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师和伪师

伴您同行👉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安心身

生命·命运·健康-共同体

识空有可互生,

虑心田消昔因。

行善护共同体,

道净炁慧心明。


关注分享大家成长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找个师父不容易,如何辨别“真师”和“伪师”!





一个修道之人,都希望遇到自己的师父指引修行,师父有很多种,有真师,有真修行。同样的,也有伪师,有伪修行。就像太极,阴阳并存,两股能量互相博弈。
真正的明师是延续慧命,引领我们出离生死走向解脱到达光明彼岸的大恩人。师尊之恩恩深似海,纵粉身碎骨难以为报。如不是恩师的慈悲,弟子尚不知要在人生的歧路上流浪到何时,弟子必会生生世世报答师恩。
在恩师的调伏下,你发现你的眼神越来越来柔和,总是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与善良之处。你的言语越来越温和,生怕伤害别人的心。你的心越来越软,甚至于对伤你最深的人,你也会生起无尽的慈悲,为他找到合适的理由。当你静静地忆念师父的时候,师父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音容笑貌,那清净的本心和雀跃的姿态,时而如孩童般的纯真,时而如老者的慈悲,时而犹如长者般的庄肃,时而如春风般的和煦,师父时时处处散发着自然的魅力。
我们怎么样才能遇到真师?人的一生的尽头是什么?是扶遥直上,还是一脚踏空?如果您花了数年或数十年的时光,自认为自己在修行、练功、有所得,实则一切皆无所成,是否会捶胸顿足,悔之晚矣?从哪儿来还得老老实实回哪儿去,那一生所谓修行,意义在哪?真不如下地种菜,田间弄瓜,来得实际些。至少,还锻炼了身骨,是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现今,许多道学人士。弃大道迷小术,轻师恩重己欲。不知道求的是什么道?道可道,亦非常道!这话的本意,可不是叫您不走寻常路,而是莫以自己局限性思维度量无边大道。需知山医命相卜为道门五术,其中皮毛未得,怎么可玩弄技法妄求己私。没错,现代社会是快餐文化,这个“快”不是代表参学两三年就出来混江湖,开课授术收票子误人慧命。领着十几百来号人“修练”,最终同归愚昧,罪过罪过。
世间有正伪,法道存菁芜,人生,若遇明师大道可期,若遇伪师一世无成。师恩再造,父母给您性命,真师给您慧命。真师之上有门庭,大路朝天引向前,历代祖师常护持!伪师之上空无一物,只等着你运好且走,运差且堕。
好吧,说了这些,有的同道或要腹诽,真师难求啊!他不来寻我,我往何处寻?尔若强求,遇伪师多。若真师自寻,汝非人中龙凤岂敢有此念想?君若自助定比他助强,君不自助何来天助? 
一、访师可从以下外型判断

道貌岸然(非穿着袈裟道袍即是,应为体态仙风道骨样,但也非必须如此,真仙下凡,可化身成各种身形。)步履轻盈,行走不拖泥带水。色身无所负担,病态。双眼有神,非呆滞昏沉。俨然有洞穿世间一切之卓见。(所谓内蕴光明,也不必拘泥于眼射神光,需知若眼光太漏,反而漏神,于修道无助反有损。)慈眉善目,相若有光。心性朴实纯真良善(心性端正,高风亮节,尊道贵德,此为择师为必要条件)。举止洒脱,言语清新,常有春风化雨之感。

向其问以修道玄旨、名相譬喻(外形内涵皆需验证),对答从容,前后一贯不矛盾,三家相通无滞碍。若非自身验证直指人心,即引经据典旁徵博引,无入而不自得。总括来说不离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大道难得者:玄关,火侯,药物。药物材料也仅精气神而已。尤须认清元精元气元神,非后天浊精与气神。)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道”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作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11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来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教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洒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们认为,人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如果能内外大致如上,言行一致,所遇者,起码皆为善知识,过来人或真知灼见者。可以肯定能做为修真的老师。若因缘深厚能遇真仙也鲜有耳闻。欲访师,已得道者可为人天师,已能分形化身者,可为未达者师,已金液大还者,可为未达者师,以此类推,任一阶段,若有道功优于己者,皆够资格为未达者之师。不必专求非真仙下凡来教不可,若福德因缘不足,岂不虚度岁月,终身无成?
如何辨别旁门伪师,需有分辨正伪之智慧,方不被邪师误己慧命,耽误修道事业,若有明显之疑问,即大众皆能略存正见而参访的老师含煳带过,言语模煳,令问者质疑难辨,切勿怀疑停留。另访高明则是。还有面相黑沉,神气昏暗,乌云罩顶,眼神闪烁不定,无正气凛然之风。虽着道袍,徒自粉饰装扮,过度包装,仪止与语言皆过度做作,烁言巧语,声声涉及旁门,烧炼丹药,烹煮铅汞,男女双修,御女采战,房中採阴,或有鬼神小法,能施法行咒,夺摄物品人心或招魂;或有邪术,招火纳水以惑人。
与其谈玄论道,直白处故弄玄机,匡说天机不可洩;深意处言不由衷,词不达义,倘若大意失察,人财两失,玷污清名。有心志求正道者,谨慎切勿与其亲近。
二、非真师即为假师,种类如下

