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乐六一,最新研究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编辑部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22-03-22

位可爱的学者大家好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我也给大家带福利来啦~

对我们科研人员来说

最好的福利当然是文献啦~


小编,特地整理汇总了一些优质文献,希望能帮到你们: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扫描文后二维码获取原文)

童年不良经历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文献来源:王路,屈燕花,邹海欧.童年不良经历评估工具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00-3005.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显示,全球超过1/3的人口有过童年不良经历。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在2019年的报告中也指出,过去的一年中至少有1/7的儿童遭受过虐待和/或忽视等不良经历。作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童年不良经历不仅会在短期内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甚至会产生终身的影响。近些年国内外诸多学者探索了童年不良经历并研发了相关评估工具,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应用较广泛、信效度较好的童年不良经历评估工具,旨在为国内童年不良经历的评估提供全面的资料,并对我国童年不良经历研究及干预有所启示。

0~3岁儿童社区儿科门诊就诊需求研究


文献来源:刘宇春,杜雪平,丁静,等.0~3岁儿童社区儿科门诊就诊需求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96-2001.

摘要】 

背景 儿童“看病难”是我国儿科医疗常见问题,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主要承担社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方面工作,儿童常见病诊疗处于“去基层化”状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儿科门诊势在必行。


目的 了解 0~3 岁儿童的社区儿科门诊就诊需求,探讨其开展过程中的尚存问题,从而为增设社区儿科门诊提供依据。


方法 于 2018 年 3—7 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里河二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木樨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抽取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 0~3 岁儿童 280 例。采用研究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儿童家长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儿童的基本信息和对社区儿科门诊需求情况。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 270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6.4%。94.4%(255/270)的儿童家长认为非常需要 / 需要社区开设儿科门诊;若社区开设儿科门诊,92.6%(250/270)的家长愿意带儿童来就诊。目前,儿童患病后,73.7%(199/270)的家长首选到三级医院(包括儿童专科医院)就诊,20.7%(56/270)的家长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儿童家长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排在前 2 位的分别为距离近、就诊方便(55.9%,151/270),就诊患儿少、挂号容易(53.3%,144/270)。儿童家长认为社区儿科门诊尚需解决的问题排在前 3 位的分别为医生技术水平较低(77.4%,209/270)、药品不齐全(56.3%,152/270)、缺乏设备(55.9%,151/270)。61.5%(166/270)的儿童家长希望就诊时与医生交流的时间为 6~10 min;81.8%(221/270)的家长认为儿童患病后应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根据病情由社区医生转诊至三级医院。 


结论 0~3 岁儿童对社区儿科门诊的诊疗需求较大,多数家长愿意带儿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也支持分级诊疗的就诊模式,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环境、检查设备配置、医生诊疗水平、药物配备等制约了社区儿科诊疗,需要从国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不同层面解决。

基于社区开展家长自评式孤独症早期筛查研究


文献来源:骆名进,宋海东,刘健.基于社区开展家长自评式孤独症早期筛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7):2219-2222.

【摘要】 

背景 大量研究表明, 儿童孤独症如果能越早被发现和干预, 其预后效果就越好。 国内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能提供孤独症早期筛查服务, 在社区开展家长自评式孤独症早期筛查, 可作为一种有效弥补手段。


