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制造正崛起!国产影像如何借“势”而为?

器械之家 2024-04-15

器械之家

医疗器械媒体报道先锋

分享专业医疗器械知识

关注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政策的扶持和各方面的推动之下,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强劲,国产医疗设备迎来了“黄金发展的十年”。


可以说,进口垄断早已成为过去时,国产医械内涵越发丰富,并逐步占据主流,国内医械市场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01

市场迭变,国产内涵越发丰富


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有关政策的通知》中,明确了对于国产的定义,即包括内资和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


另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是以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为原则的。这里所说的“本国货物”就包括中国境内的外商独资合资企业生产的外国品牌的设备。



由此可见,“国产设备”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了。医疗器械行业里,以前国产主要是指本土品牌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当前,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行业发展态势层面,所谓的国产其实不光包括本土品牌,还有跨国品牌在国内生产的产品。


近年来,随着鼓励和支持国产设备政策的不断推出,无论跨国品牌还是本土品牌,都纷纷加码国产制造。在众多跨国企业中,GE医疗、西门子、飞利浦的国产化率逐年增长,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国产集群效应,更塑造了中国制造反哺全球的典范。


以近年来在国产化上进展颇丰的GE医疗为例。目前,GE医疗在中国依托五大工厂,已构建了从经济型到高端全覆盖的医疗设备研发和生产的能力。其中:


北京基地研发和生产CT、X光机、血管机、手术机等影像设备,GE全球每三台 CT中有两台产自于此,两年前256排高端Revolution CT和高端移动X光机已在北京量产;


上海的造影剂生产基地,其造影剂多年位列中国出口医疗器械企业排名第一;


天津的磁共振成像系统生产基地,GE全球每销售两台磁共振产品中就有一台来自天津工厂,并已实现高端3T磁共振设备的国产化;


在无锡建有超声、呼吸机、麻醉机、心电监测、患者监护仪等临床护理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生产的超声产品占比GE全球超声销售量40%,累积发货超过100万支超声探头,并已实现包括心脏、全身、妇产超声在内的全线超声系列在国内的生产。前不久,其高端全身超声Fortis系列和高端妇产超声Voluson系列均实现在锡投产。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6017亿元,市场容量将会不断扩大,前景十分可观。在政策+市场的双重利好下,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革新及产业链成熟,国产医疗器械也迎来爆发式增长,2010-2020年国产设备市场份额复合年增长率达17%......由于新冠疫情造成需求激增,2020年增长率高达32%。跨国企业国产进程的提速,这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国产医械被注入了强大活力,产品内涵更加丰富。

02

国产崛起,跨国械企功不可没


根据益普索的数据统计,在医学影像市场上,近十年间,国产医疗器械国产化率从2010年的33%,增至2020年的64%,增幅明显。在此期间,国产影像设备订单金额的复合年增长率也呈现出近20%的增长。


具体到CT细分市场,2010-2020近十年间,国产CT设备的市场整体份额占比提升了超过20%,其中,增幅最为明显的要数16-64排CT 80%的增长量,128排及以上的高端CT市场份额占比也提升了20%。随着跨国企业的国产贡献与价值愈发显现,据益普索战略顾问服务线合伙人崔晓波预测,国产高端CT的市场份额占比预计两三年以后将达50%以上。

MR和生命关爱领域的国产化成果也十分明显。2010-2020年期间,国产MR设备的市场整体份额占比提升了超过30%。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等生命关爱类设备的国产市场份额占比,也在这十年间增长了超过20%。崔晓波预测,国产高端超声的市场份额占比在今年和明年将会有巨大变化,很快可能一两年内就会变成50%以上,会比CT、MR更快。的确,这两年来,以GE医疗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在超声国产化上动作频频,目前GE医疗已将全线高端超声的产线落户中国。


可以说,目前整体国产医械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而这背后,正是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两股力量,共同托举起了整体的国产医械市场。


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研究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也是医械国产化需要攻克的一大方向。近年来,在国产医械蓬勃发展的同时,国内关键零部件的基础创新能力也得到迅猛增长。


被誉为“CT视网膜”的成像芯片部分是CT成像的核心技术,成像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力是影响高端CT能否国产化的关键。早在2007年,航卫通用电气(简称:GE航卫)就开始筹建核心探测器相关技术、包括成像芯片的设计、制造能力。


经过多年磨砺,通过长期与美国兄弟产线的紧密协作,细致研究了各个材料特性、基本原理和制程参数,将所有制程工艺进行了大幅度的二次技术创新,从而极大提高了该种高精密产品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成品质量。


