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OIJILMAA(朝吉),蒙古国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博士、副教授来源:东北亚研究通讯
蒙古国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教学课堂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新媒体为世界范围内信息传输与文化传播构建了新的交流平台。短视频作为其中一种最受欢迎的新媒体形式,其传播速度和力度对人文交流有着重要作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的国际对汉语的需求日益旺盛。在此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承担起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新媒体视域下短视频技术的不断更新为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影响着文化传播方式和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进而有助于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汉语国际传播影响力。
短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使用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短视频可以直观地动态地向蒙古学生展示所要学习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在观看短视频时学习和掌握知识点。其次可以激发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让蒙古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汉语,提高蒙古汉语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蒙古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许多汉语学习者来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消减他们对于汉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蒙古汉语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技能,时刻让学生具有新鲜感。此外,教师在教学时还需要紧跟新鲜事物和时代潮流。短视频作为近三年来蓬勃发展的事物,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将短视频应用于蒙古汉语教学对于蒙古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将国别化作为学习策略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范围较广,现阶段已经开展了针对韩国、泰国、柬埔寨、新西兰、意大利、肯尼亚、美国、蒙古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汉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但多数研究围绕该国某一学校的汉语学习者开展,存在样本量不够充足,样本范围较小以及对比分析和追踪历时分析不够深入等问题。
笔者通过收集400余份以蒙古国人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得出如下结论。
本文调查为蒙古国五所学校汉语学习者,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便于学生理解和作答,问卷内容翻译成蒙语。为了便于数据的收集,问卷调查的被调查借助线上收集的方式于2023年9月初开展,学生们主要借助facebook平台发放问卷,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12份。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喜欢观看短小精悍且内容丰富有趣的短视频,并会以较高频次在YouTube、TikTok、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的使用过程中融入学习相关的内容,学习的内容涵盖学科知识、语言学习、技能教学以及其他兴趣爱好相关的内容,并且大部分人认为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学习是对学习效果有正面帮助的,包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的更好更快、提升学习的趣味与效率、提高学习的专注力等。短视频平台可以对复杂概念进行高效简洁的解释,提供一些真实有效的案例进行参考,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但短视频平台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视频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理解,时间有所限制、内容不够详细,广告过多、影响学习体验,缺乏互动和个性化学习的机会等挑战。被调查者希望短视频内容提供更多高质量、权威性的学习视频资源,增加字幕或注释、方便理解和记忆,提供用户评价系统、帮助筛选优质内容,增加互动功能,提供个性化学习推荐和进度跟踪,支持离线下载和保存视频等。教学中通过短视频的形式,通过视频展示中蒙两国的文化、传统、习俗,并展示相关的故事和传说,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口译是一门必修课,尤其是在每所大学里。除了教授如何进行同声直译等理论之外,该课程还包括大量的练习及实践,向学生展示关于中文短视频和进行同声翻译。因此,今天通过在教学中使用短视频,可以提高我们对中国的了解,并对两国关系带来积极的反思。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中逐渐被大众认可接受,以年轻用户群体为主。短视频来源中以自媒体账号居多,发布作品所涉及的范围广泛。用户参与行为集中在文化教育类短视频上,说明年轻人对短视频的选择更多关注短视频内容的优质性、知识性。文化教育类短视频作为教学资源颇具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年轻群体在接受文化类短视频内容的同时,也受到短视频传播方式的影响。与文字相比,视觉形式更能快速、直接地引起情感共鸣,视频图片记忆相比于文字记忆印象更深刻。这种视听觉感官结合传播的方式使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短视频传播的价值观念,并且对自身行为或思维导向产生不可忽视的方向引导。“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形式和技术的日益更新,也影响着文化传播模式和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的方式。当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新媒体教学平台和资源,对新媒体形式和技术的应用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在现有教学基础上整合优质资源,紧跟时代和学科发展趋势,进一步探索出适合线上线下汉语和文化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深入探索第二语言认知与学习规律,加强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紧密联系。将新媒体形式和技术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助力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学习和传播。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