目的 对社区进行家长自评式孤独症早期筛查, 分析其影响因素, 探索适合在社区开展的孤独症早期筛查模式。


 方法 2016 年 7—10 月运用整群抽样法, 选择杭州市西湖区 3 个街道(乡镇) 和余杭区 4 个街道(乡镇) 共计 5 306 名12~36 个月儿童作为早期筛查对象, 采集其基本信息和家长孤独症知识知晓信息, 并采用婴幼儿沟通及象征性行为发展量表(CSBS DP)(12~18 个月) 和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18~36 个月) 进行筛查, 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 5 105 份, 有效回收率为 96.21%。 12~18 个月儿童孤独症相关发育障碍早期筛查阳性率为 12.49%(169/1 353); 男童 CSBS DP 评分低于女童, 足月分娩的儿童高于未足月分娩的儿童, 家长对孤独症比较了解与听说过的儿童高于家长不知道的儿童(P<0.05); CSBS DP 评分与儿童月龄呈负相关(r=-0.360, P<0.001)。>18~36个月儿童孤独症相关发育障碍筛查阳性率为 5.76%(216/3 752); M-CHAT 评分与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r=0.042,P=0.012), 与家长孤独症知识得分呈负相关(r=-0.081, P=0.003)。 


结论 12~36 个月儿童孤独症相关发育障碍筛查阳性率为 7.54%, 而家长对孤独症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其筛查评分有影响。 因此, 在社区开展家长自评式孤独症早期筛查意义重大,但需进一步完善。

不同维生素D水平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系的Meta分析


文献来源:陈先睿,黄建琪,陈玲,等.不同维生素D水平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5):4490-4497.

【摘要】 

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维生素 D 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发病可能相关, 但不同研究结果间存在差异, 且相关系统分析研究较少。


目的 分析儿童 ADHD 与不同维生素 D 水平的关系。


方法 检索PubMed、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 中国知网、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维普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19-02-26。 2 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中患儿的性别、 年龄、 血清 25 羟维生素 D〔25(OH) D〕水平、 血清 25(OH) D 不足或缺乏率(以 30 μg/L 为界值)、 不同血清 25(OH) D 水平(<10 μg/L、 <20 μg/L、10~30 μg/L、 >20 μg/L、 >30 μg/L) 的发生率等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 采用 RevMan 5.3 以及 Stata 12.0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 11 篇文献, 13 960 例研究对象, 其中 ADHD 组 2 305 例, 健康对照组 11 655 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 ADHD 组血清 25(OH) D 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MD=-6.81, 95%CI(-8.93, -4.69), P<0.000 01〕, 进一步对国家地区分层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国家 ADHD 组血清 25(OH) D 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 01)。 ADHD组血清 25(OH) D 水平 <10 μg/L 的发生率高于健康对照组〔OR=-1.86, 95%CI(1.53, 2.26), P<0.000 01〕, >30μg/L 的发生率低于健康对照组〔OR=-0.20, 95%CI(-0.31, -0.08), P=0.000 6〕, 不足或缺乏率(以 30 μg/L 为界值) 高于健康对照组〔OR=3.16, 95%CI(1.75, 5.73), P=0.000 1〕; 两组间血清 25(OH) D 水平 10~30 μg/L〔OR=1.04, 95%CI(0.90, 1.22) , P=0.58〕 、 <20 μg/L〔OR=1.04, 95%CI(0.50, 2.18) , P=0.92〕 、 >20 μg/L〔OR=1.02, 95%CI(0.44, 2.37), P=0.97〕 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ADHD 组患儿年龄小于健康对照组〔OR=-0.37, 95%CI(-0.71, -0.04) , P=0.03〕 , 男性儿童青少年所占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OR=2.24, 95%CI(1.39,3.62), P=0.000 9〕 。


结论 ADHD 患儿的血清 25(OH) D 水平较健康儿童低。 当血清 25(OH) D 水平以 10 μg/L或 30 μg/L 进行划分时, ADHD 患儿血清 25(OH) D 不足或缺乏率高于健康儿童;当以 20 μg/L 进行划分时, ADHD患儿血清 25(OH) D 水平与健康儿童无差异。

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


文献来源:陈霞,刘芳丽,李蕊,等.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118-124.

