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公司CEO俩娃爸:从内行人角度聊聊如何「正确」玩游戏,防沉迷?
■Cocos平台应用非常广。
「封锁」
比如:
健身的游戏化:如《健身环大冒险》成为疫情宅家时期的硬通货;微信上每日步数社交排名竞争机制,使得多少人为此每天硬刚1万步?
教育的游戏化:拆碎到每个行为点的快速积分奖励和兑换奖励,甚至加入盲盒抽奖机制;
慈善公益的游戏化:比如《蚂蚁森林》的游戏机制,最后落实为现实世界里种下的一棵棵实体树木,荒漠变绿洲;
智慧城市的游戏化:之前需要纸笔精确计算的工作,现在可以和玩模拟城市一样,先在1:1的数字仿真世界里提前做设计推演,再根据仿真结果来辅助决策。
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是需要对小孩接触的书籍影视进行选择和引导,对游戏也是一样。
在引导之前,我们管控的第一步,就是限制小孩玩游戏的品类和时间。
我们先说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如何用技术手段禁掉所有接触游戏的渠道,封掉所有手机/平板游戏、小游戏、网页游戏。
我对苹果系统和腾讯系的游戏比较熟悉,就以这两个为例。
一、用操作系统设置
比如手机/平板游戏:苹果系统(iPhone, iPad)里头,有个限制下载 APP 的功能,在「设置 -> 屏幕使用时间 -> 内容和隐私访问限制」,把「iTunes Store 与 AppStore 购买项目」,然后把「安装 App」、「删除 App」、「App 内购买项目」全部设置为「不允许」。
完成以上设置之后,只要小孩不知道这个「屏幕使用时间密码」,他就无法下载和删除 APP 了,当然就包括了所有游戏。
我强烈建议给小孩单独一个手机号,以此申请单独的微信和QQ号,最好也给小孩一台平板电脑。
安卓平板和二手 iPad 其实都很便宜,和小孩混用家长手机导致的游戏沉迷相比,这个成本其实是值得投入的。
从 AppStore/应用商店里下载的游戏,行业内称为「手机原生游戏」,但还有另外一种品类叫「小游戏」,主要就是从微信和 QQ 内系统。
家长可以在微信里搜索「成长守护平台」这个公众号,点左下角「管孩子游戏」,进入「腾讯成长守护」小程序,设置孩子的游戏时间限制。其他游戏厂商也有类似的规则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
这招适用于禁玩苹果/安卓上的所有腾讯系游戏,但苹果系统的游戏在上文已经用系统级别封住了,所以只是用这步来防止孩子玩微信/QQ 小游戏而已。
上面教的是如何全禁,但实际操作时可以先留下几款你允许孩子玩的游戏、再去屏蔽下载新APP;以及设置为每天什么时间段可以玩多久的游戏。
这里不论是我个人或者是腾讯的建议,都是事先和孩子做好沟通之后,再做游戏时间的限制,不要操作得太粗暴。
我身边朋友的小孩很多到了初中高中叛逆期,光堵就彻底没用了。
别说上面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手段了,有父母直接粗暴地把家里网络停止付费断网 + 把孩子的电话卡注销了,那个大孩子就真是一哭二闹三离家出走的,真是非常危险。咱们不要搞这种极限高危操作。
从大禹治水的年代,国人的智慧就知道「堵不如疏」了,咱们要安排一些出口给孩子。
■游戏专业人员告诉你为什么游戏令人沉迷,视频领取下拉文末
「疏通」
既然游戏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存在的客观事实,而且我自己也爱玩,为什么不能引导孩子正确地玩游戏、选择更好的游戏呢?
