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儿忽然休学,一家人怎样携手共渡惊涛骇浪 || 渡过

渡过作者 渡过 2022-06-06
文 / 茉莉    图 / 张进

隔离点的窗外,阳光明媚,我作为疫情密接,生活按下了暂停键。

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小屋里,我不禁思绪万千,正好可以做我想做而一直未做的事情,我要好好利用这难得的暂停。

首先,要做的是对我们家庭这几年来跌入谷底又爬起来的过程做个复盘,希望能对正处于困境中的父母以帮助,希望更多的孩子早日摆脱痛苦,得到救助。

一  至暗时刻

4年前,我们被一记生活的闷拳打晕:

女儿正读初三,在一场不错的月考成绩公布后,就躺在家里不愿去上学,她的眼神迷茫无助,我和老公问不出原因,只好让她休息,之后勉强上了几个半天课,就彻底起不来床了,看她整天躺床上,决定带她出去散心,也许是她学习太辛苦了,需要放松。

我们让她自己规划行程,我们分别请好假,她负责买票。10天里,我们去了南方好几个城市,因为那里有温暖的阳光。行程快结束的时候,她忽然不起床,不想回家。眼看着要错过动车,老公压在心底的怒火爆发,对磨磨蹭蹭的女儿一顿语言轰炸,还重重地推了一把。

回家后,女儿上学依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于是去了我们就去了当地的精神科,医生给我们的建议是放低期待,接受她的行为,承认她就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如同我们自己。

可是,再怎么降低期待,难道连初中都毕不了业都得接受吗?

又过了几天,女儿仍然不去上学,班主任和好朋友来做工作也没用,我们俩软硬兼施,我哭着帮她穿衣服,把她送到门口,可是她硬拉着门框不想走,老公怒气冲天地拽着她从二楼到小区,她倒在地上还是不肯起,惹得一堆邻居围观。

我觉得老公太不给女儿面子了,赶上去阻止,可他时就像一头失去理智的蛮牛,就把女儿拉拉扯扯到学校门口,最后在好几个老师的调解下,才让我老公冷静下来,我们母女俩就先回家了。

晚上,公婆都过来了,不仅没能抚平女儿的情绪,却让女儿激动得撞墙要寻死。最后公婆提出让孩子爸爸到他们那里住一段时间,把关系已经降到冰点的父女分开,我陪着孩子。

那一天,天仿佛塌下来,我们家庭的小船在风雨中飘摇。那是我们的至暗时刻,我的泪水止不住的流趟……

二  摸索前进

生活不相信眼泪,我一定要知道,女儿到底出了什么事。

征得女儿同意后,我请女儿的好朋友到家里住,她是女儿为数不多能信任的人。我自己则向单位请了长假,白天找心理咨询师聊天、看家庭教育书,晚上在一所妈妈学校上夜课,就这样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寻找曙光。

在妈妈学校里,我明白是我们俩工作太忙了,疏忽了女儿在青春期心理的变化,我们的教育方法没有及时跟上孩子的成长,还有我们对孩子的高期待和严要求。

一位老师告诉还我,我要作为桥梁帮助修复父女关系,不能一味排斥责怪老公,老公和女儿都是受伤的人。

另一个心理咨询师,则在我崩溃无助的时候,电话那头的她用语言拥抱我,拍拍我的后背说,你做得很好!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看问题!她是我的树洞,也是我的明灯,我在那里找到前行的力量。

她向我推荐了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看了太多和我们家相似的例子后,我明白我们的原生家庭存在诸多问题,我们作为孩子的原生家庭也存在很多不足。

在老公的原生家庭,吼和打是家常便饭;我的童年由爷爷奶奶带大,因此和父母不亲近。结婚后有了孩子,又因为和公婆的矛盾,一直压抑,直到我忍无可忍,爆发了一次场争吵,公婆高声数落我的不是然后甩手走人。老公没有安慰我,一周不跟我讲话,怪我和他的爸妈闹翻,我默默的承受着他的冷淡,咬牙承担起日常家务。几次婆媳争吵后,我对老公逐渐失望,我和老公只是面子上还勉强维持着和平而已。

为了弥补家庭带来的痛苦,我拼命工作,希望通过工作成绩,结果更加忽视了孩子的心情。而且,我只要不去激惹老公心里沉睡的怒狮就可以了,毕竟我的生活不止有家庭,可女儿不同,何况她还有自己的个性,于是父女随时剑拔弩张,而她认为我是她爸爸的盟友,我们母女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有时候我也被女儿气哭。那次带着女儿旅游,路上就多次和她闹不愉快,气得我根本没心情看风景。

蕴藏在火山下的负面能量一直聚集,直到休学事件,我们仨被恐怖的火山灰吞噬。我们都蒙了,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茫然不知所措。

三  寻求光明

我在学习、实践的同时,也把我学习的体会分享给老公。老公在也若有反思,给女儿写道歉信,用红包轰炸女儿,关心女儿,我们的母女关系、父女关系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她终于主动试着去上学,可依然一天都坚持不了,在教室如坐针钻,不敢跟同学老师讲话,不能集中精力,晚上整夜失眠,噩梦不断。看到女儿的痛苦后,我我决定带她看病试试。

