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陪伴律师发展的运营团队,是如何做知识管理的?

老斑鸠 增长律
2024-08-26

△ 点击下方 增长律 关注公众号


这是 增长律公众号 的第 100 篇原创文章

作者:老斑鸠  编辑:家伟


这是我在增长律写的第二篇关于知识管理的文章。


上一篇侧重于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这一篇,我想借着知识管理谈谈我对团队协作的看法。


我始终觉得:


书籍,是那个可能会暂时束之高阁,但野心高达对抗时间的「邮票」们。


文章,是流通中的思考货币,有的转手一两次就废了,有的依然在发挥着作用。


文集,是相同属性货币归纳的一个「钱袋子」。


只是有些钱袋子贬值了,有些钱袋子历久弥新,有些钱袋子只能让储户往里存钱,取不出钱……


点到为止,此处略去一堆敏感词。


还是来聊点儿我们能力范围内的话题吧。


01

从《法律运营实战笔记》讲起

我首先注意到了——TA


近期,收到古城老师新作《法律运营实战笔记》——这个为法律人准备的「钱袋子」,颇为感慨:


随着法律行业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律师从规模经营到业务深耕,从业务深耕到产品设计、运营沉淀,仿佛就这么一两年的事儿,可节奏快到足以让人「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随着环境给到张力,感受此力量压迫感的律师(包含律所、团队)们,逐渐意识到运营的价值有多大。运营赋能,绝不仅仅是「助理 2.0」这样的绿叶,而是陪伴律师走向业务开拓更深一层的红花。


只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春江水暖鸭先知」,培育这朵红花的意识不是人人都具备,具备的人也未必持之以恒。张力如果无法导向正向的能量,就很容易变成内部紧张撕扯的磁场。


在我看来,这道无形中的天堑,才是真正拉开了「传统律师」「新兴律师」发展序幕的分水岭。


按年龄区分律师所处的阶段?这种幼儿园小朋友都会划分的标准,不是洞察,而是懒惰。


说回这本新作。


▲ 收到古城老师新作《法律运营实战笔记》

我先大概翻了下目录,比较清晰,这本新作的内容主体结构,是如此划分的:

  • 前言
  • 运营定义
  • 客户关系
  • 品牌建设
  • 法律产品
  • 案源开发
  • 知识管理
  • 团队优化
  • 参考资料
  • 后记

不知道读者朋友们看到这样的结构,是打算从哪里开始读起?是从头到尾开始读,还是先挑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呢?

说下我吧——我是没怎么多想,直奔「知识管理」章节而去的,甚至是这个章节都没看几页,我就想来写这篇稿的。

因为我终于想起来,有一个我很关心的问题一直忘了给读者朋友们分享,那就是:

陪跑律师的运营团队,是怎么做知识管理的?

为什么我们又这么重视这一点呢?

02
知识管理……
我眼里,运营的「扫地僧」

如果按照我的简单划分,把律师团队的运营建设,按照前中后的顺序来看的话,是这个样子的:


  • 运营前:找问题,找到真实问题(咨询&策划阶段)
  • 运营中(第一阶段):给答案,发现解题策略(陪跑&执行阶段)
  • 运营中(第二阶段):抓反馈,矫正过程动作(陪跑&迭代阶段)
  • 运营中(第三阶段):跑增长,形成系统增长的「飞轮」(陪跑&持续增长阶段)

你看,运营可以简单分个阶段,我们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拆解为一个个事项、一个个具体的阶段目标(或数目字管理更明显的指标)。

具体业务逻辑层面的事情,此处就不展开了,具体可参考文章:《律师+增长律,不止步于业务增长》。

可是,我们仿佛忘了补充,有什么东西是从一而终,贯穿运营的各个阶段的呢?

