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钉子户张新国:霸路14年放话要6套房加1亿,最后败给了现实

2003年,因在房屋拆迁赔偿上同拆迁办发生争执张新国恼怒之下决定固守原地,并放下狠话:

“不给六套房加一亿补偿款,我家的一砖一瓦都别想动!”

怎料14年后,这个上海最牛“钉子户”居然毫无怨言的签下了拆迁协议。究竟发生了什么,促使张新国改变想法呢?


泸亭北路上的小洋房

张新国的家有六口人,他们的房子位于上海松江区九亭238号,一处幽静的小村落里。房子一共分为上下两层,面积约莫二百多平米,一家人住在其中,倒也还算得上宽裕。

1996年张新国的儿子和女儿陆续结婚成家后,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也摆在了张新国面前。女儿的对象是外地人,虽然有上海户口,但因为条件有限,故而无法在本地买房。

但如此一来,张新国的女儿也无法留在上海,小两口过日子总不能长期分居两地,这点张新国是清楚的。可张新国是个喜好热闹的人,最不愿看到家人分开,那又该怎么办呢?

张新国

经过反复纠结后,张新国咬咬牙决定让干女儿和女婿都搬进小楼居住。不久后,张新国的亲家也住了进来。一时间,原本宽敞的小楼因为人口的猛涨,逐渐变得人满为患。

生活在一个拥挤的环境里,人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得压抑许多。张新国和老伴合计了一下,决定对小楼进行改造,在原有的二层基础上再加盖一层,地盘选的是邻居家的宅基地。

张新国家的洋房

改造房屋所要消耗的开销很大,张新国和老伴拿出了20万积蓄,女儿的亲家也主动拿出了10万。这笔钱在今天或许不算多,但在那个年代却足以买一套百余平米的商品房了。

毛坯房建好后,张新国请来设计师为新房做装修。新房主体风格为欧式风格,楼和楼之间用楼梯作为连接纽带,墙壁和地面的瓷砖选用的是明亮的粉色,连家具都是从欧洲进口的。


随着房屋的竣工,张新国家也成了当地一道夺目的“风景线”。行人们路过此处,总会停下来看几眼这座屹立在众多普通民房里的“粉色城堡”,这也是张新国最自豪的时刻。

过了段时间,张新国一家搬进新房,随后宴请亲朋好友来家吃饭,庆贺乔迁之喜。看着张新国家中琳琅满目的高档家具,人们都流露出了羡慕的神色,但张新国却毫不引以为意。


亲友们来家做客,问张新国最多的便是房子的价格。而每到这时,张新国总会摆出一副“钱乃身外之物”的姿态,故作淡定的朝他们摆摆手:“不多,也就三十多万吧!”

那时的上海房价大约2000-4000一平,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土地,能够拥有如此奢华的楼房,张新国家自然成了人人艳羡的对象。在人们的称赞声中,张新国的虚荣心也越发膨胀。


不久后,张新国将一楼对外出租,留作给商人当店铺。每个月除了家里人各自的工资外,还能从商户手里赚到一笔不菲的租金,日子算不上衣食无忧,但好歹也可以说是自给自足。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张新国心头的喜悦被冲淡,取而代之的是心事难解的焦虑。原来,自从儿女都拥有各自孩子后,这个家里发生的口角和矛盾,也越来越多了。


闹矛盾是寻常事不假,但大家毕竟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一次吵架很容易就会闹得人尽皆知。他们当然也想过搬出去,可上海的房价那么贵,哪里有那个能力搬出去呢?

