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再认识
谈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再认识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5%~10%。它是一种常见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不仅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对其他多个器官产生严重影响。不同国家SAH的发病率相差甚远,发病率最高是日本和芬兰,其次是美国和美洲中南部,中国则较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SAH患者病死率较高,发病后24、48 h以及7 d和28 d的病死率分别为37%、60%、75%和41.7%[1]。其病因多种多样,其中动脉瘤最多见。由于自发性血管破裂,导致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进入脑脊液以及红细胞裂解释放含铁血红蛋白等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反应,如脑血管痉挛、颅内压增高、梗阻性脑积水等,导致SAH的临床表现复杂。利用合适的量表及时、全面、准确地对SAH患者进行临床分级评估不但有利于治疗策略的制定,还有助于预测并发症和判断预后。快速、规范、合理地利用多模式CT血管成像(CTA)、多模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等影像技术明确病因诊断,可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技术支持。破裂动脉瘤的夹闭、栓塞或联合外科清除血肿是预防再出血、减低高颅压、防治并发症的关键。神经重症监护亦为患者个体化救治提供了保障。由于SAH病因多样、病理过程复杂、临床症状复杂,如何对患者进行临床病情分级评估、快速影像诊断、根据病因选择治疗方式和神经重症个体化救治就成了该病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书籍广告
一、深刻认识病因是预防SAH再出血及进行科学合理救治的前提
SAH的病因多种多样,颅内动脉瘤破裂是SAH最常见的病因(约85%),其中前循环动脉瘤约占90%,后循环动脉瘤约占10%。根据动脉瘤所在部位,前循环动脉瘤以前交通段最多见,其次是后交通段,再次是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其他部位则较少见;后循环动脉瘤则以基底动脉尖最多见,其次为基底动脉段、椎动脉颅内段、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此外,根据动脉瘤瘤颈与瘤体大小的比例分为宽颈动脉瘤和窄颈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分为小动脉瘤、中型动脉瘤、大型动脉瘤和巨大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数量还可分为单发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在所有动脉瘤中还包括部分复杂动脉瘤如颈内动脉床突段、海绵窦段及后循环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合并血管狭窄的动脉瘤等。因此,从事神经介入的医生应充分认识到动脉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占所有SAH的1%~2%[2]。其头颅CT/MRI提示出血主要分布在中脑和脑桥前方,或围绕脑干,不波及前后纵裂和外侧裂,此类型的SAH预后较好。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bAVM)破裂主要表现为脑出血,小部分患者表现为SAH、脑室出血或混合型,占所有SAH的1%~1.5%[2]。此外,颅内夹层动脉瘤破裂所致的SAH也值得大家关注,多见于椎基底动脉颅内段。SAH的其他病因还包括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oyamoya disease,MMD)、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血管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结缔组织病、颅内肿瘤、血液病、凝血障碍性疾病及抗凝治疗并发症等。总而言之,充分认识SAH的各种病因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二、科学合理运用量表对SAH患者病情进行临床分级是制定治疗决策、预测并发症和预后的重要手段
三、神经影像检查为SAH患者明确病因及指导治疗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支持
书籍广告
四、针对SAH病因进行精准手术治疗是防止再出血、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书籍广告
除了动脉瘤,部分bAVM破裂也可导致SAH,其再出血风险、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应积极治疗。bAVM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及以上方式的联合治疗。其治疗尤其是栓塞治疗的复杂性远大于动脉瘤,《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9》[11]对bAVM治疗的相关内容也做了阐述,帮助医生加深bAVM的认识。DAVF和颅内夹层动脉瘤也是SAH的病因,临床实践通过介入栓塞治疗部分患者得到缓解,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书籍广告
五、神经重症监护多学科协作是防治SAH并发症,改善临床转归的重要保障
书籍广告
书籍广告
(三)医疗中心收容量大小对SAH临床转归影响
国外资料显示,约15%的SAH患者从收容量小的医疗中心转送到收容量较大的医疗中心[28]。与收容量大的医疗中心相比,SAH患者被收治到收容量小的医疗中心病死率可升高10%~20%[29],且这些患者远期转归良好率降低18%~29%。有数据显示,由神经重症监护医生指导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能降低SAH患者病死率[30]。收容量大的医疗中心(>60例SAH患者/年)的临床转归最好,而收容量小的医疗中心(<20例SAH患者/年)的临床转归最差。迫切需要建立便捷患者转运的机制,增强公众对SAH患者需要在收容量大的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意识。在我国城市发病SAH患者能收住到较好的医疗中心得到治疗,临床转归较好,而在县市级和农村SAH患者由于地方医疗中心诊治条件不足,SAH患者不能及时转运,部分患者不能及时诊治而延误治疗。随着国家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地方神经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神经重症监护、介入神经放射科医生专业培训的加强,这种状态必将改善。
书籍广告
综上所述,SAH是神经科危重症,病因多种多样,目前临床分级评估手段完善,神经影像技术可对其病因诊断和决策治疗提供较好技术支持。大型动脉瘤性SAH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支持神经介入微创手术。神经重症监护得到迅速发展,使得SAH患者病死率迅速下降,临床转归良好。然而SAH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发症多,仍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迄今为止,如何早期发现病因,评价未破裂动脉瘤的登记试验数量较少,SAH所致CVS、迟发脑缺血、迟发性神经功能恶化以及脑积水等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300问及案例分析》第2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