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完结了,是时候聊聊怎么拍女权古偶剧了
古偶和女权,搭吗?最近完结的《梦华录》,是一部带有女权元素的古偶剧吗?
我个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6月15日,导演杨阳接受北京青年报专访时说,自己不太了解古偶的准确定义,但刘亦菲、陈晓和众配角的颜值,已经让“录人们”(剧粉昵称)将《梦华录》奉为可以“洗眼睛”级别的古偶剧了。
在同一个专访中,导演杨阳倒是很明确地肯定这部剧的女权性质:
“我想拍女性题材,为我们自己拍一部作品。” 她喜欢《梦华录》中女性互相帮助、彼此扶持,也深深认同剧中三位女主的自强自立。
“她经济”时代,女权剧是大势所趋。想当初我决定追《梦华录》,就是因为这部剧由女性编剧,女性导演,口碑颇佳,还有让我耳目一新的刘亦菲。追完《梦华录》,我深感这部剧的女权元素与争议之处并不像剧播期间的众多剧评梳理得那么简单。
可以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者真情实感地想要“恰女权饭”,那我们不如借《梦华录》开诚布公地聊一聊:作为一个女权者,我如何观此剧?一部理想的女权古偶剧可以是什么样的?
一个女权者,
如何观赏《梦华录》?
说实话,要拍一部女权古偶剧,不容易。
古代中国就是一个男尊女卑、压迫妇女的封建社会。再女权的古偶剧,也难免充斥着“太男了”的戏份。
《梦华录》中,赵盼儿和众茶坊斗茶时,评委全是男性。永安楼花月宴上,宾客席上也全是男客人。赵盼儿和葛招娣名字体现了她们父母“盼儿”、“招弟”的热望。就连男配陈廉的原名“陈莲”,也是因为他的娘先生了几个女儿,“轮到他,怕养不住,就故意起了个女孩儿名,还让他拜藕老大当干亲镇着”。
我看到这样的戏份时,会觉得古偶照进现实,发自灵魂地感到不适。
此时,影视创作者是把这类封建厌女元素当成古偶剧的常规套路,还是把它们当成角色们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区分女权古偶剧和传统古偶剧的重要分界线。
《梦华录》中有关“官妓”“贱籍”“双洁”等厌女指控频频出现时,我深感批评者们对于等级制、处女情结表达厌恶,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实际上,剧中人不但有对官妓、乐妓的歧视,还有对商人、女人、平民的歧视。这些歧视随着剧情的发展,大部分都被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三位女主智慧地怼回去了。
将没有性经历定义为“洁”,将有性经历定义为“不洁”,是缺乏性教育的体现。
“双洁”与歧视官妓乐妓、张好好的台词“以色事人才是贱”一样,都包含荡妇羞辱。所以,当这些争议情节受到强烈抨击时,可以看出许多网友已经对封建贞操观和不健康的婚恋观表现出应有的敏感度。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讲述了妓女赵盼儿为搭救错嫁给商人周舍的姐妹宋引章,利用周舍好色的特点,以风月手段,虚与周旋,骗得休书,使女伴脱离虎口的故事。《梦华录》的“双洁”情节,遭到了“思想比古人还封建”的批评。
不过,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关于《梦华录》中角色成长轨迹的讨论,相对而言太少了。如果结合人物成长轨迹来看待之前提到的厌女指控,能看出更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
比如,《梦华录》的三个女主都曾希望通过婚姻,在人格上得到尊重。赵盼儿为官妓的过往自卑,曾寄望于欧阳旭以成为进士娘子;宋引章被周舍和沈如琢诱骗伤害,皆因她急于摆脱乐妓的身份;孙三娘在剧初的人设是“家暴妈妈”——她逼儿子读书上进,是想借他获得“凤冠霞帔”的荣耀(在《梦华录》中,“凤冠霞帔”或许是“命妇”的代名词,女性要依靠丈夫或子孙辈,才能获得封赠)。
此外,剧中男女角色在前期均有鄙视女人、商人、官妓和乐妓的言论。官民冲突、官商冲突屡见不鲜。官本位文化浓厚。
这些特点,尽显“古偶”之“古”:剧中人之所以厌女,之所以沉迷于阶层跃升,是因为TA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没有其他选择。
TA们相信人的内在价值尊卑有别,所以只能通过外貌、财力、官职等外在条件的攀比来获得优越感和成就感。TA们抱持强烈的不安全感生活,在轻蔑、自卑、高傲、嫉妒等情绪中横跳,却往往对超越封建等级制缺乏想象力。
这种作茧自缚的心态,是《梦华录》最主要的戏剧冲突,也是剧作者们费尽40集的工夫,让三位女主历经挑战、拷问内心、互帮互助、奋力挣脱的一大枷锁。