起码在我看来,那个「扫地僧」,就是知识管理啦。

我们团队每个月都会和天南海北的各个律师团队交流,交流后我总有一个感觉:我们的律师朋友,知道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不过对此的重要性认识,仅限于具体的案件业务当中。

一旦涉及团队协作机制、品牌资产、公共表达、助理起步……知识的管理,就显得有些乏善可陈了。

这就会导致律师很多时候成为那个「大明星」,而团队没有适时的闪耀加成,导致律师自己有心无力——因为自己看到了一个更大的蛋糕,但是缺少一个超越个人能力的组织力量——一个更大的杠杆——去撬动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别的不说,以我们增长律团队为例,其实满打满算,核心骨干也就 4 个人,加上我们的「后援团」,总共执行人员不超过 8 个人(我们团队甚至一周只见一次面,有些小伙伴都小半年没见过肉身了),可总给合作律师造成的感觉是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军团在支撑的感觉,因为我们能同时运转多个项目,团队竟然还有时间凑在一起探索新事物。

因为我们把很多力量加成到了团队整体协作头上、知识共享头上,让「知识管理」成为我们最得力的全职且 24 小时不需要休息的员工,而不是哪一个个人独当一面。

举具体例子而言:

开个会怎么留痕?
开发一个产品,框架怎么搭?
项目管理如何优雅「吃下」各类事项的展开诉求?
会议纪要只是留下一个文档吗?
……

03
以管窥豹,知识管理
与团队协作、组织建设有多密切

陪伴律师发展的运营团队——增长律,是怎么做知识管理的?

下面,我们看图说话。

1、开一个会:只是说完事就完了吗?

经过团队的摸索,我们现在开会(包括早会、陪跑客户的例会、项目讨论会、专题讨论会、学习会),主要是放在线上,飞书会议里。哪怕是线下讨论会,都会用到飞书来做记录。



飞书可以发起语音、视频会议,而且有一个「妙记」功能,形成录音、同步文字文档,会议结束,自动生成文档共享给与会人。

具体对接人还能在文档里 @ 出来,让「一句话不落地」。

句句有着落,才能事事有反馈。

2、产品开发:如何搭建协作框架?

近期,我们团队陪伴一位律师开发一个主题为「森林防火公职人员」的讲课产品。

我们来看看团队产品开发的核心担当——九月姑娘,是怎么在协作空间里,构建这个产品开发框架的:


项目进度:这件事情进行到哪里了。

课件定制开发流程:与合作律师同步,对齐认识,各自准备,投入执行。

结构:哪怕是肉体凡胎,也是先看骨架。

PPT:这是很多律师眼里的「产品」,而一个完整的产品交付,PPT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逐字稿:有团队只给你结果,有团队会陪你演绎这个结果。

素材库:这里,作为课件的开发者,是不是就可以分工了?协作的开始,基于目标感的立体化。

资料库:服务客户的客户,的需求是什么?需要补充的是什么?都一并考虑到了。

相关法规与政策: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不仅要能帮助到课件的受众,还要能帮助到课件的演绎者。

金句库:有人只关心产品的交付,有人还关心怎么让产品自己走路——有记忆点。

……

看完了这样的一个「课件开发」的知识管理,协作体系,不知道你是什么感受?

如果你是律师,有产品开发的需求,你会愿意和增长律——九月姑娘合作吗?

我相信你的判断。

知识管理不是绣花活、秀肌肉,而可以是合作双方的深度信任的基础。

如果还有时间,再看看作者关于帮助律师助理梳理工作的文章:


……

相信更会大开眼界。

3、项目空间:如何让周期内一件事尽在掌握中?

如果把课件开发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这好理解。可是,如果项目管理不仅仅是课件开发呢?

看看下面这个框架——团队参与的另一个非服务律师业务——是怎么搭建项目管理框架的:

置顶文件:项目参与者注意啦,置顶文件就像微信群公告,是近期关注的重点。

项目背景:这个项目的背景资料有哪些?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基础盘点有哪些?都放这里了。

项目进度:同上。把控重要时间节点,团队知悉整体节奏,是避免各自为政的基础。

会议纪要:很多项目的完成,看起来是交付了一个结果(例如方案、执行细案),其实大量的工作都在过程中,而按照「时间+主题+专题讨论纪要」的文档收录,就是为那个「成品」添砖加瓦的开始。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重视过程的积累,才会迎接「未来」的成果。

项目文书:相信水到渠成,文书,是那个做好项目管理后必然成熟的「结果」。

项目复盘:有想法,有行动,也得有总结。怎样避免团队反复从零出发探索同一件事?复盘,就是那个被很多团队忽略、又其实非常重要的知识管理。

待定区:有些文档感觉对项目有帮助,但是暂时不知道怎么归类?留个「待定区」或者「草稿箱」,不留遗憾。

万变不离其宗,搭好项目管理基础框架,剩下的,无非是结合具体项目特点,做好补充构建啦。

4、讨论纪要:纪要文档怎么写更清晰?

