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份戛纳宝藏·遗珠片单里的电影,怎么都没听说过?

陀螺凡达可 陀螺电影 2021-02-19



“假装在戛纳”是一次特别企划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5月

戛纳电影节因新冠疫情取消

这个企划 是一个自我安慰的小游戏

假装此时的我们 在戛纳 看电影




本篇推送包括了:


PART I .假装在戛纳 DAY 4 陀螺的观影日记


PART II. 戛纳回顾:

什么?怎么这些戛纳电影,我一部都没听说过?


PART III. 最爱戛纳导演公开赛 8进4!



假装在戛纳 DAY 4

陀螺的观影日记




今天一口气看了五部片,三部主竞赛,一部“一种关注”单元,一部导演双周“单元”,太累了差点在卢米埃尔大厅睡着(但坚持住了!),今天的(假装)戛纳观影日记,休息一天。


但今天的重头戏,是我们的戛纳回顾系列的一篇重磅长文。


一定有许多资深影迷,豆瓣TOP250早就看得烂熟不用说了,对历届戛纳电影节获奖作品也如数家珍,我们的“最爱戛纳导演公开赛”里的那些大牌导演的著名作品,统统看过。


但我们今天提供的这份“另类”的戛纳片单,细数了戛纳这些年,光芒万丈的主竞赛奖项之外的那些,同样受到了嘉奖和肯定,却相对不为人知的那些影片。看完你还会发现,原来你所钟爱的那些影史大师,早早就在这些奖项中萌芽。


我们梳理了:


戛纳历届的费比西奖得主(你可以理解为“影评人金棕榈”)、


短片金棕榈等短片奖项


崭露头角的新秀奖项“金摄影机奖”(最佳处女作)


主竞赛相对少受关注的最佳艺术贡献奖和技术类奖项......


一份真正“小众”的戛纳艺术电影片单。并不是为了小众而小众,而是给予那些没机会被大范围曝光、宣传,没能被更多人看到的优秀作品,一个被影迷们看到,并选择的机会。



-- 陀螺凡达可






戛纳回顾:

什么?

怎么这些戛纳电影,我一部都没听说过?



撰文 | Yuruky

 

关于奖项到底该颁给哪部影片,每年戛纳电影节都有讨论(吵吵)不完的话题,甚至于有过激影迷到了未看作品先钦定奖的地步。就连平时不怎么谈电影的人,每逢此时都会支棱起来,在网上为自己“钟爱”的作品/导演摇旗呐喊。


这种看似众声齐发的电影文化盛况,所及之处其实还是按照主竞赛、一种关注、导演双周/影评人周及其他单元,逐级递减的。


▲ 1939年,法国决定不再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而是自行举办电影节



回看戛纳电影节在创立之初,即是抱着反抗艺术文化独裁的初衷而来的——抗议意大利法西斯对威尼斯电影节奖项带有政治目的的操纵。随着1946年第一届戛纳成功举办的同时,国际影评人协会也增设了由其成员评选的、独立于电影节的费比西奖(FIPRESCI Prize),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七十余年中,戛纳自身也在不断增设完善展映单元/奖项、电影市场、基金会、工作坊,为各类型的长片/短片、各岗各行的电影人提供了全面支持与展示交流的平台。


在戛纳这座如“动森”一般既综合开放又遍布创作者“孤岛”的汪洋上,还有不少未知而耀眼的精神世界等着与我们相会。下面,我们将从戛纳以往较少被引起注意的奖项名单中,挖掘出近六十部影片,为大家展开一张重探戛纳的地图。




费比西奖:

你们不行,让我来评

 

先来看看在戛纳官方奖项中颗粒无收,即与评委意见相左,而得到费比西奖(即国际影评人评出的最佳电影)青睐的,那些不为人熟识的作品:


在第一届戛纳电影节上,乔治·鲁基耶执导的纪录片《法尔比克》(1946)获得费比西奖,已可初见当时影评人们的喜好——搬演法国南部乡村普通农民的四季生活,所谓“诗意的真实”。


▲ 《法比尔克》


多年后,鲁基耶重访故地故人于1983年拍了《35年之后》,记录乡村的新面貌与新问题,得到了威尼斯评审团特别大奖。

 

随后获得戛纳费比西奖的《骑车人之死》(1955,胡安·安东尼奥·巴尔登)、《落入陷阱》(1961,托雷-尼尔松·莱欧波尔德)、《痛苦的大地》(1967,格劳贝尔·罗恰)及《极乐大餐》(1973,马可·费雷里)这几部,都极具社会寓言性。


