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众处守口,独处守心

请点击关注—>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点击蓝字学悟妙义

学识空有可互生,思虑心田消惜因。

践行善护共同体,悟道净炁心明。

“止语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

问:师父,“止语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在修行中这句话是不是非常重要呢?

答:非常重要,沉默是金。少讲话不会错,多讲话就会错。做人少讲话,你看哪个首长话多的?话多的领导基本上都不会时间很长的,不能随便讲话。学佛的人境界又高了,多“想”的人,做不了菩萨,做不了佛;少“想”的人能干净,能够做菩萨。“想”跟讲话一样的,一个是心理语言,一个是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就是你嘴巴里讲出来的声音,嘴巴里讲出来的语言和你心里想的语言,同样都是语言。你虽然嘴巴没讲,脑子里尽动坏脑筋,你的脸慢慢地就变成坏相了(我们在弘法过程中,需要给人家指导多讲。这种讲话与“止语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是两码事吗?)当然两码事了。你口吐莲花,你出来就要度人,当然话越多越好。你看看师父在FA会上,两个小时讲多少话?让人家法喜,让人家学佛,这种话要越多越好。废话要少说,不如理不如法的话去讲它干吗,讲了自己累不累啊。


不要在言谈中虚度了年华

师父现在有时候心里流泪,看着那些人……真的,我看见他们很受苦,他们不懂啊,有时候我看见有些人还在打麻将、抽烟、喝酒,还站在马路边上聊天,我真的很难过,我觉得他们怎么不珍惜生命啊!他们为什么不去了解了解医院一天死多少人?全世界一天要有多少人死掉?几万人都不止啊,他们都不知道,哪一天轮到他的时候他才会叫:“为什么是我啊?”为什么不是你?你不好好修怎么不会轮到你?

很多人聊天就把时间聊光了,很可惜!等到他死的时候,这一分一秒就这么用掉的。每个人都会死,但是有的人就是在虚度年华当中死的;但是我们是在每一分每一秒当中积累自己的功德,所以我们以后的结果肯定比他们好,你放心好了。

沉默是金

一个人沉默、不讲话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问你,你不停地跟人家讲话,你能从人家身上学到什么?(不会的)一碗水,你不停地泼泼泼,泼完了,还是这一碗水,你把自己的水倒空,人家的水不断地往里边灌,你改变了自己的空间,你从人家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昨天我还看到有大庙里的法师在跟人家宣讲BH佛法(发微信朋友圈)为什么呢?他学啊,他学了,他就能够进步,他不学怎么进步啊?整天说自己一套理论,等到哪一天人家驳斥他了,他才知道“哦,我这个是错的”。如果他沉默,经常听人家讲,听了之后自己心中开悟,悟出来的道理,他就得到金子般的智慧了。要听啊,你去看好了,一个大法官不会轻易地判刑的,他要听,听双方不停地辩啊辩啊,到最后,“我明白了,这个事情是你错,是他错”,这不是“金”吗?到最后敲板的不就是“金”了吗?(古代讲“一言丧邦,一言兴邦”,是这样吗,师父?)是啊。“一言丧邦,一言兴邦”,讲的是在皇帝边上的人,给皇帝出个好点子——国家过去叫邦国——一句话,把皇帝讲得动怒了,一个国家就没了;一句话讲得好,把一个国家都弄得兴旺了。


保持沉默是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法宝。
少开口,才会合理,
学佛人要口吐莲花,
永远说好话,
永远不说没必要的话、
没有意思的话。


人生需要独处,独处需要守心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道:我爱热闹,也爱冷清;爱群居,也爱独处。生活中有些时候,并不需要热闹繁华、激情四射。莫言说,一个作家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往独来。“只有独往独来,才有可能冷眼旁观。只有冷眼旁观,才有可能洞察世态人情。只有洞察世态人情,才有可能创造出好的小说或者别的艺术作品。”虽然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探求真理之路,必要一步步历经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的艰难疑虑,才得偿“又一村”所愿的明亮豁达。“说他人不如说自己,写人事不如写心情。”沈从文后期不再写作而去研究文物,是为了少些是非,是无可奈何的孤独。

人需要修行,是在独处时才感觉到的。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在黏稠的人际关系中,琐碎的事情占满了生活,其中有些快乐、有些痛苦,但是缺少沉思和修养的内心愿望和时间。当一人独处时,对空间和时间的深切感知才来到心中。这就是康德所谓“仰望星空”的心境吧。

独处,也是一种短暂的自我放逐,不是真的为了摒弃什么。也许只是在一盏茶的时间,细酌慢饮,享受不为人知的咏叹;也许在一段路途中,揣测自己的未来;也许在独自进餐时,对自己进行小小的省视;也许什么事也想不起来,只有一片空白,安安静静地若有所悟。

独处的时候,你才会用心体会到生命的美丽,坦然面对人生的挑战。即使没有高朋满座、无人为你喝彩,但能让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咀嚼精神的韧性。尼采在孤独中感到:“人即便是在人群中漫步,实际上也是走在新的荒野上,人哪怕是和他人同桌吃饭,实际上他们之间也隔着一道厚厚的墙壁。”

独处是人生旅途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虽旷远凄清,却不乏深刻,拥有着别样的美丽。诚如作家马德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与蓬勃。也就是说,只有独处,才能把迷失在喧嚣尘世里的自己找回来。”独处,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内心,因为内心的和平来自于内心的丰富。

