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律师与团队拿到了平台的流量,然后呢?丨年度展望(中篇)
「增长律」公众号原创首发(总第 432 篇)
作者/陶明瀚 编辑/九月
越来越卷的律师行业,冬天的寒冷或许已久,但也有人在这寒冷之中看到春天的暖意与机遇。它们就像雨后春笋,必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破土而出。
在季节的更替之中,尽管环境和条件可能会给人以困阻,但真正有远见和毅力的独角兽们会透过表面的严酷,预见到行业变革的契机。
美国金融大亨J.P. Morgan在大萧条期间,逆流而上,通过收购和重组等手段,将一些濒临崩溃的企业转化为行业巨头。当其他人还在抱怨严冬时,他已经开始为春天的到来做准备。
同样,律师朋友们也需要有这种前瞻性,看到可能让人“心灰意冷”的现实背后藏着的机会,看到每一次大环境冷暖更替背后的服务创新空间。
沉住气,你方唱罢我登台。
01
七大问题洞悉市场走向
如果非要把竞争看做是跑步比赛,那当下的法律服务市场已经不再有统一的发令枪,因为看起来的同场竞技,实则有着各自的赛道和生态位。
如何在“各自的赛道和生态位”中抓住增长机会,我们在展望的上篇提出了以下值得思考的7个问题:
1,怎样理解流量和律师间的关系?流量的尽头只有带货吗?
2,办案\服务流程标准化,是否是业务增长的灵丹妙药?
3,增量除了向外求,还能向内求吗?
4,从“用问题覆盖问题”,到“让人去解决问题”,再到“用组织去兜住问题”,为什么是律师业务管理的三级跳?
5,如何与未来的业务主力军-95后协同?
6,AI可以帮我们卷赢对手吗?还是被AI卷赢?
7,身处困局的河流之中,如何充满耐心与信心的渡过?
这些核心问题源自我在律所一线驻场服务的体感与思考。每一个问题都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当下律师行业复杂多样的况味。
还没有看上篇的朋友可以先看《2024怎么增长?两万字展望:7大课题,帮你抓住机遇(上篇)》
第一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流量与律师之间的关系。举个靠流量体面把钱挣了的例子,俞敏洪依靠东方甄选直播间和天选之子董宇辉,通过各平台赚取流量,然后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让新东方股价起死回生。
那我们律师作为法律服务提供者是否能够借鉴这些电商行业的经验,将专业能力和影响力转换为客户信赖和依赖?
第二个问题关注的是办案和服务流程标准化,我们可以联想到麦当劳这样的快餐行业巨头,如何通过标准化生产流程在全球范围内维持一致的服务质量,法律行业能否也找到类似的成功之道?
问题二还有另一面,非标准服务标准化可以提升利润率,同样,标准化服务在AI的加持下,提升响应效率,实现千人千面的体验提升,甚至是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
面对第四、第五和第六问题,我们不妨思考律师业务管理中的层次性,如何与新生代合作,以及AI技术在业务中的运用。就像IBM从一家硬件公司转型为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的公司,法律行业的管理者也需要掌握多阶段变革的策略。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如何在困境中保持耐心与信心的反思。巴菲特总是强调,在市场悲观时最为乐观,因为那时往往是最好的购买时机。投资人和律师都是每天需要“逆人性”的职业,所以同样要有耐心的“静待花开”,用对自己的笃定,熬过冬天,等待春天。
上篇聊了前两个问题,今天我们来说第三个:增量除了向外求,还能向内求吗?
02
当流量来了,怎么接住增量?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流量无疑是王道。但是流量终归是消费者的代表,一种潜在的商业机会的表示。
在法律服务领域,流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告牌,而是立足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可度量、可转换的关键资源。
在律师行业中,风头正劲的律师IP,纷纷通过直播,将与客户建立信任的场景前置。这个背景下,流量已经被视为一种积累潜在客户的方式,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些潜在客户转化为实际的咨询与业务?