▲ 《骑车人之死》


胡安·安东尼奥·巴尔登在西班牙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且深受普多夫金著作影响,《骑车人之死》的剪辑和构图大有可看之处,其后作《马约尔大街》(1956,威尼斯费比西奖)亦是。(PS:哈维尔·巴登是他的侄子。)


▲ 《落入陷阱》


阿根廷导演托雷斯-里奥斯·莱欧波尔德的剧本,多出自其作家夫人贝亚德里兹·吉多之手,极有文学性。《落入陷阱》这部哥特式的故事,是60年代阿根廷新浪潮的要作之一。


▲ 《痛苦的大地》


格劳贝尔·罗恰则是巴西新浪潮的领军,《黑上帝白魔鬼》(1964)、《痛苦的大地》《安托尼奥之死》(1969)是他的电影三部曲,对1964年巴西军事政变后的国家社会状况有着代表性的反映。


▲ 《极乐大餐》


马可·费雷里的作品有着意大利式性与欲的表达,马斯楚安尼在《极乐大餐》中饰演四个空虚中年男之一,在这场死亡盛宴上演绎了极尽欢狂的快感挑战。

 

《野花的芬芳》(1977,塞吉.卡拉诺维奇)、《末日美利坚》(1986,丹尼斯·阿康特)、《雅巴》(1989,伊德沙·渥德拉戈)、《世界源头之旅》(1997,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及《家庭私小说》(1999,诹访敦彦),则分别从媒体、历史、文化、记忆/情感和家庭关系的角度呈现出自己的观察。


▲ 《野花的芬芳》


塞尔维亚导演塞吉.卡拉诺维奇《野花的芬芳》常被视为《楚门的世界》的前身,其后执导的《佩特拉的花圈》(1980)被选入南斯拉夫影史十佳。


▲ 《末日美利坚》


加拿大导演丹尼斯·阿康特以纪录片创作进入影坛,对政治与社会有敏锐的观察,在《末日美利坚》之前拍有魁北克社会三部曲,其后的《野蛮入侵》(2003)最为人知,实是《末日美利坚》之续。


▲ 《世界源头之旅》


《世界源头之旅》是葡萄牙大导演奥利维拉为自己所拍回溯过往的影片,也是马斯楚安尼的最后一部电影作品。


▲ 《家庭私小说》


诹访敦彦《家庭私小说》是当年《电影手册》的年度十佳,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多强有多弱一直是他作品的关注点。在老一代日本独立电影人中,他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千禧年后获得戛纳费比西奖的作品们,《一日时间》(2003,海梅·罗萨莱斯)、《渴》(2004,陶菲克·阿布·瓦尔)及《手稿不会燃烧》(2013,穆罕默德·拉索罗夫),对于暴力/权力带有其国家特色的描绘。


▲ 《一日时间》&《渴》海报


西班牙导演海梅·罗萨莱斯始终钟情于对恐怖主义的刻画,《一日时间》之后的《荒凉的碎片》(2007)和《佩特拉》(2018)均入选戛纳平行单元。

 

陶菲克·阿布·瓦尔在巴以权力斗争下有着自由的向往,《渴》之后的《在耶路撒冷的最后一天》(2012)入围了洛迦诺金豹奖。其与美国导演约瑟夫·斯达共同执导的新剧《我们的男孩》(2019)对耶路撒冷青年有进一步的描绘。


▲ 《手稿不会燃烧》


穆罕默德·拉索罗夫也是一位被伊朗当局拉黑禁拍的导演,以至于演职员表都无法明列,戏剧性的故事仿佛成了最贴近其现实的呈现。今年刚刚问鼎柏林金熊奖的《无邪》(2020)正是由他导演的。

 

当然,这些国际影评人们在戛纳也不是专挑“小众”影片给奖的。


▲ 《我的美国舅舅》


比如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几乎是入选一次,费比西奖就给一次的力挺,但在1977年相比于《猎人》,他们更喜欢塔维亚尼兄弟的《我父我主》;1991年相比于《鹳鸟踟蹰》,他们更喜欢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两生花》。塔科夫斯基也类似,唯独在1980年相比于《潜行者》,他们更喜欢阿伦·雷乃的《我的美国舅舅》


▲ 《燃烧》


2018年“没人爱”的李沧东《燃烧》,还好有费比西奖给李导打气加油,属实得记一笔。这些比较与选择,足以引发别样的思考趣味。

 


 

短片金棕榈:

创作的摇篮,助你成长

 