我和老公分别通过自己的途径找了医生,女儿先后和两个医生交谈,选择了其中一个,这是那至暗时刻一个月后的事。从此,每1-2周,我带女儿坐车几个小时去看病、调药。我们有时候会提前一晚去,或者看完病在附近吃美食和逛街,我那时只有一个念头,哪怕散尽家财也要换回女儿的治愈。

转眼间又到开学季,她又鼓足勇气走进学校,可是仍然坚持不了一天,就逃回家里,和老师商量后选择休学半年,重读初三。老公正好来看女儿,又一次忍不住发了火,还想打她,我挡在女儿面前,狠狠揣他一脚,他恼羞成怒的将我拎起扔在床上,那是我第一次跟他动武。但我没有怕,我意识到我的懦弱给女儿带来严重伤害后,发誓要拼死保护她,离婚也无所谓。

经过这次冲突后,女儿终于和我和解了;老公也很惭愧,本来他已准备不久之后搬回家住,经过此事后,我和女儿认为他还没有“改造”好,于是继续分居。当然我也会主动关心老公,提出帮他租下了离单位较近的一间房屋(他也不很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住一块,所以干脆不时睡在办公室),当然他没接受。又过了一段时间,女儿才同意一家团聚。

休学后,女儿想学跳舞,我给她报班;想养宠物,就让她去选,她抱回一只柯基;想看电影就陪她看电影,想去校外培训机构一对一补落下的功课,就给她交学费;总之,全力支持她做喜欢的事情。在药物的调整下,在我们的改变下,她的身体由苍白虚弱恢复了青春的气息和活力。

而后一家三口去丽江旅游散心,虽然途中她仍然闹情绪的时候,但大多数时间我们很愉快。其中又一次矛盾缘由是,我们俩没有听她的话在导游的鼓动下买了玉镯子和吊坠,她相当生气,后来我们复盘,承认当时确实是冲动购物,她则很理智。

经过几番波折,我们们家庭的小船也逐渐平稳航行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

旅行结束后,她提出想先在丽江的一家旅店打工一段时间,又说自己很难适应国内公立学校的教育,想到国际学校试试看,我们决定满足她的心愿。最终她顺利地考上了一所国际学校。这可以说是一次对我们的放手给她决择权的重大考验,所幸,我们都过关了。

2020年,疫情爆发,我们不得不居家隔离,女儿考上的国际学校只能线上教学。三人尽情享受了近3个月的美好时光。那段时间,我们在家打牌,其次是做美食和看电影,家里洋溢着欢声笑语,我们的关系亲密无间。

待到5月底疫情好转,我们开车送她去学校,我和老公在学校附近住了1晚才离开。每周五开车去接她回来过周末,虽然来回几个小时,但是只要她开心,能够走上正轨,我们也甘之如怡。到了下个学期,疫情好转后,基本就是她自己做车来回了。

国际学校更加注重个性的教育环境,让女儿如鱼得水,她参加各种喜爱的社团、参加各种比赛,各科成绩也是名列前矛,这是公立学校和现实的高考制度下给不了的自信。她如今上高二,正在为梦想努力!

四  一些建议

作为过来人,我想对正处于迷茫中的家长们说以下几点:

1、如果你们没有很好的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你最好多学习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知识,提升你作为孩子原生家庭的质量,既能提升夫妻关系,也能给孩子良好的引导,可是后天的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太重要了。

2、请一定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不抛弃不放弃,请相信科学、相信医学,相信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向上力量,他们只是需要休整、再出发;相信自己能带领家庭走出深渊,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

3、出现孩子厌学的情形,请保持冷静,多去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去做孩子的思想工作甚至逼迫孩子,就像当时愚蠢的我们一样,给孩子雪上加霜。孩子毕竟也不清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接纳现在糟糕的状况,反思存在的问题,然后去改变,这才是正确的解题方式。

4、当孩子出现问题,不是孩子个人问题,一定是这个家庭系统的问题。一定要跳出这个当局者迷的困局,多向外寻求,因为:旁观者清。自己摸索很费时费力。最好是找到专业人士帮助,比如精卫中心的好的医生、好的心理咨询师,还有互助社群。他们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案例,可以很快的帮助你找到要害并提供解决方法。

最好不要轻信亲戚朋友同事,即便他们是好意,如果他们不懂,就如同盲人摸象,还可能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另外,医生和咨询师,不一定要找最有名的,关键是和孩子的匹配程度,匹配的人谈话一两次就能感觉出来。

5、家庭的小船在狂风骤雨中飘荡,可能爸爸或妈妈都很焦虑很慌乱,一定要有一方镇定下来,作为家里的定海神针,这样才能展开自救。妈妈们或爸爸们要沉着应对,掌握好方向盘,并安抚另外两个不知所措的人,然后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同心协力驶向平稳的海面。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所以,父母一定要坚持,不能倒下,否则孩子就真难救了,当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心灵。

