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强惨”为何总能成为“白月光”?
是《神雕》中从小被排挤虐待,后来还断了臂,却叫人一见误终生的杨过;
是《香蜜》中身世凄凉、爱而不得,观众始终意难平的小鱼仙倌润玉;
是《长相思》中九条命,却没留一条给自己,以命相救小夭的相柳;
还是热播剧《莲花楼》中爱人另嫁、故人背叛、重伤落海的四顾门门主李相夷?
他们无一不是相貌出众、武功盖世、才智绝伦,本该立于五岳之巅,却因命运的诡谲,一个比一个惨。
可观众却偏吃这一套,对这样的“美强惨”设定十分上头,吸粉无数:
“爱死!完全没有抵抗力,刷了一遍又一遍。”
“不知为何总能戳到心里那个点,身体也直呼:爽!”
“这战损妆,好令人心疼……好让人欲罢不能......”
● 为何“美强惨”如此出圈、抓人心绪呢?
追《莲花楼》的朋友十分意难平:编剧怎么回事,李相宜这么美好的人,一定要经历如此凄惨吗?
这样虐的作者大大,我们在现在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后妈”。但我猜测,“后妈”们是懂心理学的。
因为,凄惨的人生经历是有震撼力的,它在读者或者观众心中所制造的,绝不亚于一场西伯利亚海啸。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如果说,“美”和“强”是一个完型,那么“惨”就是这个完型里的缺口。
首先最直接的,是这个缺口给我们的情绪上所带来的震荡。
比如,当我们看到少年的李相宜意气风发、桀骜不驯、冠绝天下,而十年之后,却是物是人非,毒入肺腑,旧友不识,再也回不去的少年江湖。
这种巨大的反差,会激发我们的痛苦、恐惧、遗憾、焦虑等种种情绪,为之哭,为之笑,为之无所适从,为之五味杂陈。
换句话说,这是对片中人物的深度共情,产生一种强烈的联结感。
其次,也有母性的激活成分。
有网友说,“美吸的是‘男友粉’,强吸的是‘事业粉’,而惨吸的是‘妈妈粉’。三者叠加,则无敌矣。”
很有几分道理。我们和一个人打交道,如果所激活的角色认同、互动的模式更丰富多样,那么我们对这段关系的投注也会更深,浓度也会更高。
尤其是,对于人类的成长来说,和母亲的关系是最初的二人关系,它和信任、安全、融合等感觉紧密联系。
而脆弱、悲惨、伤害,也更能激发起本能中的母性,调动起共情、温暖、抱持等等功能。心理研究发现,看悲惨的影片时,我们的大脑会分泌催产素,它也被称为“拥抱激素”、“爱的激素”。
想起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和白玫瑰》中,佟振保一开始面对娇蕊,是被她身上成熟的妇人的情欲所动。后来,她偷偷捡振保吸过的烟头被发现,那点孩子气才真正让这个男人折服。
所以,同理可得。比起那种高高在上、俯视众生、无懈可击的拯救者,我们更愿意看身上带着一种能被伤害的、敏感、脆弱特质的男性,坚韧地用伤痕对抗命运。
“美强惨”的魅力中,不可否认的还有酣畅淋漓的攻击性。
比如,在《神雕》原著中,有这样一段:
“杨过哈哈一笑,纵声长啸,四下里山谷鸣响,霎时之间,便似长风动地,云气聚合。那一干人初时惨然变色,跟着身战手震,呛啷啷之声不绝,一柄柄兵刃都抛在地下。”
可见,他的内力就如他所习的武功一样,排山倒海,连绵不绝。怎一个“爽”字了得?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从事各种活动有两大基本动力,满足力比多和攻击性的需要。而“美强惨”之流,在攻击性的表达上是较常人更通畅的。
近年来,很多观众对于“傻白甜”“圣母白莲花”等设定越发不耐烦。
在这些人身上,我们似乎体验不到他们朝向外部世界的攻击性。无论被如何糟糕的对待,他们都始终是软软捏捏的一团泥。
面对他人攻击,要么,是自我责怪,“都是我不好。”要么,是无原则的宽容,“可以用大爱来感化。”
但我们知道,这是不真实的。
一个人的攻击性如果无法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那么它有可能会发生逆转,引发抑郁等症状;或是压抑心中,以假自体和人互动,或产生被动攻击。
总之,和这样的人物打交道,或是观看这样的人设时,总像是内心堵着一口痰,让人十分别扭。
但“美强惨”不然。
首先,他们边界清晰,会将来自别人的攻击还回去。你能想象修得深厚内力的杨过再遇全真教的赵志敬,会无原则地包容吗?
