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明师 / 佛魔迥异

请​点击关注👉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关注 萨度 

学识空有可互生,

思虑心田消昔因。

践行善护共同体,

悟道净炁心明。

(生命·健康·命运)共 同 体


明师难遇,如何找到明师

最美的遇见

是让你的灵魂不再漂泊

如果修行路上没有明师?

修道者如果不遇明师,可能有两种结果:不是由于盲修瞎练而造成身心的变态,便是要经过长时间自我摸索而找出一条路来。

佛经中称依师而悟者为声闻,无师自悟者为独觉。在无佛出世或不闻三宝之名的时代,修行得道者,殊为不易。自佛出世之后,三宝住世时代,修道者依师指导,开悟佛道,乃是修道的正轨。


■ 明师的作用

在一般人的修持而言,除了方法的正确度没有问题之外,修持的层次也很重要,若不知方法,便是盲修或杂修;若不知层次,便是落于骄狂而不切实际。

所以,如果你想从教理的信服,进而作实际的修行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之时,必需要有明师的引进、指点,始可不致浪费时间,也不致造成求升反堕的悲剧。


明师即是高明的师父,他自己必定有修证的经验,有正确的见地,有慈悲心,有教授弟子的方法和善巧。

可是,佛法讲求一个“缘”字,故可由于对象的不同,虽是同一个师父,也会有明与不明的不同,例如初祖菩提达磨对于二祖慧可,他是明师,对于梁武帝,他便不是明师。

如何找到最高明的师父?

有一个弟子问我:“师父你是不是现在世界上最高明的师父?”我毫不犹疑地说:“不是。”因为,从主观的立场说,我自觉不是佛,而且相差太远、太远,福德智慧,均感不足,所以无法告诉他,我是最高明的师父。

弟子又问我:“你既不是最高明的师父,怎敢做人的师父,我又怎样才能找到最高明的师父呢?”


○ 自身有悟境

我告诉他,唯有高明的弟子,才能选择到高明的师父,所以禅的修行者,必须在有了悟境的经验之后,始够资格去遍参、遍访天下的大善知识;

否则,你固然无能识别何人是明师,何人是对你可能有助的明师;纵然是明师,也未必是大名鼎鼎的人,能够有助于你的人,绝不在于他的名望的大小,只要他和你有宿缘,他便能够使你受益无穷。

○ 因缘的安排

因此,绝大多数的修行者,不是凭仗自己的认识力而得到明师,乃是由于因缘的安排而遇到的师父;有缘则得来毫不费力,无缘则虽面对明师亦不相识。

一般人只有跟着他人去追随具有大名的师父,或者在明师的指示下,去参访另外的明师。

正像《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从其初见文殊师利菩萨,而发勤求佛道之心,文殊劝他应当求真善知识而勿生疲懈之心,并介绍善财童子去参访德云比丘,德云比丘又介绍海云比丘,如此一个个地辗转介绍而使善财童子参访了五十三位真善知识。

后来的修行者,仅知仿效善财童子的广参博学,却忽视了由明师介绍及指导下去参访明师的原则,于是,虽美其名曰遍参善知识,结果却成了跑码头、赶热闹的无主游魂。

■ 挑一根拐棍

我用一个比喻告诉我的弟子们,每一个师父,只是一大堆拐杖之中的一支拐杖,禅的初学者,就像一个双目失明的跛子,这个跛子需要一根拐杖,才能行走;

但他没有办法识别那一大堆的拐杖之中究竟哪一根是最好,如果他希望得到其中最好的一根之后才开始行走的话,他便永远没有行走的可能了,因为他纵然捡出其中最好的一根,他也无力辨别。

在这样的状况下,唯有依靠选择时的直感来作取舍;即使捡出了其中最坏的一根,总比一根也没有的好。

我既不敢说我是世界上最高明的师父,也不想谦虚地说我是世界上最不高明的师父;对于有缘而正在亲近我的弟子而言,我应该就是他们最高明的师父。





佛、魔不同之处在哪里 ?





佛没有瞋恨心,魔却有瞋恨心,不同之处就在于此。佛成佛是因为魔帮助他成佛的,因为佛在菩提树下,将要证道时,天魔生瞋恨心,派魔兵、魔女来威胁、诱惑佛;

可是佛不动心,用定力降服魔力,所以证得佛位,因此佛是不瞋恨魔的。

魔成魔的原因,是因为魔有争强论胜的心,所谓“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


魔争不到第一,便生瞋恨心、妒忌心、障碍心。所以谁有这种思想和行为,就是魔,就永远不能成佛。


魔的神通力与佛的神通力相差无几,不过佛的神通力是正派,魔的神通力是邪派。所谓“邪不胜正”,魔始终是不能胜佛的,所以就甘拜下风,五体投地,皈依于佛。

佛是慈悲、有怜愍众生的心,绝对不对付魔,而是用德行来感化魔,令魔心服口服。在八相成道中,有一相是“降魔”,其实不如说是“佛感化魔”,更为贴切。

因为佛不会用什么压迫或强硬的手段来降魔,因为若是这样,就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了这四相,就不能成佛了。

那么佛怎么令魔王投降呢?因为佛具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无论魔王怎样来侵害佛,佛仍然用慈悲对待魔,用德行来感化魔。佛明白前因后果,就算魔来损害他,他知道这是在往昔所结的怨仇,所以不计较,仍然心安理得来接受这种魔扰。


魔是怎样成魔的?是由恨、怨、恼、怒、烦五毒所成就的,这五种毒气帮助他成魔。

所以魔时时刻刻找人的麻烦,尤其对修道人,他视为眼中钉,一定要设法破坏出家人的道业。因为出家人修行成佛,他就少了一个眷属,所以他要极力来破坏。

凡是出家人,都要谨慎预防,不要中了魔的圈套,落在陷阱之中,永远不能翻身。


所以参禅的人,对境界弄不清楚,便是上魔的当,所谓“走火入魔”,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

什么是佛?就是讲理,就是讲因果。什么是魔?就是不讲理,不讲因果。讲因果是合理的,不讲因果是不合理的。


所以佛和魔的分别,最明显的不同点就是:佛有慈悲心,魔有瞋恨心。


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简说


道炁开脉轮  调病慧心净



天 地 根

心 性 命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道可非名永恒,
炁化同体命生。
知灵灵知了了,
识来十八五蕴。

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道,可。

道,非。

常,道!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性  能


道   法  术


玄者

可  也



其妙

莫名也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天地人

精气神

贪嗔痴

欲爱情

命心性

空乐明

最近新文点下看:

“思考” 之瘾

意识来源

开悟的世界 、 思想层级

人生三件宝 / 脉轮与修行

夫妻三生因果

避开负能量附体7法

穿越能量

我命在我不在天

自己“洗脑”——心想事成

女丹功法的筑基

如来藏心法,疗愈一切病

驻颜术

止住能量的无情浪费

南怀瑾先生的传世秘法

快速聚能量

强化「我」又强化「你」

南怀瑾:睡觉的诀窍

64卦-64种境界、智慧

医急点穴法

没有治不好的病!

禅修入定详细过程 \ 秘诀

祝由术密受教材(珍藏)

如何“觉”

智商、情商~逆商

用能量、频率与振动来思考

你的伴侣,是你最好的……

自性能量与附体能量

财富~福报与修行

进食看情绪

天然的治愈力量

能量振频,决定命运

财入?门 福入?门

量子:运随心转

欲望~~精~气~神~



感恩作者大爱美文胜过天籁

禅苑动态一览生命允许重来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道炁开脉轮 

道炁禅苑

天天传新文,弘道利共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