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数字乡村建设突破共富瓶颈?|之江策
导 读
2021年,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探索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城乡差距的长期存在,使乡村地区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同时也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五年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得益于“两山理论”和数字经济的双重加持,浙江省这些年来一直走在全国乡村振兴的前列。本文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导向,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切入点,聚焦浙西南26个山区县,通过线下田野调查和线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浙江山区26县数字乡村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并通过与国内外、省内外数字乡村建设成功案例的对比,剖析浙江山区26县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实现共同富裕存在的瓶颈或短板,挖掘26县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与潜力,探索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浙江山区26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和具体举措。
正 文
【约6300字】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经济在农村的重要实践,是驱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并要求全面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20年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2021年更是提出了全面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战略工程。建设数字乡村是农村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更是建设数字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当前迈入“十四五”规划这一关键时期,如何做到数字乡村的全面“布局”和重点“破局”,以促进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将成为今后五年至关重要的新课题、新挑战。
2021年,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推进共同富裕新举措,促进高水平均衡,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固然要惠及全体人民,但从全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分布状况来看,省内需要重点关注一些特殊区域,如浙江山区的26个加快发展县。作为省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山区26县能否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能否取得标志性成果,事关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全局。
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以来,浙江便一直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而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引领下,浙江全省各地着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充分挖掘数字经济潜力,数字乡村总体发展水平领跑全国,涌现了德清、平湖、慈溪、临安等信息技术的集聚区、数字乡村建设的先行者。但地处浙西南山区的26县,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人才队伍匮乏、产业结构单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还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如何沿着“十四五”规划的指引,如何推动山区县的数字乡村建设,探索以数字技术赋能山区乡村振兴的新发展路径,亟需共同关注与探讨。
因此,本课题以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导向,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切入点,聚焦浙西南26个山区县,通过线下田野调查和线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浙江山区26县数字乡村的发展现状,通过与国内外、省内外数字乡村建设成功案例的对比,分析浙江山区26县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或短板,挖掘26县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与潜力,探索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浙江山区26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和具体举措。
01
浙江山区26县
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
(一)调研工作概述
纵观目前国内外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文献,围绕数字乡村建设中“数字基建、数字经济、信息服务、数字治理”四个方面,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并于线上线下两条线同时进行调研。课题组前往淳安、泰顺、磐安、开化、遂昌五县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实地走访调研与考察,同时在问卷星、微信等平台,通过省工商联、省妇联渠道,向山区26县定向发布了相关问卷。截止2021年11月底,线上线下共收到有效问卷1541份,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政治面貌、学历、近半年主要居住地区、工作岗位、主要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
图1 被调查对象学历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对山区26县的调研对象中,被调查对象学历层次总体偏低,初中毕业人数占调查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但同时本科以上学历占比14%,也说明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比例正逐年升高。
同时,课题组还重点调研了山区26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情况、是否熟悉数字生活用来改善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相关应用等。在被调查对象中,拥有手机人数的占比超过97%,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数达6小时及以上的占比为44.2%,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网上操作很容易学会。图2是被调查对象上网的主要目的,因工作需要而使用手机的占比高达70.24%,这也说明数字经济在26县乡村的渗透程度和应用情况。
图2 被调查对象的上网主要目的
在走访调研中,课题组深入群众具体了解浙江山区26县数字经济发展实际,切身感受山区26县推进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成效,但同时也发现尚存不少问题需要继续改进。
(二)山区26县数字乡村的建设现状
通过线上线下的调研,并结合参阅课题组搜集的山区26县有关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资料,课题组发现,浙江山区26县乡村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数字经济建设方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努力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通过“山海协作”,逐渐加大山区补短板、强弱项的支持力度,加快乡村数字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与全省乃至全国的共同富裕。