其次,他们的攻击性表达通畅,并且投注在自己的事业和成就上,允许自己不断地象征性释放,让自己成为某一领域的“绝世高手”。
最后,他们对待命运加诸于身的磨难和悲惨,更是没有被击溃,直接吞掉,被动接受命运的施虐。而是,主动作为,不断突破自己的潜力,将之变成激发自己变得更强的内生动力。
这种经过后天的锤炼磋磨所成为的强者,不仅充分满足观众内心一直所期待的“触底反弹”,也更能刺激大众进行角色代入和情感补偿。
所以,当大家在观剧中内化这样“不好惹”的客体时,会替代性地感受到攻击性表达被满足的需要。
真的,很过瘾。
最后,再跟大家聊聊美。
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科学研究发现,连新生婴儿也偏好漂亮的面孔。比起那些不怎么好看的脸,他们盯住漂亮面孔的时间要更长。
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果美强惨人物失去了美,光有强和惨,那会如何?试着体会下,你对柯镇恶、段延庆或者裘千尺的感觉,心里恐怕会有答案。
所以,美是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遇上强和惨,这种化学效应会变得很有意思。
首先,这种美是更整合的。
它打破婴儿残留的自恋幻想,比如觉得自己拥有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一切:绝世美貌,能力惊人,成就卓越……而这份自恋投射到影视剧中,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
随着成长的发生,这种幻想的泡沫会破碎,我们的心智也会从全好、全坏,或是非黑即白的分裂,慢慢趋向成年人更加真实的整合。
我倒是觉得美强惨这样的人物本身,就暗含了一种更加成熟的心智状态。而这样内在心理功能呈现在外貌上,则不大会太幼态,反而是一种更成熟、有力量、有张力的美。
其次,这种美是更近距离的。
当一个美人遭遇悲惨的人生经历,美就遭到了攻击。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力与作用力。
而从心理的角度来看,距离在被拉进,同时亲密在被表达。
这也是为何我们在看到一个神仙般的人物,遭遇到下毒、断臂、入狱等磨折时,反而觉得他们“下凡”了,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接地气的人。
而搁在生活中,我们有时看到一些小鲜肉演戏,帅则帅矣,但总觉得像是隔着一层玻璃,他演他的,你看你的。
这种感觉,似乎这种完美的“帅”,挡住了他和我们更近的互动。
而当帅哥可以放下这个帅,不太把帅当回事,或敢于把这个帅给毁坏掉,这种真实、创伤、接地气的美,真教人惊心动魄。
从出生到死亡,两点之间的人生总是充满伤痕。大大小小,伴随岁月坎坷。
这本无可厚非。只要是活着,连我们的心电图都是曲曲折折的。而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如果能够和这样一种人互动,也许是一种幸事:
他们美丽却接地气,强大却不骄矜,凄惨却不柔弱。
他们允许自己脆弱,也允许自己坚强,他们更有勇气将自己的伤痕炼成一把出窍的利剑,写出一本通透世情的厚书。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管他亦正亦邪,亦疯亦癫,好好去欣赏他们身上所迸发的蓬勃的生命力和意志力。
这才是“美强惨”的精髓。
美强惨也好,白月光也好,从影视剧回归现实,都是内心对真实关系的渴望。
有弥联合心理推出的“真实案例解析与督导”课程中,以真实案例演示的方式,带领大家感受、品鉴多种真实人格,与“内在自我”相遇。
作者:无限延伸的三角,心理学研究生;间隔年实践者;资深猫奴。
编辑 | 大白
————— ☆ 阅 读 推 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