【摘要】 

背景 学龄期儿童的各类口腔问题发生率高, 且处于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其对自身口腔颌面部的变化更加敏感, 口腔问题影响生存质量, 而不良的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会对儿童智力、 运动能力和社会社交能力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确定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对后期采取科学的预防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影响学龄期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为提高学龄期儿童口腔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


方法 于 2019-12-18 至 2020-01-15, 以“口腔健康”“学龄期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Oralhealth”“school-age children”“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作为检索词, 全面系统检索 PubMed、 the CochraneLibrary、 Web of Science、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同时筛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 检索 2010 年 1 月—2020年 1 月的相关文献。两名研究者根据澳大利亚乔安娜循证护理中心(JBI)关于横断面研究的质量评价标准,独立地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检索得 1 251 篇文献, 最终纳入 24 篇横断面研究。 JBI 偏倚风险评估显示所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较低。 结果分析表明: 口腔临床症状因素中, 龋齿、 错牙合畸形、 牙创伤、 健康状况不良的牙周与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呈负相关, 填充物和裂缝密封剂的使用、 治疗后的龋齿与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社会经济状况因素中, 居住环境拥挤与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呈负相关, 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 家庭收入较高、 就读于私立学校与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个人信仰和行为习惯因素中, 性别为女、 牙科治疗恐惧、 不良的口腔习惯等因素与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呈负相关。


结论 学龄期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受口腔临床症状、 社会经济状况、 个人信仰和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影响。 学龄期儿童口腔健康和相关生存质量不仅是公共卫生政策问题, 而且是社会和经济政策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学龄前儿童社区血压管理模式研究


文献来源:陈奕彤,马明静,姬阆,等.学龄前儿童社区血压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4):496-503.

【摘要】 

背景 儿童期高血压流行率逐年增加, 儿童期高血压会给人体带来长期的健康风险。 儿童期高血压通常没有症状,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目前针对学龄前儿童的高血压监测管理模式尚不明确。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可行的学龄前儿童社区血压管理模式。


方法 采用 2010 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的研究制定》 中血压测量方法及诊断标准,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 2018 年 1—7 月对辖区内幼儿园共 382 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压筛查。 根据筛查结果对不同血压水平儿童进行分类管理。


结果 基于筛查结果共判定高血压儿童 42 名(11.0%)、 正常高值血压儿童 38 名(9.9%)、 正常血压儿童 302 名(79.1%)。 分类管理: 对 42 名高血压儿童进行两次复测, 4 名失访。 将 3名三次测量后均为高血压者输送至上游医院心内科门诊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 将筛查及复测后回落至正常高值血压的儿童(47 名, 12.3%) 依照生活行为问卷进行生活行为干预; 将 328 名(85.9%) 血压正常儿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管理。 该社区学龄前儿童的高血压知晓率和管理率为 90.5%(38/42)。 该社区男童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98±9) mm Hg 和(55±8)mm Hg, 女童分别为(95±9)mm Hg 和(55±7)mm Hg, 男童收缩压高于女童(P=0.001),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血压管理模式可针对不同血压水平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分类管理, 尤其能提前发现高血压儿童并输送至临床,对高血压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患儿的康复治疗及社区智慧化延续性云康复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文献来源:钱雪,庄任,何俊,等.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2 型患儿的康复治疗及社区智慧化延续性云康复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21):2717-2720.

【摘要】 

背景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2 型(SCA-2)儿童期发病者十分罕见,目前除药物对症治疗外,积极进行康复治疗是尽可能维持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目的 分析 1 例 SCA-2 患儿康复治疗过程及其社区智慧化延续性云康复模式,为 SCA-2 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中心2018 年收治的 1 例 SCA-2 患儿的临床资料、康复治疗策略及社区智慧化延续性云康复治疗效果。


结果 患儿经院内系统康复治疗 30 d 后协调、平衡、进食、步行能力等明显改善,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经社区智慧化延续性云康复治疗1 年后,患儿记忆力、注意力出现下降趋势,但协调、平衡、转移、进食、步行能力无明显退步,且能完成室内 10 m步行,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坚持日常校园生活,家庭支持和社会服务保障在持续完善中。


结论 本例患儿经院内精准化评估、院内系统康复治疗、社区智慧化延续性云康复治疗后协调、平衡、进食、步行能力等明显改善,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社区智慧化延续性云康复模式可能是社区医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及终身性疾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新模式。

疾病谱视角下社区儿科的需求研究:以上海市崇明区为例


文献来源:朱德昊,石建伟,黄蛟灵,等.疾病谱视角下社区儿科的需求研究:以上海市崇明区为例[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9):2477-2483.