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一个新孵化律师IP,首月就能拿到1000万级流量的操盘手(我个人感觉他可能是圈子里最厉害的一个人)。
他的回答是:流量并不等于钱。
这个答案很经典,因为其洞察了底层逻辑。
律师朋友们,我们在踏入流量游戏之前,需要明确,我们是依靠流量赚钱(比如带货),还是依靠流量,筛选出具有转化意义的客户,然后通过交付法律服务赚钱。
这是个根本性问题。而且只是两个选择,没有对错。
如果我们只是想要流量,正如上篇所说,我们可能仅需要成为网红,而非成为网红律师,律师仅作为一个差异化的身份标签。
如果我们想依靠法律业务盈利呢?
这就需要回到律师的角度,回到刚才的问题答案——流量并不等于钱。
那么,法律业务如何通过流量获利呢?
谜底就在谜面上,我们需要将律师IP所带来的流量转化为业务,才能获利。这需要我们在流量源源不断涌来的同时,深度挖掘每一个转化环节、每一次线上交互所蕴含的潜在机会。
举个例子,大家感受下,律师直播在运营侧,一些标准动作已经细化到秒级。
因为我们不仅需要洞察和匹配平台算法的黑盒来获取、分析流量数据,更要通过高度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将流量中的每个个体转化为我们的忠实客户。
当然,不同的业务产品,不同的律师,不同的服务范畴和不同的目标人群,它对应的后端的转化链路是不同的,沉淀私域实现转化的方法也不一样。
很多事情,要就事论事的来分析,而不能够一概而论的给出所谓的通用答案,针对这个问题,我需要通过更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才能够更负责任,给到因地制宜的建议。
但聊到这里,我想先给大家举个例,让大家对转化链路或者转化流程有更清晰的感受。
虽然搭建链路或者流程是成本问题,但回到增量这个角度,开源节流,如何带来增量?
增长律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识别到一个增长杠杆点——增量不仅存在于外部,还存在于内部的流程之中。
简单的说,就是让流程的效率提升,我原来一年只能办十个案子,我提效之后,能够办20件,那提升后的释放出来的办案资源,或者节约出的办案时间,我能够完成自身其他维度的提升,也是一种增长。
但除了修炼内力,依靠这种久久为功的拼搏,也有更直接的增长方式。
比如,我不知道大家最近用滴滴打车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发现,如果你点特惠快车,那大概率你会获得一辆正在进行上一单的车。
司机的上一单,大概还有一两公里就结束,离你很近,直线距离就可能两三公里,他结束上一单,然后再过来接你。
你会发现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滴滴平台其实并不存在一辆新的车,来接你这个刚发出坐车需求的客户,而是用一辆还正在服务之中的,只是离你很近的一辆车来服务你。
你会发现滴滴没有增加新的运营资源,车没有增加,仅仅只是从流程上做了优化,就新增了一个订单,简单直接的获得了增长。
而且是多赢的增长。
从司机的角度看,当我还没有服务完车上这个客户,下一个客户就已经来了;而从你的角度呢,我要一辆离我很近且价格相对较低的车,现在上面有乘客也无所谓,反正我时间充裕,等一等也无妨;从平台角度,在没有增加运力资源的情况下,我接待的客户数量增加了,平台营收增加了。
滴滴平台只是通过服务设计,优化了业务流程,让司机进一步,提前接客,让乘客退一步,多等几分钟。一下子增长的空间就出来了。
这种高效撮合带来的,就是平台的增量。通过运营效率提升,而产出的健康增量。
传统出租车最大的运营损耗,就是空载寻客,即接送完这个客人,然后寻找接下一个客人之间的过程。网约车平台通过上面这种调配,司机与乘客一进一退之间,极大的释放了运力资源。
即在同一个时间段之内,让我的运输能力直线上升,这样就省去了原有司机,空载寻客的能耗成本,司机的精力损耗,省出来的价值空间,又通过特惠降价,反哺给乘客,让其心甘情愿的多等几分钟。整个过程,平台没有多出成本,但整体收入却增加了,利润率也上去了。
说到这里,陷入案源焦虑的律师朋友们,我们是否也是那个“空载寻客”的司机?我们是否也希望更快找到那个“在等车”的客户?
