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谈小儿发热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小儿发热是儿科非常常见的症状之一,占儿科急诊的50%以上。家长们普遍对小孩发热患有恐惧症,一旦孩子发热,就手足无措,担心发热烧坏脑子,担心引起抽搐,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体温超过了37℃就给吃退烧药,有的非常着急地送医院要求打针输液,其实这里存在很多误区。今天我们将小儿发热相关信息和用药知识跟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也就是说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我们称为发热。在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当然现在也有测量耳温和额温的,我们一般认为超过37.5℃就考虑是发烧了。孩子患病容易发热,但发热未必就是有病,因为孩子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吃奶、运动、哭闹、穿得过多等原因都可能使小儿的体温暂时升高达37.5℃,尤其是新生儿或婴儿更容易受这些条件影响。如果孩子体温只是暂时升高,只要全身情况良好,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但当孩子体温高于38℃时,就需要及时进一步寻找原因了。




二.温度越高病情预示着越严重吗?




完全凭体温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是不科学的。高热并不代表病情一定严重,低热或者暂时使用退烧药退热效果好也有可能有严重细菌感染的风险。高温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不是那么密切,在临床上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也是有限的。有研究表明不足6个月大患者的体温超过39℃时预示严重疾病的价值更高,特别是不足3个月大的患者更为显著。也就是说年龄越小可能这种预测意义更大。




三.发热对身体有害吗?会烧坏脑子吗?




发热本身是机体抵抗致病原的自然反应,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增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发热对身体是有害的。
单纯的发热是不会对大脑有影响的。然而,有些伴有发热症状的疾病,如伤寒、结核病、脑炎及脑膜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潜在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损伤到脑细胞,对智力产生一定的损害。是这类疾病损伤脑部,而不是发热烧坏脑子的。此外,在临床上某些代谢性疾病不表现出发热也可能会对脑神经系统有伤害。



四.既然发热本身对身体无害反而有益,为什么还需要积极退热处理呢?



首先,随着体温升高,患儿的基础代谢率也会提高。因此,在发热状态下,患儿的糖、脂肪、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消耗都会增加,如果长期发热而没有补充相应的营养,患儿就会消耗自身的物质,出现体重下降或者消瘦。同时由于发热的时候水分大量蒸发或者出汗会导致大量丢失水分,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其次,发热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热的时候,患儿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等等。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婴幼儿期更容易出现热性惊厥。
此外,发热的同时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精神不足,情绪低落,饮食困难,肌肉酸疼等不舒服的感觉,需要用退热药去缓解这些症状。也可以说退热的目的是增加儿童的舒适度。




五.对物理降温处理发热有哪些误区?




刚才咱们说了,发热本身不会导致病情恶化或神经系统损害,我们进行退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而不是只关注体温是否降至正常。但在退热处理的方式上很多家长朋友普遍存在一些误区,比方说采用酒精或冰水擦浴、被子捂汗等方法是非常不正确的。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浴虽然可以短暂降低体表温度,但同时会引起患儿寒颤、起鸡皮疙瘩等不舒服的感觉,甚至引起患儿哭闹,因此是不可取的。同样将小孩用衣服和被子裹得严严实实,把汗逼出来,也会使小儿更加地不舒服。这个时候反而应该松解孩子的衣物,开窗透气,或者打开空调保持凉爽的温度。也可以用温水毛巾擦敷额头,使用退热贴、退热毯等等。这些方法可通过传导、对流及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的热量,使发热儿童感到舒适,因此是可以采用的。




六.发热时如何正确处理?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发热时,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紧张情绪,第一时间给孩子最恰当的处理。我们可以先测量孩子的体温,对孩子的发热情况做个初步判断。根据腋温对发热划分有四个等级:

1

37.5~38.0℃属于低热;

2

38.1~38.9℃属于中等热;

3

39.0~40.9℃属于高热;

4

41℃以上属于超高热。


如果是低热,需要观察孩子的面貌状况,精神状态,假如孩子能吃、能喝、能玩,精神十足,说明孩子的病情可能不严重,可以采用刚才说的物理降温的方式,保持家里空气流通,给孩子穿薄一些,补充适量的水加快新陈代谢就可以了。


当腋温 ≥38.2℃的时候对2个月以上的患儿应当考虑给予退热药物了。当然如果在低热时孩子已经出现头痛,四肢无力,情绪低落,精神差等表现时,尽管体温没到38.2℃,仍考虑使用退烧药。


如为高热以上,家长首先应采取降温处理,并立即送医疗机构作进一步的处理,防止由于体温过高引起惊厥。


另外,对患有慢性疾病或病重、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儿童,因为发热可导致代谢率增高,加重脏器负担或损害,导致病情恶化,所以应积极降温。




七.小儿发热时可以选择哪些药物呢?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的指南推荐儿童可选择的退烧药只有两种,一种是对乙酰氨基酚,另一种是布洛芬。对于≥2月龄的小儿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对于≥6月龄的小儿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均可。


其他像尼美舒利会引起肝脏损害以及肾脏损害,已经在2011年被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退热。安乃近和阿司匹林由于副作用比较大,也不作为小儿退热的首选药。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的复盐,对于3个月以内的小儿是禁用的,16岁以下儿童是慎用的。





结束语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因此小儿发热不能单纯的退热,应积极寻找发热原因。小儿由于特殊的生理机能,不可盲目用药,过早和(或)过多地使用退热药不仅会增加药物副作用,甚至会影响疾病的诊断。



(河北省儿童医院 丁翔宇)


往期精彩回顾正确使用滴耳剂关于疫苗的那些儿科事感冒药 合理选用更有效每周药点-普通外用药不能用于眼睛治疗小朋友感冒了,该如何正确用药呢?
聊聊“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那些事儿每周药点-咳嗽不一定要用止咳药激素类药物儿童可不可以用?
谈激素色变?大可不必。激素不是洪水猛兽,该用就得用激素激素,该怎么来爱你?每周药点-不要盲目迷信海淘药拜年啦!拜年啦!
今年春节怎么过,我们倡议!
关于新冠肺炎疫苗的几点科普

共同关注儿童健康

文章版权归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