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北京十一学校:它的成功可以复制
疫情如大考,我们的学校交出了怎样的答卷?从基本面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有些校长平时疏于建设信息化校园,在技术、能力都不成熟的条件下,要求全体老师开直播、录播课;
没有老师在身边,缺乏有效监督,学生不仅学习效率断崖式下降,甚至发现自己不会学习了;
隔着屏幕跟老师交流,部分学生染上了“键盘侠”的邪气,公然在群里跟老师吵架。
一旦经受考验,很多学校暴露出日常办学过程中难以发现或者不予重视的弱点。如同学生的考试需要知识积累并不断更新自己,学校面临“考试”也要事先“学习”和保持“更新”,如此才有可能一转学校发展的“颓势”,在变动的环境中保持办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界公认的一面旗帜,北京十一学校是如何改善办学的呢?中国高端教育智库校长会持续研究名校办学经验和发展策略,通过专家解读,结合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学校如何运转》《新学校十讲》《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等著作,得出值得有志于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参考的结论:十一学校的成功可以复制,而复制的关键在于高度重视学校战略发展规划。
01
学校里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
其实都是问题
很多人说,从表面上看,李希贵是一个矛盾结合体:神色严峻,却常常妙语连篇;语速缓慢、行事冷静,却对教育改革热情如火、雷厉风行。在教育改革之路上,李希贵令人津津乐道的一项改革就是“取消语文课”的故事。
那时他还在高密四中,有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其他班的老师只好协助学生一块儿制定他们的自学计划,让学生去自修,同学们实在感到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学生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让学生读书,完全是一种“散养”的状态。
但期末考试成绩却让语文老师很尴尬:这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比平行班低,相反阅读题目和写作题目的成绩比平行班的成绩还略好一点。这个现象让李希贵开始思考: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课堂上那些汗水、那些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
2013年,李希贵在十一学校接触到欧洲留学一年回来的初中学生。当李校长请教,欧洲的学校跟中国的学校最大区别的时候,学生想了想说:“尽管区别有很多很多,但最大的区别还是信任。”他在德国的学校里,学校和老师什么事都信任他,当他离开老师视线的时候,老师以为他去做好事了。
他没有说后半句,但李希贵已经明白,当我们的老师见不到学生的时候,我们多数就认为他去做坏事了,这其实是一种不信任基础上的管教与控制思维。那么,我们怎么样跳出“管控”这样一个思维方式?此后,他就开始琢磨取消行政班,取消班主任制度,实行选课走班制,让老师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欣赏者,而非管控者。
李希贵这种教育思考,这种敢想敢为的变革成果在北京十一学校不断生发:鼓励学生随时组建团队去“创业”;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与诊断体系;开启校长陪餐制;引入外部智慧管理学校;制定《学校行动纲要》;建设教工健康促进中心……
独树一帜的教育与管理模式,使学校的办学成绩也成为传奇。连年来,北京十一学校的名校录取人数稳居北京前列。
从网上披露的消息来看,2019,学校文科680分以上5人(北京市14人,也是海淀前10名中的5人),最高分694分,文科650分以上25人。理科700分2人,最高分704分,文理市前十学校占比四分之一。理科670以上61人,650以上169人(以上均为裸分)。
文理650分以上占全市7.9%,占海淀区16.7%。文理超过自招控制线比例达96%。
02
用战略思维重新定义学校
十一学校已然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界的一朵奇葩,引得很多学校既想学,又觉得难度太高学不了,心痒难耐。
北京十一学校如何选定教育改革项目?改革路上为什么能克服万千险阻?要回答这些问题还要回到2007年,李希贵参与的一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2007年,他到北京十一学校担任校长,也正是这一年,他开始了“新学校行动研究”,希望重新定义优质学校的标准——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而不是停留在外在:家长关注的升学率,领导和同行眼中的教育质量。
李希贵说:“这个本来理所当然应该属于孩子的地方(学校),变得越来越不招孩子喜欢,它甚至已经成为某些成人显示自我或者某些地区标榜业绩的场所。”
新学校行动研究的核心就是引导学校制定发展战略。学校要有战略,校长自己也应该有战略,李希贵认为,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个体都应当有自己的战略。
学校有了发展战略规划,就像有了一张通往未来的地图。
在西方,很多学校每年都会有一次战略年会,一般由学校的骨干参加,就是各个学科的主任和校长,用2~4天的时间,封闭起来研究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战略。今年研究20020-2025年的战略,明年研究2021—2026年的战略,每年往前推一个年度,让学校始终有一个远大的战略目标。
03
五个维度,规划学校战略
如何制定学校的战略?李希贵曾引用多次组织通常使用的金字塔结构的战略图系,它显示出一所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规划自己的学校,北京十一学校正是使用了这个图系,有条不紊地规划学校发展,实现了从一座教育高峰到另一座的跨越。
第一层
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愿景
在制定学校战略规划时,首先要明确,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到哪儿去),即学校的愿景是什么?
在李希贵看来,愿景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学校的使命和战略目标,即要把学校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们学校的使命是什么?
现在,学校每年都会招到这样的学生:有的高一学生已经自学了大学微积分,有的学生总分很低,但在某些领域发表的文章比老师还多。当这样的学生来到学校,我们该如何对待?