摘要】 

背景 厘清就医疾病谱特征有助于合理分流患者,推动不同类型医院的优质发展。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上海市崇明区儿童就医疾病谱,旨在掌握崇明区儿童就医疾病的构成特征和各级医疗机构儿童疾病的接诊特征,为合理引导崇明区儿童分级诊疗和社区儿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 2016—2018 年崇明区所有医院卫生信息平台中 0~18 岁儿童疾病诊断进行疾病谱顺位及构成比分析,深入挖掘疾病谱随年份变化趋势、不同年龄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疾病谱差异。 


结果 崇明区 21 所医疗机构 2016—2018 年共收治门诊患儿 410 711 人次,住院患儿 15 665 人次。门诊与住院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始终排在第一位,消化系统疾病始终位居前三顺位;门诊患儿中“皮肤与皮下组织疾病”占比较大,达第三顺位;住院患儿中“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居第三顺位,均以 0~5 岁患儿为主;三级医院接诊儿童数量远大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且三级医院患儿逐年上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儿数量逐年下降。 


结论 崇明区儿童就医疾病谱与其他地区差异不大,但应在防治过程中,加以关注区域内特殊情况,如 0~5 岁儿童高发的“皮肤与皮下组织疾病”和“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要实现崇明区儿童分级诊疗,亟须发展社区儿科以有效提高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常见病的诊疗能力。

中国 0~6 岁儿童脑瘫患病率的 Meta 分析


文献来源:封玉霞,庞伟,李鑫,等.中国0~6 岁儿童脑瘫患病率的 Meta 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5):603-607.

摘要】 

背景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 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目前, 我国对儿童脑瘫患病率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缺乏基于较大样本量和较新的儿童脑瘫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较新的中国 0~6 岁儿童脑瘫患病情况。 


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 Web of Science、 The Cochrane Library、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 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发表的关于中国 0~6 岁儿童脑瘫流行病学研究的文献, 检索时限为 2015-01-01 至 2020-01-01 收集纳入文献中调查对象的样本量、 调查地区、 性别、 年龄、 患儿例数等信息, 并对纳入的文献运用 Stata 12.0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对患病率进行定量合并, 并对性别、 年龄等分类指标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 篇, 文献质量均为中等及以上, 调查对象共 527 758 例, 其中脑瘫患儿 1 022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 中国 0~6 岁儿童脑瘫总患病率为 0.23%95%CI0.17%, 0.29%)〕;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 男童脑瘫患病率为 0.22%95%CI0.14%, 0.29%)〕, 女童脑瘫患病率为 0.12%95%CI0.06%, 0.19%)〕; <1、 12、 3、 4、 5、 岁儿童脑瘫患病率分别为 0.21%95%CI0.02%, 0.40%)〕、 0.20%95%CI0.10%, 0.30%)〕、0.19%95%CI0.08%, 0.30%)〕 、 0.21%95%CI0.09%, 0.32%)〕 、 0.13%95%CI0.02%, 0.24%)〕 、 0.20%95%CI0.09%, 0.32%)〕、 0.32%95%CI0.14%, 0.50%)〕。 


结论 中国 0~6 岁儿童脑瘫患病率为 0.23%, 性别和年龄段的患病率均表现不同, 对于政策制定、 临床干预有指导意义, 建议依据新的脑瘫分型进行更多横断面研究。

脑脊液二代测序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附三例报告


文献来源:厉广栩,李渊龙,逯军,等.脑脊液二代测序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附三例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21, 24(6):744-747.

