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俞敏洪不需要谁来同情,指责他更无道理!

醉后笑谈 庭院杂说 2021-12-05


备用号

今年上半年“双减”政策落地后,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受到了广泛关注:股价坍塌、个人资产大幅缩水、学生清退、教师解聘……


他会如何动作,新东方将何去何从?


11月4日,新东方帐号发了一篇文章《当一辆红色卡车,驶上远方》。文中说,新东方已彻底停止学科培训业务,将在全国范围内关闭1500个教学点,并呼吁各教学点负责人将几乎全新的闲置课桌椅捐给有需要的乡村学校。


俞敏洪本人也在朋友圈转发了这篇文章,并配了一小段文字:教培时代结束了,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献给了乡村学校,已经捐献了近8万套。



11月7日,俞敏洪在直播中表示,新东方退租的1500个教学点仅装修就花了60多亿,此外还要支付违约金、押金、学生学费退款以及离职老师的工资等。


他还透露,计划成立一个大型农业平台,将会和老师们一起直播销售农产品。他说,此举并非为了简单地卖货,而是为了帮助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帮助农民提升职业水平。


当天,新东方股票大涨30%,带动了其他教培股份一起上涨。


对俞敏洪的这个决定,大量网友表示感动,纷纷予以好评:


我敬你是条汉子!


自己淋着雨,还想着为别人撑伞。


体面的退场。


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这样一段话:“退场时给自己保留了多少体面,返场时就能收获多少掌声,一个久站C位的人能有侧身让贤的胸胸襟,总不会落到大败亏输的境地。”



是的,虽然新东方股价曾经蒸发掉90%,俞敏洪个人财富缩水200亿,但他和新东方并没有完败。和那些卷钱跑路、不退学费、不发工资的教培机构相比,新东方的退场不仅体面,而且骄傲。


俞敏洪曾经落过泪,那又如何?


真正的英雄从来不吝于将自己的弱点示人;真正的英雄从来不会在落寞退场时狼狈不堪。


网友们的感动,并不止于捐赠,而是因为俞敏洪的失败并非自身原因,而是时势使然。


鲁迅先生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时下,也同样有人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摩俞敏洪。


有人把俞敏洪和新东方捐赠桌椅的行为说成是卖惨、营销。即便是俞敏洪和新东方把捐赠桌椅当成重塑形象的营销,又有何不可呢?毕竟,资金困难的乡村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近8万名农村学生用上了高品质的课桌椅。


甚至有人把当前农产品直播销售中的乱象也强加到尚未启动农业项目的俞敏洪身上。



大凡企业向社会做慈善捐赠,都不同程度地为塑造企业形象服务,新东方这么做无可指责。他们在困境之下将这些于己无用、几乎全新的桌椅捐赠出来,和那些背负大量债务,没钱还债却巨额捐款的企业相比,更加真诚,也更符合捐赠的社会意义。


另一种指责穿着理性的外衣,将当下教育的问题乃至社会道德的滑坡也归责于以俞敏洪新东方为代表的教育培训,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为《我一点也不同情俞敏洪》。


确实,俞敏洪并不需要同情,我们也没有资格去同情。


同情他什么?是他的新东方发展受阻,还是资产缩水,抑或是事业挫败?



都不是,文章的意思是说,俞敏洪“罪”有应得。他活该!


文章写道:“教育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公益的。脱离了这个本质属性,充满了资本的泡沫,不仅摧毁了最基础的教育公平,还带来了可怕的道德坍塌。”


对这个论断,醉翁完全同意;但以此指责俞敏洪,我举双手反对。


教育的产业化,不是俞敏洪和新东方,也不是任何教培机构造成的,教育的不公平,更与他们无关!


