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法嘉谈|抗疫,我们需要一点意义感

周伯通 法嘉LAWPLUS 2022-04-10

⬆️ 寻求内心的意义感 ⬆️



作为一名法律人来说,“总法律顾问”意味着时光与经验的沉淀,意味着资历同智慧的兼具!

他们就像是大海中的灯塔,天空中的明星,指引着法律人努力的方向。

其实——他们还实力与文采并存,有一颗笔耕不辍的心!

“总法嘉谈”专栏由此而生。

我们将收集总法律顾问们的笔墨佳作,感受他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专业素养和人生智慧。

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读法律、看人生、观世界。



武汉的朋友发来了问候,我说我在上海被封闭十几天了,但这在武汉人民面前都不是事儿。但挂了电话再想想,同为封城,两座城市人民的心理状态完全不一样。当时被封城77天的武汉人民,千难万难,但是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刚从潘多拉魔盒逃出来的恶魔,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可以把这个恶魔收回去。他们在守护一座城,也在巩固抗疫的成果。无论多么疲惫焦躁,看到一天天下降的确诊数,心中充满希望。他们足不出户地坚守,也被赋予了英雄般的意义。

 

而相比之下,这次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我们缺少了意义感。我们每天一早坐等上海发布,看看高企的确诊数,看看自己的小区有没有榜上有名,仅此而已。被封控在小区活动的想想被禁足在家的,被禁足在家的想想被集中隔离到方舱的,聊以自慰又人人自危,担心不知何时朋友圈的那些经历会落在自己的头上。想着即使清零了,上海作为窗口城市“复发”的可能性很高,不知这一拨拨的何时是个头。

 

网上各种真假消息满天飞,上海人失去了昔日拎得清的淡定,心情焦躁,愤怒,但又感到无力。扪心自问,上海人民并不知道在坚持什么,在反对什么,努力有什么意义。

 

生命本无意义。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过,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上海人民被禁足在家,努力抢菜,没大病别去医院添乱,而那些大白们,志愿者们,专家们,主政者没日没夜的驰援、加班、遭受各种生理和心理压力,这是为了什么?为了那到目前还没出现过的重症和死亡?还是为了逃避对未知情况的恐惧?

 

东方医院的护士周盛妮突发哮喘,被自家医院拒诊,最终错过最佳救治时机,不幸死亡。她的死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与同为白衣天使的“吹哨人”——武汉李文亮医生的牺牲相比,她的死似乎并无意义。

 

人作为群体,也是需要编织一个共同的意义才能被团结和凝聚的。为什么武力几倍于乌克兰的俄罗斯迟迟拿不下乌克兰,甚至在基辅周围开始撤退?看到一条手无寸铁的乌克兰平民质问全副武装的俄罗斯士兵的视频,佩服乌克兰平民的勇气。因为清晰地知道他们在保家卫国,俄罗斯士兵除了对天开枪,眼里反倒满是恐惧——他也不知道这仗为何而打。

 

上海这次出丑了,给全国添麻烦了,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缉拿”上海人。在这次上海全域静态管理之前,上海一直是以防疫标兵自居,我们不搞一刀切,精准防控。即使后来开始搞一刀刀切、网格化,群里的大V们还是很自信,觉得上海可以趟出一条不同的防疫道路,哪怕付出一点代价,哪怕顶着骂名,也是有意义的。

 

可是,前脚还说,上海太重要不能停摆,后脚就临时决定静态管理。上海这几天,市民还是非常守规矩地居家,接受一次次的核酸。但都在想,这次清零了,是不是过段时间会再来一遍,再来一遍?这和西西弗斯把大石头推上山再滚下来再推上去有什么分别?我们不害怕曾经的尝试没有结果,害怕的是,我们每一次的努力就像射向天空的子弹,并没有目标。

 

从防疫初期一直到现在,就存在着两种防疫措施的争论。一种主张全体免疫,也有叫躺平论的,另外一种主张全面管控,对病毒进行清零,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封城。我并不是哪一种主张的支持者,我不是专业人士,我没有详实的统计数据,不能擅作判断。我主张的是我们需要公开地讨论,科学地决策。不同的观点都可以拿出来讨论,需要专家分析给老百姓看,躺平的代价是什么,动态清零的代价是什么,怎么权衡。

 

21年10月31日,我在本公号上发了一篇《是时候讨论开放国门了》。在发了那篇公号以后,但也有后台的人说我是个躺平派,质问我生命重要还是开放重要等。我真的不是躺平派,我那篇文章的文眼是讨论。通过以科学为基础的、求真务实的讨论,达成大多数的共识后,我们就又有了抗疫的共同目标和意义。

 

我认为,当下以下的问题值得被专家基于科学一一讨论,并将真实的数据和结论告诉公众:


问题一:奥密克戎到底是不是大号流感,新增死亡率是多少?

如果说疫情之初,我们对于新冠的重症率、致死率心里没底,但是经过两年半下来,特别是这一波对香港、吉林、深圳和上海的冲击,我们自己也积累了大量数据。以吉林为例,截止4月2日,确诊12,534例(均不包括无症状),死亡3例。上海累计确诊6,714例,累计死亡7例(但这波奥密克戎还没有造成一例死亡),所以,就毒性来看,死亡在确诊人群中的比例约为万分之2.5-3的样子,算上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将更低。

 

另外,香港的数字要难看很多,截至3月24日,第五波疫情累计已有108.9万人确诊,占香港740万人口的14.7%;同期共有6,364名患者不治,占确诊者0.59%。内地的数据和香港的数据差了20倍,这样的巨大的差异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决策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定量分析这差异背后的原因,是因为香港的疫苗接种率更低,还是我们的统计口径不一样或者是其他什么因素?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一些国家奥密克戎流行造成的死亡总数高于德尔塔流行同期。吴专家应该把这项研究公之于众并接受同行评议,到底是哪些国家的死亡总数高于德尔塔流行同期,并给分析有多少是因为传播速度加快引起的,多少因为国外放开政策引起的,又有多少是因为毒株本身的毒性引起的?

