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的律师不愿意写文章,为什么?
△ 点击下方 增长律 关注公众号
这是 增长律公众号 的第 116 篇原创文章
其实,有些问题,从一开始就有了答案。
但还要不厌其烦问出来(比如我),是因为听到的人不一定都愿意接受那个答案。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只能挣到你认知范围以内的钱。」
对于运营而言,也是如此。
很多律师团队,包括更综合一点「搭舞台」的律所,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一个阶段:
团队里,有一个律师——一般是主任——渐渐明白了「运营」的价值,或是突然看到超越现有认知之上的竞争力,亟需要补充实力,否则团队会在未来的某个阶段,陷入被动。
所以品牌运营、产品矩阵、组织运营……等等看起来离律师执业业务有点距离的事情,都被「赶鸭子上架」般的提上了日程。成事者,成就了一方弯道超车;不成事者,落了个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团队陷入撕扯之中也是比比皆是。
因为,在同样的阶段,律所的律师未必都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会这么想问题:
1、律所要我做的事,到底是不是分内之事?
2、手上有具体的业务要做,为何要「得不偿失」地去做暂时看不出反馈的事情?
3、为律所创造的价值,跟个人创造的价值的契合点到底在哪里?
4、主任又让我做这个事,做那个事,他(她)自己到底有没有想清楚自己要重点突破哪件事?
5、让我为律所的公众号写文章(或是为律所的账号录视频、开直播等品宣工作),现在这点激励算什么?
……
所有可以从人性角度推演出来的问题,总是少不了「利益攸关」四字。此处的「利益」其实也不仅仅是跟钱有关。
像以上这样的问题,只要我想写,估计够写个几天几夜都不带重样的。
所以,我们还是回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来分析拆解一下,诚如本文标题所言:
「律所的律师不愿意写文章,为什么?」
01
原因分析:为什么?
因为能问出为什么的人,一般是团队的负责人(为了方便读者朋友理解,下文我都用「主任」代称)。而团队里人员的主要构成,负责人终究是少数,所以少数人的急迫与孤独,只能换来团队的亦步亦趋,甚至,大惑不解。
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态度。这话真有道理。
我们脑补一下这样的心声(事先声明,本脑补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你就更懂了:
主任会想:手头的资源终究有限,什么才能撑起团队的持续发展。
律师会想:主任哎,我还没你手头的资源来支持个人发展,哪有时间关心团队的持续发展?
主任会想:我要把律所做出品牌影响力,找到突破口,构建护城河。
律师会想:主任哎,品牌是你的护城河,那什么才是我的护城河?
▲ 日剧《胜者即正义》剧照。律师「古美门」和助理「黛真知子」因为各自所处的认知阶段、利弊分析水平不同,所以经常面对相同的事情,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内心可能也忍不住互道对方一声「傻×」
主任会想:团队要多写文章,建立我们在这个专业领域的信任感。
律师会想:主任哎,写文章很难直接带来收入,手头还有案子要做呢,做好了就是稳稳当当的钱。
主任会想:我们还是得好好打磨一个产品啊,增加我们的「睡后收入」,也充分调动律所的律师与非律师的资源。
律师会想:主任哎,再好的产品还不是人做的,还不是人去执行落地?忙着呢……
主任(叹气):我觉得,你们都不懂我!非要我催着你们做事。
律师(愤怒):你觉得,你就很懂我?你看我下个月还在不在这个律所做事。
……
你看,都说的很有道理,一时竟看不出谁对说错。
某部电影的台词浮现脑海:
「小朋友爱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 电影《后会无期》剧照
02
解题思路:怎么做?
作为计划长期陪伴律师团队发展的团队,服务服务者的服务者,「增长律」常常身处各种类型律师的语境之中,完全能理解「主任」「律师」目前常见的心态与反应。
只是想友情提示一下:有时候,我们真的要静下心想一下,未来,自己这个职业的竞争优势,到底依靠个人成长就能建立,还是要依靠团队共同努力、把蛋糕做大的力量?