短片一直是电影创作者成长的摇篮,也常常为人所忽视,在此,且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戛纳短片奖作品一叙(包含短片评审团奖/特别荣誉奖及其他奖项)。


早在七十年前的1950年,《荷兰镜像》(10分钟,伯特·汉斯特若)就很有探索精神——水中倒影里的荷兰人文风景,也是一种诗意现实的表达。


▲ 《荷兰镜像》


1955年获奖的《线与色》(5分钟动画,诺曼·麦克拉克伦),更是推进了抽象与具象的交织想象。


▲ 《线与色》


《X-70 行动》(1972年评审团奖,9分半钟动画,劳尔·瑟瓦斯)又从动画中直指现实,浪漫而讽刺地用化学武器将人们变成了天使。那一时间段中,短片奖的确是给了动画很多的舞台。


▲ 《X-70》


到了简·坎皮恩《果皮》(1986,9分钟),开始得见一些近代电影人从短片被提携到拍出成熟长片的发展之路。


▲ 《果皮》


诸如锡兰《茧》(1995,18分钟)、琳恩·拉姆塞《渺小的死亡》(1996,11分钟)和《煤气收费员》(1998,15分钟)、


▲ 《煤气收费员》


艾玛纽尔·贝克特《假期》(1997,18分钟)、泽维尔·吉亚诺利《采访》(1998,25分钟)、宋一坤《野餐》(1999,14分钟)、


▲ 《假期》


何蔚庭《呼吸》(2005,15分钟)、陈哲艺《阿嬷》(2007,14分钟)以及杰赫米·克拉潘《精神分裂症》(2008,13分钟)等。


▲ 《呼吸》


人们可能对这些短片金棕榈获奖者的长片会有所了解,却很少了解到他们之前在短片创作中的萌芽。


他们在短片获奖后获得的成就,包括但不仅限于:


锡兰的《冬眠》(2014,戛纳金棕榈)、琳恩·拉姆塞的《你从未在此》(2017,戛纳最佳编剧)、艾玛纽尔·贝克特的《我的小情人克莱蒙》(2001,戛纳青年电影奖)、泽维尔·吉亚诺利的《玛格丽特》(2015,威尼斯主竞赛)、宋一坤的《花岛》(2001,釜山新浪潮奖)、陈哲艺的《爸妈不在家》(2013,戛纳金摄影机奖、金马最佳新导演/最佳原著剧本)、何蔚庭的《幸福城市》(2018,多伦多站台奖)、杰赫米·克拉潘的《我失去了身体》(2019,戛纳影评人周单元大奖、安锡动画长片水晶奖/观众票选奖)......


▲ 《冬眠》


对此,戛纳电影节时任主席吉尔·雅各布从1998年起设立了电影基石单元(Cinéfondation),旨在从全球电影学校的短/中片作品发现年轻电影人才,并有奖金鼓励支持。有点奇怪的是,夺得一等奖的创作者绝大多数都后继乏力,反而是拿到二、三等奖的有不少人接着拍出了能证明自己某方面潜力的作品。

 

这里略举几例,如艾玛纽尔·贝克特《芯片》1999,41分钟,二等奖)、杨超《待避》2001,29分钟,三等奖)、柯内流·波蓝波宇《进城》2003,19分钟,二等奖)、扬·科马萨《很高兴见到你》2004,15分钟,三等奖)、尤霍·库奥斯曼恩《记号笔》2007,19分钟,三等奖;《卖画的人》2010,58分钟,一等奖)以及赵圣熙《兄妹之家》2008,43分钟,三等奖)等。


▲ 柯内流·波蓝波宇《进城》

▲ 尤霍·库奥斯曼恩 《记号笔》&《卖画的人》


这些获奖者的长片首作和近作都为世界电影注入了一部分新鲜的血液。


如杨超的《旅程》(2004,戛纳金摄影机特别荣誉奖)和《长江图》(2016,柏林杰出艺术成就奖、金马最佳摄影/最佳音效)


柯内流·波蓝波宇的《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2006,戛纳金摄影机奖/导演双周欧洲电影奖)和《戈梅拉岛》(2019,戛纳主竞赛)


扬·科马萨的《自杀房间》(2011,柏林泰迪熊奖提名)和《基督圣体》(2019,威尼斯日最佳影片提名)


尤霍·库奥斯曼恩的《奥利最开心的一天》(2016,戛纳一种关注大奖)


赵圣熙的《狼少年》(2012,韩国百想最佳新人导演)

 

