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溢出的深圳,该到哪里去?

未来城视 未来城视 2023-05-18

深圳是一个地理位置

一个空间概念,

更属于一种时间意义。


它曾经只是一个点。

因时代向上的磅礴之气出圈

由此散发的“深圳力”

不断外溢。



深圳已经是中国第三城了,

GDP第三、人口规模第四。


假如城市是一个容器,深圳已经“装”不下了。

的确,

与它创造的规模相比

深圳显得越来越小。


我们在北上深地图上做个试验,

可以更形象地发现深圳的特性。


在这三城“市中心”的东北方向,

分别划25公里的扇形——‍

北京到不了首都机场,

上海还没出外环,

而深圳的扇形边缘,

很大部分已经是东莞。



深圳有多小?

它的地理几何中心,

甚至在龙岗、凤岗交界处。


如果从深圳市民中心,

驾车35分钟形成一个通达范围,‍

会发现东莞凤岗比深圳57%的地方

更接近城市中心。



深圳的城市力量已经跨越山海而蔓延开去。

深圳这个城市“容器”,

又小又不规则,

但其中的创造力

却似乎是无限的。


这使得深圳出现强烈的

“外溢效应”。



1997平方公里的“容器”,

早已装不下深圳了。

被挤压的深圳,只要有出口,
就四面溢出。

东莞规划“莞深产业融合发展带”,‍‍
惠州提出“融深融湾”战略;
香港转折性发展北部都会区,靠拢深圳;
深中、深珠通道把珠江西岸,接入深圳。


“深圳力”展开规模宏大的大迁徙。

距离最近、产业相关、人口结构相近的东莞,

是深圳的首选目标。‍‍‍


北上东莞,可以让深企实际上不必离开地价高昂的深圳,不离开这里无可替代的产业生态。

⥥  

深圳与东莞,

在产业融合驱动下,

已有一个超级城市联合体之势。


经济学家张五常因为东莞,更加看好深圳。深莞同城拥有改变中国城市格局的力量。

⥥ 

深圳灯火向四周传递。‍‍

近6年数据显示,
深圳每10个人就有4个人
在东莞购房。


我们在东莞凤岗的龙平西路,

做了一个车流量观测——

早高峰半小时,

粤B车有1300辆,粤S车仅89辆。‍‍‍‍‍


深圳车流蔓延凤岗的背后,

是人的力量的涌动,

是区域融合的不可阻挡。‍‍‍‍‍


深圳的行政界限,

虽然难以扩张,‍‍‍

但由重大交通设施组成的城市之环,

已经让我们洞悉,

深圳的未来版图。


深圳都市圈“大三环”,擘画大深圳的未来;沿深圳外环高速的二环,描绘了城市融合的优先级。


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是在边界地带展开。‍‍
深圳曾经是香港的“边缘地带”,
反而能够从“边缘”到“中心”。‍‍‍‍

成为大湾区引擎的深圳,
与东莞共同构筑了一个,
全新的边界区。

大湾区5大著名制造业巨头,
密布在这个新的“边缘地带”。

深莞惠交界处,已经不是郊区,而是都市圈的主场。

近10多年来,
深圳北部(边界区)的人口增速,
明显超过南部主城区。

深圳产业向北聚集,
带来东莞临深9镇的繁荣;
经济增长更快,
人口也更多。

深圳向北、东莞向南,
组成了中国城市融合的最大浪潮。

深莞大融合,
有三个最激动人心的融合区,‍
堪称区域整合的新赢家。

深莞整合的力量,
超出张五常的想象。

2006年东莞发力松山湖科学城,
成为大湾区首屈一指的大科学装置区。
这倒逼深圳2018年推出光明科学城计划,

最终两个科学城共同成为,

中国第四个综合性科学中心。


深莞西北角相接处,
“黄金内湾 ”的“腰部”,
东莞入海、深圳北上,
演绎出最具活力的,
产业生态雨林。

从地图上看,滨海湾新区和会展海洋城已经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与松山湖和滨海新区相比,
“插入”深圳的凤岗,
将“临深”升级到“融深”,
成为“深圳”的一部分。

龙岗、凤岗被划到深圳、东莞,但龙凤本是一家。“插入”深圳的凤岗,与龙岗“零距离”。

龙岗作为深圳东部发展极,
其产业和城市规划,
凤岗是绕不开的存在。

坂雪岗串联凤岗、大运、宝龙坪山,形成深圳科创东轴;凤岗产业园的含“深”量,普遍接近70%。

大运深港科教城,是深圳科创东轴的源动力。

产业的融合带来人员的大量流动。
职住两地、跨城通勤
推动龙凤两地交通无缝连接。

从深圳外环高速到地铁10号线再到深惠城际,凤岗交通全面对接深圳,完全融入深圳半小时经济圈。

地铁10号线延伸到凤岗,

将开启深圳地铁,

对外连接的“第一次”。

也将大幅提升凤岗的“含深量”。


地铁跨城,

带来人口和产业的迁移,

对城市区域价值,

将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昆山花桥因为连通上海地铁,带来人口暴增,或许预演了凤岗的未来。

“龙凤”合体,

抹去了城市的边界,‍

更多深圳人在凤岗安家。


未来城视根据移动的职住id数据,

在对7.6万户凤岗居住点的调查,

每10户就有4户

工作、居住在深圳。‍


针对凤岗居住点调查的可视化数据图。

龙岗大运中心与凤岗官井头,山水相融。摄影师@夏智航

溢出的深圳,

该到哪里去?


有了政府的《深圳都市圈规划》,

更重要的是自下而上力量的推动,‍‍‍‍

深圳人一定可以,

突破界限,开启未来。




“龙凤同城”一线相连之际,
万科今年推出全新作品——万科大运城。

项目展示区即将开放

扫码可领取购房优惠




主要参考文献:

[1]《“蛰伏”与“尖尖头”——东莞滨海湾的观察与思考》. 城规设计师 朱荣远

[2]《深圳是个现象吗?》. 经济学家 张五常

[3]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4]《北部都会区规划发展策略》报告书. 2021年10月6日

[5]最全面的深圳产业转移图景.星河产城研究院

[6]《深圳市制造业迁移全景报告》.赛迪顾问.2022年6月

[7]东莞万科数据提供


本文图片未注明者均来自视觉中国、图虫设计,欢迎独立摄影师与我们合作。

未来城视出品
策划/撰文:李咏涛 申公子
统筹/数据分析:小六
平面设计:Li-Min  l只月半猫  狂尾隆
地图:小北
摄影师:陈桂敏

欢迎规划、交通、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数据合作;欢迎各行业商务合作,与我们一起发现城市价值。联系人:蓝先生  VX:aaa334418

-拓展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