如果你想的路径是,通过个人品牌的发展,来引领团队,来影响团队,可以的;如果你想的路径是我,通过构建扎实的团队协作,来提升组织力量,来构建团队品牌,也是可以的。
重要的是,个人和团队真的要围绕这个问题,先想清楚,对齐认识后,盘点好手里的「牌」,落实到行动当中。
具体而言,如果一个团队协作完成一个公众号的内容输出,形成团队的影响力,可以参考如下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1、基础稿费。
既然号召更像是画饼,那么就拿出真金白银激励。每篇原创稿件的基础要求定下来,交稿就有钱。
在我观察下来,这样的基础稿费设置,至少对团队的青年律师和律师助理是有带动作用的。
印象很深的,是最近一位主任对我们说的:只要是能用钱直接解决的问题,反而是最简单的。只要方向明确,那就要舍得下本。
2、额外稿费。
看我们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我们发一篇文章关注的是影响力,那么根据阅读量的不同阶梯,给予作者额外稿费激励。
如果我们发一篇文章关注的是转化力,那么我们不看阅读量,就看一个内容能带来什么咨询、什么客户,只要源头明确,那么作者当然应该也有额外的奖励。
3、团队品牌+个人品牌,共同支撑。
我们看「罗辑思维」知道了罗胖,我们看「得到」知道了更多罗胖推荐的嘉宾。
团队品牌的发展,离不开团队里的「明星」带动。
同样,个人品牌的发展,也需要一个团队的支撑,才能坚持得更久。
▲ 为你辩护网·鲁兰律师作者条。名片随着作者的原创文章一起展现,既体现了公众号专栏,也尊重了作者的知识成果
大部分律师写文章其实并不在意稿费多少(顺便说一句,我现在写文章都是没有稿费的,就是有话想说,不吐不快),而是希望自己分享的东西真的能给别人带来帮助,记住个人创造的这个价值——那么,如果文章能体现律师的个人名片、个人介绍、擅长领域……结合团队品牌再突出一点律师个人,那么,双赢构建内容生态的局面才真正有可能达成。
就像你看到这里,觉得我分享的点还不错,那么你可能会记住「老斑鸠」这个作者,可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老斑鸠分享的东西,那么,你一定会发现我来自「增长律」这个团队。
我相信,对于读者来说,同时记住「老斑鸠」「增长律」不算负担,读完一篇文章到底有没有所收获才是重点。
4、团队编辑水平的提升。
一个团队的内容生产,不只跟律师有关,也跟编辑角色的分量是否越来越重有关。
一篇稿件的定稿过程,如果编辑者带有运营思维,以终为始地辅助律师出稿,那么,律师会相对轻松一点,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专业内容的输出部分,而不是焦虑内容安排的比例问题。
律师团队的新媒体编辑,需要同时懂得法律与新媒体这两套语境,而不是生搬硬套方法论。
很多律所配有「公众号小编」,但不是所有的小编都有和律师共同做出内容的意识。
客户需要的律师,是懂客户立场的律师;同样,律师作者需要的编辑,是有懂律师思维的编辑。
5、延伸思考:律师辛苦写出来的文章,怎么变成更大的杠杆?
文章除了变成团队(律所)公众号的一篇推送,还可以是什么?
我们可以策划一起完成一个话题(团队每人写一点),减轻个人写作者的压力。
我们可以为律师的文章做专辑。
我们可以为律师的文章出文集。
我们可以整合律师的文章为团队的知识库做点缀。
有机会,还可以团队一起做本书——这样,文章不但可以吸引客户,甚至可以成为谈案转化的重要武器。
……(顺着这个思路,其实还可以想到很多内容策划的动作,此处不展开了。)
▲ 我在增长律公众号发起的话题文章,对于参与者都会有曝光介绍,这些细节,体现了我们对于每一个观点输出者的尊重
这样思考问题、执行工作,就会冲淡「写文章」这件事的任务属性,而是强化它对律师和团队来说的生产力属性。
能将压力,转化为生产力,并让参与者在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反馈,这个过程,就是把看起来反人性的要求调整得更符合人性的需要。
这,就是「内容运营」里重要的「作者运营」思维。
从「我要你做一件事」到「我们一起做成一件事」,可不仅仅是思维上的转变。
03
小结
及相关推荐
好了,感谢你读到这里,最后我来小结一下:
1、每个人的认知范围不一样,保持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有机会达成真正的合作。
2、律师行业的发展,一定会有律师开始觉醒运营部分的思考,只是,运营思维还体现在推动具体事情的过程之中。
3、再好的内容运营,也离不开内容本身。
4、内容来自哪里?不是来自情怀与热情,而是来自持续稳定的内容输出者。
5、输出者需要投入,辅助输出者的人也要成长。团队的意义也在于此。
6、团队的有机生长,离不开共同的参与。反馈感可以来自过程中,不一定只来自结果。
最后,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今天我写了律所的律师不愿意为团队写文章的问题,也尝试给出了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但是,我只是在说「写文章」这件事吗?你,还想到了哪些工作的推进?
期待你的思考,欢迎与我交流。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此结束。
我们下次分享再见。
本文相关阅读
关于组织思维:《和律师朋友一起看NBA,我们注意到了什么?》
关于产品思维:《鼓动律师朋友们靠近“产品经理”,我抽了哪根筋?》
关于共情思维:《律师如何看待同行“白嫖”同行?这4位朋友有话说》
关于博弈思维:《律师的执业生涯,注定是一场零和博弈?》
关于栏目思维:《律师的普法小视频,是如何“栏目化”起来的?》
关于协作思维:《陪伴律师发展的运营团队,是如何做知识管理的?》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增长律,一起成为独角兽律师
咨询策划 | 组织管理 | 团队陪跑 | 培训合作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产品清单”
增长律在路上
离不开你的“点赞”“在看”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