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法大,考研调剂上岸人大法律史:历尽苦难,春天自然会到来
师弟去年一年双考上岸,在考研初试中获得了395分的高分,还是经济法专业复试第一,由于去年经济法考情激烈,最终调剂上岸法律史。师弟在本文详细阐述了法考与考研的异同,以及如何高效地进行时间分配和科目学习,这对于准备双考的考生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参考。同时,师弟还坦诚地讲述了备考过程的种种波折和心态起落,足见挣扎伴奋进而生,成就随准备而来,相信这也是每位考研学子的共识。通过自己的心路历程,师弟向我们展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坚定信念,保持冷静,这对于每一位考研学子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精神支持。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同作者师弟一样,不断奋进、不断向前,勇敢地迈向属于自己的春天。
一、关于我自己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4+1双专业双学位的2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本科专业是法学+工商管理。在24考研初试当中我取得了395分的成绩,同时23年法考我也以203+132的成绩顺利通过。由于原报考方向经济法学今年过于“火爆”,自己即使在复试当中取得了专业第一的成绩(455.6分/500分)也未能逆袭成功,但得益于学院的调剂政策最终还是上岸了法律史专业。
回顾自己过去的一年备考时光,我自认为并不算特别成功,虽然最终结果是好的,但并不能掩盖一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备考人大法学学硕的道路是非常艰辛的,不仅需要足够的努力,也需要一点点运气。我希望通过这篇帖子将我所经历的展现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其中做得好的地方大家可以共同学习,做得不好的地方大家也需要引以为戒,不过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师弟师妹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上岸之路。
二、本文的总体展开思路
如前一部分所述,在24考研当中我的初试成绩并不占优,再加上关于初试的学习经验各位师兄师姐以及同学们在之前都已经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所以在这里我就不着重阐述啦。结合我自己的备考经历,我将主要围绕“一年双考”“经济法复试备考”以及“心态调整”这几方面进行展开。
三、关于一年双考
一年双考听上去任务量有些繁重,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恐怖”,因为法考和人大法学考研在内容上还是存在着很多重合点的,因此只要科学规划、扎实跟着知行的节奏一步步推进,就能够“事半功倍”,完成大师兄“1.5步走”安排是有很大可能性的,甚至今年有很多同学同样也是双考上岸。
(一)宏观认识
总体而言,法考和考研在基本宗旨和理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法考在本质上是“通过型”考试,只要你达到了及格的分数,即客观题180分、主观题108分,就可以顺利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虽然在这个及格分数的背后是一定比例人数的“赋分制”(具体依据当年的通过率确定),但相比较而言它的难度还是更低一些。
考研在本质上则是“选拔性”考试,它要求你在考试中获得尽可能多的分数,分分必争,换句话说“考多少都不算高”。这样的性质也决定了你必须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成功。
法考和考研在内容上也区别较大。法考涉及的科目包括法理、宪法、法史、民、刑、商经知、诉讼、行政、三国等十几门课程,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并且聚焦制度细节,在题型上以案例题最为常见,实务面向较为明显;而人大法学考研的专业课只包括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六门课,题型除了部分案例题以外还包括大量的论述题,更偏重考察宏观原理等抽象层面的知识,注重逻辑和论证能力。