此外,还需提及的一位是中国的邱阳,2017年《小城二月》在戛纳获得短片金棕榈奖,2019年《南方少女》获得短片发现奖。


▲ 《小城二月》&《南方少女》


两部关于小城故事的短片在创作上有稳步上升的趋势,其刻画尘肺病人生活的长片首作《尘默呼吸》或可一期。


 

 

首作/青年电影奖、

技术/艺术贡献奖及其他奖项

 

已成名的导演,有一部分会因其成名作的光环,让人止步于其发轫的首作或在某方向上有所尝试的其他作品。


在戛纳获得最佳首作金摄影机奖特别荣誉奖的导演长片中,仍有一些是值得再鉴赏一番的。


如皮埃尔·埃泰讲述拥有与失而复得的喜剧《悠悠》(1965)、雷德利·斯科特有关捍卫荣誉的动作冒险片《决斗的人》(1977)、娜娜·裘杨兹的奇幻喜剧《罗宾逊,我的英国祖父》(1986)、米拉·奈尔述说贫民窟男孩挣扎生活的《早安孟买》(1988)以及卡洛斯·雷加达斯探讨生命与自杀之犹疑的《天地悠悠》(2002)。


▲ 皮埃尔·埃泰《悠悠》


皮埃尔·埃泰在六十年代导演了几部喜剧佳作后,便以演员身份为主了,快去《悠悠》里看烤鸭龙袍吧。


▲ 雷德利·斯科特《决斗的人》


雷德利·斯科特一堆新片计划,等不及的不如由《决斗的人》再去从头欣赏他。


▲娜娜·裘杨兹 《罗宾逊,我的英国祖父》


格鲁吉亚女导演娜娜·裘杨兹的作品不多,可以从《罗宾逊,我的英国祖父》这部长片处女作开始。


▲ 米拉·奈尔《早安孟买》


印度女导演米拉·奈尔对印度电影的贡献功不可没,不妨顺着《早安孟买》去看看女性视角下的印度。


▲ 雷加达斯《天地悠悠》


墨西哥导演卡洛斯·雷加达斯在《天地悠悠》之后连续三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并在2007年凭借《寂静之光》拿了评审团奖,在2012年凭《柳暗花明》拿了最佳导演奖,形成了另一种墨西哥风味。

 

获得过青年电影奖特别奖的则有:


雅克·杜瓦隆(《小孤星》)的《小荡妇》(1979)


▲ 《小荡妇》


肯·洛奇的早期作品《眼神与微笑》(1981)


▲ 《眼神与微笑》


迈克·内威尔展现爱之疯狂的《与陌生人共舞》(1985)


▲ 《与陌生人共舞》


斯派克·李在《为所应为》之前拍的《稳操胜券》(1986)


▲ 《稳操胜券》


让-克洛德·布里索关于小男孩独自面对社会的《声音与愤怒》(1988)。


▲ 《声音与愤怒》


这都是大导演们创作历程中的萌芽期。


技术大奖最佳艺术贡献奖,通常给人一种安慰奖的感觉,到底技术在哪、艺术贡献在哪了呢?不妨来瞧一瞧:


米哈利斯·卡科伊亚尼斯的希腊悲剧三部曲之首《厄勒克特拉》(1962)。若是喜欢希腊悲剧和古典歌剧改编,可以再找找米哈利斯·卡科伊亚尼斯的作品看。


▲ 《厄勒克特拉》


沃伦·格林与Ed Spiegel的微观纪录片《生物奇观》(1971)。沃伦·格林主要身份还是编剧和制片,拍摄过九十年代的美国犯罪片和剧集,如《法律与秩序》


▲ 《生物奇观》


肯·罗素的音乐传记片《马勒传》(1974)。有这么一个说法:“英国费里尼”肯·罗素 –“意大利肯·罗素”费里尼,这个说法可以去《马勒传》和他其他电影里验证一下。


▲ 《马勒传》


克洛德·勒卢什的唱跳史诗片《战火浮生录》(1981)。《战火浮生录》是克洛德·勒卢什在挑战“男欢女爱”题材中最具挑战的一部,人物多、时跨长、还要融合歌舞音乐,真是一道导演/剪辑练手大题了。


▲ 《战火浮生录》


以及约翰·保曼的奇幻冒险片《黑暗时代》(1981)。这部大制作《黑暗时代》,让人身临其境地梦回到亚瑟王那个迷人的时代。


▲ 《黑暗时代》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戛纳又逐渐设立了繁多的(冠名)奖项,从主奖的聚光灯外照亮更多的作品。各举一例如下:


