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城市基本单元营建的行动逻辑与路径|之江策
导
读
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深入实施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推进行动,全域推进乡村新社区建设,需要在未来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对焦行动逻辑与建设路径。浙江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问需于民、服务于民,特别关注“一老一小”需求,着力“一统三化九场景” 进行迭代升级,积极利用项目优势进行有效实践,积极探索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未来社区建设联动推进机制,优化共同富裕基本单元系统架构图,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研究通过梳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分析基本单元提出的背景与发展脉络,根据未来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有城市老旧社区改造升级中的问题,从公共空间与服务、社区文化、资源链接、多方协同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总结营建模式,对浙江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正 文
-约6000字-
01
共同富裕基本单元的历史逻辑
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财富观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深刻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可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为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西方语境中,很少出现“共同富裕”的学术词汇,仅有一些接近于“共同富裕”的概念例如“福利国家”、“共享繁荣”等。但是,从西方看东方,从寰宇全球看中国的发展,今日提出的“共同富裕”既继承了人类社会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也合理吸收了西方公共治理及社会保障的精髓,但无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内涵指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1979年,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成为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发展的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而消除绝对贫困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中国社会已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阶段。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开创性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共同富裕、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的赶考之路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特别是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共同富裕问题,标志着共同富裕理论的新发展新境界。
202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紧扣推动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围绕构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将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构建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等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核心议程。浙江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通过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将基本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推动共同富裕的评价考核体系等,作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核心内容。
根据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省委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和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浙江省将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作为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两大载体,要以未来社区理念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推动城镇老旧小区需改尽改,着力打造多功能、复合型、亲民化的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现代化生活的美好家园。浙江省域推进城镇未来社区建设,深入实施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推进行动,以未来社区理念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打造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综合体”。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是承载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载体,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浙江省正处于开启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性,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是“美好家园”的浙江探索。
浙江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承担着重要示范改革任务,即先行先试、做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浙江努力探索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举措,通过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探索共同富裕场景集成落地路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应有之意。
02
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的理论逻辑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与奋斗目标,在新时代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着新的目标与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35年目标和2050年目标中,都鲜明地体现了改善人民生活、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是,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享有幸福美好生活。因此,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把握好发展与共享之间的关系,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这些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创造经验,不仅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全国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的开拓也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同时,社区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与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载体,也具备新的发展需求。共同富裕背景下,社区生活圈的发展要求包括全域均等、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三点。首先,共同富裕是全域富裕,社区生活圈建设需要将重点向建设缺失、发展滞后、品质较低的地区倾斜,向相对弱势群体倾斜。第二,共同富裕是人的富裕,社区生活圈的建设目标不仅是物质环境的提升和设施数量的增长,更应该是人人需求满足的富裕和实际使用体验的满意。第三,共同富裕是共建共富,需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才能有效实现社会事业共同进步、人民生活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背景下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由实际需求出发,向制度完善、社会机制、文化环境、弱势群体、智慧提升等重点方向倾斜。