1刁师百般刁难,强世俗人所不愿为,不合情理,无法以理说之圆融通达,使其欣然信受,心悦诚服。拜投门下,求名闻利养,不令其转投他处,限制其言行思想,矮化他人,过度强调,使众崇拜偶像,夏虫语冰,夜郎自大,不堪指正,反遭怨恨报復。
2盲师错误知见,瞎子摸象,窥得一角,认为大道,以盲引盲,无求通达。虽持戒律,勤修苦行,不求真伪,不务精进,虽也慈悲,却无真智,以文解意,即称得真,经典密意,难有证悟,含煳带过,难契本源,好为人师,称作广渡,半桶污水,染浊众心,此辈不解,野狐禅也。
3伪师道貌岸然,故作清高,人前庄严威仪,人后陋行丑态,言行不一,心浊口污,念杂意乱。
4邪师谋人美色,夺人财产,欺世盗名,漫天邪说,谤圣真经,教人勿信;自着邪论,诓说圣典。
心口不一,毫无斋戒,喝酒食肉,强说度化,溷淆视听,取幻为真,断人慧命,惑世欺众,此类邪师,尤有甚者,巧言辩才,滔若悬河,口涌金莲,舌能生花,以假乱真,众难辨认,言语举止,似是而非,以邪为正,说正就伪。地狱种子,魔说误人。世道下沉,此类者多。

三、当代“伪师”的十九条特征

1、常年浮现网络,毫无因由即帮人算命测事。此为欲收伏其心,拉客也。
小道评:如果求的是术师之术,此举无妨,术中也有真师。求法、求道则需注意。
2、慈悲,因果挂嘴边,召他人捐助放生,自身善行未见。
小道评:令人行而不自行,严人宽己非大德。
3、积极参加宣传圈子,不以弘扬文化为主,常炫自身惊人技能,诡秘事迹。
小道评:过份的自夸自赞、哗众取宠。是对大众应有的正确引导吗?
4、号称某某降下,谈玄说妙,话里行间讲的都是无法论定之事。
小道评:坐实论实非论虚,应有则有,应无则无。真的神传之人多不会对外言之。
5、对外夸耀,称神灵入体,可召之即来,唤之即去。
小道评:修行人有修行圈子,怎可隔三差五于众前炫耀?其心有异。
6、讲述其惨烈、非死即伤的斗法经历,令众不敢妄议其人。
小道评:何时何地何人谈何事,皆有说道。与平常人谈论非常事,欲何求?


7、笑话你生为凡人,不解天下神事,并细细告诉你天上是这样的,地下是那样的。
小道评:神仙本是人修成,何苦聚众妄论神。
8、摆显各种修练资历,以此服众。正派弟子千万众,殊不知学过并不代表能接传承。
小道评:名门弟子或许不假,可所学精否?得真传否?尊师授权可传徒弟否?
9、常常炫耀自己在某某上市企业任风水玄学顾问。
小道评:商业性颇为彰显,反衬其高贵特殊性。慎之,有无其事还须考证。
10、线上谈吐与现实形成反差,手握百度天下皆可去得。网上大师,网下屌丝。
小道评:修者求真,必言行如一,网上网下亦应如是。
11、身边围绕一群小白,潜在培养型客户。随其数月经年,仍毫无事非认知能力者。
小道评:或许,每个小白在求道路上,总要遇到一位甚至几位“难以割舍”的伪师吧。


12、强力主张万事由心,练功不用勤,唯一心尔。
小道评:当然,这个得分宗门。但勤之一字,古之圣人皆准,“哪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13、经常自爆内幕,今日与哪位圈内大人物同桌,明日与某某大师论道。
小道评:借他人上位,借道友上道。修者,不外彰其能,由行显其德。
14、经常强调客户送了什么贵重物品,并显摆出来。
小道评:生意人的常用手腕。修者,重真,务实,悟虚。
15、经常“无意中”谈到自己身家几何,哥不差你那点钱。
小道评:不评论,自思谅。