(二)时间分配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想要双考上岸,在时间分配上我们必须以考研为主、法考为辅,甚至可以将法考当做考研的一个“附属品”或是检验阶段学习成果的机会,实在不建议在法考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关于具体的时间分配,如果本科是法学专业的同学,我相信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平时都是靠着“b站众合大学”度过期末考试的,这其实就相当于进行了“一轮复习”,在法考复习阶段我们可以适当地略过这一部分,直接开始背诵/刷题/查缺补漏。
以我为例,23年法考客观题是在9月16—17日举行,我是从六月底七月初正式开始法考的复习,此时自己分配给法考的时间为每天1小时,具体学习内容是对于一轮的查缺补漏;八月份法考学习时间增加到每天2小时,具体学习内容是刷题库以及薄弱科目的精粹课/背诵卷学习;从九月份开始法考学习开始进入冲刺阶段,学习时长逐步增加,直至考前一两天将所有的时间投入到法考当中,学习内容仍然是反复刷题库、整体错题,以及把某些“背多分”科目进行最后的背诵和巩固。
至于主观题部分,去年主观题考试被安排在10月15日,我是从10月2日正式开始复习的,学习时长是从每天3小时逐步增加至考前一天的6-8小时,学习内容主要集中于法治思想的背诵、刑法观点展示的学习、法条定位练习以及主观题的模拟。
(图1:法考学习各阶段安排)
(三)法考具体科目学习方法
关于法考老师的选择,其实市面上知名度高的各位老师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放心进行选择。就我而言,我的民法选择的是李建伟老师(授课简洁、清晰、趣味性较强)、刑法选择的是方鹏老师(因为我的本科刑法老师就是方鹏老师)、民诉和刑诉分别选择的是韩心怡老师和左宁老师(两位老师的讲解非常耐心和细致)、行政法选择的是李佳老师(重点突出、有时配合夸张的肢体动作令人印象深刻)、商经知选择的是刘安琪老师(结合实务案例让人更容易理解)、三国法选择的是杨帆老师(不解释啦,三国女王)。需要特别提示的是,选定一位老师并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最好不要轻易进行更换,因为部分学科的老师之间在授课思路、体系以及习惯用语、口诀等方面区别较大,贸然改变很可能会听得一头雾水,这一点在民诉和刑诉两门课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对于法考的法理、法史和宪法三门,我并没有系统地跟过法考课程,因为知行的理论法课程足以应对,甚至在理论深度上更胜一筹。九月份知行的理论法课程应该刚刚结束,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应当较为清晰且熟练的,因此对于这三门仅需进行适当巩固即可。对于民、刑两门,情况则是恰好相反,法考的学习内容虽然理论深度较浅,但胜在全面,可以为考研学习搭建一个最基础的框架,有利于九月份以后对重难点内容进行“攻坚”,因此法考的民法和刑法课程还是需要认真听的!其它的科目例如两诉法、经济法、知产等,法考和考研之间也都存在着侧重点的区别,因此需要加以灵活把握。
(四)法考考场小tips
1.客观题和主观题考试都需要充分重视理论法
理论法在客观题当中包括法理、法史、宪法、法律职业伦理等内容,每门课虽然分值不高,但相对来说容易拿分,因为它们的知识点比较固定,题目也很少以案例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并没有特别强的灵活性,应当是我们最有把握的一个部分。相对于其他科目“涂彩票”的常态,理论法分数的基本盘应当被我们稳稳拿下。
在主观题部分,理论法一般会出一个关于法治思想的大题,分值大约在30分上下(占整张试卷分值的1/6左右),主要内容围绕着“十一个坚持”展开。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反复而熟练地进行背诵,在考场上除了准确回答题目所问之外,还需要对于其他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来使整体论述更加丰满,在字数上尽量多写一点。在法治思想的准备上,我主要是背诵了胡震的“七页纸”(主要是因为页数最少、背诵压力最小),虽然内容不多,但重点都涵盖到了,语言组织非常精炼,在考场上也够用了。今年主观题的第一题还增加了一问宪法相关的题目,这道题首先需要大家仔细审题,不要漏掉这一问,其次在答案组织方面可以借鉴知行“大宪法观”的思路,从宪法总论、基本制度、基本权利、国家机构等角度进行思考。总而言之,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法治思想这一题答好了,只要后面不出现重大失误,最终是有很大几率通过的。
2.多刷题、多模拟
客观题的刷题可以在“竹马”系统上进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要为了刷题而刷题,单纯追求刷题数量是没有用的。对于错题要认真看题目的解析,除了了解正确选项为什么对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确错误选项为什么错,这样一道题就可以发挥四道题的效果。对于自己犯过错的地方,可以将错因总结为一两句话并归纳在一起反复复盘,这样能够进一步加深印象,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对于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多刷几遍提高熟练度、培养做题的“题感”。