山区26县结合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服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商扶贫发展方面,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创新措施。例如,金华的“田间一件事”智慧服务系统,围绕“种、管、收、销”田间种植全周期主要环节,为农户提供“一站式的办理、一体化的服务”。山区26县积极融入全省数字基础设施,“浙农码”在畜牧养殖、捕捞渔业、农产品追溯、精准扶贫等领域运行良好,效果显著。基于“绿水青山”蓬勃发展起来的山区民宿产业,通过民宿二维码、家庭户二维码等数字手段,给客户体验、日常管理、社会治理等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还有像淳安电力、仙居杨梅、遂昌生态、苍南农资等,都积极通过数字化改造加强监管服务系统的改进与升级,积极探索山区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图3 数字经济促进的产业发展情况
此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也正在山区26县各地加快推进,例如磐安中药、庆元菌菇等特色产业,都已形成颇具规模的农村电商产业园,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衢州市政府和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达成战略合作,合作双方在衢州市共建数字农业示范区,一期面积就达1万多亩,此示范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盒马村”。而像浙江首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也逐渐由城市向乡村延伸,乡村数字服务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农村不出门办事、不出村办事已基本实现。
02
浙江山区26县
数字乡村建设的机遇
课题组在对浙江山区26县数字乡村建设现状的调研中发现,尽管浙江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很好,但数字乡村建设普遍尚处于萌芽期、探索期,这意味着对于山区26县来说,是一次基层治理上“弯道超车”的大好机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实施、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逐步推进,政府对山区26县的政策扶持力度也将进一步提升,山区26县的数字乡村建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要红利窗口期。
(一)有利的外部政策环境
1.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建设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我国陆续出台重要文件,对于数字乡村建设予以支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重点提到了乡村振兴问题。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硬件准备,到2020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超过98%,为数字化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有效解决了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欠缺的短板。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四五”规划中,都强调以数字化手段实施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为数字乡村建设举旗定向。对于山区26县,这无疑是巨大的机遇。
2. 浙江对于数字化改革的重视
浙江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推进,2021年6月,浙江省政府出台《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推动农文旅数字融合发展,培育数字新农人、农创客,发展体验农业、众筹农业、定制(订单)农业、共享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美丽休闲乡村(渔村)、农家乐、乡村康养和文创基地等开展在线宣传与经营,加强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完善老年人等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群体服务保障,推动公共服务流程再造、直达乡村,形成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这能有效补齐部分群体特别是老年群体缺乏数字素养的短板,能够整合数据资源,为山区县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提供数字化支持。
3. 浙江对于山区26县的政策倾斜
早在2002年4月,浙江就创新性地提出了全面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动了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在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实现山区26县共同富裕是重要组成部分。浙江陆续出台了《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意见》、《关于支持山区26县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提升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在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土地政策、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山区26县重大扶持。截止目前,山区26县中已设立文成、泰顺、遂昌等23家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开放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奠定平台基础。
(二)独特的资源禀赋
1. 美丽的山水资源和独特的人文环境
截止到2020年末,山区26县地域面积为46382平方公里,约占浙江全省面积的44.5%,“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山区县普遍存在的特点,在山区26县,农林业务和旅游业是共同的特色产业,也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优势所在。这也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现实场景,通过数字化赋能,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场景在山区26县正徐徐展开。
2. “一县一品”的特色产业优势
推动山区26县建立“美丽+智慧”的特色经济体系是浙江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项任务。在美丽的山水中,孕育出了山区26县各具特色的产业。文成着重发展汽车零部件和设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精制食品、新型建材、绿色能源等特色工业,形成“2+1”的标志性产业体系;松阳大力发展康养产业,龙游打造全球领先的特种纸产业基地,磐安则将中医药与文化、旅游、康养集合起来,建成“共享加工车间”、“共享仓库”、“共享冷链”等深化分工合作,打通中医药产业链。这些独具特色的产业是数字乡村建设的落脚点,数字乡村建设也将打破传统的产业格局,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优化产业链为传统产业带来新业态、新模式。
3. 农村电商赋能共同富裕
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头羊,在浙江以电子商务赋能山区26县的共同富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构建了多元化的农产品上行渠道,培育了区域农产品的品牌美誉度,最大化提升了农产品的内在价值。通过线上销售、直播带货、开展专场活动等多种电子商务方式,创新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构建资源共享的网络营销体系。对于山区26县而言,农村电商可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可以此探索共同富裕的新模式。
当然,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山区26县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呈现出的短板与不足,比如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数字鸿沟普遍存在,数字产品潜在价值仍需挖掘,数据资源尚需整合,数字素养有待提高,所有这些,在后续工作的推进中,亟需完善和提高。
03
山区26县数字乡村
建设的建议与举措
