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CPI上涨动能增强,滞胀信号已现
今天,重要的经济指标、2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新鲜出炉了。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和去年同期比较,中国2022年2月份CPI同比上涨0.9%, PPI同比上涨8.8%。和上个月对比,CPI上涨0.6%,PPI上涨0.5%。PPI和CPI的剪刀差,由上个月的8.2个百分点,缩小到7.9个百分点。
有经济分析人员当天就不假思索地发表评论认为,今年全年的CPI稳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3%以内,没有问题了。这可能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从趋势看,从CPI和PPI的结构看,从俄乌冲突所导致的国际能源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看,今年维持物价的基本稳定,不是没问题,是难度很大了。
我在《虎年首月中美物价同步上升,谨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稳增长的冲击》一文中的分析结论是:“CPI上涨动能依然存在,国际大宗商品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将给中国带来输入性的通胀压力”。
从最近三周的俄乌战争局势,以及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情况,再结合我国2月份CPI和PPI的结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CPI的上涨动能在增强,国际市场能源和大宗商品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在加剧,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推动PPI和CPI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在增加,面临进一步上涨压力,其对CPI的传导压力也在逐步增强,经济滞胀的信号已经出现。
一、CPI的上涨动能在增强
我们观察物价变化的趋势,必须从细微处着眼。我们发现,CPI和PPI的环比涨幅,已经连续2个月在逐渐扩大。
CPI的环比涨幅从去年12月份的下跌0.3%,到1月份上涨0.4%,2月份在此基础上继续上涨0.6%,2月份累计比12月份上涨了1.01%。
PPI的环比涨幅,则从1月份的下降0.2%(比12月份的环比降幅1.2%收窄了1个百分点),转跌为涨,2月份环比上涨0.5%。我们要加以警惕的是,这是PPI在去年连续10个月持续以1%以上的月涨幅累计上涨10.3%之后,稍作歇息(去年11月份环比上涨0.4%、12月份环比下降1.2%、1月份环比下降0.2%)之后的再次上涨。
1月份我们对物价指数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CPI上涨动能依然存在”,经过对2月份CPI和PPI的连续观察,我们认为CPI的上涨动能已经从“依然存在”进化到“在增强”了。
二、国际市场上能源和大宗商品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在加剧
去年开始,世界经济便饱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折磨,但当时的主要原因是各国普遍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供需错配。而这一次受俄乌战争影响,上涨的不止于油气价格,还有铝、镍、小麦等大宗商品的价格。
对于这些大宗商品,俄罗斯的出口量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俄罗斯铝、镍、小麦的出口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2%、5.3%和5%。如果加上乌克兰,俄乌两国小麦出口量合计占全球出口量大约30%,玉米出口量合计占大约20%。随着乌克兰局势趋紧,黑海港口贸易遭到严重干扰,推高小麦等粮食价格。
3月9日15:30,NYMEX原油达到125.76美元/桶,半个月上涨了38.93%。伦敦铝达到3497.3、伦敦铜达到10152、伦敦锌为4106.2,分别比战前上涨了6.98%、2.57%和15.54%。均创下历史新高。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价格自俄乌爆发冲突以来,涨幅高达40%,处于14年来的。
毫无疑问,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俄乌冲突带来的最直接的经济影响,便是进一步推高了全球的通胀水平。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前天也对此发出警告,他表示,乌克兰危机对世界来说是一场“灾难”,将削弱全球经济增长。他说:“在通货膨胀上涨的情况下,乌克兰危机的出现让世界经济形势雪上加霜。”
正如人们难以预料油气价格何时下落一样,目前也难以预判大宗商品涨价驱动的通货膨胀会如何发展,因为这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乌冲突的演进。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使俄乌冲突短期内(4或5月份)可以结束,上半年被战争大幅推高的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对全年通货膨胀的推动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美欧已然面对着中、高度的通胀压力。2022年1月,欧元区CPI同比上涨5.1%,创历史新高;美国CPI则同比上涨7.5%,创1982年2月以来新高。可以合理预估,3月份以后欧元区和美国的CPI,再增加2个百分点是大概率事件。
2021年,我国进口17.37万亿产品,出口21.73万亿元产品,进出口在我国GDP中占比达34.21%,其中进口占15.2%。我们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存在如此巨大的密切联系,世界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对我们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将不可避免,并将持续加剧。
三、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推动PPI和CPI的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在增加
2022年2月份,我国CPI中的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3.9%和26.3%,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涨幅达到23.4%,连续10个月保持20%以上的涨幅。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环比分别上涨6.2%、6.7%和1.3%。
从PPI看,受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明显。比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45.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41.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30.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0.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8.5%。
至关重要的是,上游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势头还在继续扩大。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5%。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行,其中石油开采价格上涨13.5%,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上涨6.5%,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价格上涨2.9%。受国际因素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0%。煤炭价格继续回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0.9%。
俄乌战争一定将明显推高我国的PPI。无需预估,我们就可以看到,3月份-6月份的PPI,在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传导下,同比涨幅将重新站到2位数之上。
全球通胀高企对中国形成输入性通胀风险, PPI在高位情况下向下游传导对CPI的影响力也会加大。如果价格从生产端向消费端传导,再叠加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形成共振,定会对CPI形成较大的上涨压力。
四、经济滞胀的信号已经出现
所谓“滞胀”,即停滞性通货膨胀。简单地说就是物价大幅度上涨,但经济停滞不前。或者说,物价上涨的幅度,远高于经济增长的幅度。
从历史发展来看,“滞胀”其实是一种特殊的阶段,这还得从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上图)说起。60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高失业率总是伴随低通胀率,即通胀率与失业率是负相关的,而这种关系就是菲利普斯曲线。但到了50年前,全球发生经济危机,失业人数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主要西方国家的通胀率更是高达两位数。由此,“滞胀”在人们心中便留下了抹不去的烙印。
在滞胀环境下,物价上涨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时推高生产成本。对于生产者而言,经济不景气产品不好卖,成本再升高,生产的意愿就会大幅减少,从而导致失业率进一步上升,整个经济呈现衰退的趋势。
经过我们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今年以来,不仅蔬菜在涨价,建材在涨价,石油天然气在涨价,就连坚果零食、植物油、面条、豆瓣酱都在涨价,与此同时,大家的工资并没有增加。过去3个月,光在食品领域就有44家中大型企业宣布涨价,其中包括陈克明面条、海天酱油、银鹭八宝粥、乌江榨菜这些头部品牌,涨幅在3%-10%,肉眼可见的通货膨胀。
但从经济的角度看,我们发现《出口已现明显减速信号,宏观经济压力倍增》,《信号已现:因中美利差缩小预期,海外资金开始悄悄撤离》。我们身边的很多企业都困难重重,裁员降薪的公司也越来越多,感觉今年宏观经济增长的压力非常之大。
这种物价预期将明显上涨,但是经济并不景气,收入很难增加,甚至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失业风险或者被灵活就业的风险,这种现象,已经非常切合经济学里 “经济滞胀”的定义了。
滞胀周期中,切忌投资。投资者可以采用杠铃策略,持有自由现金流和股息较高的低估值股票,以及黄金、美元等避险资产。
目前,滞胀的现象还未准确出现,但滞胀的苗头和信号,已经初露端倪,并存在逐渐清晰的趋势。值得大家警惕!
推荐阅读:
历史文章回顾:
【作者:国证大数据 徐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