主观题的模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民商诉大题的训练以及法条定位的训练。民商诉大题需要准确把握做题节奏(因为一道大题通常有10问左右,非常考验做题速度)、快速在学科之间转换思维以及提高知识点的识别与检索能力;法条定位在刑诉和行政法两科当中特别有用,在训练当中需要明确搜索相关法条的关键字词以及提高适当引用法条原文充当答题内容的能力。
3.关于刑法的观点展示
对于刑法的观点展示,如果碰见难以下手的情况,个人认为不要从理由入手推结论,而要从结论入手“编写”理由。
结论的确定,事实上是一种“排列组合”。对于两种观点的观点展示,可能的观点无非是“构成/不构成”“同意/不同意”等等,而对于多观点的观点展示(例如去年刑法主观题要求写出三种观点展示),则是在这两种“极端”之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论述的“度”,例如“虽然构成,但部分要件存在特殊性/虽然不构成,但部分要件已满足”等。
在确定结论的基础之上,理由的编写就要容易一些。如果认为构成某罪,就需要论述每个构成要件都符合,反之则举出一个不满足构成要件的地方即可。
4.主观题选做题的准备
主观题的选做题包括商法和行政法。保险起见,个人建议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两部法都可以学习一下,如果时间较为紧张的话在主攻一部法的基础上对于另一部法也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给自己在考场上一点回旋的余地。
行政法和商法在主观题阶段的学习量都不算很大。行政法的重难点和客观题基本保持一致,如果客观题对于行政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主观题阶段结合法条定位应该不难拿下;商法和民商诉在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部分存在着重合,剩下的商小法(例如票据法、保险法等)也仅需要了解最基本的概念和制度内容即可,稍加复习也可以较为轻松地应对。综上所述,主观题阶段兼顾两部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考场上,我们不要在某一道选做题上陷入纠结,可以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更有把握的题进行作答,甚至在极端情形下,如果在作答前几问时遇到“卡壳”的情形再换题也是可以的。以我为例,我在主观题复习过程中主攻的是行政法,但在作答行政法第一问的时候对于最终的定性产生了犹豫,考虑到前面定性错误对后面几问的“连锁反应”,我最终决定作答商法题,所幸商法考察的知识点我在复习时也进行了一定的掌握,才避免了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
四、关于经济法的复试准备
2024经济法考研复试满分为500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英语笔、面试以及专业课笔、面试。英语笔面试分别占50分、100分,专业课笔面试分别占100分、250分。其中,专业课笔试和英语笔试在同一个时段进行,专业课面试和英语面试则分别在两个半天进行。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本部分聚焦的是复试准备经验,但客观上来讲,初试成绩仍占据着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初试排名靠前的同学不发生重大失误的情形下,排名靠后同学“逆袭”的难度正不断加大(注:本文所提及到的逆袭均指“初试排名在拟录取范围之外而初复试加权总分排名在拟录取范围之内”)。从近年来人大法学学硕的录取办法的趋势来看,不论是初复试成绩比重从6:4改为7:3,还是复试满分从350分提升至500分,都意味着初试1分相当于复试的更多分(具体来讲,23年和24年初试的1分相当于复试的2.33分)。
(图2 初复试分值比较)
从往年逆袭成功同学的人数上看,这一数据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23和24年均只有4名左右同学逆袭成功)。因此,各位同学一定要格外重视初试,换句话说,初试考多少分都不算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复试阶段“摆烂”,因为复试的竞争范围更小、竞争也就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入围的同学大多都是第一次参加复试,相对于初试而言,此时大家几乎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一定不会被逆袭!
