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卾东移民初探

鄂东文史 2022-12-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黄冈文学 Author 山地风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您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1

    在我们卾东地区,问起祖先,大家都会异口同声说是从江西瓦屑坝筷子巷来的。究竟是在什么环境下,什么时侯过来的,大多数人则说不上来。

    移民实际上分官迁与民迁两种。官迁是有组织的政府行为,据鄂东地方志所载,湖广填四川分南宋初年,宋末和明初三次。而民迁则是小规模,自发性且时间跨度极大。主要是投亲和经商两种,投亲一般是因家庭变故或天灾瘟疫等强迫迁移的,也有经商在外自愿迁移的。

    据我张氏族谱载,吾祖上由广东入闽,南宋中期由闽入卾黄冈倒水河,属卾汉张氏的一支。宋理宗端平三年,族人在先祖万九公带领下迁麻城巴水畔,星散于麻东各地,而文焕公因参与清初的反清斗争,其支下又强迁山西徐州等地。

    据传,大明洪武初年,由江西饶州,南昌,吉安,九江等地抽丁至湖广。特别是战乱波及严重的卾东地区。历史上把这次人口大迁移称为‘江西填湖广’。


最早江西人口迁居湖广要追朔至五代。而据南宋军事史所载,公元1130年,当时淮河西路诏讨使岳飞见处宋金北界的鄂东各地同金人的连年争战,土著民基本十室九空。于是从人口资源丰富的江西饶州,隆兴(宋代南昌的旧称)等地抽丁到卾东一带垦荒,这些移民一般以宗族为单位,组建聚居点,逐渐形成自然村落。

    在管理上实行保甲制,一般是甲长上是小保长,小保长上是大保长,大保长上有都保正,都保正相当于现今镇一级领导,但却掌管刑狱,户藉,农桑,军事等。权力非常大。保甲长都是有名望宗族的房长或族长担任。这种宗族自治的管理方式一直沿袭至民国。他们一般屯田垦荒,把长江流域下游的耕种技术传承到鄂东一带,从事农桑种织,而战时必须协同军队参战。起初是一种亦兵亦民的特殊群体,后来随着宋金议和,社会安后,这一群体便成为自由农户。

    岳飞最小的两个儿子后来隐居于鄂东黄梅。并在民间组织抗金势力。当时就有:小小黄梅县,十万岳家兵的传说。如今黄梅这边打岳家拳的人很多。而黄冈团风等地的大洪拳也是由岳家拳演化而来。罗田英山一带的鹰爪拳也是岳飞所创。岳霖之子岳坷写了武穆遗文和武穆遗书。武穆遗文主要记载岳飞诗词,手札,行军笔记等。而武穆遗书则记载了岳飞及主要将领的武器,武艺,军功,生平等。

    卾东一带就有民间尚武的风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春节舞狮还保留着武朮项目。分打拳和操演兵器两类,打拳人要半裸上身,以作揖绕场一周,再打拳。一般是鹰爪,白虎拳和青龙手等。操演兵器一般是耍关刀,扎花枪和舞链夹等。这些都是对当时事实的有力佐证。


2  

卾东最大的移民潮是大明洪武初年。由于元蒙对汉人的迫害打压,终于在元末爆发了红巾军起义。


蕲州罗田布商徐寿辉联合黄州麻城铁匠皱普胜,以流行于中原,江淮一带的民间组织民教为基础,联合平民发动起义。不久便攻战蕲州黄州等地,在蕲水(今稀水)建天完政权,徐寿辉当了天完国皇帝。起义军势如破竹,兵锋直指中原诸省。元庭派大军攻打天完军,卾东成双方拉锯战场,人口损失极大。

就在天完军风头正劲之时,内部却发生矛盾。先是兵马大元帅倪文俊欲杀徐寿辉自立,反被部将陈友谅杀死。后来陈友谅逐渐掌握了军队并最终杀了天完皇帝徐寿辉,并在武昌(今鄂州)称帝,建陈汉政权。不久在与朱元璋水战中战死。元末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割据势力就这样烟消云散。


连年战乱和自然灾害,造成粮食短缺,元代的民生问题非常严重,加上元人觉得人到六十岁便是大限,就送进生基,以免浪费衣食资源。后辈到生基送饭,送一顿饭便砌块砖,直至砖将椭圆形门完全封死,老人便饿死在生基里头。在卾东大山里,以前在山岩上有很多生基,当地人称它为破古,多半是元代遗留下的。  


 到洪武初年,从江西等地抽人口以补湖广之缺成了朝野轰动的大事。其主要是三抽一,五抽二,八抽三的形式。即有兄弟三个的抽一丁,有兄弟五个的抽二丁,有兄弟八人的抽三丁。这些抽的人便到瓦屑坝登记造册,然后坐船由鄱阳湖出发,沿长江流逆而上,将人口划拨到湖广各地。

如今的瓦屑坝是鄱阳县的一个小镇,而当年可是最大的移民集散中心,如今的卾东人只知祖藉江西瓦宵坝,而把实际的原藉地址模糊了。这如同川人只知祖籍麻城孝感乡,而不知原藉地址是一个道理。