电影展望奖:菲利普·加瑞尔的《自由,夜》(1984)。《自由,夜》那一时期,是菲利普·加瑞尔电影风格的转型阶段。


▲ 《自由,夜》


梅赛德斯-奔驰大奖:波尔·斯莱特纳的《人渣正传》(1997)。挪威导演波尔·斯莱特纳这部黑色幽默,曾是挪威最卖座的影片,来自北欧的不同于罗伊·安德森和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另一种喜剧。


▲ 《人渣正传》


“新发现电影”特别提名奖:若昂·佩德罗·罗德里格斯的同性片《游魂》(2005)。中国的老朋友、葡萄牙导演若昂·佩德罗·罗德里格斯,从《游魂》后在对中国社会与同性题材交织探索的创作路上不断前行。


▲ 《游魂》


François Chalais奖:马可·图利奥·吉奥达纳的《航向真情海》(2005)。意大利导演马可·图利奥·吉奥达纳的《灿烂人生》(2003)太火了,其前的《意大利教父》(2000)和其后的《航向真情海》也有精彩之处。


▲ 《航向真情海》


发行资助奖:阿萨夫·坡伦斯基的《一周和一天》(2016)。现在再看以色列导演阿萨夫·坡伦斯基的《一周和一天》,很契合“黑人抬棺”那种以喜闹来冲淡丧痛的精神。


▲ 《一周和一天》


罗马市奖:南尼·莫莱蒂的爱情喜剧《凯门鳄》(2006)。南尼·莫莱蒂大家很熟悉了,1993年《亲爱的日记》获得戛纳最佳导演,2001年《儿子的房间》获得金棕榈和费比西奖。


▲ 《凯门鳄》


翻看梳理每年各大电影节的奖项与展映片单,是一件去不了现场参加也能宅家自欢的乐事。既能了解到评委与选片人对电影创作发展的关注点,也能追踪到心爱创作者的成长轨迹。尤其是从茫茫片海中挖出遗珠珍宝的那一刻,真像是登上了一座奇趣之岛,不同的生命在同一个故事里交汇的感觉甚妙。


这份片单汇聚了戛纳“角落里”那些,并没有主竞赛得奖作品那么耀眼,那么为大众所熟知的戛纳历届电影,用来补片,最为合适了。补片愉快!




---



最爱戛纳导演公开赛


8进4!



最爱戛纳导演公开赛8强出炉啦!


在刚结束的16进8这一轮中,阿巴斯险胜贾樟柯。但真正的大战发生在拉斯冯提尔和娄烨的人气对决。一直到投票截止前一分钟,两人票数都不相上下咬得很紧。



最终娄烨以4票的微弱优势确立自己在国内影迷中的爆棚人气,成功晋级。



而在接下来这一轮,8进4,就是很多影迷朋友说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根本没法选,只能选择跳河。


无论是波兰斯基vs阿莫多瓦阿巴斯vs李沧东,还是娄烨vs哈内克伍迪·艾伦vs科恩兄弟,都充满了悬念。




今天大家还需要投出【最爱戛纳导演】TOP10的第9、10名,从上一轮16进8被淘汰的八个导演中,选择两个你最喜欢的导演,助他们TOP10最后两个席位抢位成功~


可以扫码,或是直接点最下面小程序进入投票。


8进4




第9、10名抢位赛





-END-








陀螺电影·假装在戛纳


假装在戛纳 Day3 | 他们都说这电影很牛逼,但我看不懂


假装在戛纳 Day2 | 这些“高冷”艺术片怎么总是毁三观啊!?


假装在戛纳 Day1 | 在这个电影节,我看到了最黄的电影


戛纳电影节最强公开赛,正式开战!


刚下飞机,人在戛纳,今晚开幕




真实片单预测


唉,今年最大愿望,是戛纳电影节不要取消


2020年用来续命的电影,戛纳已经帮你准备好了




2020年第73届戛纳电影节


活久见!戛纳电影节将在威尼斯举办?


今年戛纳电影节正式宣布取消......但又没完全取消?


“如果戛纳电影节都要线上看,那我宁愿直接取消”


他凭什么成为戛纳评委主席?


赌一杯奶茶,今年戛纳评委主席,就他了!




· 感谢关注 ·


陀螺电影


豆瓣 | 陀螺凡达可

微博 | @torovandarko

微信公众号 | 陀螺电影

B站 | 陀螺电影

知乎 | 陀螺电影

今日头条 | 陀螺电影

西瓜视频 | 陀螺电影

网易新闻 | 陀螺电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