1.笔试的准备
复试笔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相对于初试而言,分值得到了提升、作答时间也得到了增加。这意味着两种情形,一种是复试笔试题目难度(或灵活度)的提升,另一种则是难度不变但要求考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我们更加全面而细致地对于专业课进行复习。
(图3 复试笔试要求)
(1)讲义的复习
知行在复试阶段会向各位考生寄送复试讲义。复试讲义的主体内容相对于初试讲义而言并没有颠覆性的改变,主要是在初试讲义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的修订与优化,部分知识点的论证和背诵逻辑更为清晰,此外复试讲义还会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新增专题的补充。与此同时,在复试讲义的第一部分还会给出相当数量的模拟题、知识点清单等内容供各位同学进行练习和考前模拟。
讲义当中所出现的知识点均为该学科的核心与基础内容,一定会在复试阶段进行重点考察。我们强调复试的考核依然是“基础为王”,即使在考试的时候遇到时事性、灵活性较强的考题,我们依然需要首先从基础知识入手对概念、制度内容等进行基本阐述,在做好这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论证和升华。
因此,我们必须要拿出踏实的态度来对待讲义上的内容,对于讲义要进行反复多轮的背诵。就我而言,我在2月底到3月底这一个月的时间内把讲义内容背诵了三轮,随着记忆的不断加深,每一轮背诵所需要的时间会逐步缩短,背诵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区别。
(图4 一轮背诵完成)
(图5 二轮背诵完成)
此外,在具体的背诵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第一,坚持“讲义一本主义”。如前所述,复试讲义是对于初试讲义的修订、完善与部分增补,并没有对初试讲义进行颠覆性的改变,因此为了背诵的方便,个人建议复试阶段的背诵还是以初试讲义为主体(因为在初试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已经在初试讲义上记载了较为完善的笔记,这些笔记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理解性记忆,此外在初试阶段的背诵当中,我们已经对初试讲义形成了系统的背诵逻辑以及相应的图形记忆,因此复试阶段以初试讲义为背诵主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上手”),对于复试讲义的变化部分可以以“超链接”的形式在初试讲义的对应部分进行标注,标注的内容包括复试讲义当中对该内容进行了怎样的变化(简要概括)、该变化部分出现在复试讲义的第几页等等。这样当我们背诵到该部分内容时,会自动在复试讲义当中进行查找与阅读,不会出现遗漏的现象。
第二,重视初试不要求重点背诵的知识点。由于经济法复试专业课只考察经济法一门,分值也较初试而言更大,因此初试当中不要求重点背诵的章节和知识点我们也需要进行额外掌握:例如经济合同法、价格法、会计与审计法等等。这些知识点虽然总体而言考察几率仍不算很大,但如果考察,对于未进行复习的考生而言影响将是更加致命的。如果复习时间较为紧张,至少也应该对这些内容通读一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有逻辑地进行输出。
第三,正确处理讲义当中的专题与热点补充。专题与热点补充不同于讲义上的基础知识点,它更加灵活且更具理论深度,有很多是根据教研室老师们发表的文章进行梳理、总结而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对其进行如基础知识点一般的细致背诵是难度较大的。因此我对于它的处理方式有些类似于论文,掌握其核心观点和基本框架即可,再加以后期复盘,应该可以应对复试阶段的考核。
(图6讲义热点补充的处理①)
(图7讲义热点补充的处理②)
(2)论文的阅读和专著的阅读
论文是教研室老师们学术成果的核心体现,也是老师们较为关心和擅长的内容,因此在复试阶段的考察中更容易作为考题进行呈现。此外,通过阅读论文我们还能够了解到经济法学科最新的学术动向以及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这也能够为我们后续的学术研究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复试阶段应当阅读一定教研室老师的论文。
在论文的选择方面,经济法复试讲义给了我们许多实用的建议。综合来看,我认为应当兼顾权威性、时效性、话题重要性这些考量因素,我们可以选择老师们近三年发表在“法学三大刊”和其它重要期刊上的文章来阅读,除此之外,如果文章主题涉及到经济法核心内容的文章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阅读(例如史际春老师《论“竞争中立”》等)。在数量上,我认为复试阶段一共精读50篇左右的论文是比较合适的,阅读时不能追求数量的多少而更应注重吸收与内化,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总量对教研室各位老师的文章进行选读,对于同一位老师所发表的主题相近的文章(如与“个人破产”相关的一系列文章),可以选择一篇进行精读,剩下的可以进行略读。
在论文的阅读方面,我将文章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对于精读文章,我会从“摘要”“问题的提出”“总结”等部分概括出文章的主题和反映出的学术动向,然后对文章的框架进行梳理并形成思维导图,对于每一部分都摘录下关键的句子或者观点进行学习。对于略读文章则仅仅需要梳理出文章所体现出的主要观点,摘录出核心语句即可。