类比到律师行业,我们的办案的业务流,有哪些环节是可以通过更精细化的管理,来进行上下的调解,来提升人效,包括通过应用数字化甚至AI工具来提升效率。
提升的空间,其实就是我们的利润源头,和应对同行竞争的底气。
当然,滴滴的增长方法,是依托于精密的算法,强大的组织,才能够做到。如何做强组织,我会在两万字年度展望的下篇中展开。
03
增量密码:不断延伸的价值链
让我们回到律师行业,向下打深一层看。
除了像滴滴一样,向前延伸价值链,获得增量价值外。
另一种可能是,向后延伸价值链,例如我发现一个婚家团队,在高端婚家业务之外,专门增加了婚介业务。
仔细思考,你会发现,离婚律师恰恰是客户最“知根知底”的人——最了解客户的家庭财产、家庭关系以及个人脾性。
如果由律师帮助你筛选相亲对象,在你经历完情伤,开始寻找另一半时,有一道律师组成防火墙,可以让渣男原形毕现,哪个客户都会为此服务买单。
向后,也是一种价值链的延伸。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离婚律师向婚介业务的拓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增加服务范围,律师不再仅仅是法律问题的处理者,更成为客户信任的私人顾问,这样的转变,在提高客户忠诚度的同时,也加深了律师与客户之间的联系。
要在僧多粥少越来越卷的律师行业中求生存,没有什么比价值链的延伸优化更为重要。
在法律服务业中,这不仅意味着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服务,还包含了法律风险评估、企业合规管理等增值服务。
就像星巴克从一个卖咖啡的小店发展成全球咖啡连锁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延伸他们的业务范围,提供了顾客更多的理由成为他们的忠实顾客。
从传统诉讼案件——到法律服务是实现目标的过程要件——再到把法律服务作为一个过程要素,这是法律服务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要素之一,逐渐深入社会肌理,逐渐泛化的过程。
也是我们律师可以延伸价值链的方向,更是实打实的业务增量。
之前写过我们陪跑团队的案例,有兴趣的可以看《从法律服务到社会治理,律师“跨界挣钱”的新蓝海》。
04
后视镜:流量背后的故事
当大家理解了上面两个案例,对流程优化的威力有了认识,我们再来聊聊流量背后的故事。
看看当下在案源获取上,兴起的流量打法,背后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坑。
先分享我的观点——如果没有持续的数字资产的积累与流量转化,再多流量都是过眼云烟。
给大家讲一段历史,体会一下云烟过眼的感觉。
西班牙是16世纪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以及之后在非洲发现的黄金,使海外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西班牙。
在西班牙的黄金时代,来自墨西哥和秘鲁的一筐筐金银被装上货船,疯了一样的涌进西班牙的海港。1503年到1660年,18.5万公斤和1600万公斤的白银运抵塞维利亚港,这其中不包括可能数额更为巨大的走私贸易。
意外的横财也消弭了西班牙人的勤勉精神。当时的西班牙流行着一股轻视实业的风气。
引用一个西班牙人在1675年说的话,以说明意外横财给西班牙人带来的虚妄的骄傲感。
这个西班牙人豪情十足地说:“让伦敦满意地生产纤维吧;让荷兰满意地生产条纹布吧;让西印度群岛满意地生产海狸皮和驮马吧;让米兰满意地生产织锦吧;唯一可以证明的是,所有低地国家都在为马德里训练熟练工人,而马德里是所有议会的女王,整个世界服侍她,而她无需为任何人服务。”
这段话有没有律师朋友联想到,这段描述和围着一个人转的律所十分相似。
与此同时,有钱的西班牙开始大量购买奢侈品,恰巧1573年明朝开放海禁,明朝使用白银做为本币,而明朝本身白银产量极低,不过西班牙白银产量极高,又对中国奢侈品瓷器、茶叶和丝绸极有兴趣(瓷器当时是绝对奢侈品,主要用来收藏),两者一拍即合,西班牙人的白银开始源源不绝地流入大明朝,万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00年,国家财政收入是400万两。当时大明可是地球上财政收入最高的国家,而西班牙每年仅买奢侈品的金钱就达大明财政收入的25%。
大量的金银财宝让西班牙在表面上一夜暴富,让贵族过上了醉生梦死的生活。但财富却没有进入资本的原始积累领域去扩大再生产,反而是被不断的挥霍。
当时的人们有一句很好的比喻:“西班牙像一张嘴,它进食、咬碎、嚼烂,立刻送到其他的器官,除了一瞬即逝的味觉或者偶然挂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
很多主任反思,为什么律所不挣钱,上面这句“什么也没有留下”,看了是不是有点扎心。
我们回想一下,在取得成绩后,就去买楼,装修更豪华的办公室的律所,是不是可能和西班牙类似?再看看律所里,哪些是华而不实的“奢侈品”?