一个心灵丰富的人,必然是喜欢独处的人。尽管独处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太大的空间,更不需要有人作陪。我们可以思想,可以闲适,可以自由地支配灵魂。在独处时的狭小空间里,表面上我们割断了与外界的联系,而在内心深处,我们用思想接通外界,让灵魂的诗情肆意汪洋。

古人重视独处,认为独处就可以“神不浊”、默坐就可以“心不浊”,独处之时,才体会忙碌的耗神昏聩,心神一味外驰,多一事增一事的累,识一人费一人的心;只有独处才可以省事,省事就可以心清,心清才可以神旺,所以独处可以收摄精神,凝聚生命的全力。如果你看看世界上主要的宗教起源,就会发现它们的探寻者:摩西、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等,及那些独身去探寻的人,在大自然中独处思索,才有了深刻的顿悟,之后他们把这些思想带回社会。


人生若只与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古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附:

真正厉害的人,早把人生调成了“静音模式”



有人说,人到中年,才明白:最高级的活法,就这么一个字:“静”。
而纵观身边那些活得风生水起的人,莫不把人生调成了静音模式。
雪莱说:“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格局高的人,早就拥有了一张“金口”,一颗“静心”。


厉害的人,不言喜不语悲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什么简洁的人生道理让你受用一生?

高赞回答说:不言喜、不语悲。

的确,得意时,别忘形,失意时,不失言。有两种话,是千万不能与外人道的:大的欢喜,不说。




小的悲伤,不说。

生活中总有许多如祥林嫂一般的人,遭受到不幸就恨不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最终让人避而不及。

生活实苦,可让我们成长的,也正是那些深夜痛哭的时刻。每一个人的人生,注定单枪匹马。

当你诉苦、抱怨得多了,就难免会陷入一种自怜自哀的境地,最终麻痹了自身,更毁了人生。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怎样成就。

反之,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做不好一件事,其实我们只不过是在自我设限罢了。

抱怨多了,可能真的会成“怨妇”;废话多了,可能就真成了“废物”。

真正厉害的人,早就戒掉了抱怨,练就一颗静心,淡看花开花落。


常言道:“祸从口出”。你的人生有十分,与外人道不过十之一二,那你就留住了那剩下八九分的福气。




厉害的人,少“晒”多做


闻一多先生说:“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的确,有些人夸夸其谈,却毫无实质行动;有些人在朋友圈晒各种高大上的日常,可他们的生活却是一地鸡毛。
心智越成熟的人,越少晒生活。


为什么越成熟的人,越少晒生活?
因为当优秀已成为一种习惯,就根本无需炫耀。因为你已经心智成熟,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需要那些假把戏来感动自己。

你的人生,不是看你晒了多少,而是看你做了多少。



厉害的人,深耕自己


汪涵选择向内深耕自己,为自己的人生筑起一道墙,保护自己不被外界干扰。曾经有一个新闻,浙江大学的学霸胡同学,他的微信通讯录里只有31位好友。而他一年365天,在浙大图书馆中借阅296册次书,相当于每天看0.81本书。除掉浙江大学2017年的108天寒暑假时间,在校期间257天,相当于每天阅读1.15本书。
这就是浙大学霸胡同学的阅读量。而他,也在大一就选了56学分的课,也就是修读了26门课,还拿了学业三等奖学金和专业奖学金。

网友的评论更是扎心:就算我们有300好友,能谈心的又有几个?我们总把时间花在了别人身上,却忘了问自己,到底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
是啊,反观我们,太多人的时间都被那些所谓的人脉、社交给占据了,殊不知,人脉的本质是等价交换。你是怎样的,就会吸引怎样的人。
与其经营人脉,不如经营自己。真正优秀的人,选择深耕自己,你不去找圈子,圈子也会找到你。
生活中,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我们常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是时候,将我们的人生也调成静音模式,停下脚步与自己对话,专注于走好自己的路。

人生,就是一个越活越“寡”的过程,当我们学会减掉一些东西,我们才能拥有无论何时都能清零过去、重新出发的实力与勇气。


余生,让我们都把人生调成静音模式,修一身静气:


静言,沉默是金,寡言有福,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所谓金口玉言,就是如此。
静心,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充实与从容。

当我们静下来,更能发现生活的曼妙多姿。


道可非名永恒,炁化同体命生。知灵灵知了了,识来十八五蕴。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


道,可。

道,非。

常,道!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

在亲民。

在止。

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性  能


道   法  术


玄者

可  也



其妙

莫名也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儒:存心养性

佛:明心见性

道:修心炼性


点击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简说

饶益密法(避免肺炎疫)

直接开脉轮,即可调百病

欲成佛道,先除十障


最近新文点下看:


避疫~饶益秘法

宣化上人:肺炎爆发,何以抵御?

没有境界 是 ?

绝密:气脉和善心

开悟的人什么样?

大道至简~莫问天意、勿测人心

要得年后运势好,年前一定要······

心静则无敌

克服性欲好修行

天眼看清:手机电脑魔

烦恼何以变菩提?

觉醒大通道

修行秘密-气旋能力

金钱的无中生有

天眼开启11法,真有必要开启吗?



感恩作者大爱美文胜过天籁

禅苑动态一览生命允许重来


道炁开脉轮 

道炁禅苑

天天传新文,弘道利共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