(图8 精读示例①)
(图9 精读示例②)
(图10 略读示例)
专著是对于经济法某一部分内容的体系性展开,其特点在于论述详尽、结构清晰、内容严谨、语言通俗易懂便于学习。在复试阶段我们仅需进行1—2本专著的阅读即可,如果阅读两本专著的话尽量选择不同方向的(例如一本竞争法方向的、一本财税金融方向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对于其中的每一句话进行细致入微的品味,把握住全书的主要框架,对重点章节进行细读并对其经典论证进行吸收即可。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对于论文还是专著的内容,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在考场当中进行运用。因此在平时阅读当中我们需要将论文和专著的内容融合进基础知识的体系当中,平时的训练也需要有意识地调动该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复试当中让人眼前一亮。
(3)笔试模拟练习
笔试模拟练习需要定期进行,这对于知识点调动能力和逻辑组织能力的维持和提高具有很大帮助。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大切口”和“小切口”的题型我们都需要练到,经济法不同方向的题目我们也要兼顾。练习时写下大致思路即可,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写上,但必须要把所有想到的点全都写上,不能够有遗漏,逼迫自己往更深入和更开阔的地方去想。如果觉得用纸笔写太浪费时间,也可以采用电子文档的形式练习。
(图11笔试模拟题示例①)
(图12笔试模拟题示例②)
(4)考场上的答题要点
第一,答案必须体现出清晰的逻辑层次。复试的笔试题分值很大,仅仅进行知识点的堆砌是远远无法满足题目要求的,并且凌乱的内容堆砌很容易给阅卷人带来不佳的第一观感,很容易影响到最终得分。在平时的练习中需要归纳出属于自己的输出思路,就我个人而言,对于一般的论述题,我习惯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展开,对于较为特殊的题目,我们也可以按照讲义提供的逻辑进行展开,或是按照“宏观—微观”“立法—执法—司法……”的顺序论述。
第二,必须仔细审题,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复试笔试毕竟是“命题作文”而不是“天马行空”,我们进行拓展延伸的前提是精准命中题目所问。在作答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必须要弄清楚题目中所涉及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论述的对象是仅有一个还是有多个。如果问及A与B之间的联系/区别或是要求结合A论述B,我们必须要对二者兼顾而不能偏废一方。
2.面试的准备
对于面试的准备我倒是没有太多要讲的,我认为专业课面试和笔试在很多地方具有相似之处,只不过输出的方式一个是口头而一个是书面。
如果说有什么特别需要强调的地方,我认为是思维上的转变。一定不能陷入“背书完美主义的陷阱”。相反,这一部分需要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抛开书本,将知识点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出来。如果把复试面试变成了“背书大赛”,那么我们会不可避免地进入紧张情绪,当我们中途卡壳或者有某一小点想不起来时,会更加崩溃,更容易导致彻底崩盘。
在心态上,尽量把自己和老师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不要被老师们“天然的压迫感”所吓到,就当是和老师们进行友好的交流,这样内心的紧张情绪会缓解一些。
此外,在考前一定要进行一定数量的模拟面试,最好是通过腾讯会议或其他方式与师兄或其他同学实时进行。更逼真的模拟会最大程度地减少真实考场上的紧张感。模拟面试结束后,对于考官所提出的建议和自己的心得体会应当及时形成短小精炼的要点并进行内化。
(图13模拟面试后的总结)
对于英语笔试,在复试办法当中未确定到底是考日常英语还是法律英语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对于二者都复习到,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针对法律英语,我们最起码应当对于各部门法的基本名词翻译做到熟练掌握,如果实在碰到不会的词汇,可以用从句或者其他描述性话语来扩写或代替。
对于英语面试,不论是小组文章评述的形式还是单人抽题回答的形式,我认为其在准备方式上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在宏观上,我们应当形成最基本的万能评述/回答框架,以我为例,我最常用的框架是“复述+正反面评价+改进建议”。在微观上,对于不同话题的文章/问题,我们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应当积累一些好句子,每个话题3—5句话为宜,然后抽出零碎时间进行反复背诵,形成肌肉记忆。我一直坚信,扎实的积累是优秀输出的基础。
(图14 宏观框架)
(图15 话题句子积累)
五、复试心态调整