历史上,西班牙作为新大陆的首批殖民者,累积了巨大的财富,但未能在当时的资本市场上有效利用这些财富,最终辉煌戛然而止。与西班牙不同,英国有效的资本积累和运用,让它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讲这段历史,其实是希望律师团队老大知道,拥有流量仅是第一步,如何将流量与业务有效结合,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增长路径,才是实现长期成功的关键。
如果我们只关注流量,而忽视后端转化,就无法拉长价值链进行二次开发,那么我们也将无法向内挖掘增量。
即便你是天选之子,甚至平台替你操盘,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天量流量。但如果你没有后端的转化系统,这泼天的富贵,也许也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忽然而来,忽然而去,只留下一个落汤鸡。
这种落汤鸡般的流量流入,最后留下的可能仅是一堆纸面数据,或者一时的花团锦簇,最终将是曲终人散,一地鸡毛。
纸面富贵是你守不住的,也无法通过后端转化,获得行业生态位的跃迁。
有时候,可能还会带来所谓的资源诅咒。
即当你快速成为拥有流量的网红,你被流量裹挟着,到达某个位置,俗称“被平台绑架”。
但实际上平台并非是以律师业务转化为优先的,而是希望吸引更多律师,成为平台的创作者,为平台提供内容,平台优先满足的是部分用户对于法律内容的需求。
律师IP本质是在帮助平台留住用户,而各种粉丝量,点赞量,直播场观都是平台掉在“兔子”前面的“胡萝卜”。
但眼前不断有胡萝卜出现,和真正吃到胡萝卜,其实是两个问题。
言尽于此,再说就要得罪人了。
05
着眼长期:必须构建属于自己的流量生态
要玩好流量游戏,真正吃到“胡萝卜”,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破解。
第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对冲流量越来越贵的风险?
毫无疑问,流量的价格一定会越来越贵。从商业模式上看,我们该如何提前布局,对冲掉这个风险?不要被这头灰犀牛撞到。
虽然流量非常重要,但拥有流量仅是起步。要更高效的利用好流量,尽可能的发掘出价值,这需要付出辛苦、耗时、耗力,甚至耗费巨大的投资成本去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举个例子,在“董宇辉独立事件”之前,其实东方甄选的流量,在某音就已经处于明显下滑态势,其根本原因就是东方甄选在平台的直播间之外,搭建了自己的直播APP。
并且东方甄选在完全独立自主的场域,做了一系列类似“自营品全场85折”这样的运营动作。
自2023年7月26日,东方甄选在自营APP推出商品85折优惠活动以来,其下载量和销售额记录便屡次被刷新。
在下载量方面,东方甄选APP的表现十分突出。7月28日,东方甄选APP刷新下载量记录,登上苹果应用商店购物APP榜单第1位、免费榜总榜第8位,仅这一天,就有超33万用户下载东方甄选APP进行购物。
在销售额方面, 7月29日,东方甄选APP销售额突破3500万元,连续刷新了前三天1750万元、3000万元、3200万元的纪录,在4天时间里总交易额达到1.1亿元。
大家可以细品下,俞敏洪的这一番话:“基于外部的平台所建立起来的热闹的商业模式,是有很强的脆弱性的,要夯实长期发展的基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东方甄选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
掀开一张“诛心”的底牌:如果你的流量是向平台买来的,那平台是希望你做大做强,还是更希望你保持一个即离不开它,又基本体面的格局?
