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如何建设科技文化强省?|之江策

唐雯 之江策 2023-03-14

  //  

-  导   读  -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而优秀的科技文化是科技创新得以萌发的土壤和所必须的氛围。所谓科技文化,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而创造的优秀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具体包括理念层、制度与规范层和器物层三个层面。2020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浙江省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计划(2020-2025)》,正式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设成科技文化强省”。

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科技文化强省呢?因为浙江建设科技强省、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科技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浙江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繁荣的当代文化发展,为科技文化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科技文化省建设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对区域文化软实力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

浙江科技文化省的建设,要根据本省的特色资源及要素,紧密结合浙江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以及“文化浙江”建设和 “新时代文化高地”打造的需求,找准路径,创新机制,在全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  正   文  -

约7000字

  壹

 浙江科技文化

 建设现状分析

 1. 浙江科技文化建设现状之——理念层 

(1)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科学精神

浙江传统文化是“水文化”和“智者文化”,具有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创新进取、富有活力等特征。浙江传统文化“士农工商同道,义利相互兼顾”,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充满理性智慧,且具有多元性、交融性和互补性。浙江传统文化中的客观、务实、理性智慧、勇于创新、励志图强、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价值理念和“义利并重”的伦理观,与当代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2)当代浙江精神体现了深厚的科学文化内涵

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当代浙江精神,“创新创业”“求真务实”“开放图强”等特质,正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与灵魂。在“八八战略”中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红船精神所包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不仅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也是浙江科技强省、创新强省建设的精神之源;从“四千精神”到“新四千精神”,体现了浙商精神的创新与发展;浙江科技人才辈出,科学家数量远远超过全国大多数区域,浙江籍科学家的“科技爱国、理性求是”精神,成为浙江文化的一大特色。

(3)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持续提高

2020年浙江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3.53%,比2018年的11.12%提高了2.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0.56%的总体水平,继续位列全国省区第二。调查显示,浙江公众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并大力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十分认同科学家的贡献,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意愿强烈;浙江公民参观科普场馆、利用科普设施的比例持续提升,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利用率显著增加。由此可见,浙江社会公众已具备相对较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科学的认知与理解水平持续上升。


 2. 浙江科技文化建设现状之——制度规范层 

(1)基层科技组织建设蓬勃发展

浙江科学技术组织主要由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直属学术机构和科技社团组织几大部分组成,科协则是联系政府和科技界的桥梁,由此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科技组织网,奠定了科技发展的组织基础。目前,浙江共有市级科协11个,县级科协89个,街道(社区)科协606个,乡镇科协968个。全省市、县、乡和2.5万个村(社区)全部建立起科协组织,实现全省综合性高校67个科协组织全覆盖。浙江省科协助力浙江吸纳了457名院士,建立了896 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布局7个海智基地和3个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直接服务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科协系统拥有省级学会175个,会员数达24.1万人,建成各类学会服务站381个、企业联系点2580个、学会企业联合体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1家。在科技社团方面,工学类和医学类社团为浙江省科技类社团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总数的32.35%和25.49%。

(2)科技政策法规制定颁布正逐步向营造环境、规范制度、加强监督等方面演化

科技政策作为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科学技术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也是实现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地区科技创新政策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促进地区科技发展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技厅等官网公布的2000-2020年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221条与科技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按照创新主体、产业类型、政策工具三个维度进行分类梳理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政策措施作用的创新主体方面,除了面向所有创新主体的科技发展规划、综合性规范文件和科技管理制度以外,关注最多的是科技人才,相关政策有37条,占比为16.74%;其次是企业,相关政策共有33条,占比为14.93%;第三为创新园区/平台,相关政策共有27条,占比为12.22%。此外,社会团体及事业单位相关政策数量也较多,主要为涉及科技行政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等科技管理的制度性文件,这也反映了近年来科技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程度在进一步提高。