好消息是,剧终时,三位女主都因自强自立而不再“恨嫁”、“靠儿子”,还极幸运地获得皇帝皇后的支持,部分地废除了贱籍制。
导演杨阳在7月13日的《人物》专访中说,《梦华录》讲的是古代“北漂”的故事:
“看到《梦华录》剧本,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北漂。虽然讲的是一个北宋年间的故事,但是我看完之后在我脑子里呈现,就是北漂的故事,或者沪漂,或者哪里的漂。就是一个外地的女孩子,到大都市来去打拼,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在这个过程当中,她们经历种种的苦难,种种的挫折,她们受的委屈,她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撑,完了以后支楞起来的这么一段经历。”
的确,当代的各种“漂族”和剧中人一样,面临着厌女、职场PUA、情场PUA、地域歧视、阶层压迫、官民冲突等逆境。《梦华录》用借古喻今的方式,通过人物的成长,润物细无声地鼓励着观众。
如果我的录人同好们在嗑糖、舔屏、享受搞笑的观剧弹幕之外,还能获得一种内心的力量感,在推翻现实中不平等制度时更加笃定,那将是比“《梦华录》剧终后豆瓣评分依然坚挺在8.1”更值得骄傲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观赏《梦华录》时,还关注到了剧中男性角色的一个共性。
导演杨阳在采访中表示,有很多男观众也喜欢《梦华录》,这让她有些意外。说真的,我也非常意外。因为剧中的女性人物惨,男性人物也惨,即使他们享受着性别红利。
我看到“顾盼生辉”CP夜夜撒糖的美好,更看到顾千帆被兄弟万奇、父亲萧钦言、恩师齐牧背叛的悲惨。
这一厢,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相约“永远不嫁人,永远姐妹情深,一直这样相互护持到老”。那一厢,顾千帆和父亲坦言赵盼儿是他“这十几年暗无天日的生活里,唯一看到的光明”,以威胁他“不要试图用任何的明招暗计来破坏我们”。
这实在令人慨叹:男人间的关系,怎么如此塑料?文武双全的顾千帆为何只能在爱情中寻找信任和温暖?
这些男性人物的人生困境,都源于他们对封建等级制的死忠。
说白了,选择对残暴不公的封建体制忠诚,就是选择了伤害和自虐。当男性将性别红利浪费在了维护不公上,无异于自行投入深渊。
所以,当我为了赵盼儿和顾千帆的爱情疯狂心动时,我也忍不住想象:更女权的古偶剧会是什么样的?
理想的古偶,可以怎么拍?
首先,让我列出《梦华录》中我最喜欢的几大女权元素。我希望在未来的国剧中,可以无数次地与这些元素重逢。
女性创业
从赵氏茶铺、赵氏茶坊、半遮面到永安楼,《梦华录》见证了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这个女性团队的创业成功史。就算这部剧没有爱情,创业戏份也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们几次为了生意从争执到和解的剧情。比如,性格迥异的三人,在赵氏茶坊是要卖点茶还是散茶的问题上出现分歧,甚至互呛。
然而,她们终究是充满同理心、善于道歉自省、也善于互相赞赏鼓励的人。这三个宝贵的特质让她们得以协商出共识,还为了以后少吵架,讨论出合理分工和民主商议的解决方案。这些充满团队精神的情节,为《梦华录》赢得了“创业教科书”的美名。
女性创业的戏份,总让我想到自己在团队协作中的经历。
编剧花了很多笔墨描写三位女主讨论营销创意和巧妙处理商业竞争的过程。经营永安楼时,三人协力打破女人不能担任酒楼掌柜的行规,更是让我联想到当代中国女性努力突破招聘广告中“仅限男性”的窠臼,倍感热血。
美国汉学家伊沛霞在《内闱》一书中指出,宋代妇女并不只是孝女、贤妻、良母。无数史籍显示,许多女性叛逆而自由,甚至悖于法律。《东京梦华录》和《夷坚志》记载了宋代女性经营酒店、药铺、杂货店甚至私贩盐、酒等物品的事迹。所以说,赵盼儿的创业故事并非凭空想象。
回顾中国古代杰出的女商人,古偶编剧们也许会灵感大发。《史记》中有从事“丹穴”业(即采炼丹砂)的清,她是史书记载中最早、最出名的女商人。唐代是女性经商最活跃的朝代。从事冶炼业的高五娘、从事造船业的俞大娘、都是搞钱大神。
《那年花好月正圆》是陈晓在《梦华录》之前参演的一部关于女商人的年代剧。孙俪扮演清末女商人周莹。
一句话,古偶真的不只可以谈情说爱,还可以谈商论贾。
男女互助
没有雌竞的戏份,男女交往的戏可以怎么拍?《梦华录》中池蟠和赵盼儿联手经营永安楼,就是一个绝佳范例。
一开始,池蟠是个人傻钱多的搞笑男。中期,他是个让人质疑“他凭什么能做东京十二家行会的总把头”的普信男。但当他为赵盼儿的聪明才智而倾倒、心悦诚服地求合作后,我眼前一亮:原来最初两人的对立也可以转化为男女互助!而且成果还这么香!
