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养生思想
儒家养生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儒家养生思想独特的养生观点,开创了传统养生方面独特的理论体系,对后世养生学的发展影响至为深远。
对于儒家养生而言,其思想不仅是对养生活动的归纳,更是对儒家文化的反映。众所周知,儒家重社会伦理,以修身为起点,为根本,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为理想,是积极的、发散的、入世的。
儒家思想认为强国与治身在原理上是相通的,所谓“身定、国安、天下治”,养生与治世相通。“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的这种思想进一步地将修身与人类社会的治理相辅相成起来。正是这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及其有关的教义和理论,使儒家养生思想呈现出自身的特色。
儒家养生思想是儒家基本思想的反映,其宗旨是以实现个人的社会主张为根本重视社会道德的涵养和内心的修养,强调修身与治世的统一,修身为治世,治世是在实践中修身。儒家养生是个人身心修养的一种手段,服从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目的。
在儒家看来,习静养气,可以治心,变化气质,可以致中和,使“清明 在躬,志气如神”,从而有助于读书穷理、格物致知、治世驭民。在这种养生思想中,养生并不是纯属个人行为,更不是仅从医学生理学角度理解其意义,而首先是履行一种道德的责任。
儒家养生思想从理论生命价值观出发,惜身是尽孝道,健康的身形是施仁义、尽忠报国、传宗接代的保证。可见,养己、养人、养物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养生、修德和治世的统一,这才是合于天德的养生正道。儒家学说认为个人从属于群体,强调把家、国、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求个人服从集体的利益,培育了为整体利益牺牲个体的意识。
作为东方养生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养生思想,认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来自机体本身,提出以“治内”为本的养生哲学,使机体保持“不损”。它从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出发,形神并炼,动静兼养,以静敛动,重视内在的精神修炼,在有限的空间里注重内在世界的深化。在养生目的上,注重于内在人格的塑造。因而儒家养生思想的价值表现是通过锻炼、活动 筋骨、培养道德以达到心灵的升华,它的最终目的不了“健”和“寿”,还是为了“道”,因此说儒家养生思想是一种 “以心为本”的养生理论体系。
同时儒家养生思想注重以整体的概念描述人体运动过程中形体、机能、意念、精神诸方面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与外部世 界的联系。通过意念和肢体动作的配合,逐步达到“与天地神相通”的意境。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功效。
儒家认为人体是统一的、完整的有机整体,人体本身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是相互渗透的统一体。儒家养生思想,便是在对人体本身及其与外部环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协调,对传统养生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论进行了丰富。
荀子首先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观点,稽康则从形神相济出发,主张养生必须形神并养,“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他在《养生论》中提出的“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的观点,是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形与神俱,形神兼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养生思想还涉及到内养、外养、动养、静养等各个方面,从养德到养心养性一应俱全,已经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养生学体系。儒家养生思想的内容,与许多其他学派养生思想相对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和。带有鲜明儒家理论特色的儒家养生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儒家养生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要做到“古为今用”,更好地为增强人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以及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建设做出贡献。
常明云:
道德忠孝仁义礼智信
相应三魂七魄常应身
仿佛七一四五三六二
践行廉耻温良恭俭让
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简说
道炁开脉轮,安养身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