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国内上市械企增员TOP10,联影、迈瑞…

器械君 器械之家 2024-04-15


器械之家

医疗器械媒体报道先锋

分享专业医疗器械知识

关注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在2022年,全球经济的航船在浑浊的水面上摇摇晃晃,疫情、俄乌冲突、中美关系紧张、美元加息、欧美经济衰退,每一个行业都在努力应对经济下行的挑战,进行裁员等一系列优化。然而,在这个普遍萎靡不振的市场氛围中,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却以平均增员 10%给市场带来惊喜,不仅没受挫,反而实现了人员的持续增长。



本文将盘点 2022 年度国内上市医械企业增员TOP10,带你了解医疗器械行业在经济下行期间所展现出的韧性和前景(以下排名按照增员人数进行排列)。


01
国内医械增员 TOP10


联影医疗


联影医疗,是中国最大的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企业之一。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上海嘉定。联影医疗专注于影像诊断设备和放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其产品涵盖了医疗设备的各个领域。


在2023年的上半年,联影医疗展现了显著的业绩增长。4月27日,联影医疗发布了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度报告,实现了营收净利润双增长,核心产品在国内与海外市场持续放量。


新产品销售规模不断增长,叠加海外新市场扩张有序推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42%,达22.13亿元。联影医疗的海外销售表现尤为抢眼,多项核心产品的海外销售提速,远销至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彰显公司核心技术逐步比肩海外巨头,更打开了中长期业绩增长点。



在产品研发方面,联影医疗持续创新,在本年度的第 87 届 CMEF 中推出了多款业界或国内首款的产品,包括行业首款全身动态扫描PET/CT产品、首款75cm孔径3.0TMR产品、首款CT引导一体化直线加速器等产品。这些创新成果的落地,使得联影医疗在行业中取得了一定的领先地位。


迈瑞医疗


深圳迈瑞医疗成立于1991年,由七名前安科生物员工,包括李西廷、徐航和成明和创立。通过生产、销售患者监测、成像和其他诊断产品,迈瑞已经成为了一家全球领先的制造商,拥有41家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分布在31个国家。在中国,迈瑞有32家分公司。



2022年,迈瑞医疗实现了营业收入303.66亿元,同比增长20.17%,实现归母净利润96.07亿元,同比增长20.07%。公司已连续7年营收净利增速均超20%。而其收入规模已突破300亿元大关。在2023年一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增长超过20%。


在产品线方面,迈瑞医疗在2022年实现了三大产品线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收入134.01亿元,同比增长20.15%;体外诊断业务实现收入102.56亿元,同比增长21.39%;而医学影像业务实现收入64.64亿元,同比增长19.14%。



在本年度的 CMEF 展会中,发布了BeneFusion i/u系列输注泵、迈瑞CAL 7000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4.5M²的迈瑞M1000生化免疫流水线等多项新品。


科华生物


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华生物,股票代码:002022.SZ)是一家拥有全线医疗诊断产品的体外诊断(IVD)公司。自1981年成立以来,科华生物已发展成为集研发、制造和营销业务运营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司。2004年,科华生物在深圳证券交易所(SZSE)中小板上市。



科华生物总部位于上海,在包括意大利、深圳、西安和苏州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拥有33个子公司。目前,公司拥有近2000名员工,其子公司天龙科技有近1000名员工。科华生物依靠公司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建立了两个研发技术平台,专门为临床IVD试剂和全自动分析仪进行连续推进的系列开发和集成。


华大智造


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688114,简称:华大智造)是全球领先的生命科技核心工具提供者,公司主要专注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基因测序仪,例如DNBSEQ-T7、MGISEQ-2000、MGISEQ-200、DNBSEQ-E5等。



在2023年上半年,华大智造面临了一些业绩挑战。第一季度的公司收入为6.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了49.3%,主要是由于自动化相关产品需求的萎缩,以及由于国内外渠道拓展和研发投入增长带来的销售和研发费用的大幅提升。此外,该季度的净利润为负1.50亿元人民币。


尽管如此,公司仍在积极扩展业务和研发投入,本次位列增员榜单第五名便是证明。2023年是华大智造在美国销售的首年,同时公司的所有测序产品也在欧洲多国销售。此外,公司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达到了2.19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56亿元人民币大幅提升,占总费用的35%,这标志着华大智造在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上的重视。


海尔生物


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尔生物,是海尔集团所属的企业,主要经营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生产、销售、研发等业务。此公司的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88139。


在2023年的上半年,海尔生物的表现非常出色。根据2023年第一季度的报告,海尔生物实现了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1.87%;实现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21.15%。其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设备+平台+服务”的模式升级,以及在物联网场景生态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技术创新。


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海尔生物成功突破了精准控温、ADRC算法、冻干、斯特林制冷控制等技术,推动了自动化样本库、生物培养、离心制备、实验室耗材、生物工艺等系列品类的发展。此外,公司还推出了AI自动化疫苗工作站、数字化公共卫生体检等新方案,拓展了辅助生殖、肿瘤靶向药研发等新领域的业务。