03
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的实践逻辑
现代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场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治理,倡导进行城乡社区治理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与造福城乡居民。在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将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概括为“六大能力”,即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增强社区依法办事能力、提升社区矛盾预防化解能力、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从根本上来说,这六大能力是以“参与”和“服务”为核心,辅之以社区文化、依法办事、矛盾化解、信息应用,构成了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的“实践能力体系”。 而未来社区建设的基本使命,就是通过营造社区的各种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和制度环境来满足广大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字化和场景化是共同富裕基本单元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未来社区的建设中,完整机制是有序运营的前提,社区文化是其归属感来源,数字治理是社区历久弥新的发动机,而多主体参与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发布了《全球老年友好城市指南》,指南中提出,老年友好社区的建设涉及八个核心领域:户外空间和建筑、交通、住房、社会参与、尊重和社会包容、市民参与和就业、沟通和信息、社区支持和健康服务。而积极老龄化文化理念下的未来社区,除了需要包含提供支持老年人尽可能维持身体机能、认知功能和现有生活状态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照料服务之外,必然也应包括促进个人发展性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的机会。而互联网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充分调查并获取社区事务或社区问题的相关信息,通过清单制以条目的方式将所有的社区治理事项列举出来。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颠覆了人们以往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方式,穿越了社区中各家各户相对封闭的障碍,为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便捷的沟通平台。并且,构建跨域、集成、开放的社区网络平台,将所有职能部门中与社区相关的数据整合到社区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也可以避免社区数据的重复调查的同时,提升社区事务管理的效率。 因此,数字治理也必将是今后未来社区建设的趋势之一。
新时代背景下,未来社区的建设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如缺乏统一规划,建设难以贯彻落实、社区资源有限,运营能力有所欠缺、主体定位模糊、现有机制仍需改革、城乡差异明显,整体质量难以保证等。在这样的现有环境下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技术标准的制定、加大资源投入,提升社区运营能力、调整政社关系、激活多元主体角色,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补齐社区发展短板,推动城乡社区互动,以实现全国各地基本单元的共建、共治、共享。
04
城市老旧社区在基本单元建设中的挑战
未来社区建设的关键是切实解决社区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关键要解决好突破与创新的问题。浙江省将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作为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两大载体,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要以未来社区理念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推动城镇老旧小区需改尽改。因此,应当理解三化九场景提出的初衷是由社区存在的问题与居民需求发展而来,明确与聚焦未来社区建设的意义,在社区原有基础上挖掘与延展更多内容。
对于老旧社区来说,因原有的设计理念原因,楼宇间距较窄,房屋布局较为紧凑,公共空间本就不足。而社区居民群体占比较大的老年人对于看病配药、休闲活动、卫生清洁服务需求较大,同时,新就业形态的流动人口,社区中青年对于小区治安、停车管理、快递收取、房屋中介信息等问题也比较关注。因此,如何在现有的空间基础上开拓出更多的公共资源,解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是城市基本单元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次,对于文史底蕴丰厚或具备新兴文化的社区,如何传承社区的文化篇章,精准打造社区文化品牌,提升社区居民文化归属,使社区文化具备更好的推广模式,是不断深化精神内核,促使文化历久弥新的行动难题。同时,在社区中,居民往往是自身利益的代表,而对承担社区建设责任缺乏积极性。这种传统社会形态下“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导致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往往难以有机结合。居民参与不足、基层社区组织精力分散,导致治理碎片化,社区的总体营造尚未形成,缺乏自治协商的有效机制,潜在矛盾影响社区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因此,社区,尤其是面向未来的基本单元在营建过程中体制机制的确立尤为重要。在数字化应用方面,由于城市的智慧建设与老旧社区之间存在一定脱节,老旧社区在基本单元在数字治理方面仍有待提升。例如,在政府对社区管理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处理时,往往需要依赖传统人力入驻的方式来监控收集信息,难以保证信息时效性。在面对居民医养康养、休闲、清洁等需求,如何顺应数字化时代快速迭代趋势,落实实体和应用建设,开拓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服务居民更加便捷地选社区配套服务,也是其在未来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总之,老旧社区在与未来社区接轨参与共同富裕基本的单元建设中,要根据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整合有限的物理空间,优化管理服务模式,促进居民社区参与,积极营造社区文化,以社区居民的“全周期”需求和“现实性”问题为导向,结合未来社区规划,在党建党员的带动引领下,通过多方协同、居民自治、资源整合、多元赋能的机制,不断创新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新格局。
05
基本单元建设的行动逻辑与发展路径