在政策措施作用的产业类型方面,除了面向所有产业的综合性规划、政策和制度规范外,第三产业相关政策数量相对较多,共有75条,占比为33.49%。排在第二位的是高新技术产业,有56条相关政策,占比为25.34%,反映了近年来政府对相关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政策工具方面,通过优化发展环境从而间接影响科技创新发展的环境型政策达到140条,占比为63.35%;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支持的供给型政策有79条,占比为35.75%;通过政府采购等推动创新的需求型政策仅有两条,占比为0.9%。以上数据也反映出,近年来政府的科技政策正由对特定创新主体的直接支持、引导逐渐向营造环境、规范制度、加强监督等方面演化。


 3.浙江科技文化建设现状之——器物层 

(1)科技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浙江创新能力在全国31省市中排名第五;从排名前10省份发展速度来看,浙江与山东、安徽等地区创新能力提升步伐基本持平,但与广东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2021年全省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8%。

(2)科技产出名列前茅

专利方面,2020年度浙江省的专利授权总数为391700件,其中发明专利数为49888件,两项数据均居全国第三位;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方面,2020年度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及销售收入情况两项指标分别位于全国第二和第三,表明工业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产出能力。

高校科技产出方面,浙江高校2020年度发表科技论文数在31省市中排名第9,出版科技著作排名第8,专利申请数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排名第3,专利转让及许可收入排名第7,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排名第2,总体处于国内前列,但一些指标与北京、上海、江苏等国内先进地区还有一定差距。

(3)科技投入稳步提升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方面,2012-2020年间,浙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2.10增加到2.88,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从排名上看,2012年浙江位居全国31省市第8位,到2020年上升到第6位,位于京、沪、津及广东、江苏之后。研发经费投入结构方面,浙江的试验发展经费占比达到91.0%,位居全国第一,相比之下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仅有3.24%,在全国排名倒数第7。

(4)科技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科普活动蓬勃开展

截至2020年,浙江科技馆数量为28个,在31省市中排名第6;科技馆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排名第4;2020年度科技馆参观人数为256万人次,排名全国第3;以上三项数据在国内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在科普图书出版方面,2020年浙江科普图书出版种类为195种,总册数193万册,分别排在第16位和第13位,在31省市中基本处于中游位置。科普周活动开展方面,2020年度浙江开展科普专题活动共计4658次,参加人数达到1667万人次,在全国31省市中分别名列第10和第4,均较为靠前。

(5)企业生产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逐步提升;居民生活方式日趋现代化,更加注重精神价值

在企业生产方式方面, 2020年度数据显示,浙江企业中每百人使用计算机台数为32台,在全国31省市中排15位;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为48个,排名第11位;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比重为12%,排第7位,电子商务销售额为12124.5亿元,排第5位;电子商务采购额为4377.1亿元,排第6位。作为国内网络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浙江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在国内也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但企业信息化程度仅名列中游,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居民生活方式方面,作为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省份,浙江每百户居民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台数近几年基本稳定在65%上下,电话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拥有量均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浙江每百户居民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在全国排名第1,空调拥有量在全国排名第3,汽车及计算机拥有量在全国排名第4。以上数据显示,浙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使普通居民生活富裕,也使生活方式有很大变化。另外,在消费支出结构方面,浙江居民在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排名较高,表明与精神文化生活有关的支出在浙江居民消费中的开始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总体来看,无论是理念层、制度规范层还是器物层面,浙江科技文化省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应看到当前所面临的短板与挑战。在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理念层方面,如果过于强调现实和功利,可能导致科技发展中的短视行为;灵活多变的行事方式,可能会导致规则意识淡薄;此外,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城乡差距还较为明显。制度规范层方面,科技社团自治体系还有待完善,社会科学类社团比例偏少,科技伦理规范相关制度文件数量偏少。器物层方面,综合创新能力和工业企业创新产业与广东等地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高校科技产出水平与京、沪、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基础研究投入偏低,科技文化产出如科普图书出版种类和数量等方面相对比较薄弱。


