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现在拼什么?
7月21日,重庆招商投资二季度“赛马榜”发布:二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622个,资金到位额1225亿元,新签订招商引资项目正式合同金额5957亿元。不同榜单上,全市各区县赛马比拼、你追我赶,用一个个项目,为新重庆发展增添动能。
今天的投资提升明天的经济总量,现在的项目夯实未来的经济竞争力。当下,全国各地都把招商引资作为拼经济的“杀手锏”,领导们拼时间、拼诚意、拼出海,使出浑身解数为当地经济“解解渴”。
但面对总体投资的相对固定,以及全国招商打破边界的“内卷”,重庆该如何在“僧多粥少”中抢得先机?对于已呈“白热化”趋势的招商引资,重庆又该如何兼顾速度与质量?
目前,招商引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化身“超级推销员”,主动向企业推介本地特色。纵观各地做法,这些经验值得学习:
创新模式,从“给优惠”到“给机会”。招商引资中,直接给优惠是普遍做法,但这也容易让企业“躺平”,失去市场竞争力。还容易让一些企业养成“薅羊毛”的习惯,“吃完就跑”,过了优惠期就奔赴另一地求优惠政策,缺乏与当地共同发展的决心。
创新方法,自身“吆喝”与借助外力。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在竞争激烈的招商引资中脱颖而出,就要自身“吆喝”与借助外力并重。今年2月,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借助专业机构——戴德梁行重庆公司的力量,利用其作为全球“五大行”之一,并在60多个国家有业务布局的优势,集聚更多招商资源,最终组织了10余家外资企业来渝考察。
▲大渡口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力度。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要马不停蹄,但勿走马观花。当下,一些地方做的招商KPI脱离实际,比如每天必须拜访多少企业、必须签订多少合作意向。有的是为了拜访而拜访,成了走过场;有的招商不具针对性,弄成了企业参观……形式主义严重,一线人员疲于奔命。对此,一名沿海地区企业负责人表示,该企业一年要迎接上百个招商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带外地招商团考察,企业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招商办”,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要驷马难追,不要“牛头马面”。招商本是一件好事,但一些地方只顾埋头往前跑,不顾身后事,招来了却管不好,做不好后半篇文章。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北方某山区县组织考察团前往北京、上海招商,5天时间里签订了多份投资意向协议。但最终,却因为当地没有开发区,山区建设用地指标非常紧缺,企业落地时发现无地可用。
要一马当先,更要万马奔腾。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一视同仁是营商环境的根本,但有的企业落地后被区别对待,得不到公平机会。政府不能因企业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一,就在基本政策上区别对待。前不久,中部某县干部受访时就坦言:“大企业话语权足,要求固定资产投资返还、税费‘五免五减半’等超乎常规的优惠政策,这些都是上不得台面的抽屉协议。”如此一味保“大”弃“小”,只会寒了众多小企业的心,更损害了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比如,某两个区县在招商引资中共同接触到了某一企业,各自就要补位不越位、搭台不拆台,要根据自身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多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之事,而非一味无效“内卷”,最终锅里没有,碗里也没有。
时间不等人。要完成重庆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关键就看下半年。下半年发展任务越重,越是要极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各地要从招商引资“赛马榜”中感受到压力、找寻到动力,进而在全市范围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
而面对招商引资的“硬杠杠”,各区县也要以抬头看天、低头看路的方向感找准路径,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深踩油门,以切合实际、科学有效的责任感创新有为,全力冲刺、边走边改,在全国一片“白热化”的招商引资中,交出更多的“高分报表”。
责编丨郑钰潇责校丨程正龙 杜铠兵主播丨伏一晨实习丨刘洋 钱洋审核丨饶思锐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