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井贡酒研究系列十二——再谈古井的产能、优品率、年份原浆和外购基酒

狮子斩 狮子斩
2024-09-20
往期回顾

古井贡酒研究系列一——历史回报

古井贡酒研究系列二——古井集团介绍

古井贡酒研究系列三——古井集团续篇1之债务和质押

古井贡酒研究系列四——集团与上海浦创的爱恨情仇

古井贡酒研究系列五——聊聊集团的改制历史和一直难产的股权激励

古井贡酒研究系列六——聊聊古井贡酒的生产工艺

古井贡酒研究系列七——大事记(2007年前)

古井贡酒研究系列八——聊聊古井的灵魂人物与发展历程(2007年以前)

古井贡酒研究系列九——梳理下古井的历史数据

古井贡酒研究系列十——2007年以后的故事(2007-2009的曹杰时代)

古井贡酒研究系列十一——2009-2014的余林(梁金辉)时代


引子
最近有幸阅读到公众号“鹭由器”的《B股是个好选择——古井贡酒》以及“财经十一人”的两篇文章,发现自己之前的文章《古井贡酒研究系列九——梳理下古井的历史数据》对于古井的产能测算有较大偏差,特发此文修正,并对古井的基酒产能、优酒率和外购基酒进行深度剖析。

目录
一、前期文章的错误
二、对于古井贡酒基酒产能的重新测算
三、古井贡酒优品率的计算
四、关于公司的外购基酒问题
五、如何看待年份原浆≠优品酒和外购基酒行为
六、参考资料

正文

一、前期文章的错误

1、误将酒厂公布的成品酒包装产能当成公司实际的自有基酒生产能力所对应的成品酒生产产能:以古井、汾酒等酒厂为代表的酒厂对自身的基酒产能讳莫如深,在财报中公布的设计产能实际上指的是公司成品酒生产线的灌装和包装产能(不管这个成品酒的基酒是自酿还是外购),该产能实际上并不能代表/从中推测中公司实际的自有的基酒产能。

2、误将公司2011年的白酒产业园中的“新增9万吨成品酒勾储及灌装”和2020年的定增项目中的“年产 13 万吨灌装能力”当成是新增的产能,实际上这部分和第1点一样,只能是公司的包装产能而非对应基酒的产能。

  • 二、对于古井贡酒基酒产能的重新测算

结合公司公告以及上述提到的三篇文章,古井的产能发展历史概要如下:

第一个阶段,是1959-1981年期间,在此期间倒推产能由1959年的70吨不到扩大至6200吨。

第二个阶段,是1983-1993年上市前的扩张,产能由6200吨扩张至1.7万吨。

第三个阶段,是1996-1998年上市融资后的扩建,将1.7万吨扩建至2万吨:

1995年,65度大曲酒总产能达到16781吨(B股上市公告书:已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四大酿酒分厂合计产能17731吨(A股招股说明书),取中间值估计1995年时古井贡酒的大曲酒产能为17000吨。

B股募资中约1.61亿元人民币,用于将大曲酒年产量提高8000吨,优质大曲酒及普通大曲酒各占一半。但该项目在完成1000吨基酒产能建设后,“考虑白酒的市场需求状况,公司决定不再继续投资建设”。因此实际增加基酒产量1000吨。

A股募资中,计划投资约3177万元,扩建年产2000 吨大曲酒工程,此项目顺利完成。

第四个阶段,是2011-2015年间的陆续改扩建,新增加了2万吨。

2011年,古井贡酒定增1680 万股,募资12.3亿元,准备建设诸多新项目。其中之一,是在“产能不变”的情况下,“将优质基酒生产比例从30%提高到 70%,年可新增优质基酒8000 吨,同时普通基酒减少 8000 吨”。从以上表述看,印证了古井贡1998-2010的基酒产能确实为2万吨[8000÷(70%-30%)=20000]。

2011年7月,古井贡酒公布了《基酒酿造搬迁改造及配套设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称要自筹3.7亿元,建设1万吨基酒生产设施的项目。但是,此1万吨基酒项目并未实施,而是并入了同年开工建设的“古井贡白酒产业园”项目中。

古井贡白酒产业园,分两期建设,共“8栋酿酒车间,10万吨基酒储存基地,9万吨成品酒勾储及灌装能力”。2014年一期投产,2015年全部建成投产。

那么问题来了,产业园“8栋酿酒车间”的基酒产能,到底是多少?

