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流261特别篇02——旅行【 0day 整理行李】
第一部分,空气净化设备。
01.成品空气净化器。H13的过滤等级,标注的最大风量为200m³/h,尺寸为30cm*30cm,需要插电。 02.DIY的空气净化设备。H11的过滤等级,自测最大风量约为1000m³/h,尺寸为36cm*24cm,需要插电。
以我个人的习惯来说,如果出差/旅行所在地的住处能够提供空气净化设备,一般只会携带01外出。这次因为没找订到能够提供空气净化设备的房间,所以两个都带上了。
03.初效静电过滤棉(有外包装)。用来处理住所的门缝,降低气溶胶风险,尺寸为80cm*18cm。
04.双面胶带。用来固定过滤棉。
05.塑料保鲜袋。用来装水之后充当地漏水封。
06.UVC消毒灯灯泡。用来对小房间(比如卫生间)进行消杀或者辅助消杀,型号为20w、254nm波段、无臭氧,通用螺口。
07.夹式灯座。UVC消毒灯的配到设备。
08.布袋子。用来装灯泡,减少磕碰风险。
09.装了灯泡的布袋子。
第三部分,个人消杀物品。
10.凝胶洗手液。用来进行手卫生,75°酒精,50ml,
11.小型喷雾器。用来进行物品表面消毒或者手卫生,75°酒精,50ml,用过的酒精凝胶洗手液更换瓶盖改装的。
12.单片消毒湿巾。用来进行物品表面消毒或者手卫生,75°酒精。
13.消毒棉签。用来处理简单的开放性伤口,或者暴露后的应急鼻腔清理,有效成分为4~7g/L的聚维酮碘。
14.鼻腔喷雾器。用来在暴露后应急清理鼻腔,0.9%氯化钠溶液,70ml。
15.小瓶漱口水。用来在暴露后进行清理口腔,有效成分为0.1%的氯己定。
16.大瓶漱口水。用来在暴露后进行清理口腔,有效成分为0.1%的西吡氯铵。
17.消毒泡腾片。用来配置消毒溶液,有效成分为二氧化氯。
18.不透明喷壶。用来存放需避光保存的消毒溶液,容积为200ml。
19.透明喷壶。用来存放不需要避光保存的消毒溶液,容积为300ml。
20.口罩。用于平时的日常防护,N95级别,头戴式,无呼吸阀。
21.口罩。用于高湿度情况下的日常防护,N95级别,头戴式,有呼吸阀。
22.空气质量检测仪。用于查看环境空气质量,民用级,颗粒物检测+二氧化碳检测。
23.扩展插座。用于给空气净化设备提供插座。
24.药盒。
24a.阿莫西林。用于应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引发的呼吸道感染。
24b.诺氟沙星。用于应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等引起的较为严重的细菌性腹泻。
24c.葡萄糖酸锌片。用于保持免疫表现。
24d.盐酸小檗碱片。用于应对轻微的细菌性腹泻。
24e.布洛芬缓释胶囊。用于退热、抗炎和止痛。
从整体流行情况和我这次旅行需要应对的场景来看,基本没有高危环境,所以选择了携带N95级别的头戴式口罩,携带数量最好在平时使用的基础上留出一些余裕以备不时需。另外,一般酒店的长电插座只有一个,如果想给多个空气净化设备供电就需要扩展插座,不过通常酒店都能提供额外插座。至于空气质量检测仪,理论上也不是必须的,但确实可以辅助提供一些数据(有数据更新更直观)。
由于是短途旅行(3天2夜),即便出现了感染在我返程前也很难检测出来,所以我并没有携带新冠抗原或者小分子类药物,只准备了一些旅行的常用药物。不过如果是更长时间的外出,我会选择携带抗原和小分子药物。另一方面,由于本次外出选择了长袖衣物同时综合当地气候,感染虫媒传染病的风险很低,所以也并没有携带驱蚊用品。
在外出旅行的过程中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健康风险。读者们都会有自己的应对措施,比如说使用装有饮水阀的口罩,不过个人更倾向选择带盖子的吸管杯。我不太会描述具体的使用感受,但原理上用嘴吸水时鼻子是不需要吸气的,盖子本身又可以使得吸水口免于污染,在非密闭环境中是可以较为安全的饮水的。
还有其他一些物品可能会对旅行有帮助,比如一次性床品、一次性毛巾、一次性内衣、一次性袜子等等,读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选择。
如果旅行的过程中徒步比较多的情况,其实建议穿戴医用弹力袜或者足球袜出行(或者打绑腿),原理上它可以压缩肌肉、帮助血液流动,减轻因旅行中徒步带来的疲劳(也能避免长途航班容易出现的“经济舱综合征”),遇到降温还可以起到保暖效果,从而降低免疫波动的风险。个人经验是尽量选择单独护小腿的型号,因为不管是包趾还是露趾的穿完当天都要洗。
收拾好行李就可以准备出发了。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