除此之外,孙三娘帮杜长风治眼疾、顾千帆鼓励宋引章在献艺遭遇地位歧视时大可“用琵琶当剑,狠狠地刺回去”的剧情也十分动人。
不以恋爱为目标的男女互助,在古偶剧中还不多见。不功利的男女友情,是未来国剧可以好好挖掘的宝藏题材。
知心爱情
如果我们拿古偶剧当恋爱指南,那么“顾盼生辉”CP宝典的第一条定律就是:从“倾盖如故,白头如新”的知心好友做起。
赵盼儿和顾千帆心有灵犀,灵魂共振。顾千帆欣赏赵盼儿亦有落棋不悔的坚定,赵盼儿也看得懂顾千帆内心的脆弱和挣扎。那些TA们说中彼此心事的对话,是剧中最耐人寻味的片段。
这样的关系发展路径,之所以比互撩互怼的感情戏更有看头,是因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异性恋霸权的陈规,提倡更为自然、更为深刻的男女互动,从而展现出更丰富的可能性。
当古偶剧中包含着征询和支持的女权对话多一些,狗血情节就必定会少一些。
传统的古偶剧喜欢制造虐恋,在误会和吃醋上做文章。《梦华录》中当然也有这样的情节。但是,剧中赵顾二人平等对话、坦诚相见的戏份,充满现代精神,更为吸睛。
多样男性
《梦华录》选择陈廉为每集末尾《你好宋潮》的推介人,实为上策。这个从小在女人堆里长大的少年是剧中最讨喜的男配。
他的“眼力见”和“高情商”,让三个女主将他当成亲弟弟般的存在,连顾千帆都愿意向他讨教恋爱技巧。和传统古偶剧中的钢铁直男和油腻小子都不同,陈廉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善于表达情绪、乐于付出情感劳动的男性角色。
与陈廉类似,爱哭的池蟠、“软弱”的杜长风、直言“我并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帝王”的皇帝,都是女权古偶剧中才容易看到的男性角色。
他们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营造“女强男弱”的新型性别刻板印象,而是为了展现男性真实的多样性。允许这些自由表达的男性出现在剧中,很显然反映了女性影视创作者们的性别观。
必须承认,女权古偶剧是古偶界的一个全新概念。但从《梦华录》看来,它的出现,并不完全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女性观众的谄媚功利之举,一部分也是古偶剧突破陈旧套路、挖掘全新题材,传递积极向善、性别平权的价值观的创新之举。
理想的女权古偶剧,靠的不仅是“女性要自强自立、永不言弃”这类口号式的女权观。展示平凡、真实、富有多样性的人物,细腻地刻画TA们的挣扎、脆弱和成长,更有看头。
跳出“渣男”“渣女”这类单向度的人物塑造套路,不拘泥于拍爱情戏,自由地探索丰富多彩的同性友情、异性友情,挖掘男女交往、合作、竞争中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必定会让当代观众产生更深的共鸣。
写在最后
下一部女权古偶剧会在何时出现?
近日,人大代表、《芈月传》作者蒋胜男在《怎么办!脱口秀》上建议延长男性带薪陪产假,批评针对女性的就业性别歧视。她的脱口秀表演广受好评。
当影视创作者们更深入地研究观众最为关注的性别议题,TA们的创作思路将变得更为开阔。例如,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将启发女权古偶创作者跳出传统的编剧套路:
从更具颠覆性的角度来说,古偶剧里一定要有爱情吗?一定要有婚育吗?
表现女性力量,一定要靠花木兰式的巾帼事迹吗?或者一定要对标男性——展现女性获得钱、权、名的历程吗?
女权古偶剧可以如何展现女性之间的关系、男女之间的关系以及男性之间的关系?除了相爱和相杀,人物之间可以有更微妙、更富有层次的关系吗?
女权古偶剧中的幽默,可以如何超越传统古偶剧以及其他剧种?可否不再在笨、丑、肥等元素上做文章?
古偶剧创作者必然要熟悉相关的古代史实,但如果局限于男性书写的古代史,就很难跳脱传统套路。如果可以挖掘古代女性史、少数民族女性史、女性匠人史……选题范围是否会大很多?
女权古偶剧的崛起,将有赖于创作者们提升性别素养,打开脑洞,尝试新的可能性,更有赖于观众的期待与指正。这是一个作者和读者集体创作的时代。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女权人为古偶剧注入新声。
参考资料:
《梦华录》(刘亦菲、陈晓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小说——远曦著)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2-06/20/content_q7LmZUpdb.html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BHRATRF051487C6.html
https://www.sohu.com/a/557677193_26061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002576
https://new.qq.com/omn/20220216/20220216A04V3200.html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