基于山区26县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省内外县区的成功经验,课题组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乡村农户为中心,政府和数智企业为农户赋能,还需政府、电商平台、金融机构、数智企业等多部门的协同与联动。从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思想来看,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路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数字技能学习
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当前浙江山区县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处于中等偏下游水平,具体表现在数字基础设施缺乏和设备老旧两个方面,数字基础设施缺乏导致发展县市农村的入网规模远远小于城市居民入网规模,设备老旧导致农村数字化改革受到巨大阻力。因此,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就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农村地区宽带建设规模,提高农村地区宽带普及率,并在此基础上大规模投资建设4G网络信号基站,增加5G基站、区块链和物联网等设备的数量;二是淘汰农村地区落后的数字设备,更新一批崭新的基础工具,还要积极推动农村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使得传统的水利电力、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项目朝着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在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水平,持续增强农民数字生活参与的内在动力。以推进微信、支付宝等数字交易工具,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在线教育平台、在线医疗平台等的使用技能培训为重点,全面巩固提高农民数字化通用素养。加强微信、抖音等社交软件使用及网站平台维护的针对性培训和动态指导,持续改进农民数字化社交素养。通过对短视频创作、直播带货等数字技术应用的新形式进行激发式培训,不断改善农民数字化创意素养,并通过加强数字平台使用中的信息安全、数据管理、权益保障。
(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探索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
借鉴“临安模式”和“发达国家模式”,山区县市在建设数字乡村时应该要重视政府在发展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让政府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干预农村的数字化建设,具体表现在:一是组织农村数字建设专班,合理布局农村数字化改革,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数字化建设的开展,监督数字化进程的方方面面,使得改革可以有序进行;二是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统筹协调具体任务需求,强化平行和垂直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三是通过政府协调,利用高校、省级实验室和研究院,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四是强化农村数字化人才保障,开展数字化定向人才培养计划,为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需求;五是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为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
数字乡村治理包括乡村党务、政务、村务、综治、环保及应急管理等诸多方面,主要围绕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安全监管和便民服务四个方面开展,具体为:积极发展互联网平台,使得政务、互联网合二为一;通过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展基层党员建设活动和举办网上村民议事会议,使得基层政务活动更加公开透明;积极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村民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满足日常缴费和业务办理的需求;搭建快速便捷的网络桥梁,及时预报和传达气象和地质等灾害,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减少村民的经济损失。
(三)探索乡村数字新业态,完善数据共享新机制
“三农问题”与互联网的结合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是要加大农业和物联网的结合,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朝着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可以安装监控设备全天监控农作物的生长,依靠专业的无人机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灌溉和施肥;二是农业交易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积极地发展电子商务,实施“数商兴农”工程,依靠新兴的“直播带货”方式宣传本地的农产品,依靠虚拟的网络市场交易本地的农产品,最后通过便捷的物流渠道运送本地的农产品。这种新兴的交易模式可以把小农户和大市场连接起来,可以把经营者和生产者相互融合在一起,而且还可以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
借鉴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政府牵头、电商平台和农户共同对市场进行数字化改造。政府联合农户和电商平台建立区域农业市场数据库,保证从数据收集到推广应用,都能及时准确地对外发布信息,借助农户与政府、电商平台与政府两条路径建立数据库服务市场。在这样由政府、电商平台和农户共同构建的完整生态系统中,农户为平台提供特色产品,电商平台为农户提供线上发展机会,通过数据共享新机制,实现互惠互利。
(四)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数字生活
得益于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基础,浙江山区县的乡村数字消费因农村电商的普遍发展而得到快速发展。但除了互联网数字消费之外,乡村数字生活还包括乡村教育、卫生健康、养老保健、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山区县的乡村要着眼未来乡村的发展愿景和目标,努力融合数字化、生态化和集成化的新技术元素,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的公共服务领域,通过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网络等数字化功能的发挥,逐步提高村民对数字化的适应能力,为村民打造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带动群众对数字化公共事务的管控和适应能力,实现农业农村数据的互联互通,提升乡村的数字化生活,最终建成共同富裕的美丽乡村和幸福乡村。
作 者:吕宏芬
课题信息:2022年浙江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年会
学术贡献:乡村振兴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导向,深入浙西南26个山区县进行实地调研,探索以数字经济推动乡村建设的路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成果得到了第六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走向共同富裕:浙江的实践与创新”的充分认可,在论坛中引起了省内外众多学者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被立项为第六届浙江省社科界学术年会专项课题,并由学会集结成册,正式出版。以本报告核心内容为基础撰写的咨政报告为省商务厅进一步推动“山海协作”、在山区26县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制定推动山区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借鉴。报告获得了商务厅的采纳和张钱江副厅长的批示。
吕宏芬,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新世纪151人才”第三层次人才,复旦大学、英国北安普敦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国贸学会理事,浙江省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6项,发表论文40余篇,近20项咨政报告获采纳
“一号工程”升级进行时:数字经济如何吹响“两个先行”进军号?|之江策
投稿邮箱:zhijiangce@163.com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