  贰

 基于三层框架的浙江

 科技文化省建设路径


 1. 理念层:弘扬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风尚 

以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理念层,是科技文化的核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的传播,树立求真务实的社会风尚,是浙江科技文化省建设的根本与核心内容。

(1)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引领全社会科技文化建设

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时代化、具象化和人格化,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中率先垂范。要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2)完善科学教育模式,从源头上找准科学精神培育途径

首先,要变革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激发和保护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真正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其次,要强化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重在培育良好的认知能力和健全的个性人格。第三,要创新教育理念,形成科学知识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方式,激发青少年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进取心。

(3)将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浙江精神融入到科技文化建设中,营造求真务实、开放包容、开拓创新、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和文化条件

首先,要坚持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及其价值;其次,要坚持开放兼容,培育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第三,要坚持开拓创新,培育自主创新精神;第四,要坚持诚实守信,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第五,要增强科学普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面推动公民科学素养进一步提高的同时,着力开展针对农村居民和青少年的科普工作,缩小城乡居民科学素养差距。


 2. 制度层:加强科学技术制度供给,完善科技制度文化与规范文化 

科技文化的制度与规范层,是包涵了伦理规范、法律规范、政策规范和组织规范在内的一整套系统的社会规范体系。加强科技法制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科技社会建制,对于科技发展的道路、模式、结构、效果等均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是浙江科技文化省建设的有力保障。

(1)强化科技政策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坚持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参与配置主体的范围最大化”“配置结果的公共利益最大化”以及“配置结果的社会成本最小化”三大原则,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社会成本既有“大小”之分,也有“长期或短期”之分;既包括经济意义上的物质成本,也包括社会意义上的精神代价,都要通盘考虑。要完善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信息机制以及决策机制,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要建立常态化科技政策资源配置效果的评估及反馈机制,以推动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

(2)加强科技法律法规建设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地方科技立法制度,创新科技立法机制和程序,形成制度化的立法规范,建立专门的科技立法机构,推动公众参与科技立法活动;二是整合各类科技法律法规资源,加强地方科技政策与国家相关政策的配套衔接,及时修订或废止有违创新规律、阻碍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的法规条款;三是加强科技立法的前瞻性研究,及时地对新兴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规范调整并将其上升到法律高度,促进新兴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四是加强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管理。

(3)完善科技社团组织建设,推动学术规范自律发展

一是要加快科技社团立法,明确科技社团的法律地位、基本职能、经费来源、机构设置、活动范围、运行规则等基本法律关系;二是要更加积极地为科技社团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要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把政府从科技社团拿走的职能还给科技社团,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三是要更加积极地鼓励科技社团进行社会参与,要通过学会这种比机构更灵活的组织形式来引导或干预公众对重大社会问题的理性关注和监督,参与科技决策咨询。


 3. 器物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惠民利民 

科技文化的器物层是科技成果的载体和科技文化物质化、可视化的最终表现形式,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惠民利民,既是浙江科技文化省建设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科技文化建设成果的最终体现。

(1)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夯实科技创新基石

要聚焦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对重大科学前沿或重大产业前瞻问题进行超前部署。要完善学科布局,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均衡协调发展,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文化,鼓励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加大财政对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与企业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重。

(2)聚焦民生科技,让科技成果惠及公众

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聚焦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在全民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民生科技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学家工作室等在民生科技领域的布局。要加快民生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链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培育和发展民生科技产业,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公众,改变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3)大力提升科普载体数量和质量,加强科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在科普出版物方面,选题和内容上,要真正从市场需求角度策划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出版物,提高科普作品的实用和时尚性。加强科普创作人才培养,打造科普作品职业团队。完善科普出版物创作的激励机制,促进浙江科普出版的繁荣发展。在科普影视作品方面,要创作兼具科学性、娱乐性、故事性、艺术性、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短视频APP等数字化媒体,发挥其交互性强、跨时空、信息传递精准化、零费用信息、影响广泛等特点,增强传播效果。在科普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快现有场馆的改造升级力度,为全省青少年和广大公众提供设施、服务一流,互动性、体验性和时尚性强的现代化科普教育和科技传播场所。同时,加强各类专题博物馆和科技馆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建立一批产业科技博物馆,逐步形成以综合科技馆为依托、专业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数字科技馆为支撑的现代科技场馆体系。