张新国为此终日愁眉不展,以他们家现在的情况,再去买新房多少会有些困难。一家人只能这样将就着过,直到2003年那天,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降临到了张新国家。

不满政策 决定“霸路”

2003年,上海市市政建设规划对外公开,宣布将在泸亭北路建设一条四车道公路。张新国家所在的区域刚好被划分在拆迁户的范围内,消息传出后,民众们都欢欣不已。

但此刻的张新国一家却完全开心不起来,看着墙上白纸黑字的拆迁政策,张新国脸上愁云惨淡,心情简直如坠崖般跌落到了极点。显然,张新国和他的家人对拆迁政策并不满意。


按照官方颁布的拆迁政策,对拆迁户的赔偿标准是以房屋宅基地证书上的面积为主的,房屋实际面积不能作为参考。虽然张新国家是三层小楼,装修也很奢华,但这些都没什么用。

此外,拆迁政策中还对赔偿的房屋数量也做了明确规定,每户男丁的数量多少,将决定该拆迁户能分配到多少套房。张新国就一个儿子,按政策,他可以分到大中小三套房。


同时,由于上海施行的“多子女”政策,张新国除了从儿子那里得到的三套房以外,还可以得到一套补偿房。张新国本来还很满意,但当看到邻居家的情况后,他瞬间又不淡定了。

张新国的邻居家里有两个儿子,住的房子也颇为简陋,两家各方面的条件可谓是天差地别。多年前,其中一个儿子不慎走丢,但因为还未销户,所以依然能靠着名字分到一套房。


张新国为此愤懑不平,他实在想不通,他的房子明明是花了30万精修的豪华洋房,结果拿到的赔偿却还不如别人拿得多。但真正让张新国感到不公平的,则是另一个赔偿款项。

原来,按照政策,拆迁户家中如果有女儿,则相对应只能分到一套房,儿子则可以继承两套。因为这个款项,张新国的女儿和儿子没少闹矛盾,搞得全家人都终日提心吊胆。


拆迁拿赔偿本该是皆大欢喜的事,眼下却成了儿女们争吵的导火索,这让张新国很是愧疚。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不是政策使然,他也希望能均等划分,可又谈何容易?

眼看着邻居们都拿着赔偿心满意足的搬进新家,张新国再也沉不住气了,他拿着宅基地转让证书找到开发商和拆迁办,将家里的情况和盘托出,希望相关部门能酌情基于赔偿。


然而,当开放商和拆迁办听完张新国的要求后,给出的表态却让其心里顿时凉了一大截。原来,张新国带来的宅基地转让证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年代太久,印章已经失效了。

证书没能起任何效果,也没能为张新国争取到预想中的赔偿,这让他很不甘心,又托多方关系将自家的宅基地证书合法化。但即便如此,开放商仍旧一口回绝了张新国的赔偿诉求。


连续两次被拒之门外,张新国彻底怒了,决定索性来个鱼死网破,逼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2003年7月,开发商召集拆迁户签合同,唯独张新国没签,还公然当中放下狠话:

“不给我六套房子和一亿人民币,我家的一砖一瓦,你们谁也别想动!”

张新国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他的房子处于四车道修建的核心位置,意义非同一般。更何况,他家可是花大价钱精装的洋楼,开发商应当予以重视,满足自己所有要求。


然而事实却是,开发商不但没理会张新国的叫嚣,反而在此后照旧进行着四车道的修建计划。唯一不一样的是,他们绕开了张新国的房子,整体的施工进程并不会受影响。

开发商的不妥协,是张新国所未曾想到的,看着楼下紧锣密鼓的忙着施工的建筑工人,他越想越觉得憋屈,最后竟做出了个令众人瞠目结舌的决定——这房子,他不搬了!

长达十四载的固守 波折不断为哪般?

前面提到,四车道的修建计划虽然在稳步推进,但由于有张新国家的小洋房在,四车道最后愣是被改成了两车道,宽敞的公路也因此变得拥堵不堪,成了交通事故的高发地。

而另一边,固守在小洋房里的张新国一家日子也并不好过。每天从早到晚,他们总能听到窗外此起彼伏的喇叭声和鸣笛声。白天扰人清静不说,晚上也折磨得一家人难以入眠。


那些年里,张新国家几乎鲜少开过窗户,因为一开窗,汽车尾气的味道和灰尘就会随着风吹进来,让所有人都呛得喘不过气。若是再碰上公路施工,那张新国一家人就更遭殃了。

道路施工时常需要大货车运送材料,大货车体型庞大,每次经过张新国家的小洋房,家中总是狼藉一片。不是房顶掉几片瓦,就是某件家具被摔坏,总之就是一刻也不得消停。


居住环境的恶劣,已然将张新国一家折磨得苦不堪言,但相较于此,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也让他们深感头大。夜间光线微弱,司机们无法注意到小洋房,自然也不能及时刹车。

