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杆秤,何以称人心?

杜铠兵 重庆瞭望 2023-10-17

路边摊上看似物美价廉的水果,买回家发现“一斤变七两”;在店里买成上百元一斤的海鲜,复称重量竟只有店家称出的一半……近段时间,类似“七两秤”“五两秤”等缺斤少两的“鬼秤”现象,频频在网络引发关注。

 秤偏了,就是人心偏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鬼秤”伤害的不仅是代代相传的美德,还有居民消费的信心、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一座城市的形象。 “秤杆”又叫“权”,“秤砣”又叫“衡”,一杆秤中同样蕴含着城市治理的权衡之道。道德与法治的分量,毫厘不可偏差。面对“鬼秤”,必须先揪出人们心里的“鬼”。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重庆瞭望

“B太”“铁头惩恶扬善”“狂飙兄弟”……近段时间,一批以“鬼秤打假”为标签的“网红”频频登上热搜。网友们突然意识到,原来各式各样的消费陷阱,就在我们身边。
若归纳梳理一番,其中的套路也有迹可循:
缺斤短两,欺诈顾客。一些商家在“歪心思”的驱使下,通过购买或者改装不合规的电子秤,让显示重量大于实际重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两秤”“五两秤”。
比如,视频博主“B太”就在某地市场拍摄的视频中揭露,这些被动过手脚的电子秤,在外观上很难看出端倪,但按下不同的密码按键就可以显示不同的重量。一旦被消费者识破,还可以通过关机重启,摇身变回标准秤。
移花接木,以次充好。除了在量具上动手脚,称重的过程也让人防不胜防。有的商家在顾客挑选完商品称重时,会趁消费者不注意,用事先准备好的次品调包,或者顺手放入次品增加重量。
近日,海南省三亚市一海鲜加工广场,一商家不仅使用“鬼秤”,还将塑料筐的重量计入商品中,同一袋海鲜在商家和博主自备的秤上,分量相差约0.5公斤,价差近百元。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后,最终该商家被罚款30万元,同时所在市场也被罚款10万元,并被责令停业整顿。
价格“障眼法”,强买强卖。大众通常默认以市斤作为称重单位,利用这一心理,一些商场、景区的商贩在售卖特产、新奇食品时,不明码标价,或者将称重单位写得极小,让人不易察觉,消费者付钱时才发现是“X元/两”“X元/50g”等。顾客提出退货,商家通常却以食物已经分割、包装为由,不予退换,强买强卖。
种种乱象都指向一台秤的失准。秤是衡量万物的尺度,也是衡量人性的标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要求秤越来越精准,那么对权益和道德的追求,同样没有理由滞后。

▲揭露鬼秤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的播放量很高。/抖音平台截图

中国传统的杆秤分为两头,一头挑起人间烟火,一头挑起天地良心——小小的杆秤中,也蕴藏着经商立人、安民治市的大智慧:
心正了,秤才能正。最古老的十六两秤,秤杆上有十六颗秤星作为刻度,分别对应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秤星通常为白色或黄色,目的便是告诫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赚黑心钱,更有着“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少寿”的说法。
秤的准则是公平,坑害他人终将自食其果。“大家都这么干”“我不干我就亏了”……一些不法商贩存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让营商环境愈发恶劣,恶性竞争逐步加剧。如不及时自省,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终究是竭泽而渔。
既称斤两,也衡利弊。一杆秤,一头连着商家,一头连着顾客。不少人做生意称重时,往往给顾客多出一点,秤杆向上扬起,叫作“旺秤”,寓意商家生意兴旺。从商者不囿于蝇头小利,懂得适度让利于人,赢得顾客信赖,商业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心中常悬一杆秤,万事皆有准则。不局限于商业活动,杆秤也成了人们为人做事的道德象征,寄予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比如,过去建屋上梁时,要将秤砣悬挂在梁上;新屋落成乔迁之时,也要首先搬入杆秤;在一些地方的婚俗中,新郎要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寓意“称心如意”。
天地之间有杆秤。一座城市的秤准不准,往往也能反映当地的营商环境和治理水平。此前,有博主在淄博实测10余家店铺,全部没有缺斤短两的现象。店主自信面对镜头,并表示“人做生意都是凭良心的”,一时间将网友好感度拉满,进一步擦亮了淄博的城市名片。


▲大渡口区加强监管,把“黑心秤”变成“放心秤”。/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宣传处
治理“鬼秤”现象,需要各方参与,形成合力。
作为商家,要敢于主动揪出心里的“鬼”。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商家要坚持诚信经营的底线,拿出主动接受监督的底气,不与不法分子同流合污,靠品质和服务赚钱,也赚得口碑。
比如,此前重庆一肥肠鱼连锁店在网络上“火了一把”。老板将“十两足秤”“绝对不会耍称”等承诺,直接印在了店里,成为独具特色的“广告语”。简单粗暴的标语背后,是商家诚信经营的理念,以及率真豪爽的性格。
对于消费者而言,关键时刻也要“斤斤计较”。不少人在面对“鬼秤”套路时,往往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因为金额不大而产生“较真羞涩”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商贩的嚣张气焰,自己却在事后“越想越气”。
面对受损的合法权益,就应“锱铢必较”,并通过科学方法积极维权。比如:有网友表示,自己正是通过网络上的打假视频,学会了在购物时特别注意“鬼秤”套路,一旦发现问题,便通过录像保存证据,并第一时间报警,或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更要发挥好“定盘星”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商家的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定期开展整治、巡查活动;还应在市场显著位置增设公平秤,定期开展宣讲教育活动,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同时还要敢于对不法行为“亮剑”,给不法商家以威慑,还消费者以安全感。
比如,重庆市场监管部门近日便联合媒体,对一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在发现有不法商家使用作弊秤后,立即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责令改正并作出处罚,并将这一过程制作成短视频进行公布,在方便市民监督执法的同时,也对不法商贩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日前,执法人员对双福国际农贸城的商户进行突击检查。/重庆日报


在城市治理逐步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主管部门还可以尝试创新使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统一制发专用秤,并利用后台进行实时监控。对存在舞弊行为,或经顾客举报后查明属实的商家,除按相关规定处罚外,还要将商家和店铺信息录入信用系统,并要求其在店铺悬挂显著标识提醒消费者,让缺斤短两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市场之秤,一头连着民生民利,一头连着城市形象。城市治理要从一杆杆秤抓起,将公平留在人们心中,将实惠让给市民和游客。
当前,重庆正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旅游热度持续升温,招商引资火热开展。用心抓好小小一杆秤,确保市场秩序公平公正,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创造公平和谐的消费环境,不断优化营商“大环境”,才能撬动城市发展的更大动能。

责编丨郑钰潇
责校丨程正龙 周宝琴
主播丨伏一晨
实习丨钱洋 刘洋
审核丨饶思锐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招商引资现在拼什么?

● 正视“精神离职”背后的职场焦虑

● 乡村建筑为谁而建?

欢迎扫码加入重庆瞭望读者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