6、爱是一切力量源泉。我们父母很多不会爱孩子,就像我们一样,以为赢在起跑线,让孩子比同龄人优秀就是爱孩子;以为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就是爱孩子;以为一路为孩子的成长铺路就是爱孩子;以为不让孩吃垃圾食品不喝饮料就是爱孩子;以为98分还有提升空间就送去补习班是爱孩子;以为考上好高中上清华北大就是爱孩子,而忽视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好奇心、想要自由。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接纳孩子不完美的地方。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束缚,是自由,在有父母守护和托底的自由。特别是青春期,如果不给孩子作自己的自由,孩子多数就抑郁了。只有给孩子自由与快乐,她才能觉得生活有意义,然后就有了自发的前进的力量。

7、关于手机和游戏的问题。很多孩子生病以后手机不离手,沉迷游戏。这是这个时代普遍现象,不生病的大人也是手机不离手,何况是孩子。很多家长想要掌控孩子的一切时间,为此收手机,看到游戏就心情烦躁,不惜与孩子发生争执,亲子关系更加恶化。

对于这个问题,我记得生病前我管她还挺多的,不准她喝饮料,不让她吃不健康食品,不让她玩游戏,到了睡觉时间就督促她。现在反思,这些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可对孩子来说,本就生活在高压力的学业竞争环境下,一点点快乐都被剥夺了。

后来我们明白了,不就是眼睛近视吗?配眼镜也不是不行;而且多和她参加一些其他有意思的活动,不是就减少看手机的时间了吗?与其发生不愉快,倒不如一起玩,看看游戏都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像她的同学朋友一样,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父母。

我们就没有没有干涉她,后来发现她在手机上追美剧,这无形中训练了她的语感,在手机上学会了化妆,在手机上学习做美食,在手机上追星,网购。她的审美确实独到,除了自己的东西,还经常给我参考买衣服。所以,手机并非一无是处,相信孩子的自制力,也让她能通过手机了解外面的世界,提升技能。

8、关于是否休学,我觉得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症状较轻,能跟上学校进度,即使断断续续也能完成自主学习,或通过私教、网课等形式完成学业,也可以不用休学。但如果孩子症状严重,都发展到幻听幻视、自伤自杀程度,保证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学业可以放后。

还有的情况是,对抑郁症有了解的孩子已经坚持了很久,自己向父母提出看病、提出休学,说明这样的孩子有清醒的认识,可以与孩子好好谈谈休学问题,选择尊重孩子意愿。

9、药物治疗问题。就像张进老师的《渡过》中说的,药物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与心理咨询相比,能更快的缓解症状。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黄金时间不等人。所以我没有太多的犹豫,听从医生医嘱,征得孩子的同意后,大约发病1个月就用药了。家族里不少亲戚反对,我们最终说服了他们。

很多人担心副作用,担心停不下来,其实,要权衡利弊,两害相权取其轻,错过了治疗黄金时期,会使后面的治疗更加困难。

10、孩子复学后也并非一帆风顺,要及时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 ,时刻做好接孩子回来休息的准备。女孩子月经前会有情绪低落阶段,如果孩子说要回家,就请假休息或我去学校附近酒店陪她一两晚。伤病初愈,是需要扶行一段的。

最后,再唠叨几句。

中年是最苦的,孩子休学半年后,我母亲查出直肠癌,已经有肺转移,我真的是双倍痛击,一个人的时候泪水根本止不住。可生活再苦,也要饮了这杯苦酒。咬咬牙,继续前进!

现在,母亲在做化疗,病情稳定,女儿也更懂事体贴。有一次女儿抱着我说:这个礼物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妈妈无私的陪伴和付出!我的心里暖融融的,这可是在生病之前都想不到的话语啊!和爸爸的关系也有了彻底好转,做了美食都要给爸爸留着。她从学校回来,告诉我们她的同学们都非常羡慕她有个好爸爸好妈妈。

涅槃重生,苦尽甘来,我们很庆幸自己能及时学习改变,才换来如今的美好局面。

希望爸爸妈妈们,怀抱希望,及时调整,用爱与自由唤醒那种向上的力量,然后,静待花开!  


相关阅读:

休学抗郁,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经历
父母如何为孩子打造安全基地
休学数年后,我教孩子们下围棋
儿子双相六年,我找到翻过那座山的力量
直到确诊双相那天,我才知道我从未好好活过
夫妻同心,是孩子康复的良好土壤
童年阴影不是你对伴侣和孩子恶语相向的理由
关于复学,家长们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灰灰:复学,一段奇妙的旅程
郑玫:家庭如何支撑青春期孩子成长

当下:消极被动的伪接纳,打不开孩子的心结

樊瑞娟:每个人都是活生生值得关怀的人






【第02期】线上家长基础课堂

找到方向,厘清思路,少走弯路


开课时间:5月12日晚8时
每周二、四、六晚8点,共10节

点击海报或扫二维码了解详情、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