 

问题二:疫苗效果如何?

疫苗是有效果的,这点已经毋庸置疑。疫苗研发出来已经两年,在国外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我们的疫苗也被打了15亿针以上。香港、上海、吉林的数据样本量也足够多了。完全可以做一个分析,不同的疫苗的效果如何?有多少人打了以后,可以免疫?多少会变成无症状?对于减少重症率和病死率的效果如何?加强针的效果如何?这些都是可以让专家拿出数字来说话。

 

问题三:如果选择走清零以外的另一条道路,我们要做好怎样的准备?

上海的风向在这几天发生急剧变化,大家看到了清零政策的代价。病症数猛增之下,方舱能力不够,医护人员短缺。另一方面,疫情带来的诸多经济上的负面影响也必将逐步显现。

 

这就逼着我们思考,是不是可以接受无症状和轻症不要集中隔离,在没有完全清零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复工复产。

 

首先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让专家来告诉大家,这个病毒的危害性到底多大,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并让大众逐步接受。

 

其次是做好医疗资源的准备,按照现有的数据,如果疫情无法控制,我们医疗资源承受的极限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最合理地运用宝贵的资源,为重症病人提供保障的同时不耽误其他疾病的治疗。


再是老百姓身体上的。根据有数字支撑的研究,是不是需要鼓励更多的人,特别是老人接种疫苗?是不是需要继续提高第三针的接种率?

 

需要讨论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特效药的效果,中医的效果,后遗症,放开国门恢复国际通航的利弊等。上海的这场手忙脚乱的抗疫行动,如果能就营造一个让专家上场讨论、以科学为准绳、让数字说话的氛围,那么就是坏事变好事,上海人民付出的代价将变得非常有意义。

 

其实一直零星地有这样的讨论,典型的代表是张文宏从2020年开始就提出与病毒共存,后又主张精准防控,瓷器店里抓老鼠,以最小的代价防疫。在这波疫情之前,他被封为上海的保护神。可是,这波上海疫情又起,很多人批评他是“元凶”。但好在我看见上海大多数人对张医生的声援。要决定一刀切是容易的,个人风险最小的,做权衡是难的,是会犯错的。上海在这些专业人士的带领下,曾选择走一条难走的路。

 

还有那位疾控中心的朱女士。昨天,一位上海男性市民和她的对话传遍网络。她直面了这个城市在防疫过程中的问题,有信息不一致、各自为战、方舱医院的条件、资源枯竭等种种问题。打电话的人告诉他正在录音让她说话稍微注意点想要保护她,可朱女士还是说你把我的录音放出去好了。她也向上面提了N次了,但是都没有回音。体制内的专业人士能向公众发出这样真实的声音,让人肃然起敬。

 

我的朋友圈里,有市里人大、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在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真实情况,提出良好建议。有建议让无症状感染和轻症者居家隔离而不是去方舱的;有提示幼儿隔离收治风险的;有关注阳转阴人员转运问题的。而且,上海也是一座有常识的城市,从善如流。就我观察到的,比如说前两天小区里核酸检测人员太密集,第二天就看到划好的2米线按门洞检测;有群众反映封闭前几天徐汇滨江人头攒动,第二天就拉起了警戒线……

 

上海正因为有这样的专家在,有有常识的老百姓在,让我们的坚守变得有意义。或许清零目前就是我们这个众多人口国家的唯一选择,以便我们做好的充分准备;或许我们要把疫苗接种水平提高到某种程度才可以逐步放开;或许现在就放开才是明智之举。我并不知道,但现在需要的是专家务实地讨论,并让公众参与和了解。

 

我们都需要一个网,挂上我们努力的意义。上海防疫的努力,或许是一种实验,或许是为了达成某种新的共识。这样的话,我们的付出对于这座城、这个国家是有意义的,就是值得的。



作者简介

周伯通,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的总法。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会坚持写一些“装作”深刻的东西,他说,装着装着,就说不定真的深刻了。他的目标是成为一个 “有好看皮囊的有趣灵魂”。

往期链接:

🔗总法嘉谈|博弈论下的俄乌战争

🔗:总法嘉谈 | 冬奥赛场上,那些金牌以外的瞬间

🔗:总法嘉谈 | 为什么其他汽车厂深陷泥潭,而特斯拉依然一飞冲天

🔗:总法嘉谈 | 公司法修改后,要做一个懂事的董事不容易!

🔗:总法嘉谈 | 跳出默认选项,生活大不同




近期热点活动

【招生简章】法嘉·卓越法务与合规精英班-2022年6月班招生简章

企业VIP法商内训定制服务

资质认证|CISP-PIP注册个人信息保护专员认证培训

资质认证|IAPP隐私保护人员认证培训

近期热点文章

今天你拥有的,可能恰恰是阻碍你往前走的包袱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他的心理韧性

总法嘉选|警惕竞争者之间常规合作模式中的横向垄断风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