哪一个选项会利于平台卖更多更贵的流量给你?你拼命烧钱学来的所谓经验,人家的规则一变,还会有效吗?
品牌流量自主,比流量更重要,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永远只能是一场空!
值得注意的是,《2022私域电商平台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私域电商增速达公域的2倍,整体GMV超过2.3万亿,私域电商平台已成品牌最大增量市场,部分品牌日销超过1000万。
△ 图源:浪潮新消费
所以,搞流量只是起手式,私域运营才是胜负手!
那么,公域流量如何导入私域呢?
这才是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我们无法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即使做得再好,也只是在跟平台打工。
只有沉淀到私域的流量,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流量,才能在商业模式上发挥更大价值。
曾经听一位前辈分享,业务上,最让他后悔的一件事,是没有在私域沉淀下十几年来,团队办理的4000多件案子的客户。
虽然这4000的客户都委托了他,但10年走过,前辈发现客户都没有留在自己身边。
而后续还需要通过投流(买流量)的方式去获客,无法有效地通过私域去更高效,利润率更高的变现。
那我们如何将客户留在自己的私域?
我们必须依靠运营,来实现这一目标。
私域这群用户,大多数已经为我们付过费,而后续我们需要他们持续为服务买单,并与我们保持联系,建立足够深度的信任,这本身就是一种考验。
愿意在私域留下来的,放到用户全生命周期来看,都是付费能力极强的超级用户。
我们需要为私域目标客户,配备拥有全方位服务能力的高手。超级用户需要超级用户操盘手来运营。
短期的流量反馈其实都是浮云,长期的运营才是为自己种一片果园。
在构建私域流量上,最好的案例来自于成功的品牌,比如茑屋书店。
茑屋不仅仅卖书,而是卖一种生活方式。日本人口总数为1.27亿(2018年),而茑屋书店的T-card会员人数竟达到了6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50%。
最初的T-card只是茑屋书店的会员卡,用户可以通过它来借阅、购买图书。
随着茑屋书店业务规模的扩大,如今T-card积分体系(T-Point)已经囊括了全日本168家公司、64万家店铺,包括日本最大的加油站、消费者身边高频的宅急送、全家便利店等,成为了一个覆盖衣食住行的通用货币。
通过这个“服务包围圈”,茑屋书店牢牢的锁定了自己的私域用户。
另一个方面,基于T-Point庞大的数据体系,茑屋书店可以把用户画像做得很精细。
茑屋书店的母公司——CCC集团将用户消费记录细化为300多个维度,比如家族构成/是否拥有汽车/对流行是否敏感/是否喜欢进口家具等,通过这些属性制作用户画像,最后推导出类似“喜欢某类音乐的人经常会在这样的地方吃早餐”的消费判断。
这时候,茑屋书店开展营销活动就更有针对性了。它可以向用户精准推荐,可以个性化定制门店,还可以通过异业联合扩展更大的用户圈层。
法律服务也需如此,构建起与客户深度绑定的服务影响力,唯有如此,才能够在法律服务市场中长期胜出,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王国。
第二个关键问题:如何对冲律师IP本身的风险?
当你的团队拥有多个律师IP,或者你本人成为一个律师IP之后,这些IP本身的风险如何?
例如IP不红了,该怎么办?如何保持长虹?
2021年的时候,CBNData曾咨询了多家MCN机构,后得出网红的生命周期大约在3个月左右的结论。卡思数据更早还针对涨粉最快的账号进行过跟踪调查,最终发布的《2020年抖音KOL生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3个月,是几年前的网红生命周期,当时至少还有零星几个能够长红的“真顶流”。但到了2023年,新晋的现象级网红当中,能火到年底的都没剩下多少。
显然,到如今,网红的生命周期正在进一步缩短。
律师IP在自己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如何自处?
