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刚手段大慈悲

感恩同行👉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开脉轮调病  慧心净空灵 

生命·命运·健康-共同体 

识空有可互生,

虑心田消昔因。

行善护共同体,

道净炁慧心明。

道炁开脉轮乐明空常净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晚清重臣曾国藩经常为战争及屠杀感到忧苦。一度被称为“曾剃头"。
在他生日时, 他的门生胡林翼将军送上一对联—“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曾国藩阅后,热泪盈眶,才深感释然。


联句意思是说,我们虽然提倡每个人应具备菩萨的慈悲心肠,对外慈悲为怀,但必要时刻也应有伏魔卫道的霹雳手段。
在面对坏人时绝不能手软,该亮剑时就要亮剑,才能捍卫正义和保护良善。
生活中不懂得拒绝的人,终其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累,我们要学着干脆一点,把付出和时间都留给值得的人,不要一味付出,更别卑微讨好。

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掏心掏肺。
学会拒绝,学会对你不喜欢的、做不到的说“不”,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与其纠结,不如把时间留给自己。
一个人应该善良,但不能姑息养奸,如果因为你一味的容忍而导致邪恶之徒趁虚而入,得寸进尺,那也等于纵容鼓励了作恶。


升米恩,斗米仇。
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送人一升米是恩人,送人一斗米是仇人。
原话是“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这话出处有个故事。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平时关系还不错。其中一家人因为能干些,家中要富裕的多。一年,天灾频频,田中颗粒无收。这穷的一家没有了收成,只好躺着等死。富的一家买到了很多粮食,想着大家邻居的,就给穷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这穷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认为富人为救命恩人呀!熬过最艰苦的时刻后,穷人就前往感谢富人。
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这穷的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后,穷人寻思,这斗米能做什么?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够我们明年地里的种子,这个富人太过分了,既然你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一些粮食和钱,才给这么一点,真是太抠门了。
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所以,这故事就是说,当一个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他一斗米,他就会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给我更多,你要不给我,那你就成为我的仇人了。

对生活中有些人来说,苦口婆心的柔和言语劝诫见效不大,只有用很刚强的手段才能让他们收敛。霹雳手段是技巧,菩萨心肠才是出发点。
佛教认为,只要满怀慈悲不起瞋恨,威即是德,大威即是大德,制恶伏恶即是导善行善,霹雳手段即是菩萨心肠的表现。


佛经有载: 波斯慝王有一天向释迦摩尼忏悔:佛陀啊!我国中有大盗贼,我领兵讨伐, 把贼人杀死了, 我犯了杀业。
释迦摩尼却回答:善哉善哉,你并没有做错。
杀恶不仅为了保护良善,同时也是对作恶者的怜愍。
严守杀戒,是小慈悲,敢开杀戒,才是大慈悲。必要时勇于杀人者,并不是穷凶极恶,而是慈悲到极点。霹雳手段是菩萨心肠的先决条件,没有霹雳手段的话,一味地以菩萨心肠就只能是妇人之仁,就象鲁迅笔下阿Q的自我安慰“精神胜利法。”


2

以菩萨心肠养心,用金刚手段谋事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法华经》有云:“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是恶魔非菩萨也。亦复不得名声闻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护法。外虽似忍,纯行魔业。”

如果菩萨不惩罚恶人,令恶人败坏正法,这时就连菩萨也成了恶魔。

正义得以伸张,恶魔得以正法,就是最大的慈悲。

不显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

如王阳明所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以菩萨心肠养心,用金刚手段谋事,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之道。


怀菩萨心肠做人,心存善念

所谓心存善念,便是内心保留修善之念。没有贪念,没有愤恨,没有害人之心。

心存善念者,常怀慈悲,常施善行。这是做人的态度,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种初心。



《了凡四训》中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一个人心存善念,常施善行,哪怕福气没有到来,祸患也早已远离。

与人为善者,众善之,常怀菩萨心肠,福常至。

心存善念,与人为善,修养美好的德行,不仅常有善报,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持金刚手段行事,坚毅果敢

心存善念是初心,但不意味着对所有人顺从纵容无原则,真正的善要有锋芒。

善良带锋芒,必须要有金刚手段,遇恶人不妥协不退让,对恶行有底线有力量。

用金刚手段行事,才能保护善良不受伤。

《左传》里有一个故事:

郑国的丞相子产得了重病,命不久矣。临终时,子产对继任者太叔说:“只有德行很好的人,才能够用宽和的施政方法来使民众信服;差一等的人最好用严厉的方法。”

太叔是个心地仁慈的人,不忍心严厉,便一直用宽和的方法施政。

结果郑国的盗贼越来越多,他们聚集在崔苻的湖沼里频繁作恶。

太叔后悔地说:“要是我早听子产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于是,他出兵围剿崔苻的盗贼,把他们全部歼灭,才缓解了盗贼之患。

