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反套路的超英电影新生,还是娱乐至死?
从扎克·施耐德和乔斯·韦登谁才是《正义联盟》失败的真正责任人,到斯科塞斯在访谈中称“漫威电影不能算电影,只是主题公园”引发巨大波澜......关于超级英雄电影到底应该力图严肃还是忘我娱乐,影迷之间的争议从来都没有停过。
而就在上周五,由詹姆斯·古恩所执导的《X特遣队:全员集结》的上映,或将再次将这一议题推向风口浪尖。
/ 《X特遣队:全员集结》海报
导演“滚导”詹姆斯·古恩前阵子才向抨击过漫威超英电影的“老马”马丁·斯科塞斯开炮,说他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爱尔兰人》造势,是在蹭超英电影的热度。
/ 詹姆斯·古恩说老马“蹭热度”
而对此,斯科塞斯的回应是:
“他谁啊?”("I don't know him.")(开玩笑,其实是外网网友编的)
在严肃和娱乐两种方向的选择中,新版《自杀小队》显然完全地倒向了后者——这和如今大部分超级英雄电影的选择相同。
/ 《X特遣队:全员集结》豆瓣评分
从影片花里花哨的海报和预告片被放出后,甚至从古恩被迪士尼逐出、“投奔”华纳、并确认接手这部电影的创作时,新版《自杀小队》将会走向更加彻底的娱乐化和喜剧化就是一个可以预见的事实。
毕竟,2014年的那部一鸣惊人、票房口碑双丰收、并确立了日后超级英雄电影的一个庞大分支——屎尿屁喜剧的《银河护卫队》,不正是出自我们的“滚导”之手吗?
/《银河护卫队》海报
就像《银河护卫队》选取了监狱里逃出来的一帮地痞流氓作为主角一样,《自杀小队》的主角团队也都是一帮滑稽又傻乎乎的角色,他们在插科打诨、玩闹打杀中拯救世界。
与其说他们是“坏人”,不如说他们和超级英雄喜剧里的正派们一样,都是随时随地制造各种笑料的傻子、精神病、乖僻的人,只不过他们的“坏人”身份可以让他们开得起正派们所开不起的玩笑——比如,杀光了所有人之后才忽然发现情报错误,他们闯进的是自己人的营地。
/《X特遣队:全员集结》剧照
《自杀小队》正是充满着类似的血腥暴力的黑色幽默桥段。甚至不如说,整部电影就建基于各种各样的幽默的、血腥的、B级趣味的灵感之上,在超级英雄电影的框架结构中做了一次B级片式的创意大串烧。
某种程度上,这和“华纳逆子”扎克·施耐德今年的新片《活死人军团》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之处。
/ 《活死人军团》海报
但同时,在DC宇宙的范畴内,《自杀小队》又是对统治此前DC漫改作品的“扎克·施耐德主义”的一次彻底的否定,它完全抛弃了施耐德从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中搬来的深沉、严肃、黑暗的主基调,而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倒向了娱乐的一面。
/《X特遣队:全员集结》剧照
而旧版的、也就是大卫·阿耶版的《自杀小队》,正是在扎克·施耐德的那种深沉主基调中成长出来的作品。
在构想上,它前承《蝙蝠侠大战超人》的超人之死,后启《正义联盟》的荒原狼入侵,描写一群罪犯在政府的压迫之下完成一项致命的任务。
至少,阿耶的原始创作意图是将《自杀小队》变为一部传统的三幕结构的超级英雄电影——如果不是当年《死侍》的成功让华纳高层大为震动、而错误地决定让阿耶版的《自杀小队》也像前者一样加入各种电台歌曲的话。
/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联盟》海报
阿耶版《自杀小队》使用阴暗的、绿色的影调,并在结尾的大战中使用升格镜头,
/ 阴郁的《自杀小队》
与古恩版明快的、鲜艳的画面与绚丽的打斗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 《X特遣队:全员集结》剧照
以此为基础,《X特遣队:全员集结 》将自己的前作撕得粉碎,亮明了尖锐的破旧立新的态度。
电影以一群“自杀小队”成员作为吸引火力的炮灰全部阵亡(其中包括旧版的主要角色之一“回旋镖队长”)开篇,真正的主角从另一侧悄悄上岸。
其中最重要的角色——“血腥运动”,与前作中的“死射”的都是黑人单身父亲,能力也大致近似,像是古恩故意为之的模仿。
/《X特遣队:全员集结》剧照
在他们的背后打出了亮黄色的片名“The Suicide Squad”,
比阿耶版的“Suicide Squad”多加了一个定冠词,仿佛在告诉我们,不只是这群人才是真正的“自杀小队”,而且这部电影(而不是16年那部仿冒之作)才是真正的《自杀小队》。
两部《自杀小队》虽然在风格和策略上大相径庭,但二者不约而同地都将母题的落点放在了父女的亲情上。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出,《X特遣队》在人物弧光的设计层面要远好于前者。
旧版《自杀小队》的人物被混乱的剪辑搅得支离破碎,全片几乎没有一场能称得上好的人物塑造戏;