在孩子碰到游戏的初期立即施加干预,建立良好的游戏品味,这也是一种预防。
第二个维度上,游戏分不同种类。
解谜类:比如经典的《纪念碑谷》、《小鳄鱼爱洗澡》,《塞尔达:荒野之息》也能算作解谜游戏; 模拟类:是我最推荐的,比如《戴森球计划》、《城市:天际线》、《胡闹厨房》; 策略类:比如即时制的《星际争霸》系列、回合制的《文明6》《全面战争:三国》《三国志》系列; 体育类:比如《健身环大冒险》。
以上我推荐的这些,都是适合孩子们玩的游戏,当然大人也会玩得不亦乐乎。
2、玩好游戏,让孩子站在社交鄙视链的顶端
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要忽视小孩在班级里现实社交的压力。人类是群居动物,本质上是「通过别人怎么看我,来产生自我认知」。
如果小孩不玩班级里的流行游戏,不论是线下的卡牌搜集、还是线上的电子游戏,甚至是可以互加好友的电话手表,那么小孩就很容易被边缘化。
我们在承认这个客观事实存在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步讨论:如何使孩子站在班级游戏社交圈的鄙视链顶端,但又不沉迷游戏?
我前面提到的《纪念碑谷》是我两个小孩在幼儿园阶段的游戏启蒙入门,然后很快开始玩沙盒类《我的世界》。
当他们学会一点儿红石电路的皮毛时,就足以傲视全班了——当然这还不够,你需要鼓励他们往鄙视链的更高层攀爬,当他们在小学低段会玩《戴森球计划》和《文明6》的时候,甚至可以傲视全年段了。
A:你没玩王者荣耀和吃鸡吗?
B:那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砍砍砍哒哒哒,每局都一样的啊。
A:我韩信玩得很厉害!
B:切,这有什么,我爸武则天练满,还到王者了,他都不玩了。你玩过《我的世界》吗?
A:当然玩过啊!我们一起打僵尸吧!
B:打僵尸太慢了,你看这是我和弟弟一起盖的房子,你看我这个门是自动的、这个种田是自动的,这里僵尸会自动被水冲下来摔死,我站在这里就会自动升级啦!我去拿红石电路的书给你看吧,我们一起盖?
A:…… 你还有其他游戏吗?
B:有啊,你看这个《文明6》,我都造出航母来了,我们去打其他国家吧!
A:…… 这是什么啊,好复杂!
神兽:爸爸,什么是文化胜利?为什么我打一半,电脑就文化胜利了?
神兽:爸爸,为什么有的角色我打不了,比如这个「传教士」是什么?
神兽:爸爸,什么叫宗教啊?东正教、佛教、伊斯兰教都是什么啊?
神兽:爸爸,什么叫外交胜利啊?联合国是什么?
神兽:爸爸,电脑科技胜利了是怎么回事啊?
神兽:爸爸,我要招圣女贞德还是伽利略啊,资源只够招一个啊?
我为了解释清楚什么叫「宗教」,承诺假期带他去南普陀寺和新街礼拜堂参观,全程经历诵经和礼拜仪式,结果因为疫情影响到现在还未实现。
1
快速反馈奖励机制
游戏和短视频的快速反馈奖励机制,其实是对无聊现实生活一个很大的补充。看书、学习、健身,都是这种恨不得以月为单位的长反馈周期,所以很难沉迷其中。
别说小孩了,大人在学历教育完成之后,还能坚持每年看10本书、每周中高强度健身1~2次的也是凤毛麟角,这是人性使然。
最容易的方式就是,一边在小孩玩游戏的时候狂喷「你怎么这么笨啊,这关都过不去,太菜了」,一边在小孩学习的时候疯狂彩虹屁「你好聪明啊,这么难的题目都能解出来」。
早年儿子和我一起打农药的时候,我就会刻意不断鄙视他:你怎么又死了,你不懂得跑嘛?你送什么人头啊,菜!你的大招呢不懂得开么,笨!你这么笨没有天赋我是教不会了,带不动啊。初阶的成就感被我直接斩断了,他现在自然不会有任何动力去打农药。
相反地,在球场上我会刻意鼓励他,哎哟好球,这个位置我跑不到啊,又被你弄死了,就你丫最鸡贼!他就非常得意。当然我是在应对他轻度沉迷的阶段立刻挽回了。
这招很土,但是在初期有效 ——
也就是在父母说话还管用的时候有效,仅限小学五年级之前。五年级之后进入第二个叛逆期,小孩就更听身边同学朋友的了。
■《我的世界》里,我和儿子花一晚上盖的房子,立体空间感就这么培养。
2
社交沉迷陷阱