和其他上岸的同学有所不同,我是调剂上岸人大法学学硕的。我的初试成绩在原报考专业的排名算是比较靠后的了,属于是在拟录取名额之外需要逆袭的考生。作为擦线/擦拟录取名额的同学,在出分到最终复试结束的这一个月里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无疑是更加深重的。我希望将我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为后面处于同样境况的师弟师妹提供一个参考,让大家少些惊慌、多些笃定。
(一)我的心路历程
初试结束后,我并没有像预想中的那样如释重负,焦虑的心情始终萦绕在心头,初试备考过程中鲜少设想到的失败情形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脑海里,初试答题过程中所犯下的种种失误开始被我无限放大。坦白来讲,等分的两个月里我几乎没有怎么睡过好觉,我也试图通过旅游、找朋友出去玩等方式试图缓解这种情绪,但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
2月26日下午5点,初试成绩发布了。看着390+的成绩,我在激动之余,悬着的心也稍稍放下了一些,因为通过分析往年的数据,我认为大概380分以上就能够比较稳地上岸人大法学,然而这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捂脸)。
不到一个小时,情况开始急转直下。当我被拉进复试大群,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至少三个同专业的高分同学,并且还有更多的高分同学源源不断地涌入复试群当中。我如遭当头棒喝,刚放下的心又开始紧紧地揪在一团。当晚我辗转反侧、彻夜未眠。
2月27日,知行的统分帖出炉,根据这个数据,我大致排在拟录取名额的末尾。但在统分帖发布之后,后续仍有高分选手进入专业小群,这使得情况又变得严峻起来。
2月28日,我从家里返回学校开始准备复试。在回北京的高铁上,我无意之中又得知本专业还存在统分帖未涵盖到的高分同学,自己的初试排名很有可能会滑出拟录取名额之外。一时间复杂的情绪全都涌上心头,联想到初复试悬殊的比例差距以及越来越少的逆袭机会,我忽然开始怀疑自己参加复试的意义:似乎自己只是去走个过场,只是去充当一个“陪跑”的角色。想到这里,我既绝望又委屈,觉得自己对不起一年来的努力,也对不起在乎我的所有人。于是我一个没忍住在高铁上崩溃大哭(怪不好意思的哈哈)。
整个三月份我都是在浑浑噩噩、患得患失的心态当中度过的。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绝望,每天我都会问自己为什么还要继续准备复试,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外界的一点点关于初试高分或者是名额缩招的小道消息都能狠狠影响我的情绪,我就好像一只惊弓之鸟,一阵风吹过就能让我心态崩溃。不过好在自己还是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计划的各项任务,没有彻底摆烂。
三月中下旬,校线、院线、复试名单和录取名额陆续发布。结果比我想象得更糟糕,报考的专业不仅缩招了,而且还有更多的高分同学。此时被折磨一个月的我反而没那么难过了,似乎彻底地如释重负了,我看着复试办法的通知不禁笑出声来,内心OS是:“我倒要看看你还能给我整出什么幺蛾子出来。”(哈哈哈真的好幼稚)
录取名额和复试名单出来之后,我彻彻底底地在宿舍躺了两三天,啥也没学,心态也莫名其妙地好了起来,甚至复试前一天我还在和我朋友们说:“你们就当我没考上要重来一年啦,我明后两天就当是去参观一下校园以及见一见传说中的老师们长什么样。”复试的那几天我每天半夜12点之后都出门散步,从人大西门走到十九中,沿着十九中门口的那条巷子一直往里走,再原路返回。路上一个人一辆车都没有,我的心很安宁,也很舒畅。
复试结束后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复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正在和室友吃火锅(cupl门口的芈重山),扫了一眼成绩,发现自己居然是复试第一,还挺高兴的,但最后差零点一几分没逆袭成功还是有点可惜。我成绩还没看完就接到了法学院的电话,沟通了一下院内调剂的事情,我想应该是有学上了吧。至此我这无比黑暗的一个月就终于结束了。
(二)一些心态调整的tips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复试阶段的焦虑、绝望、紧张等情绪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非常正常的,要想彻底根除它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采取各种手段去尽量缓解这样的情绪。
首先,放低期待。如前所述,在复试之前我已经预设好自己今年考不上了,我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就算是面试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也顶多就是维持现状。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反而能够怀着一颗平常心去参加考试,在面对老师们的时候也没有那么紧张局促了,甚至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还能“灵光一闪”。事实上对于复试成绩较高的“守擂者”而言,放低期待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想着自己要在老师面前超常发挥,这样的心态反而会束缚住自己,让自己患得患失。其实只要能像平常一样发挥,在不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形下只犯一点小错就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你的衡量标准并不是满分,而是其他同学的表现。