而新版看似一直在走马观花、插科打诨,但其实,古恩在喜剧元素的表面下埋入了诸多用于塑造人物的伏笔,如“血腥运动”与“和平使者”的较量,“捕鼠者二世”与父亲的回忆等等。
/《X特遣队:全员集结》剧照
在原作中,“自杀小队”就有着“反英雄”的意味,因为拯救世界的恰恰是一帮恶棍。
而从《撕裂人》开始就确立的“滚导”典型风格——戏谑、黑色幽默、恶搞致敬——也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反类型片、反超级英雄电影的风格。
这两者的碰撞,是否让《X特遣队》成为一部打破超级英雄电影桎梏的作品?我认为并非如此。
/《撕裂人》海报
如果仔细分析,古恩的作品中其实反叛的是“超级英雄电影的套路化模式”,而不是“超级英雄”本身。
在《X特遣队》中,多次出现“五分钟前”、“八分钟前”的倒叙,它们消解了传统的最后一分钟救援,而用一种惊奇的、无厘头的喜剧式反转来解决危机。
这的确是一种创新,但问题是,由于电影的娱乐性主基调并没有改变,因此这样的“反叛”并没有提供对原本的模式和新的模式的任何思考,只是进一步让整部电影走入一种儿戏的逻辑中,在这种逻辑中,一切都是可消费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笑料,没有任何值得被严肃、认真对待的东西。
/《X特遣队:全员集结》剧照
说白了,诺兰的《黑暗骑士》塑造出的反常规的蝙蝠侠和小丑的形象,才是真正的“反英雄”;
而新版《自杀小队》一切反叛的目的都是惊奇观众、娱乐观众,就像《林中小屋》这类“反恐怖片”一样,打破套路是为了获得打破套路的喜剧效果。
当这种“打破”被反复运用后,它甚至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套路。
/《黑暗骑士》剧照
这正是如今的超级英雄电影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从《银河护卫队》到《死侍》到《雷神3》再到《X特遣队》,娱乐化的尝试已经做了太多次,以至于我们反过来开始怀念那个好人和坏人认真打架,而不是胡闹互掐的时代。
如今几乎全盘喜剧化的漫威,其实一开始也有过严肃的时期。第一阶段的《钢铁侠》《雷神》《无敌浩克》《美国队长》,它们所继承的是《蜘蛛侠》《蝙蝠侠》的传统叙事模式和英雄精神。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创作思维实在严肃得有些古板。直到乔斯·韦登的《复仇者联盟》,虽然不乏幽默的喜剧桥段作为调味料,但整体依旧基于“入侵的外星人对战神秘的保卫地球的行动组织”这一起源古老的科幻想象来展开叙事。
/《复仇者联盟》剧照
将时间拨回2012年,我们能在电影院看到《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和《超凡蜘蛛侠》同台竞技。当时,谁又能想到,这两部电影竟然代表了传统的、结构规整而严肃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的落幕。
前者是诺兰的蝙蝠侠系列的最后一部,而后者原本野心勃勃的续集和衍生项目,在几年后却因为索尼和“漫威宇宙”的合作而最终被砍。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超凡蜘蛛侠》海报
再往前倒推十年,我们有《蜘蛛侠》《神奇四侠》这样的典型漫改系列电影,它们一再不厌其烦讲述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个人英雄主义母题,如今早已在繁杂的“电影宇宙”建构中销声匿迹了。
/ 《蜘蛛侠》(2002)
取而代之的,是围绕“电影宇宙”这一新时代IP概念的、更加庞大的好莱坞A类大制作体系。
DC是否要走和漫威同一条娱乐至死的道路呢?
新版《自杀小队》的成功似乎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不过,这样的逐渐成为一种新套路的“反套路”万金油,药效还能持续多久,非常值得怀疑。
/《X特遣队:全员集结》剧照
扎克·施耐德将DC宇宙打造为一个深沉严肃的宇宙的尝试,毫无疑问随着《正义联盟》导剪版的释出而彻底告吹,但这是因为他的创作和统筹能力不足,并非这个思路本身不正确。
在这个“反套路”成为娱乐借口的时代,我们是否急需一部“反反套路”超级英雄电影,带回超人、蜘蛛侠这样的形象的原初信仰,让他们不再被淹没于戏谑的爆米花中?
/THE END
讲道理,漫威到底能不能算电影?
《小丑》《罗马》《复联》背后的大佬们,坐下来聊了聊好莱坞的秘密
漫威不是电影,它们才是?
获得三座奥斯卡,原来它和《复仇者联盟》是同一种电影?
这个“烂片”导演,昆汀、奉俊昊和《电影手册》都爱得不行
昆汀 X 斯科塞斯:迷影细节,影史爆料,超万字大师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