。则只能进行 σ-σ* 跃迁,因此吸收波长很短,其最大吸收仅为 125 nm,位于远紫外区域。


如果在上述基础上引入杂原子 O、N、S 等,即引入了 n 电子,如溴化物,可能出现 n-σ* 跃迁,因此吸收可能红移到近紫外,但实际上在近紫外区吸收很弱。


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因为含有 π 电子或形成共轭结构,也会引起光谱红移。


● 可能的原因二: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分子的空间形状也可能是光谱红移/蓝移的主要原因。


▲ 图3 顺式二苯乙烯和反式二苯乙烯


如图3 所示,顺式二苯乙烯比反式二苯乙烯吸收蓝移,因为顺式结构两个苯环挤在一起,影响了共轭分子的平面性,引起了能量差变化,导致光谱蓝移。


● 可能的原因三:周围环境不同

主要环境变量为测试溶液光谱时溶剂的影响,一般采用小极性溶剂,因为大极性溶剂可能会影响吸收图谱。


对于 π-π* 跃迁,“激发态比基态的极性强,因此极性溶剂对激发态的作用比基态强,可使激发态的能量降低较多”,因而能差变小,发生红移。


而对于 n-π* 跃迁,“在质子溶剂中,溶质 N 或者 O 上的 n 轨道中的电子可以被质子溶剂质子化,质子化后的杂原子增加了吸电子的作用,吸引 n 轨道的电子更加靠近核而能量降低”,因此在 n-π* 跃迁中能差变大,即所需光的波长变短,光谱蓝移。


具体实例可以参考裴坚教授发表的论文: Unraveling the Solution-State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s of Donor–Acceptor Polym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Solid-State Morphology and Charge-Transport Properties, Adv. Mater. 2017, 29, 1701072。


2.2 上下变化——峰的相对强弱的变化

一种化合物可能拥有多个吸收峰,这些峰的相对强弱变化可以推测出化合物的相关性质。一般步骤是先弄清某类化合物通常会有那几个吸收峰,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再进行对比。


以基于异靛蓝的聚合物 P2-rn 和 P3-rn 为例进行说明。在这类基于异靛蓝的 D-A 聚合物中,一般具有两个吸收带,band I 和 band II。band I 又细分为 0-0 峰和 0-1 峰等,其中 0-0 峰表示分子的聚集状态,越高说明聚集越强。这两个聚合物结构的差异仅在其中一条烷基侧链的大小不同,P3-rn 的烷基侧链比 P3-rn 的多出 8 个 C 原子。


从 UV 图中可以看出,从 P2-rn 到 P3-rn,0-0 峰的强度 /0-1 峰的强度减小,说明 P3-rn 在溶液中的聚集更弱,这和溶解性对比图所示相吻合,相同浓度下,P3-rn 的溶解性明显较好,即分子更不易聚集,分散的更好。


▲ 图4 溶解性和 UV 光谱(溶剂:1,2,4-三氯苯;浓度:2×10-5 mol/L)“基于异靛蓝的给体-受体型共轭聚合物及其有机薄膜晶体管器件” 硕士论文 2018


3.总结

观点:影响 UV 图谱的因素本质上都是影响了价电子的跃迁。我们在拿到一个 UV 图谱的时候可以首先了解同类型或者类似结构的分子的 UV 图谱的大概“长相”。然后分析光谱的峰的左右移动(红移/蓝移)峰的上下(高度)变化,从而得到分子自身结构和分子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


4. 参考资料

1.《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 第三版

2. 《有机波谱学谱图解析》宁永成 第二版

3. Macromolecules, 2018, 51, 8652−8661

4. Adv. Mater. 2012, 24, 6457–6461

5. “基于异靛蓝的给体-受体型共轭聚合物及其有机薄膜晶体管器件” 硕士论文 2018


往期内容

SCI论文中怎样描述XRD结果? | SCI论文中怎样描述SEM结果? | SCI论文中怎样描述TEM结果 | SCI论文中如何描述物理吸脱附实验结果? |  SCI论文中如何描述XPS实验结果? | SCI论文中如何描述FT-IR实验结果  | SCI论文中如何来描述SAXS实验结果? SCI论文中如何描述Raman的实验结果? SCI论文中如何描述AFM的实验结果?


 SCI论文写作的三重境界 | What makes a good publication? :从文章结构开始谈起 | 题好一半文:Science, Nature的论文标题是什么样子的?|  好话不说第二遍:论文写作中的重述语意  | 写论文一定要有提纲 |  SCI论文写作之Experimental section(一) (二) | SCI论文写作之Results & Discussion(一) | SCI论文写作之Results & Discussion(二):句与句之间的逻辑! |  SCI论文写作之Results & Discussion(三):段与段之间的逻辑! | SCI论文写作之Results & Discussion结构设计 | SCI 论文写作之Introduction (一):如何写好Article中的Introduction?


SCI论文写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总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13)(14) | (15)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