  叁

 浙江科技文化省建

 设机制及保障措施


 1.构建高效的科技文化省建设机制 

首先,要建立科技文化省建设主体协同机制。科技文化省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配合、凝聚合力。科技文化省的建设主体,主要由政府部门、科学技术共同体、产业界以及社会公众等构成,他们有着各自的定位与角色,既有分工又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科技文化省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

其次,要探索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既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制定规则,营造环境,同时也要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文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在推动科技文化事业与科技文化产业的结合中,需要根据产品在公共产品属性与营利诉求上的不同特征选择不同的供给策略,使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要建立科技文化省建设的评估反馈机制,通过评估可以动态掌握科技文化省建设的主要进展,准确描述、分析、评价、监测各项建设活动开展情况;有助于找出优势和不足,为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基本依据;可以形成科技文化省建设导向机制,提高各部门和相关机构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建设科技文化省的合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2. 完善科技文化省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科技文化省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 “浙江建设科技文化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建设工作,强化指导协调,督查落实科技文化省建设工作各项职能,协调解决科技文化省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全省科技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统筹配置科技文化资源的协调机制、制定重大科技文化政策的决策机制、开展重大科技文化活动的组织机制。

二是加快科技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浙江科技文化省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需要加强科技管理人才、科学技术共同体人才、科技文化产业人才以及科技文化研究人才等四支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是落实科技文化省建设经费保障。要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以及用于支持科技场馆建设、科技文化作品创作、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科技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公益性科技文化事业;要通过政策手段,不断吸引企业进入科技文化建设领域,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要采取多种方式有效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文化建设事业中。


作      者:唐雯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商学院

课题名称:2020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对策研究类课题(部门合作专项),课程名称“浙江科技文化省建设的路径、机制与对策研究”,编号:20NDYD026Z。

学术贡献:1.以大量的文献及统计数据资料为依据,首次从理念层、制度层、器物层三个方面对浙江科技文化建设现状及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探讨了尚存的短板与不足;2. 围绕浙江科技文化省应具备的特征,分别从理念层、制度层、器物层等三个层面阐述了浙江科技文化省建设路径,即:理念层——弘扬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风尚,制度层——加强科学技术制度供给,完善科技制度文化与规范文化,器物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惠民利民;3.提出了科技文化省建设的三大机制,即建设主体协同机制、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以及评估反馈机制;并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经费落实等方面提出了浙江科技文化省建设的保障措施。

唐雯,生于1970年10月,管理学博士,嘉兴学院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公司治理》、《管理学》、《商业伦理》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风险管理。在EI期刊及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其中重点课题2项),主持厅局级课题6项,参研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承担过多项科技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政府委托课题以及企业管理规范化等企业咨询项目。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社会兼职: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小企业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社科联专家库入库专家、嘉兴市统一战线智库特聘专家、嘉兴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会员、巨石集团有限公司智库顾问、《嘉兴社会科学》责任编辑等。


-往期回顾-

如何借助数字乡村建设突破共富瓶颈?|之江策

如何破解县融发展的人力资源心病?|之江策

青年说|共富漫道真如铁,围垦寻方作智略(视频)

未来社区智慧赋能的共同体何以可能?——基于上城区的实践观察|之江策

多元主体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何以持续?——基于“两山”理念的视角|之江策

青年说|菰城阅新风,书屋惠民生


投稿邮箱:zhijiangce@163.com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