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研了560万家庭后,我们接近了孩子择业的真相

卷卷兔 谷雨星球 2022-11-22

这是谷雨星球第94篇原创

谷雨升学规划中心 谷雨天赋成长学院

上大学时,学校有个“少年股神”学弟,他从小就和父亲一起炒股,大二时就开课传授自己的投资秘籍,校内学长姐甚至连周边居民都来上课。

果不其然,他现在成为了知名创业公司的先锋。

而教师子女出身的学生的我,顶级名校最好专业毕业后,命运之轮推动下我选择回到教育行业。

■谷歌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均出生于计算机世家,父亲都是大学计算机教授,从小就接触了电脑和编程,成为斯坦福大学的校友。

与其说教育影响我们的命运,不如说是毕业后的职业选择。

在高考后填报专业,毕业生求职严峻的当下,父母做什么会影响了孩子未来职业发展这一关乎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呢?

子承父业的科学依据

「教育拼爹」的真相,我从海量论文里找到了答案里,我们提到,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学历水平、社会阶层、职业地位和收入水平)与孩子成绩基本呈现正相关。

最近高考发榜,很多自媒体蹲守在清北门口采访了在读学生询问家庭背景,绝大多数受访学生国企、工程师、教师等家庭,也证实了这一点。
■成绩与父母职业的关联图。

而在成绩之外,就业也有「拼爹妈」一说。

2016年,Facebook Research团队对比研究、配对分析起网站上560万个英语国家用户数据,发现职业选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遗传”。

■父子职业选择关联图


■母女职业选择关联图

研究团队先将数据分为了通行的「父子」和「母女」职业选择影响,连线越粗,表示选择同一职业的可能性越大。如父亲曾在军队服役,孩子参军的几率比普通家庭要高出5倍。

同样,护士母亲培养出护士女儿的概率是8.5%,高出平均值4倍;而做行政工作的母亲,其女儿从事办公室行政的概率则有20%,高出平均值2倍。 

而异性父母和孩子之间职业「遗传」的概率,也高出平均值。

如科学家父亲培养出科学家女儿的概率,比其他职业的父亲高出3.9倍;而从事法律职业的母亲,儿子从事相同行业的概率比平均值高出6.6倍。 

■异性父母与孩子职业遗传的概率


研究团队还研究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共享同样的父母和生活环境的兄妹姐妹之间职业选择是否会相互影响?

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团队也比较了237万个性别相同、相差两岁以内兄弟姐妹的职业信息,最终发现,15%的手足会选择同样的职业,双胞胎选择同样职业的概率比高达24.7%。而在样本池中,任何两个相同性别、同龄陌生人选择相同职业的概率是8.6%。 

谷歌创始人 Larry Page的哥哥Carl,也是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


这些倍数和概率看起来不低,但放到实际生活中,具体的数量其实还是比较少的。比如,从事农业、渔业、林业的父亲中,只有3%的儿子继续留在这个行业,但这些儿子从事农林渔业的概率,依然比其他职业出身的孩子高出7.6倍。

此外,在收入上, 父母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研究者们发现家长每年收入多10%,孩子未来职场收入增加2%,而且父母学历和阶层地位,被证明与孩子的高学历、高职位有最强相关性。

■作者Susan E Mayer论文


许多中高产家长「鸡娃」的担心就是下一代不如自己。

但若不遇上巨大的时代风波,或下一代会与上一代从事阶层相当,甚至行业相似的职位,「阶层下滑」也没那么容易。

父母学历和阶层地位,被证明与孩子的高学历、高职位有强相关性,孩子最终教育成就的30%,是通过社会经济背景对孩子认知提升来实现的。 

遗传的职业态度

那如果我不是从事这个行业的,该如何培养孩子在该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呢?

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家Wayne Baker教授的研究,无论孩子是否与父母身处同一行业,无论性格如何不同,两者的事业价值观都会非常相似。
孩子的大脑里有一个永不停歇的照相机,他们会把父母的语言、行为、态度一一记录,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自我认同,并逐步成为自己的人生准则。

■热爱工作也是因为要找到自己擅长的工作,这代孩子有更多的探索空间。强推这本书,涵盖不同的专业适合不同特质的学生,文末加二维码领取。


常有朋友说,怎么我到了中年,完全活成了我最不想变成的爸妈的样子,动作神态语气和选择大抵都差不多。
这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东西,跳脱出原生家庭的影响,常常要耗费比我们想象得长得多的时间。

当我们为人父母后,我们和爸妈、孩子互为镜子,对待工作的认真上进,言传身教的人生态度,才可能是普通家庭「逆袭」的可能。

举个例子,一条视频曾将某科技公司股价推高5个亿,年仅20岁出头的B站顶流何同学背后,就站在一对喜欢拍摄,热爱生活,陪着孩子瞎折腾的普通电力局员工父母。
何爸爸喜欢拍摄,家里一抽屉里都是录像带。儿子受之感染喜欢上了拍视频,哪怕更新一条视频要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也甘之如饴。

■B站UP主何同学采访了苹果总裁

他说自己需要一个完全没有光的空间,何爸爸就一张张把黑色的卡纸贴在墙上,他们并不知道孩子在折腾什么,纯属爸爸本身在工作中也热爱探索和折腾。


Baker教授把工作态度可以分为三类:工作导向(job-oriented)、事业导向(career-oriented)和使命导向(calling-oriented)。 