第一,以社区需求为基,促进公共空间与服务优质共享。社区人口结构和居民需求具备差异性。在社区承载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需求的情况下,积极开拓物理空间,并在其中适当拓展和利用网络空间来增强有限物理空间中的使用率,从而提升未来社区的承载能力。聚焦社区集中需求,优化人居环境,打造优质公共空间服务共享,给予居民便捷安全的社区环境。聚焦群体,根据老年群体医养康养、适老化环境等需求,构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性养老与社区互助性养老。根据托幼、青少年教育等需求,打造好社区教育空间,有效弥补社区居民上下班之间的教育空缺。引进志愿服务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服务社区,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第二,以社区文化为辅,推动物质精神协同发展。明确未来社区不仅作为一个物理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具备自身文化与精神的邻里共同体。社区文化的营造既要符合社会文化领域的主流意识形态,突出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念,同时也要努力符合不同社区居民的文化特色。因此,促进不同文化理念的融合,还需要政府政策、社区平台、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之间的协调努力,以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的示范作用。因此,以社区文化为辅,通过党建引领,开辟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文化空间,设置文化宣传栏。结合社区物业或者自行开展党建活动及各类文化活动,建立红色文化品牌。通过各类活动形式,与不同居民群体沟通交流,增进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推动社区物质精神同步发展。
第三,加大内外资源链接,提升社区运营能力。未来社区建设是一个综合多种功能、内容庞杂的项目建设,需要政府力量的推动和统筹考量以及社区自身内外资源的协调,从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系统推进。聚合多方人力资源,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中的人力资源,以及社区中的党员、社区干部、网格员、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居民等,形成社区人力资源库,便于根据居民需求和社区治理需要,动态、灵活、精准地调配服务力量。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社区服务人才,在街道、社区等不同层面开展区域化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社工人才的专业性作用。加大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力度,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提升其知识技能水平。同时,加大财政对未来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拓宽资金获取渠道,并建立相应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评价机制。推动社区内实体与应用建设,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提升社区运营能力。
第四,激活多元主体作用,助力基本单元共治。发挥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与积极性,既有利于社区治理的顺利开展,也有助于强化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与社区归属感,从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要畅通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针对不同居民的需求层次明确供给主体与方式,推进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改变传统社区由政府主导、物业服务、社区管理的单一治理模式,转向融合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慈善团体、社区、居民自治的集成化治理,发挥多元主体在治理中的协同力量。最后,以居民满意度为评估指标,根据社区需求建立指标体系,助力衡量治理效能,进而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加快应用数字治理,赋能社区治理创新。顺应智慧场景迭代趋势,加快社区数字空间打造,依托数字化的综合服务集成供给,以居民需求为核心,落实数字实体建设和应用建设,建设社区综合智慧服务平台。围绕社区管理、政务、服务、安全等核心事项,聚焦社区治理精细化目标和居民需求,下沉数据资源,缓解社区工作者重复性劳动,提升工作效率。在现有网格基础上,构建起终端采集、中心共享、平台联动、后台管理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加强平台管理建设,强化智能服务和动态监督,汇同多元主体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优化社区内部管理流程,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和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人民出版社,2012.
[2] 胡鞍钢,周绍杰.2035中国:迈向共同富裕[J/OL].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2[2021-11-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558.g.20211123.0845.004.html.
[3]袁家军,李中文,江南.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N]. 人民日报,2021-07-09(005).DOI:10.28655/n.cnki.nrmrb.2021.007150.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2021年5月20日。
[5]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21年7月19日。
[6] 李实,马高明,詹鹏. 共同富裕的基层模式[N]. 社会科学报,2021-10-14(002).
[7] 王蔚炫.共同富裕背景下宁波社区生活圈发展对策研究——以三江片为例[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1(10):25-27.
[8] 唐明凤,吴亚芳.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韧性社区建设与治理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1(01):96-1
[9] 原珂.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思路[J].理论探索,2021(03):16-22.03.
[10] 邹永华,陈紫微.未来社区建设的理论探索[J].治理研究,2021,37(03):95-103.
[11] 张佳安.社区能力建设视角下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路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06):107-119.
[12] 周红云.社区治理共同体:互联网支撑下建设机理与治理模式创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09):199-205.
[13] 曹海军,侯甜甜.新时代背景下智慧社区建设:价值、逻辑与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21(02):1-7.
▲上下滑动查看
作者:高燕、盖艺伟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课题名称:
学术贡献:
建设现代社区建设是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突破口,是推进社会建设的有形载体。本研究紧扣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基本单元这一重点工作,围绕城市老旧社区“一老一小”,对基本单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研究梳理,总结归纳了杭州在基本单元建设中,老旧社区改造提升面临的新旧交替、观念交锋、空间整合、技术升级、功能迭代、组织变革等创新做法与经验模式。研究侧重于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体制、管理和服务堵点和基层组织体系,关注社区减负工作,对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从公共空间与服务、社区文化、资源链接、多方协同和数字化建设等营建模式,对浙江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往期回顾-
投稿邮箱:zhijiangce@163.com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