其次,努力创造机会将负面情绪发泄出去。我比较喜欢在压力大的时候一个人散步,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卸下压力,有时候我也会一个人去看场电影,通过将自己完全沉浸在电影情节当中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此外,难过的时候大哭一场,和朋友们深入地聊会儿天,和知行的师兄师姐倾诉一下当前的想法等等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再次,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狠。在复试备考期间,我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状态好坏来安排学习任务,心情好的时候就多学点,心情差的时候就少学点,情绪崩溃的时候就收拾东西回宿舍不学了。每天早上八九点去kfc或者麦当劳过个早然后到图书馆学习,晚上图书馆闭馆后回宿舍和师兄打完卡就不再学习了。我一直对自己讲:“生活已经这么苦了,何必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有时候顺着自己的感觉走反而效率会更高。
复次,不要为自己没有做多手准备而懊恼。做好多手准备无疑更加保险,但破釜沉舟一心一意备战考研也绝不意味着错误。我在复试准备阶段也曾一度怀疑自己“如果当初一边复习考研一边申请出国会怎么样”“如果去试试考公会怎么样”,但父母对我说“如果你当初分心去做了这些事情,你很可能不会考到这个分数,那连参加复试的机会都没有了”,这句话使我一下子放下了内心的负担。是啊,任何选择都有双面性,永远不要为了已经做出的选择而后悔,既然选择了那就只管去做吧!
最后,别彻底放弃,做得少也好过不做。虽然情绪存在着波动,但我多多少少还是坚持着每天在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虽然成功的希望已经无比渺茫,但万一机会真就落到你头上了呢?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因此千万别轻言放弃。
六、写在最后
行文至此,我真的感慨万分。
诚然,最终的结果是圆满的,但实现的过程却如此曲折。
摆在我面前的似乎永远只有那一点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希望,我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如履薄冰。
无数个想要放弃的时刻,我都对自己说:“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你就算爬也要给我爬到复试考场上走完全部的流程。”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我坚持到了最后一天。当我最后向老师们鞠躬说“谢谢”的时候,我觉得无论如何自己已经胜利了。
还好,命运在最后一刻拉了我一把。
所以说啊,历尽苦难,春天自然会到来。
2025人大法学考研必读系列
2024人大法学考研初试成绩分析、知行军团战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非官方统计)
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及内容解读(2024.3.11)丨初试一本通
一战双考初试总分均第一408分,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不必飞太高,做一只笨鸟
一战法大失利,二战人大上岸:曾经在后疫情时代徘徊的少年,鲜花会挂满枝头
本科中南财,二战考研400分上岸人大法理学: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本科中国政法,二战考研上岸人大刑法:山高自有可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新版发布丨第六版法理学讲义修订说明:高于课本,拓展深度和广度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豆瓣: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更多详情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知行法学关注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不是法学研习者或者考研的同学,为避免观点发生误导或者偏差,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者适用本订阅号的任何信息。本号所发布内容均为公开信息加工、整理后的专业解读,任何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或者主管部门的立场和观点,仅供本号粉丝和考研的同学学习、交流之用,请大家不要误读。此外,知行法学团队的其他重要信息将通过内部多元化渠道分享,请大家避免因偏听偏信部分资料而造成信息误差。如有任何侵犯我方权利的行为,请大家联系微信号:ruclaw59进行举报,我方将严肃处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