其中,工作导向的人,仅仅把工作当作糊口的工具,朝九晚五只为一份薪水,而且缺乏内在动力,也不主动进行能力提升。

事业导向的人,则比工作导向的人多一些内在驱动。工作就是为了提升自己、获取满足,他们可能更加注重自我成长和成功,更加在意回报,却不太关心集体成就。

使命导向的人则把工作看作个人充实、自我实现的过程,在事业中有更高满足感和幸福感,充满热情、精力充沛,并相信对世界有正向影响。不管收入多少,总是积极乐观,坚韧不拔,尽可能提升自己。

工作态度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在不同组织内,不同工作态度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并在言传身教中影响着孩子。


我曾经采访一位在企业里担任高管教练的妈妈,她发现员工在企业状态怎么样,家里的孩子往往也差不多,员工在跟公司拖拖拉拉,一定会抱怨孩子在家也磨洋工,混时间。

员工对孩子的评价,与领导对这位员工妈妈的评价,简直一模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鸡娃不如鸡自己」的原因。

过了极需高质量陪伴的婴幼儿期后,亲子互动对于孩子们的社会化非常重要,一旦某种信念或价值观形成,就会较为稳定地延续到成年阶段,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对工作的热爱和幸福,人有一份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一件激动人心、让人幸福的事情。

哪怕我们收入不高,孩子也会继承父母积极的职业态度,并有强烈的意愿开拓自己的事业。

第一位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中国大陆籍学生何江,他出身湖南乡村,父母清贫且非常看重知识的力量,给了他无尽的鼓励。


倘若父母经常抱怨如何讨厌自己的工作,却不进行任何改变,也不进行任何提升,只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很可能会把工作看作一项负担。

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长期来看,大概率孩子学习提不起劲儿,做事磨洋工。

性别意识与求职

父母平时对孩子的职业价值观传递,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性别分工,也会影响孩子的职业定位。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研究发现,家里有一个职场妈妈,孩子就更容易成为高学历、高收入者。职场妈妈的女儿,更有可能拥有自己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心更强,收入可能更高,也有更大几率担任管理职位。

 北京大学2021年本科生毕业工作领域。

而且亲子关系越亲密,孩子越有可能追随父母的引导。


而职场妈妈的儿子,更可能尊重女性、关心家人、分担育儿和家务事宜。 

相比之下,全职妈妈的女儿,对性别的态度容易更加保守传统,更可能支持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对于自己的定位,也更多是“应该在家相夫教子,而不是在职场探索自我”。

我自己曾也是一名全职妈妈,全职妈妈是一份可能比工作还要累人的职业。

在我看来,孩子建立何种性别观,跟全职妈妈身份无关,更重要的是看妈妈怎样定义自己的身份,给孩子传递怎么样的价值观,以及家庭其他成员对于全职妈妈这份工作的尊重程度。 


另外,父母从孩子很小时给他们玩的玩具,也会影响孩子在未来职场的自我定位。 

早有学者说如果长期给女孩玩芭比娃娃,给男孩玩乐高玩具,就很可能强化他们“女孩貌美如花、照料他人,男孩赚钱养家、解决问题”的思维观念。 

父母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一样影响孩子的职业选择、自我定位,以及对婚姻、家庭的期待。 

“Teach girls to code, teach boys to care”(教女孩学习电脑编程,教男孩学会照顾他人),就是这个道理。

女工程师、女程序员值得被称赞,男护士、全职爸爸也应得到尊重。世界那么大,男孩女孩都应该去勇敢探索自己的事业边界,而不要被父母传递的传统观念束缚住脚步。 

超喜欢的一部电影《隐藏人物》,讲述了三位在种族隔离时代为NASA做出巨大贡献的黑人女性。


我忽然想起,在我孩子小的时候,我每次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工作时,宝宝也会拿着一个玩具键盘,坐在我身旁装模作样地“工作”,还一边在嘴里嘟囔“查资料、写文章”。

当我问他以后要做什么时,他会说“像妈妈一样工作”。现在他认为工作仅仅是在电脑上敲键盘,但至少他眼里的“工作”是一件让人快乐、给人满足感的事情,而不是负担沉重的糟心事。

最后,我总结三点建议:

  • 鼓励孩子追求更广阔的人生选择,不在选玩具,选读书和日常生活中标签化性别意识和职业的关系。

  • 从小可以对孩子进行相关的职业熏陶,如家长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是什么,这非常有利于孩子习得职场所需的软硬技能。


  • 无论收入如何,不要频繁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工作、上司和同事,尽可能让孩子看到你对本职的尽责,对自己所追求的工作(不管全是还是兼职)的热爱,以及对自我提升做出的努力。


谷雨天赋成长学院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但是天赋决定的从不是职业的方向,而是如何善用自己的天赋在同一种职业里,用不同的方式获得成功。

谷雨独家老师Joshua,以色列精神分析学硕士,帮无数孩子挖掘自己的天赋的他,坚信只要我们用对方法,就能激活内驱力,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才能逐步利用好自己的天赋,在职业上获得成功和幸福。

如何找到孩子的天赋?
如何激活孩子的内驱力?
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扫码领取原价399的内驱力激活工作坊
预约下一期免费公益讲座
还有《麻省理工学生独家采访笔记》赠送



我们是谁
在越发嘈杂的信息时代下,父母的认知是孩子的天花板。我们愿做一股清流,不做迎合流量的焦虑内容,而是以#100个中产妈妈的故事、#8090教书匠、#星球上的00后等原创过来人真心话、#数据报告和前沿教育理论来认知力和思辨力。
同时,设有谷雨升学规划中心和谷雨天赋成长学院,与靠谱、专业的好老师合作,落地独家好项目,为孩子们提供刚需解决方案。中产妈妈不焦虑,孩子才能有志趣。


相关阅读

#本周活动

「100个星球上的00后第15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