团队每次开会,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我有记笔记的习惯。

可能从个人工作的角度,我会侧重于记录与自己直接有关的事项,可随着团队协作的深入,我的纪要会越来越侧重于团队提及的所有重要事项。

分享到群文件的纪要,不仅仅与个人有关,也和每个参与者有关。


我的纪要结构是这样的:

  • 标题(时间序号+会议主题)
  • 时间
  • 地点
    • 线上还是线下?
    • 会议的地点是?
    • 标记地点不是走过场,而是帮助参与者回忆起场景。
  • 人员(与会人员)
  • 笔记(老斑鸠)
  • 要点备注
    • 1、……
    • 2、……
    • 3、……
  • 手写笔记(有时候出门开会使用笔记本或PAD速记,那么回到电脑前整理,附上扫描笔记或手写笔记导出图片,也是方便自己回忆场景的重要材料。)
  • 附录(参考资料,会议提及案例等)

这样的纪要文档,如果搭配「飞书妙记」生成的材料:一个会议的完整画像,就成型了。

这样的纪要文档,如果纳入专题项目的空间里:一个项目的进展,也自然有了阶段性支撑了。

这样的纪要文档,如果留下了事项分解,那么事项的参与者,也就有的放矢,而不是让想法仅仅是作为想法而存在了。还是上面写到那句话:句句有着落,才能事事有反馈。

关于知识管理,团队能举的案例太多,点到为止,此处就不展开了……

04
尾声,知识管理
避免律师和协作者内耗的重要支撑

关于对它的认识,和围绕它展开的工作……

在品牌运营语境里,它可能叫「品牌管理」。

在业务拓展语境里,它可能叫「线索库」「知识库」「工单系统」。

在活动策划语境里,它可能叫「案例库」「执行细案」「注意事项」。

在律师办案语境里,它可能叫「指导案例」「参考索引」……

时过境迁,相信有一天你会和我们同样感受到:

知识管理、团队协作的能力,不只跟生产力有关,也跟每一个身处局中、个体参与者的意义感获得感有关——有时间创造,是要感谢那些知识管理提升生产力后,节约的时间、精力,留下的那些暂时无法被「知识管理」的事物。


▲ 摘自笔者近期有感而发的一条朋友圈


本文相关阅读


本文相关推荐

  • 古城新作《法律运营实战笔记》
  • APP、PC客户端:飞书(适合团队);有道云笔记(适合个人);手机备忘录(便于携带,适合临时手写的)
  • 建议关注协作类工具的核心功能有:协作文档;项目空间;知识库;日历同步;会议留痕……
  • 推荐一个成都活动:见文末



诚如我的电子名片所言:「不是所有的鸟叫,都在执着于性感。」

而我理解的「性感」:是远看很有魅力,走近一看,你还能感受到基本功十分扎实的那一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暂告一段落啦。

如果你对知识管理、组织建设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方法,欢迎联系我分享。(顺便征个稿,只要是对律师行业有参考价值、经验分享的投稿,我们都收的啊,哈哈。)

如果你对个人发展、团队成长,或者哪个具体的事项(例如活动策划、课件制作)对增长律团队有合作需求,欢迎添加我们的微信,或者关注公众号,回复「产品清单」,获取合作方向参考。

最后,友情推荐一个活动。


70后还在用管80后的习惯管着90后,而00后插着兜走进会场,恨不得先来一段说唱和脱口秀。


天下苦秦久矣,可除了陈胜吴广的爆裂,刘邦项羽的算盘,我们还有机会邂逅温和的谁呢?


——老斑鸠的朋友圈


身在成都、对组织管理的发展感兴趣的伙伴,欢迎关注下面这张海报的推荐: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增长律,一起成为独角兽律师

咨询策划 | 组织管理 | 团队陪跑 | 培训合作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产品清单” 


增长律在路上

离不开你的“点赞”“在看”与分享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增长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