一方面,如何健康可持续的挖掘IP价值,俗称不割韭菜,不伤粉丝;另一方面,当IP火爆后,他是否会携流量、粉丝而令诸侯,脱离团队,甚至是自立门户。
东方甄选和董宇辉的故事,结果还算是体面,但这背后,又有多少不体面的事情发生呢?
律师IP是否需要规划第二曲线?他们除了拍视频,做直播之外,还可以做什么?
成为律师IP只是一时的事情,做好律师才是更长久的事情。
大家在进入这场流量游戏时,是否考虑过这两个关键问题,或者你对这些问题,心里的答案是什么?
这会直接决定你未来在这款游戏里在牌桌上玩的时间。
流量游戏并非有限游戏,而是无限游戏。
所有平台在一定时间节点都会清盘(迭代算法),通过这个调整内部的推荐机制和流量分发机制,以维持整体生态平衡。
平台不希望任何人,一家独大或者永远占据先发优势,最后躺平吃老本。平台必须吸引和激励后来者,在后来者中不断筛选出拔尖人才,然后给予扶持。典型的“拉一派,打一派”。
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看,在大环境不改变的前提下,流量一定越来越贵,与此同时,IP生命周期和IP本身的风险会一直存在。
对于流量游戏,很多律师IP,最开始都是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的状态,然后快速试错,快速拿到平台的反馈。加上团队杠杆后,往往可以放大成功或者流量反馈,但这样就足够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刚才提到的两个关键问题,它们仅靠团队的力量是无法解决,只有依靠强有力的组织,才能通过组织的力量,调集资源控制流量成本,并且为律师IP打造第二曲线,不断打破各种天花板,进而解决两大问题。
才能以10年为单位的穿越周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生态位跃迁和牢牢占据某个生态位,然后在某个生态位上穿越周期,提前退休。
结语:内求增效
我们总是容易焦虑就去找新玩具,当玩遍新玩具之后,可能感觉自己又可以了,又会了,但真的会了吗?
与其找新玩具,不如我们静下来,看一下我们已经玩通的玩具,还有哪些可以挖掘的潜力。
与其充满焦虑的在外部找增量,不如更自省的审视我们原有的办案模式,办案方法,看里面还有没有可以挤出来的水分?
"挤水分"的理念可能听起来很朴素,但却非常适用于提升效率。历史上诸如宜家这样的品牌,通过高效的供应链和存储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了成本优势。
律师朋友们,我们作为法律服务提供者,也应当在已经成熟的业务流程与模型上寻求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提升收入和效益。
如果一焦虑就去找新玩具,一焦虑就去向外求,这其实是把问题一厢情愿的简单化了。
说到底,向外求其实就是去买案件的逻辑。
转念想一想,可以用钱买到的答案,可以买到的能力,还真的具有稀缺性,真的有护城河吗?真的不可替代吗?真的这个钱就只有你能挣吗?还是陷入另一种更耗资源的内卷。
而向内求增量的人,对上面这些问题,往往都能获得一个肯定性的答案或者完整反馈。
△ 两个操盘大牛的交流,一个GMV几亿,一个流量上亿
操盘手告诉我,知道流量怎么来到,也知道它是怎么走的,内心才更稳。
内求的人,每天都在修内功,总有一天会发现那个钱只有他能挣,或者他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达到同样的效果。
律师朋友,看到这里,你觉得业务的流向,将来会怎样呢?竞争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最终,当我们站在法律服务行业的竞争路口上,既要有开拓新业务的勇气与决心,也不能忘记精细化管理现有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深度理解客户的需求,优化内部流程,延伸价值链,转化和积累数字资本,律师朋友们才能在冬日严寒中,披荆斩棘,迎来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
在法律服务市场竞争的长跑路上,唯有持之以恒,不断自我超越,才能赢得胜利的桂冠。
回到文章我们开头的问题:当律师与团队拿到平台的流量,然后呢?——希望这个中篇展望文章,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欢迎加我微信,我们路上见。
相关推送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增长律
免费领取新读者见面礼资料
一起朝独角兽律师前行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总有一个选择,能让我们走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