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 |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能力?
第18次外研社国际汉语知识测验
绝密
★
启用前
考场规则
1
考生必须携带手机进入考场,答题过程中请随意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条件允许可与邻座尽情讨论;
2
答题完毕后请下滑至文末点击“赞”“在看”,并在评论区签退。
下列各项中,符合“输出驱动假设”的是: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解析
—
B
解析: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语言输入的作用毋庸置疑,而语言输出的作用,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Krashen认为,语言输出并不是语言习得的必要环节,而只是语言能力发展导致的结果。学习者只要具备语言能力,迟早都会出现语言输出。在学习者能力不充分的情况下,如果催促他们产出第二语言,会造成情感阻碍,反而会影响他们的语言习得。在输入假说的影响下,出现了如全身反应法等不“过早”催促学习者输出目的语的教学方法。
“语言输出只是语言习得结果”这一观点受到了Swain的质疑。Swain提出仅有语言输入并不能保证学习者在语法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达到本族语者的水平,认为语言输出是语言学习中不可缺失的构成环节,指出输出有强化语言的流利度、验证语言假设、提高对语言缺口的意识程度、培养元语言能力的功能,从而提高第二语言的准确性。
“输出驱动假设”是“产出导向法”的核心假设之一,首次提出了输出对输入的反作用。文秋芳提出,产出(输出)既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又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产出比输入性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更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以产出任务作为教学起点,学生尝试性完成产出任务后,一方面能够意识到产出任务对提高文化素养、完成学业和改进未来工作的交际价值,另一方面能够认识到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足,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该假设相信,一旦学生明确了产出任务的意义和自身的不足后,会更积极主动地为完成产出任务而进行输入性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and its rivals〔A〕. Implicit and explicit learning of languages〔C〕. Ed N. C. Ellis.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4: 45— 77.
[2]Krashen, S. Comprehensible output?〔J〕 System, 1998(26): 175— 182.
[3]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Eds Gass, S.M.&C. G. Madde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5: 235— 253.
[4]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udies in honor of H.G. Widdowson〔C〕. Eds G. Cook &B. Seidlhofe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25— 144.
[5]文秋芳(2014)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1-12.
[6]文秋芳(2015)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资源推荐
点击观看文秋芳教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学:教学法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报告
点击观看朱勇教授在“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法创新与应用”研讨会上的特约报告
今日互动
你认为大量的输入可以保证输出吗?输出是否可以成为语言学习的驱动力?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能力?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思考,华丽签退~
扩展阅读
“新时代汉语口语”系列教材
(朱勇主编,外研社)
“新时代汉语口语”系列教材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理论,按照“产出—输入—产出”的教学顺序,从语言、内容、结构三个维度为学生建构产出支架,能够促进学用结合,有效提升成段表达能力。系列教材共有8个分册,目前已出版,即将出版《新时代汉语口语:准高级(上)》和《新时代汉语口语:中级(下)》,其他分册也将陆续出版,敬请关注~
往期精选
教学锦囊 | 如何在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用结合?(附资源下载链接)
日拱一卒 | 如果组织一场茶文化主题活动,你会从哪些角度入手?
编辑 | 刘希
美术编辑 | 杨立梦(实习)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教学资源网
教师发展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