根据“财经十一人”的判断,应该是2万吨产能,证据是该项目可研报告里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年处理粮食6.8万吨,按照浓香型白酒1吨酒3.4吨原粮的比例来看,对应的基酒产能恰好为2万吨。

第五个阶段,是2016年跨省并购湖北黄鹤楼酒业,带来了异地产能0.4万吨左右。

黄鹤楼酒属于清香型白酒,产能应该与主厂不能共用,在这里不做合并计算。

第六个阶段,是2020年至今。

2020年,拟投资89.2亿元实施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在2024年底完工。项目完成后,将形成年产6.66万吨原酒、28.4万吨基酒储存、13万吨成品酒灌装能力的现代化智能园区。截至2021年底,工程进度为11.22%。那么可以假设,到2021年底,公司的基酒产能为2+2+6.66*11.22%=4.75万吨。

2021年初,以2亿元的对价取得明光酒业60%的股权,对应公司估值3.3亿元,明光酒业的具体基酒产能情况未知,但可以做一个大致测算,3.3亿元估值,如果按静态20倍市盈率和30%的净利率计算的话,对应的2020年营收大概为5500万元,古井贡酒旗下黄鹤楼酒和古井贡酒的单吨酒收入为5万元/吨,以此为基准,假设明光满产满销的情况下,对应的成品酒销量为1500吨,换算成基酒为1000吨。另外,由于明光酒业一部分产能为绿豆香型,在此也不与主厂产能进行合并计算。

因此,古井贡酒的历史基酒产能情况大致如下:

1995-1998年,1.7万吨。

1998-2011年,2万吨。

2011-2015年,2-4万吨之间。

2015-2020年,4万吨。

2020-2022年,4-5万吨。

     三、古井贡酒优品率的计算

古井的优品率计算比较麻烦,因为又要考虑到时间推移带来的窖池熟化,又要考虑到古井所谓的提高优质基酒和降低普通基酒的工程,因此我们在这里做两种测算:1)根据时间熟化程度进行统一计算,假设其工程就是窖池人工熟化技术,再假设其所有窖池都已经过人工熟化,统统加20年年龄;2)直接按照公司2011年所描述的“将优质基酒生产比例从30%提高到 70%,年可新增优质基酒8000 吨,同时普通基酒减少 8000 吨”进行计算。

算法1:80年代前的窖池一共有6200吨,加上20年熟化到现在就是60-80年,乐观按照优品率为50%计算,估计年产3100吨优质基酒;80年代-新世纪的窖池一共有20000-6200=13800吨,优品率按25%计算,估计年产3450吨;2011年新增的2万吨,按照5%的优品率计算,估计年产优质酒1000吨。因此公司的优质基酒年产量约为:3100+3450+1000=7550吨,按照基酒:成品酒=1:1.4计算,对应成品酒产量10570吨。(2021年公司年份原浆的产量为4.3万吨)。

算法2:2011年公司称“将优质基酒生产比例从30%提高到 70%,年可新增优质基酒8000 吨,同时普通基酒减少 8000 吨”,那么项目完成后,公司的优质基酒产量为14000吨,对应成品酒产量19600吨,相较第一种测算方式增长约1倍,但依然难以满足年份原浆的生产量。

  •  四、关于公司的外购基酒问题

首先明确两个公式:

1)当年成品酒产量=当年成品酒销量+当年成品酒库存变动量

2)当年成品酒产量对应基酒产量=当年基酒产量+当年基酒库存变动量+当年外购基酒量。

第一个公式显然对于我们判断是否有外购基酒没有帮助,而第二个公式在不清楚公司基酒库存的情况下,也是做不出公司有外购基酒的行为判断的。因此,笔者对于鹭由器和财经十一人利用产量、销量和库存量数据去推导公司存在外购基酒的这一逻辑链条表示不认可。

但从结论上看,笔者同样倾向于认为古井存在外购基酒的现象。推测原因如下:1)古井单瓶直接材料成本为10.8元/瓶,燃料动力为0.43元/瓶,而洋河分别为10.3元/瓶,0.59元/瓶。相似的酿造工艺,更高的的直接材料成本和更少的燃料动力支出,或侧面反映了基酒外购的事实。2)2019-2021年,公司“古井贡酒”单瓶成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年份原浆”的单瓶成本保持平稳上升,结合2020年公司开始投产新一轮基酒项目,2021年或许有部分自产基酒开始用于“古井贡酒”的生产,因此降低了外购基酒的成本。3)新闻媒体有采访到给公司拉基酒的货车司机并做了详细报道。

  • 五、如何看待年份原浆≠优品酒和外购基酒行为

从前面的测算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按照何种测算方式,就浓香型白酒的优品酒概念而言,古井的所谓优品酒是绝对不够支撑其年份原浆的产销量的,但笔者认为1)古井从未宣扬过年份原浆是浓香型优品酒,也从未宣扬过是在xx年以上窖池生产;2)年份原浆的梯度层次分明,如果只把优品酒(特曲)用作古16等以上产品应该是够的。因此笔者认为,年份原浆主打的概念巧妙地避过了这一问题,并不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本来人家就没说是好)

而就外购基酒而言,笔者认为只要能够保证成品酒的质量,外购基酒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而且从单瓶成本数据上看,古井应该只是把外购的基酒用在了“古井贡酒”等偏中低端的产品上面,年份原浆产品还是用的自家基酒。

  •  六、参考资料

公众号“财经十一人”:两篇关于古井的文章

公众号“鹭由器”:《B股是个好选择——古井贡酒》

新浪:《深度调查:外购基酒?古井贡酒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古井历史公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狮子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