因为工作需要,我经常会进入很多游戏进行体验,我自己的工作重点是看看游戏内容里在计算机图形学上达到何等渲染效果、用了哪些新技术,然后就卸载走人。我需要谨防自己在一个游戏内沉迷。
常用的防沉迷方式就是:游戏内不加好友、不加公会,避免被游戏社交关系拖累。
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很难能很清醒地做到这一点并自我控制。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玩单机游戏。不论是 PC Steam,还是 PlayStation / Xbox,或者手机付费榜,都有很多单机游戏可以让孩子们玩到开心、又避免陷入社交沉迷。
■《游戏改变教育》,创新教育在设置上与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年前我有个朋友的小孩,高中阶段重度沉迷于某 MOBA 竞技类游戏,逃学旷课,家长在粗暴断网和没收手机之后小孩觅死寻活的,家长求助于我。
我给出了个很简单的方式:
他不是段位50星嘛,暑假送去电竞基地,认真训练尝试做个职业电竞选手吧,了解一下什么叫职业化!家长一开始还完全不理解,但是把小孩送过去几天之后就知道问题已经解决了。
■对这代孩子来说,电竞是他们的“女排精神”,难度不亚于竞技体育,淘汰率99%。
送过去第一周还没结束,孩子就哭着打电话说,妈妈我要回家,我再也不玩游戏了。我朋友很开心地打电话给我,搞定了,谢谢你啊。
我说别,让他呆满2个月才能出来,教育更深刻些。
他呆满2个月后出来是什么情况呢?一是考上了上海交大,二是我有次实在无聊问他要不要一起开一局,带我上分呗,他立刻拒绝了:哥我再也不想玩了,打死也不玩了。
这事情的原理,还是在于「正向反馈」。
一个学生如果考试总是得优、老师表扬,那么就会进入这种正反馈循环里,能从学习中得到成就感,于是更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电子游戏之外,其实也还有很多种玩法「让孩子脱离游戏沉迷」。
虽然我不知道「如何让孩子沉迷学习」,但对于「脱离游戏沉迷」我是有招的,很容易,就是找到相应的替代品。
我目前找到的、并且最有效的替代品,是快速得分的球类运动,比如羽毛球、乒乓球。而且最好是除开三大球那种需要整个团队配齐的,这样组织起来更为容易。
比如大儿子7岁起爱上羽毛球,目前水平不是市里顶尖,但也还算同龄人里的中上游。打球已经是他排在吃饭睡觉打电动之上的最高优先级。
羽毛球和电子游戏机制类似,1秒挥出一刀(一拍)知道自己是失误/正常/暴击,30秒~1分钟内必然有1分的胜负得失(杀怪),15分钟内必然结束掉21分的一局,一般40分钟内就能打完3局2胜的一场比赛。
这种就是快速反馈奖励机制,和游戏没什么两样了。
我见过一些沉迷游戏的孩子,其实是有篮球足球之类的爱好,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出门去打球运动,也是一种替代。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达成这种「快速反馈奖励机制」,并且有一定「社交沉迷」的活动,大家可以多挖掘,有好用的在文末留言。
沉迷是种心流状态,很多家长说孩子没有专注力,但咱们看打游戏时这个专注力可不要太强。
其实觉得不论大人小孩,都没必要去对抗体内原始的娱乐需求。
成年人做不到996工作学习不娱乐,却要求孩子们做到,这根本不现实。孩子真走到了网瘾这一步,家长们也先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但同样是玩,要让孩子理解电子游戏只是娱乐方式的一种,我们也可以去玩体育玩户外;而在电子游戏里,我们可以选择更健康地玩、更高级地玩。
而且,抱着正确的态度对待游戏,孩子未来说不定有兴趣进入热门游戏行业工作,年薪百万可不少。
■心流的流动过程,获取完整版视频,请下拉文末获取。
*本文首发自Cocos公众号平台,原文链接👉观点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