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刘又生:我亲爱的母亲

园地耕耘者 一枚园地6 2021-08-21

(题图来自作者,摄于母亲生日当天)

这就是我亲爱的母亲
——献给八十五岁的妈妈

刘又生|文


今年母亲八十有五,我们姐弟四人给母亲办了生日宴,母亲高兴得见邻居就说:“孩子们真孝顺,我是多么有福啊!”听到母亲这么一说,我不是高兴,而是难过,心阵阵绞痛。


母亲60岁生日,我在上海华师大学习研究生课程,母亲为了不让我分心,也避免我心里有愧疚,她说60岁生日不过了,并且还很幽默地说:“不过60岁生日,我永远是59岁。”


80岁生日又因为我化疗,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母亲担心我路途疲劳,怕有不测,再一次取消80岁生日。这次她更风趣地说:“活到80岁知足了,往后过一天就是赚一天,我永远是80岁。”


母亲为了我,取消60、80两次人生中最大的生日。这就是我亲爱的母亲!


母亲1937年出生于江苏省新沂县窑湾古镇,窑湾古镇坐落于新沂西南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历史悠久,在明清漕运鼎盛时期,窑湾为南北水陆要津,往来船只南达苏杭,北抵京津,工商贸易曾昌盛一时。


到民国初期,镇上常驻人口3万,流动人口1.5万,故一时有“小上海”之称。因外公做小生意,家境还好,母亲6岁时在德国天主教堂读书。


母亲10岁上到4年级时,外公因病去世,只好退学,在家帮外婆务农,一直到解放后,1957年母亲考上新沂县工农大学(相当于现在技工学校)会计专业,两年后分配到镇上服装厂做会计。


在做会计期间,母亲一有空就去服装车间看工人做活,学踏缝纫机,裁剪师做活,她就在一边偷学。听母亲说,她经常把包装纸捡回家,晚上把白天看到的裁剪图画下来,在纸上裁剪,然后用针线缝起来。就这样反复练习,慢慢地学会了缝制衣服。


我母亲做衣服这技术,纯属自学成才,因为有了这项技能,我家在最困难的时期,母亲靠着做衣服把家支撑起来。


1958年,由亲戚介绍,母亲和父亲走到了一起,后来有了我们姐弟四人,有了这个家。


我父亲1952年在刘伯承创建的南京军事学院任教,他年轻有为,有担当,有理想,有抱负,敢于说真话,得到刘伯承院长赏识。


在我父亲要被升为师长时,遭到同乡诬陷,说他是国民党三青团。父亲因此被下放到窑湾古镇,在窑湾中学食堂做勤杂工。


父亲是安徽萧县人,因认识了我母亲,就甘愿做了“驸马”,跟我母亲定居窑湾古镇。


1965年,父亲因工作出色,能写会画,被调到新沂县教育局,随之我们一家就迁移到新沂县新安镇,直到现在。


当时,原本是会计的母亲被安置在新沂县皮革厂做工人,母亲就等于改行,从头做起。拔猪毛,洗猪皮到后来做手套。如果不是那次运动,我家日子还是能过下去的,虽然物资匮乏,但还能吃饱饭。


1966年的那场运动,我父亲因“国民党三青团”被停职检查,关学习班,批斗,那几年是我们家最困难时期,一家重担都落在我母亲一个人身上。


我是老大6岁,大妹妹4岁,小妹妹才1岁,我们姐妹三都年幼,尚不能替母亲分忧解难,母亲不仅要支撑这个家,还要为我爸爸担心,精神和生活双重压力一起袭来,这个压力犹如乌云压顶,让她喘不过气来。


但是,母亲为了我们三姐妹,为了我爸爸,没有放弃,没有被压垮。思维敏捷、聪颖过人的母变得比以前更坚强,更有韧性。


她白天上班,晚上靠缝纫手艺给街坊邻居,工厂里的朋友做衣服、补衣服。那时我们都穿带补丁的衣服,有这么一句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正是我们家的真实写照。


因我母亲衣服做得好,钱又要得少,很快她做衣服的名气就传开了,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我家做衣服。


最让我母亲开心的,是新沂柳琴剧团要做舞台上拉幕布景,工价12元,工期2天,当时我妈妈一个月工资才24元,2天能挣12元,她喜出望外,那可是她半个月的工资啊。


可是这份钱是不好挣的,幕布用的是十几米的厚绒布,每隔一段距离,要打一个折子,十几米的厚绒布放在小小的缝纫机上,做起来实在是不容易。


6岁的我看着发呆,妈妈让我搬个小凳子,做在她对面,让我两只手攥着缝纫机上跑过的绒布,母亲踩两下,我就攥着布,往后拉一下。就这样,我跟着母亲嘟嘟的缝纫机声,一拉一停,一拉一停,不一会,我的胸前就堆满了绒布。


母亲让我把胸前绒布放在地上,然后再继续地一拉一停…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被母亲抱到床上睡觉了,当我醒来的时候,母亲已把幕布做好,她一宿没有合眼,白天还要去上班。母亲跟我说:“做好了,心里踏实了,中午下班把幕布送到剧团,让人检查,如果不过关,就晚上回来修改。”


她还说:“第一次做这么重要的活儿,没有把握,宁愿一宿不睡也要提前做完,好给自己留出改错的时间。”这就是我亲爱的妈妈!