摘要】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累及脑膜和脑实质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发热、 抽搐、 头痛等。因病毒性脑炎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 且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 所以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本文介绍了 例采用宏基因组测序(mNGS) 技术早期诊断出儿童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例资料, 相较于病毒性脑炎的传统检测方法, 脑脊液二代测序能及早地做出病原学诊断,在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儿童重症流感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危重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来源:王亚坤,侯伟,贾美轩,等.儿童重症流感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危重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1):1339-1343.

【摘要】 

背景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且目前儿童流感发生危重症的相关机制仍在探索中。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流感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危重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2019 年 3 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确诊的重症流感患儿 76 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52 例)与危重症组(24 例),收集入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发病月龄、流感分型、有无基础性疾病、并发症受累系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乳酸脱氢酶(LDH)〕、影像学表现、病原学结果等信息,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 76 例重症患儿中 19 例存在基础性疾病(25.0%);重症流感最常见并发症为呼吸系统受累(100.0%),其次为神经系统受累(28.9%)、消化系统受累(15.8%);危重症组神经系统受累比例、LDH 水平高于重症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重症组(P<0.05)。患儿胸部影像显示,肺部淡片或斑片影 56 例、肺实变 30 例、胸腔积液 9 例、双肺透光度不均 10 例、气漏综合征 8 例,死亡患儿均发生肺实变、3 例并发气漏综合征、2 例出现胸腔积液;危重症组肺实变发生率高于重症组(P<0.05)。76例重症患儿中 88.2%(67/76)与其他病原微生物共检出;病毒共检出 67例(88.2%),以腺病毒为主 59 例(77.6%);细菌共检出 23 例(30.3%),以流感嗜血杆菌 11 例(14.5%)为主;肺炎支原体共检出 10 例(13.2%);危重症组患儿细菌检出率高于重症组(P<0.05)。


结论 儿童重症流感大多呼吸系统受累,当出现肺实变、神经系统受累、贫血、LDH 增高、合并细菌感染时发生危重症的风险可能增加。

编辑 | 李伟

识别二维码

获取原文

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阅读-《中国全科医学》杂志青年编委招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20年影响力发布!《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继续入编2020年版北大中文核心2021年“糖尿病系列研究”专题汇总
如何运动能真正降血糖,看这里就对了
如何运动能真正降血糖,看这里就对了(二)
如何运动能真正降血糖,看这里就对了(三)
您吃对了吗?进餐顺序对血糖的影响不容忽视!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脑健康系列研究”栏目征稿
从临床指南到真实世界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进展
一致百虑,专家共话:传统与新型降糖药物的心、肾获益那些事儿全科工具:糖尿病诊治延误认知行为意向量表的开发
不明原因的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分类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最有效的改善方法来了!【典型案例研究】厦门市“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激励机制
全科医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国际经验的启示&全科医生的需求探索性研究:半定量试纸法评价微量白蛋白尿
2020年美国内分泌协会《临床实践指南:内分泌疾病患者的血脂管理》要点
重点关注:中青年慢性病患病状况及管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政策进展及实践
全-专学术共建:老年人药源性肾损害全-专联合预防策略
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人群社区管理专家建议
降糖更要护心:202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新型疗法的专家共识决策路径》解读
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基本用药指南
无症状感染者对COVID-19流行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研究
重点关注: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基层临床应用全科专家共识
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基层版)
《KDOQI慢性肾脏病营养实践指南2020更新版》专家谈
陈茂教授解读《欧洲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专家共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指南对比︱中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指南对比(一)
指南对比︱中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指南对比(二)
【疫苗接种】儿童预防接种禁忌证基层筛查20问?测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离你有多远?



联系我们

官方电话

010-63052088 83525550;0310-2067118

官方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官方网站

https://www.chinagp.net/Magazin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