由此孔子总结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用宽厚来调节严厉,用严厉来调节宽厚。宽严并济,国家才能和谐稳定。


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在剿灭南赣山贼流寇时,曾用这么一个例子来描述自己的心情:

“譬如一父母同生十子,八人为善,二人背逆,要害八人;父母之心须除去二人,然后八人得以安生;均之为子,父母之心何故必欲偏杀二子,不得已也。”

父母爱子之心是同等的,杀逆子(山贼)只为保护善子(良民)。如若一味宽厚,不仅是对逆子的纵容,更是对其他八子的伤害。

善良,有时候甚至是冷酷无情的,然而那可能才是真正的大善。

对于人而言,仁慈是本性。但光有仁慈还不够,必须依靠狮子般的凶猛,凶猛严厉有威慑,善良才会真正发挥力量。




善亦有道,行之有度

“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

这就告诉我们:行善也要分人,要讲方法,不能盲目施行愚善。

正德十二年,阳明先生在《告谕浰头巢贼》中说过这么一段话:

“岂知我上人之心,无故杀一鸡犬,尚且不忍;况于人命关天…我每为尔等思念及此,辄至于终夜不能安寝,亦无非欲为尔等寻一生路。”

阳明先生一心向善,从不想伤害土匪,剿匪之前都在想着为土匪寻生路。

但在告谕最后,他也表明决心:

“尔等若习性已成,难更改动;吾南调两广之狼达,西调湖、湘之土兵,亲率大军围尔巢穴,一年不尽至于两年,两年不尽至于三年。”

剿匪决心之坚毅,手段之果敢跃然纸上。

因为他深知,菩萨心肠一定要有金刚手段护佑,一味妇人之仁,只会让恶人得寸进尺。

阳明先生给了土匪两个选择,如若土匪弃恶从善,他便不再追究土匪过往之罪,把土匪当作良民对待。

如若土匪恶习难改,他就一定会用铁腕对土匪赶尽杀绝。

阳明先生深谙复杂的人性,他乐于怀菩萨心肠待人,更勇于用金刚手段行事。


拳拳赤子之心于我们做人行事亦是很好的启发:

面对众生心怀善念,面对小人施以金刚手段,这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善良的保护。

愿我们都能常怀善念,以菩萨心肠对人,去人之恶全人之善!

亦能持金刚手段行事,胸怀大略,坚毅果敢!


关注分享大家成长

点击链接寻妙

 

道炁开脉轮 调病慧心净
道炁开脉轮调病法
道炁开脉轮【图简】
2022天天新文道炁开脉轮
天天新文道炁学苑 百篇天天新文道炁书苑 百篇

最近新文点下看:

      

美色《九相图》

幽默+油

公益:祭祖连根  安康财顺

男女之欲的关键

随音乐脉轮静心

茶乐~茶道(珍藏)

手印

脖子一转嘎巴响,咋办?

密宗虹化之迷

心经多密义

嗔恨的修行力量

123456

结婚也是修行

女人的下半身,决定了下半生

钱与开悟

瑜伽名乐高能量(藏)

比交媾更快感!

阴体阳用  阳体阴用

投·胎

拍腿疗痔疮…人体自大药

郁抑症,有中药可治

打坐境界详解

中脉修法

长寿与丹道之秘

明心见性的奇妙


一切为能量 

一切依靠能量 

从能量中来 

到能量中去 

儒文化

释文化

道文化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心斋 坐忘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止 观 禅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致虚极 守静笃

大学之。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后有定,而后能静,而后能安,而后能虑,而后能得!


佛,觉悟

即是佛。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道,可。

道,非。

常,道!

也者,果何谓也?……

一言以定之,曰

道 者,理   也    乎!

炁 者,能  可  乎!

  佛 觉 知 道  

  可 能 性 心  

  道 法 术 器  

  信 愿 行 证  

回家诀如如密因,妙觉圆澄。觉明空昧,识觉显能。能所生风,虚碍成金。风金旋火,地火水蒸。能积量变,妄想生身。七情六欲,界我为身。生死无常,失本寂净。世界相续,廿五有本。颠倒倒颠,开启脉轮。天地七魄,正炁精神。正道十善,道心灵魂。身心无二,圆妙于能。万法归一,一无不能。能觉止恶,共同生命。觉己觉他,自利利人。舍无所舍,融通命运。妙有真空,空有互生。非有非无,无所无能。不生不灭,净心实证。〇  。

双 运

只修炁,不修道,

炁足更把诸恶造。

只论道,不修炁,

空谈浪得生和死。

道驭炁,炁助道,

理事圆融顺安妙。

八正道,一正炁,

学思践悟共同体!

声明:

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死心踏地,上座定时。
身口意定,三密加持
事上制心,安分守己
八道十善,证道净一。

关注分享大家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