大小城市之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贵贱之间,教育的不公平一直就存在。


我本人1970年出生于江苏一个并不太落后的小城的城郊,本村学校开设小学和初一、初二,初三需要到乡中学去读。我读初一时学校根本没有英语老师,只有一名高中毕业生兼课教英语,教了第1册就教不下去了。我到乡初中读初三时,直接从第1册跨到第5册。


所幸本人语感尚可,中考时满分100分的英语考出了80多分,后来高考时英语为全校第一名,以英语1分之差错失苏大外语系,读了杨州师院中文系。



但除我之外,本村学生到乡初中读初三的,十多年间没有一个人中考英语成绩超过10分。以后虽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但城市学校并没有停步不前,差距越来越大。


2003年,我竞聘学校教导处主任时,竞聘演说的题目就是《我有一个梦想》,将争取教育公平设为我升职的目标。


当然,我这样的小角色是实现不了这个梦想的,但为这个梦想努力的小角色多了,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俞敏洪们和新东方们的出现,不是制造了教育不公,而是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教育资源的不公,让小城市和农村中家庭条件许可的学生也有机会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


不错,对俞敏洪们来说,教育是一门生意。但并不是因为他们教育才成为生意,而是因为先有了市场需求,然后才有了教育生意。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没有买就不会有卖。


需要关注的不是教培机构挣了多少钱,而是为什么接受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学生会有校外培训的需求。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成绩决定了学生有没有机会读高中,读好高中;以后有没有机会读大学,读好的大学;以后有没有机会进体制,进好的体制。


能不能进体制、进好的体制,决定了这些学生未来能否享受到优越的待遇和充分的医疗、养老保障,



出现校外培训需求的根源在于二元化、乃至于多元化的社会待遇和福利制度。


教培机构从来都不是问题的制造者,它们只是反映出问题的存在。它们帮无数智力不够超群的学生点拨了学习方法,又让无数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培养起学习兴趣,更让无数智力优秀、学习态度也很端正的学生更上了一层楼。


但是,即便是救命的良药,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伤害人的肌体的,不是药物,而是疾病;正如伤害学生的不是教培机构,而是催生教培机构的教育环境。


当教育已经不可避免地沦为生意时,这门生意在有良知、有情怀的文化人掌控下远比掌控在纯粹的商人手里更好。


而俞敏洪,就是这样一上有良知、有情怀的文化人。他说最后悔的事就是让新东方上市,这一点我非常理解:当资本进入时,教育的生意成分更浓了。


但是,即便没有俞敏洪创设新东方,也会有其他人创设新南方、新北方。


在市场需求的催生下,教培机构的盛行是必然的结果,资本进入也已与个人情怀无关。


每次看到俞敏洪的照片,我都会想起另外一个人,虽然早已随着时间而逝却仍然活在无数人心中的那个人:胡适。


将他们的照片放在一起,我相信,如果人生真的有轮回的话,那俞敏洪一定是胡适的今生。



虽然他们时代不同,身份不同,价值理念也不尽相同,历史使命也不同,但他们有一点相同,那就是情怀。


这就够了。


教育虽然本质上是一项公益,但公益和收益并不矛盾。即便是孔子,他也要收束脩的。


当今世界,有多少地方完全不把教育当生意的!所不同的,有人把它做为有良知的生意,而有人把它当作没有底线的生意。


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并非教育这门生意无底线才有危害,任何一门生意失去底线都是社会的灾难。当医疗、食品卫生、养老、自然环境都被生意毁坏殆尽时,教育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那些公办学校里,通过校服、伙食、教辅资料把学生当做敛财对象的事情还少么?



即便是从纯生意的角度,俞敏洪也不失为一个有情怀、讲格局的生意人。退租、退费、退老师等各种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有因为突来的风暴耍流氓撂挑子。


施行一个政策就消亡了一个行业,数十万人因此失去自己的事业、职业,这种现象究竟是否合理还有待时间的验证,各类人等就迫不急待地跳出来向俞敏洪们和他们的教培机构砸石块,甚至将“师德充满了铜臭味”也归咎于他们,说得好像在教培机构之前教育是公平的,师德是高尚的。


事实上,正是因为教育是不公平的、师德是不高尚的,众多的家长才向社会寻找第二课堂,俞敏洪们、新东方们才应运而生。


如今,俞敏洪退场了,但退得极其体面,不需要同情。


如果他真的有什么需要的话,我想应该是理解和包容。 



 

推荐几部官场小说:

官场小说《官场争锋》(惊心动魄)

官场小说《权力三道门》(结构严谨的老牌神书)

官场小说《67110》(以数字命名的都是好书!)

官场小说:《首席御医》(医场也是官场)

官场小说:《博弈》(神书)

官场小说:《仕途无悔》(超精彩)

官场小说:《1号首长》(超经典)

官场小说:《官场上位记》

官场小说:《问鼎官路》

官场小说连载:《走近女领导》

官场小说连载:《权力诱惑》


推荐阅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