听老人说,年纪大爱反背双手是移民时反挷双手的遗留习惯,只在方便时解开绳子,叫解手。我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当时移民是一种政府行为,是由兵丁护送而非押解。一般都是坐船走水路,没必要挷着双手,而解手一词在后唐书,水浒中都有出现,应与移民解手关联不大。

    第一代移民要经历重建家园,结婚生子,面对异乡环境状态,经历背井离乡,父母兄弟离别的心灵伤痛,他们在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是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们不畏坚辛,在逆境中奋斗,生生不息,这些人上了年岁,思念故乡,牵挂亲人,就站上高坡,眼望故乡,身体略微前倾,双手自然反背。我想,反背双手最合理的解释是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有诗为证:


重阳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茱萸何所寄,天涯有离人。

日出煮山水,月上调素琴,

名利本无我,富贵是浮云。

手中三分食,安乐守清贫。

3

再说说湖广填四川,湖广填四川要迟些。最初是元末义军天完国将领明玉珍不满陈友谅杀了天完皇帝徐寿辉,就带领人马在重庆建大夏政权。他带过去的军队多半是卾东人,这也是湖广填四川的最早萌芽。


到了明末,小冰河时代加速了大明王期的衰亡。陕西饥民在高迎詳,李自成,张献忠的领导下起义,与明军在中原各省血战。张献忠部攻下麻城,改为长顺州。在麻城强征数万青壮,以补充兵员。麻城塔子寨寨主周文江率众投降张献忠,封为兵部尚书。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由鄂入川,连克川东诸州县,五次攻占重庆,最后直取成都并称帝,建大西国。据说张献忠非常残暴,史记“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麻城青壮征兵后,除少量女眷随军外,多数妇女遭到残杀。他命士兵把杀死女子的脚剁下来,堆了一座“足山”,并带上小妾前去观赏,小妾说在足山上插一双美丽的小脚会更壮观。张大笑,说很好,于是命人砍了小妾的脚,插在足山上面。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三十多年间,为害四川的战乱还有清军和地主武装与张献忠之间围剿与反围剿的拉锯战、南明政权与清军的战争、南明政权内部的斗争,以及吴三桂之乱等等。其持续时间之长,争夺之激烈,史所罕见。由此造成生灵涂炭,人烟稀少,土地荒芜,一片惨景。


顺治四年(1647年)史记“饥馑频仍,是仓溪似洪荒之世”,次年因“大旱大饥大疫,人自相食”。崇庆县“赤地千里”,川南“大荒,饿死者日无计数”。 长期战乱和灾害之后的是鼠疫肆虐 ,瘟疫流行,不少地方“全村皆死”。避乱入蜀,避兵入蜀,随营入蜀,逃荒入蜀等等这些都是湖广填四川的直接原因。另外,朝廷的政策优惠,圈地垦荒者准其入籍,入蜀后,能够安居乐业,也是一重要原因。

4

湖广填四川真正的高潮期为清初,清庭入主中原的过程,与南明,大顺,大西打了二十多年战争,四川人口锐减。成都人口不足十万,天府之国成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人间地狱。于是清庭便从湖广抽丁以补四川之缺。

湖广各地所抽人口聚集麻城孝感乡,再由举水河坐船朔江至川渝各地。故麻城孝感乡和江西瓦屑坝都是古代八大移民地之一。川渝地方有句传言说,若问老家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


有句民滛就写当时境况的:天上一朵云,也下闯麻城,麻城闯不开,带个细伢来。天上一朵云,地下闯麻城,麻城闯不破,是个孬家伙。


如今的麻城,在当年孝感乡的移民集散地建了移民公园。每逢清明时节,许多川渝人士备鲜花素果,来麻城参加祭祖大典。勤劳勇敢的麻城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正将中华几千年的孝善文化发扬光大,遵老爱老的思想氛围在这块土地上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依然有多很麻藉人士走出家门,或操劳于江浙,或奋于岭南。这种不守祖业开新业,敢把他乡作故乡的豪情与气概正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作者简介】龙潭居士
【链接】驿站红尘(一)太白湖的前世今生本平台的书出版了吗?
最爱那碗粉
汤燕春 l 冬天来了乡思
感谢丢失的手机六月初六的思念20年后揭开惊天秘密黄梅九妹与新四军的爱情爽约古老的罪恶-16
黄梅革命纪念地 五祖寺及弟庵
鄂东山区的致富路
同事情
有约东山弘度 | 警察找我有事
华夏张氏家谱先秦世系起源初探
我的乡愁,我的母亲湖
余建新 | 女儿的短信
刘焱国 | 为当事人减轻赔偿责任
特大拐卖妇女案: 少女们的遭遇令人痛心黄仲华 | 忆焦枝铁路建设大会战
蒋国雄 | 妙手偶得并非“偶”
方国庆 | 三里畈纪念黄仲华 | 雾海流云高山寺
刘亚平 | 搬运工老李

鄂东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程立祥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 "阅读原文"留言      👉本平台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