被车撞到门,被喇叭声吵醒,这样的情况不知出现了多少次,无形中成了张新国家的常态。而每当事故发生一次,张新国就得陪着司机去警局一趟,有时甚至还会给自己摊上麻烦。


那天晚上,正在睡梦中的张新国被一声巨响惊醒,等他迷迷瞪瞪的披衣走到门口时,才发现是一辆轿车拐弯不及时,将自家房子的墙撞坏了一大块。

张新国夫妇认为自己受到了损失,便要求那名司机给予一定赔偿,但那名司机非但不接受赔偿,反而将张新国夫妇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理由是“房屋位置有问题”。


虽然最终法庭驳回了司机的诉求,但却在张新国的心里留下了深深地印记。他开始认真的反思自己当初的决定,坚持不从小洋房搬走,到底给他们一家带来了什么?

是这些年数见不鲜的惨烈车祸,是那些不堪入耳的咒骂声,还是令人窒息的生存环境,亦或者亲友的避而远之?似乎一切都在冥冥中有了答案,只是张新国自己不愿承认罢了。


因为张新国的固执,这些年当地本能修建的利民设施,也因他而被迫放弃修建。周边街坊怨声载道,老伴也对此颇有微词,张新国的岳母也在这样的环境里,突发心脏病去世的。

一眨眼, 十四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曾经奢华精致的小洋房早已褪去光环,只剩下残缺老旧的躯干,在日起月落间孤独的苟延残喘。随着儿女们陆续搬走,张新国终于动摇了。


这些年,张新国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情况也不似从前那般硬朗。人们都在劝他早点搬走,张新国虽然也有此意,但极好面子的他又实在拉不下脸,亲自出面和开发商谈判。

搬迁一事至此又被搁置了下来,直到2016年当地拆迁办迎来新主任陆辉的出现,才让张新国心中再次有了盼头。

与过去和解 心结解开

起初,对于陆辉的走马上任,张新国本身是不抱有期望的,但通过几次相处后,他的想法发生了转变。陆辉经常来找张新国串门,但大多是唠家常,从不主动提及搬迁的事情。

又过了一段时间,张新国心中对陆辉的隔阂消除了。在他看来,陆辉是个平易近人的好领导,从没有官架子,若是能通过他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又何尝不是一种解决之道呢?


而这时,陆辉见张新国对自己放下了戒备,也开始和他交流搬迁事宜。陆辉列出了搬迁和不搬迁的后果,搬走仍然能得到原有赔偿,但不搬的话,所面临的后果只能是得不偿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钉子户”问题也成了国家的重点整治对象。如果张新国仍执意不搬,法院将强制执行拆迁,他最后大概率只能分到一套房子。


张新国沉默了,进过漫长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在拆迁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希望能支取部分补偿款,为行动不便的岳父买套商品房。

陆辉同意了,随后在街道动迁办的配合下,张新国拿到了70万购房款,志愿者帮他搬了新家,还为其在仓库里放置了一个1.5吨的鱼饲料加工器。

2017年的某天,在马路中央固守十四载的张新国终于搬进了宽敞的新房。不久后,小洋房也被顺利拆除,随着砖瓦滚滚落地,“上海最牛钉子户”的多年心结,至此终于解开了。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阅读、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投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取消物业打响“第1枪”!以后或全面取消?央媒发声后,答案来了

李嘉诚预言不假?中国20年以上旧房,面临一个困局:转手无望?

比高房价更让人头疼的4个问题,已在大城市蔓延,年轻人压力山大

马光远说“银行的一些行为既违法,也无耻”,触碰了多少人的泪点

王健林瘦了,万达也“轻”了,三年还完千亿债务,重回富豪

今明两年买房,5年后究竟是“财富”还是“负担”?答案终于明了

为啥许多人,从“一梯一户”搬走了?内行说出4大缺点确实糟心

2023年,是尽快卖房,还是咬牙买房?曹德旺给出意见,方向很明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