近几年,以GE航卫工厂为代表的GE医疗北京制造基地在关键部件国产化方面快速成长,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上均领先全球,尤其是CT的成像芯片部分,这个“关键中的关键”让GE航卫的品质目前已经成为国产高精密的代名词。


CT球管在全球范围内一向是美国万睿视和飞利浦旗下的当立两大品牌打天下,但近几年来,陆续有更多的国产厂商进入这一技术壁垒极高的关键技术领域,东软、联影两大整机厂商早已布局自不必说,除此之外,伴随着珠海瑞能的崛起,麦墨真空、昆山医源、思柯拉特等国内多家独立制造商也开始崭露头角,在更为前沿的碳纳米冷阴极球管方向,也有昊志影像、新鸿电子等厂商涉足。


二十年前,中国影像很多领域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受限于技术、品牌、产品综合性能等方面的差距,高端领域仍是一片空白。近年来,随着跨国企业紧密布局国产化,高端医械市场也正在被国产医械占据主场。与此同时,国产化对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增值效应也逐渐凸显。


03

国产化的增值效应凸显


早些年,在本土企业还未崛起之时,企业通过大力布局国内业务和产业生态,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供应链企业,也建立起了较为丰沃的产业链生态,为本土企业随后的发展与崛起构建了一定的创新土壤。一直以来,跨国企业在国内研发产线上的布局,也为中国医械制造注入了强大活力。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技术有限公司(SSMR)是西门子医疗磁共振业务群全球唯一具备完整价值链布局的产业。据了解,SSMR超过80%原材料来自中国供应商。在精准诊断领域,飞利浦已经实现了超声、CT、MR等部分产品的本土研发和制造,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飞利浦携手本地生态系统,培育全供应链国产化。今年3月前后,飞利浦同时宣布对赛诺联合医疗进行战略投资,与赛诺联合共同生产高级分子影像系统。


GE医疗为代表的跨国品牌国产化增值效应中,深南电路获益匪浅。从2005年开始,深南电路就与GE医疗无锡基地合作,期间不仅合作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GE医疗还为深南的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师技术、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培养。

2012年,随着市场需求与长三角集群需求的扩大,深南电路在无锡成立公司,与GE医疗无锡基地共同进行混线高度快捷 HLA (High-level Assembly)布局,这也是深南首次进行医疗产品HLA的生产。目前,深南可进行PCB/SiP设计、PCB/SUB生产、电子装联、封装测试等一站式服务,长期为GE医疗的CT、MR、X线机、超声、监护、麻醉等设备供货。


在跨国巨头国产化的持续深耕中,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供应链,这些供应链支持着国内品牌发展,惠及着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作为GE医疗长期的供应链伙伴,深南电路董事、总经理周进群就在GE医疗无锡工厂25周年的采访上坦言:“GE进入中国以后,带动了一批供应链伙伴协同发展,随后在国产的细分赛道上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一批本土医械企业。超声最难做的探头,别看小小一把,怎么切割等技术都十分关键。目前,我们已经在为上海联影的探头供货了。”


“全面国产”是GE医疗中国的核心战略之一,GE医疗的“全面国产”是全链条、全系列全线产品的全面国产,从经济型到高端都可以在中国实现本土创新、研发到生产制造,以中国定制产品、满足中国用户需求;以不断深入、高端的国产创新进行迭代,让中国用户同步使用全球最为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产品;通过国产供应链升级带动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的协同设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提升。国外甚至要进口GE医疗中国本土的技术和产品。

目前,GE医疗正在打造全球化的供应链朋友圈,在国内已培养超过600家供应链伙伴。在原材料供应链占比上,GE医疗的北京工厂主流产品的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无锡工厂打造以无锡为圆心、200公里为半径的供应链同心圆,培养了中国供应商超300家,帮助上游企业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天津工厂携手中国供应商超52家,同时供货海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深南电路的故事,只是以GE医疗为代表的跨国品牌国产化增值效应的一个缩影。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国产势能逐渐聚集的态势之下,我们更应该拥抱全球,打造“大国产”的概念,为中国制造之火添柴加薪。






END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微信视频号 器械之家 

相关阅读

戳一下,更有料!

国产骨科巨头:完成全面布局新赛道

CTO来自美敦力!新赛道龙头再获亿元融资

国产硬镜“隐形冠军”,再次冲击上市

全球首创,西门子血管介入机器人最新进展

跨国巨头,在国内建最大医械生产基地

349亿回购!强生如何医械转型?

起诉彭博社,医药龙头的业务瘦身

和讯新医疗TOP10榜单,迈瑞第一

中国第三大微波消融械企,即将上市

受保荐机构牵连,安科中止IPO


务合作:qxzj@landianyiliao.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