16、日常所谈无核心理论,喜议鬼神,善用术语。


小道评:空谈不仅误国,还能误道,更能误人。所思空洞所谈无物因而不能行之,为空谈也。
17、口头上尊师重道,实只顾自身名利。以法炫之,鲜于人前提及师门师父之恩。
小道评:尊师在心亦在行,重道在行亦在心。两者合一,方始知行合一。
18、寻大众想听的话题曲意迎合,如,以求财法诱之,以神通力框之。离道甚远。
小道评:有道于前,有师于上,侣财法地方可辅之。舍本求末,便是诱惑人心。
19、从不谈论所受传承法脉,谈论至细节所述不详。反以“灵验案例”来证传承者。
小道评:灵验案例来佐证的不是如法传承,而是能力。行法应验、开馆授徒是不同的两概念。能用会用好用,能传否?
以上一十九条,若其中半数者,有伪之嫌。如中全数,恭喜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千辛万苦,终于求得“伪师”在身边!



请道友端茶静心细品,需不恼不躁,放开思路,看看您身边存真师几何,伪师几何?
有的道友要说,伪师对我好,即便是伪又如何?可笑!伪者,左人右为也。人为的好,为的是好处。有名利驱之,有那黄白之物供之,他对谁都好。没有添头?走下过场罢了。您若花得几十年才分清真伪,就不是修道了,是在“修理”自己。有这闲工夫虚耗光阴自虐,小道也不能讲您什么,只叹福报不够。如此,不如日日饮茶逗鸟乐得个逍遥自在。
最后一句话结尾,小道与君共勉:不于市井妄自称圣以求名,不于人前轻显神通以持强。方为真师、真修行!
最后的最后,祝诸位看官,求得正法,遇得明师,修得正道!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操守,有道德的真正修行人!
郑重声明:本文所言“师”,为开馆授徒传承之“师”,非指讲课行法之讲师、术师、法师等。敬请切莫对号入座。文中所言“真师”,是经过门派承认准许授徒之师。有此真师,中华传统道家文化才能真正于世间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相关链接,认真研究:


寻找明师 / 佛魔迥异

传承之道


关注分享大家成长

 知己常明 18088272963 伴君远行 

点击链接寻妙

 


道炁开脉轮图说

道炁开脉轮,调病安心身

最近新文点下看:

      

念头咒力

掷硬币是很科学的方法

遵循七点,破迷开悟!

生辰八字配手机号码

经者,过也

根器藏在经历中

见道=开悟=明心见性(心路)

造字密码……

图文风水,一学就会

反邪教9张图

证道者,吃饭不用嘴……

提肛缩阴 提高性能

创造奇迹只需…

实修密义法(藏)

婴波疗愈……

从混沌到警醒(顿悟)

第五密度的人类世界

带任务下凡的人

五行改运13法

高血压的阴谋

赚你的钱

久病床前无孝子……

找到痴呆线,预防老年遭(请转)

情人、夫妻的因缘

女身有条神奇“沟”

为只为那……

吕洞宾:何处談玄?

打开“天目”之密要

梁冬:“全目”智慧

打坐反应!

宇宙能量加持法

百日筑基 真相

1%的你能看到真相

阳萎则病,万病求肾

新.疆.大讯

淫太过,必有祸

怎么春捂?

满满正能量500篇(请下载)

清明踏青祭自己!

太阳与长寿

妻子是财!

星际种子、光之存有 特征 信息

如此入定受点化!

睁开你的第三只眼!


一切为能量 

一切依靠能量 

从能量中来 

到能量中去 

儒文化

释文化

道文化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心斋 坐忘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止 观 禅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致虚极 守静笃

大学之。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后有定,而后能静,而后能安,而后能虑,而后能得!

佛,觉悟

即是佛。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道,可。

道,非。

常,道!

也者,果何谓也?……

一言以定之,曰

道 者,理   也    乎!

炁 者,能  可  乎!

  佛 觉 知 道  

  可 能 性 心  

  道 法 术 器  

  信 愿 行 证  

回家诀如如密因,妙觉圆澄。觉明空昧,识觉显能。能所生风,虚碍成金。风金旋火,地火水蒸。能积量变,妄想生身。七情六欲,界我为身。生死无常,失本寂净。世界相续,廿五有本。颠倒倒颠,开启脉轮。天地七魄,正炁精神。正道十善,道心灵魂。身心无二,圆妙于能。万法归一,一无不能。能觉止恶,共同生命。觉己觉他,自利利人。舍无所舍,融通命运。妙有真空,空有互生。非有非无,无所无能。不生不灭,净心实证。〇  。

双 运

只修炁,不修道,

炁足更把诸恶造。

只论道,不修炁,

空谈浪得生和死。

道驭炁,炁助道,

理事圆融顺安妙。

八正道,一正炁,

学思践悟共同体!

声明:

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死心踏地,上座定时。

身口意定,三密加持

事上制心,安分守己

八道十善,证道经易。

关注分享大家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