本年度CMEF现场,海尔生物医疗基于5大场景解决方案,进行场景生态的全新布局,并进行6大生态新产业成果展示,包括智慧医院、智慧血液、智慧公卫、远距离航空温控、生命科学服务、物联深低温存储在内的生态新产业。


安图生物


安图生物,是一家于1998年创立的公司,主要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制造、整合及服务。其产品涵盖免疫、微生物、生化、分子、凝血等检测领域,为医学实验室提供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整体服务。安图生物是国内第一家在主板上市的体外诊断研发和制造型企业。



2022年,安图生物的营业收入达到44.42亿元,同比增长17.94%。2023年一季度,其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0.36亿元和2.42亿元,显示了稳健的增长态势。这种增长离不开安图生物在研发投入上的大手笔,其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近13%,在体外诊断行业内名列前茅。



在产品方面,本次CMEF 中安图生物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utoLumo A6200、A2000plus、A18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HMC800,全自动核酸提纯及实时荧光PCR分析系统 AutoMolec 1600等多款创新产品。


聚光科技


聚光科技是一家领先的科学仪器制造商,业务领域广泛,包括环境监测、工业分析、生命科学、半导体等多个领域。


在医疗器械领域,聚光科技近年来积极布局生命科学和半导体检测等领域,建立谱聚医疗、谱康医学、聚致生物和聚拓生物等生命科学板块面向临床诊断、细胞分析、蛋白分析、核酸分析等应用场景开展业务。


纳微科技


纳微科技(688690)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它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


在2023年上半年,纳微科技以现金方式分两次收购了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立仪器”)的44.8%股权,总计花费了人民币179,200,104元。这次收购对于纳微科技来说有重大意义。


理邦仪器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邦)是一家致力于为医疗机构提供贴近临床需求的优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病人监护、心电诊断、超声影像、妇幼健康、体外诊断、智慧医疗等业务板块。理邦已经服务过 40000 家医疗机构,拥有 18 个旗下子公司,4 个全球研发中心,产品远销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 2023 年上半年,理邦仪器有显著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超声、妇幼等领域(包括盆底康复产品)的新品上市带来的增量,以及血气分析仪的耗材需求的增加。


在产品研发方面,理邦仪器推出了基于光化学平台的全新一代血气生化分析仪i20,这款产品预计将在 2023 年上半年在国内市场上市。公司还计划在未来 2 年内推出实验室使用的湿式血气分析仪,并且正在积极布局便携式家用盆底设备的市场。


华大基因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华大集团旗下子公司。华大基因提供科学技术和精准医疗服务,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组学大数据技术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社会卫生组织等提供研究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



华大基因在质谱平台上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开发出了一系列质谱体外诊断试剂盒、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系统,并参与临床质谱相关领域的行业标准制定。展望未来,华大基因仍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研发并整合质谱技术与产品,不断提升临床设备应用范围,为精准医疗提供自动化实验操作流程,助力临床精准诊疗。


以上就是国内2022 年度械企增员 TOP10,根据调查显示,2022 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增员10%。医疗器械是当前大环境下为数不多实现增长的行业。


02
全球医械行业逆势上扬

海外医械企业增员状况讨论


除国内企业外,海外医疗器械企业同样也在增员并扩张新的产品线组合,比这前文介绍的国内同行有过之而无不及。百特、美敦力分别以增员 10000、5000 人分列海外医械企业增员的第一、二名。



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速放缓。在经济大环境没有前几年增速快的情况下,如何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逆势成长,是医械企业即将面临的严峻挑战。而国内、海外的多家医械企业均启动多轮增员计划,表明医械赛道有充分的活力,能够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中穿越经济下行周期,实现逆势增长。


中国医械企业增员状况讨论


在2022年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呈现了稳健的增长趋势。这与供给端和需求端都维持稳定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供给端层面而言医疗器械行业的基础是一门复杂而多样的学科,其中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发迭代,行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知识。再加上高端精密的制造工艺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使得医疗器械行业的护城河极深。这也就意味着,行业内的竞争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才有可能撼动现有的市场格局。


而从需求端来看,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追求都在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需求持续增长。在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对高质量医疗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这种需求既会长期稳定增长,又不会短期爆发,因此医疗器械行业没有明显的周期性,相比于目前的其他行业具有相对稳定性。





END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微信视频号

 器械之家 
相关阅读

戳一下,更有料!

产值将超120亿,迈瑞医疗加码这一领域

国产牙科“显微鼻祖”启动上市

《财富》500强来了,这一械企位居榜首

总投资25亿!联影宣布大动作

近27亿,国产电生理龙头IPO

消化道癌症早筛新利器,国产共聚焦显微内镜新品即将震撼上市

国产家用医疗巨头,首单终止

突破封锁,国产龙头携手欧洲最大渠道商

连续并购,全球百强械企加码新领域

知名呼吸械企:抛售转型!


务合作:qxzj@landianyiliao.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