古人云:可怜天下父母亲,母女是一体。这句话对我母亲来说最恰当不过的了。


八年前我被确诊乳腺癌,我不打算告诉父母,也让妹妹和小弟瞒着二老,能瞒多久就多久,因为父母是受不了这种打击的。


没想到的是,在我做手术那天(手术6个小时),母亲突然没有任何征兆地心绞痛,痛得天旋地转。我母亲身体很好,没有什么基础病,到医院也没查出什么病来。


等我下午2点下手术台,3点麻药过了,我醒来时,母亲心绞痛也好了。晚上母亲给我打电话,她有预感我出事了,接电话的是我老公,这下是瞒不住了。


听到我的病后,母亲很冷静,用平和的语气安慰我老公,还很温柔地说:“谢谢你,你辛苦啦,以后你照顾我女儿啦。”母亲说这些话,听起来很平静,但切身之痛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多想来我身边照顾我啊…


母亲知道她不能来,一天也不能来,因为她要照顾我爸爸,爸爸身体一直不好,有重度胃溃疡。在他被批斗期间,胃出现过大出血,也就是这次大出血,我爸才逃过后期批斗、游街,爸爸这条命,可算是捡回来的!


爸爸晚年又患高血压,身边不能离开我母亲,24小时需要有人陪护,我母亲真是名副其实的贤妻良母,对爸爸照顾是无微不至,几点吃药,几点吃饭,几点陪他在院子里走一走,几点给他按摩,几点睡觉,母亲记得很清楚。


爸爸最后小脑萎缩,说话不清楚,吃饭不利索,母亲看爸爸眼神和动作,就知道他所求,所要。母亲第一时间满足爸爸要求,爸爸吃饭不利索,母亲就一口一口喂他,着实有耐心。


我们回家,想为母亲做点事,帮帮她。母亲不让我们做,她把一切都料理好,井井有序,我们也就是吃过饭,刷刷碗筷,扫扫地。我们知道,妈妈心疼我们,这就是我亲爱的母亲!


作者父母合影


爸爸5年前离开了我们。我们姐弟四人都争着要母亲跟着自己过,都想在母亲身上尽一份孝心,殊不知,母亲早有安排,谁家也不去,就一个人守着老宅。


她说:“守着老宅,就守着你们爸爸,就守着这个家,你们还是有家的孩子。”母亲的决定,让我想起老舍的一句话:“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是的,母亲有您在,我们还有家,我们还是个孩子。母亲您为了我们,为了爸爸,为了我们的家,您付出您的所有还不要任何回报。这就是我亲爱的母亲!


母亲,我不能忘记您对我们姐弟四人的教导,在我们四姐弟上学识字的时候,您都问同一个问题,哪一个汉字好写啊?我们都说“人”字,一撇一捺,最好写。


但是,您对我们说,“人”字最不好写,要把一撇一捺写好,首先要把“人”做好,“人”只要正直了,善良了,诚实了,才能把“人”字写好。


生活和经历告诉我,母亲说的太对了,要把“人”字写好,就要做一个正直,善良,诚实,有爱心的人。


您说我们四姐弟都孝顺,其实,我们没有为您做什么。尤其是我,大学毕业后就离开家乡,一年只寒暑假才回去。在您眼里,孝顺就是我们姐弟四人,要把人做好。


母亲,我向您保证,在余生岁月里,我还要努力,尽我所能,把人做好,一撇一捺写好这个“人”字。


这就是我亲爱的母亲,她如大地,默默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奉献一切。我余生只想多陪陪她,和她一起经历最精彩的人生。


感恩:母亲抚养我成人,

感恩:母亲教导我做人,

感恩:母亲是我的“知己”,

感恩:母亲是我的“榜样”!


愿母亲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喜乐平安!



【作者简介】作者刘又生,安徽萧县人,现在居住南京,大学英语教师,基督徒,一枚园地忠实读者。

(编辑:呼斯楞豫锟)

本文图片来自作者,所诉观点与平台无关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微信号:anranyodai(请注明“投稿”)

致敬读者朋友们:感谢大家与一枚园地风雨同行,不离不弃。园地几经波折,重新起航,夜空越黑暗,星星越闪亮,转发并点击在看,帮助更多读者回家。

一枚园地编辑组



点击阅读更多

红领巾之痛
母爱的思考
母亲苦难的一生
山重水复到黄田
庞旸:妈妈是我一生的幸运
美国家庭收养中国弃婴的感人故事
一砚翁: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赏析
水滴筹工作人员:我用我的善意为自己“洗白”,我不是“骗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