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2)丨城市微绿地生物多样性:价值、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

王云才,王若静等 园林杂志
2024-09-04

城市微绿地生物多样性:价值、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

Biodiversity in Urban Micro Green Spaces: Value, Influence Factors, and Enhancement Approaches

王云才*    王若静    卢星昊

王云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学科团队负责人,景观生态规划与环境效应一流团队责任教授,教育部生态城市设计联合实验室“国土空间生态规划与环境效应”分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图式语言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


王若静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卢星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3-12期 P22-29.

• 全文引文格式:王云才, 王若静, 卢星昊. 城市微绿地生物多样性:价值、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J]. 园林, 2023, 40(12): 22-29.

• 摘要:城市化过程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锐减,而绿地是城市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在有限城市生态空间中建设大型绿地成本昂贵,微绿地因其选址方便、布局灵活对生态空间具有补充作用。为全面认知微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成果与规律,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并将目前有关微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分为三个方向:(1)城市微绿地生物多样性价值;(2)城市微绿地生物影响机制;(3)城市微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途径。通过对39篇文献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结果表明:(1)高度城市化地区是微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2)鸟类研究的文献数量居于首位,哺乳动物研究数量最低,微绿地的丰富植被群落能支持昆虫多样性,也能为城市鸟类提供食物来源。(3)植被覆盖度、植被多度与面积因子的研究频次较高。其中,面积、绿地率、植被丰度与植被多度与微绿地生物多样性呈正相关,不透水面面积与噪音则呈负相关。(4)通过提高植被丰度、增强栖息地连通性等途径能有效促进微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文献综述结果可以为微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制定科学的生境营造与布局规划策略。

• 关键词:微绿地;生物多样性;城市;系统评价;荟萃分析


   1 研究背景   

城市化造成物种栖息地丧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重要原因[1]。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栖息地类型,对于高度城市化地区而言,绿地正趋于碎片化与分散化,有限的生态空间及高昂的建设成本限制了大型绿地的开发。在此背景下学界愈发认识到微空间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价值,尤其是微绿地对城市整体生物多样性的结构性与功能性补充作用[2-3]。现有综述文献中,已展开城市绿地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探讨[4],以及特定类型绿地如非正规绿地及校园绿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综述[5-6],然而有关微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综述仍然欠缺。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首次全面性地对微绿地生物多样性展开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微绿地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城市微绿地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3)微绿地生物多样性的提升途径。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Web of Science与CNKI中进行文献检索,共纳入英文文献1713篇,中文文献428篇。浏览文献标题、关键词与摘要,并按以下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1)文献类型为研究论文或综述,筛除会议论文、研究报告等;(2)研究内容需与微绿地生物多样性相关;(3)绿地面积符合研究对微绿地的定义;(4)研究对象用地性质具备公共性,筛除私家花园等绿地类型;(5)研究对象位于城市。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39篇,其中英文文献30篇,中文文献9篇。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的方法对文献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过程在R中应用“metafor”包完成。


   3 结果分析   

3.1 微绿地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微绿地作为城市快速扩张情景下重要的绿地类型,由于高品质的景观营造与管理,使其保持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多样化的植物花期与花色能够吸引更多传粉昆虫,进而提升昆虫丰富度。尽管微绿地的物种易受人类活动干扰,部分对城市适应性较强的物种能够从人类活动所遗留的食物残渣中获取食物源,在微绿地中保持较高种群数量(图1)。

图1 微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


3.2 微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3.2.1 影响因子研究频次

有关微绿地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的19篇文献所涉及的环境因子共69项,可分为4个维度:(1)微绿地构成特征因子;(2)微绿地邻域环境因子;(3)微绿地植被特征因子;(4)微绿地周边建成环境特征因子(图2)。

图2  微绿地生物多样性影响因子研究频次


3.2.2 影响因子荟萃分析结果

如图3所示,有7项因子对鸟类丰度具有促进作用:微绿地面积、绿地率、植被丰度、植被多度、乔木覆盖度、灌木覆盖度与地被覆盖度。两项因子与鸟类丰度呈负相关:不透水面面积与噪音。

图3  环境因子对微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 微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途径   

4.1 微观营造:微绿地生境物种适宜性提升

微绿地的建设受限于周边场地,边缘效应较强,建筑、道路对场地干扰较强,在微绿地中提高植被覆盖可以适当减缓城市对绿地内生物群落的影响。此外,可以通过人工设计的方式构建小型鸟类筑巢装置,为物种提供隐蔽的栖居空间。


4.2 整体布局:微绿地对生态网络的结构性补充

以城市尺度而言,微绿地作为高密城市中的低成本绿色基础设施组件,起到生态垫脚石作用。可以将城市大中型斑块有效连通,促进种群间的互动,提升城市栖息地的连通性,从而保证生态网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5 结论   

城市绿地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微绿地能够在高密度城区灵活布局成为建设用地紧张情景下的重要的生态空间类型。通过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对城市微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进行回顾,得到以下结论:(1)哺乳动物、昆虫、鸟类及植物是城市微绿地主要受关注的物种类型,鸟类的研究数量具有首位,哺乳动物受关注较少,此外微绿地通常具有较高植物多样性;(2)高度城市化地区是微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3)植被覆盖度、植被多度与面积是微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关注较多的影响因子;(4)微绿地面积、绿地率、植被丰度与植被多度对于微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促进作用,而不透水面面积与噪音对微绿地生物多样性呈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GRIMM N B, FAETH S H, GOLUBIEWSKI N E, et al. Global Change and the Ecology of Cities[J]. Science, 2008, 319: 756-760.

[2] LEPCZYK C A, ARONSON M F J, EVANS K L, et al. Biodiversity in the City: Fundamental Ques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Ecology of Urban Green Spac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J]. BioScience, 2017, 67(9): 799-807.

[3] 钟乐, 杨锐, 薛飞.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述评[J]. 中国园林, 2021, 37(05): 25-30.

[4] BENINDE J, VEITH M, HOCHKIRCH A. Biodiversity in Cities Needs Space: A Meta-analysis of Factors Determining Intra-urban Biodiversity Variation[J]. Ecol Lett, 2015, 18(6): 581-592.

[5] RUPPRECHT C D D, BYRNE J A, GARDEN J G, et al. Informal Urban Green Space: A Trilingual Systematic Review of its Role for Biodiversity and Trends in the Literature[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15, 14(4): 883-908.

[6] LIU J, ZHAO Y, SI X, et al. University Campuses as Valuable Resources for Urban Biodiversity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21, 64: 127255.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编辑校对丨王丽娜              微信排版丨戴嘉旻              文章审核丨钱秀苇   戴嘉旻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12)丨蓝绿空间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12)丨蓝绿空间与环境效应《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11)丨发展中的东亚绿色城市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11)丨东亚绿色城市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城市治理与都市农业:中国的绿色城市实践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中韩绿色城市建设比较分析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社区支持农业型市民农园模式研究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发展及其在生态社区营造中的应用实践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山水格局视域下杭州绿色城市建设演进与展望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基于古代花鸟画的绿色城市生物生息空间营造——以故宫箭亭绿地改造为例《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11)丨宋至清代诗词中齐云山景观要素及典型景观时间演化特征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11)丨见“微”知著——城市小微绿地研究的现状、前沿及展望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网址:https://www.gardenmagazine.cn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