2000多年前,孔子强调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但当时还只是一个梦想。但这个梦想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已经有可能变成现实。在如今这个时代,教育工作者要提供丰富多彩、充满个性的课程,开发有宽度、有跨度的课程,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
教育的重要使命应该是发现,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与个性,创造多元的产品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不一样的课程,把看上去差不多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像他们自己。因为,未来属于有不同特质的孩子。
北京十一学校的使命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在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感受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流水线式的育人模式,必须最大限度地通过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帮助学生唤醒自己、发现自己,并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样的使命往往已经跳出自己的组织,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自身的价值。
学校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包括334门学科课程、26门综合实践课程、145个职业考察课程、172个社团、828个学生管理岗位,学生自由选择,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还相继开设了中英合作项目(A-Level)、中美合作项目(AP)、国际文凭组织合作项目(IB)三个国际课程,将国外课程先进的理念和优质的资源引入我校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
学校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一般来说,大部分学校的战略目标有4个:第一,师资队伍要达到一定的水平;第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第三,建设和谐的校园;第四,提升学校的品牌质量。
据此,北京十一学校设定的战略目标是,一流的质量,卓越的团队,能够让教师过体面生活的待遇,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的和谐学校。
第二层
学校从哪儿来?
——关键成功因素
第二步,学校要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学校为什么是现在这番模样?
2007年,李希贵刚到北京十一学校时,就趁着暑期,组织教职工进行“头脑风暴”,聚焦一个话题:此前的十多年里,北京十一学校迅猛发展,为什么会这样?
他想要找出学校的关键成功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他们回顾过去,总结出7条成功经验。
第一,学校有个特别的校长——连任20年的李金初校长。他是一个崇尚改革、一心办学、善于创造机遇、善于抓住机遇的校长。
第二,优秀的教职工队伍。学校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优秀教师,其中有20多位特级教师,20多位博士,还建立了一个博士后项目,有5名博士后,100多名硕士。
第三,始终坚持一个办学理念,有共同的价值观。
第四,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
第五,学制改革,吸引生源。上世纪90年代后期,学校实施了二四学制,即初中直升高中,二四分段。这种学制改革,超常规地吸收了好生源,每年都有四五十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
第六,不断创新改革的意识。
第七,条件和资源。十一学校是北京市市区内最大的学校,占地和校舍均达15万平方米。
经过十多年的分析摸索,如今北京十一学校的关键成功因素相对固定:教师、课程、个别化、内动力、国际化、数字化、生源、标准化。
如今,学生状态、教师情态和学校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课程的适切度有了明显提高。
二是学生的自我负责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日渐增强。
三是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四是资源服务于学生,学校整体状况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高度认可。
五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被激发出来,并逐渐具有了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
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最具影响力的中学”“市民满意度最高的中学”“毕业生最具竞争力的中学”。
第三层
实施战略规划之
关键成功因素指标
分析好学校从哪儿来,到哪去的问题之后,第三步开始就是思考如何践行学校的愿景和关键成功因素。
这是关键成功因素的延伸,即每一项关键成功因素的具体标准。
在北京十一学校,以教师为例,其关键成功因素指标分为:
充分认识师生关系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人人都是教育者,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自觉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全人教育能力。重视对教师管理能力和管理素养的培养,仅有学科教学能力已经无法应对今天的教育工作。
树立高远志向。每一位优秀教师都要具有成为教育家的理想。
尊重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
让更多的教师能够承担六年一贯的教育教学任务。
实施教师身心健康工作,实行个性化健康服务。
据此,教师的绩效指标也就有了大致的方向。李希贵在领导学校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组织成员的参与,强调唤醒他们的主体性,调动人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他认为,教师是学校里第一重要的群体,其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将决定学校组织的兴衰成败。因此,对于老师是激励而不是控制。在十一学校,他构建了一套多元的教师激励机制的方法。
比如,学校改革工资体制,实施双向聘任制度,八级职级岗位对应不同的条件要求和工资待遇,这是对教师最大的评价,也是最大的激励。
为促使教职工注重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制定了《教职工学术积分实施办法》。学术积分包括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和项目研究情况、学术成果的发表和奖励情况等,实行积分累积制,分金、银、铜三级,每年表彰奖励一次。
对于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有重大突出贡献者,学校还设立了“功勋积分”奖励。这些奖励办法和高三教育教学成绩评定一起构成学校的激励体系,成为学校教职工评优获奖、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第四层
实施战略规划之
战略改进领域
为了完成关键成功因素指标,学校内部对一些重要领域进行改进。
对新学校来说,这个领域就是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还有个积重难改问题就是部门多,开会多。校长、副校长、处室和年级这4个层级,有11个部门,部门一多,开会就多。不可避免地占用老师许多时间、精力。
怎么改革?把4个层级减到两个层级——校长和年级,让老师和学生的问题能够立刻反映到校长这里。相应的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机制也要搭建起来。
如此,老师有大量的时间和学生相处,没有相处的时间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此,减少老师和领导相处的时间,减少开会的时间,这非常重要。
第五层
战略规划如何传承?
——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一般而言,学校战略规划是三五年的中长期规划,在瞬息万变的教育大背景下,如何让规划传承下去?靠的是文化。在李希贵看来,我们已经到了用文化影响学校和管理学校的新时代。
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具化的文化表现。学校的文化是什么?如何讲好学校故事?
一个组织有没有文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员工的参与性。员工参与进来,大家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这点非常重要。在学校里,也是如此。
越来越多的学校要创建学习型学校。这不是说老师每天看看文章、读读书就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最根本的特征是分享,分享体会和收获。分享之后还要研究:我跟别人分享了什么?如果在这方面学校能有意识地收集一些故事,就能把这种文化真正传承下来。
为了了解什么是十一学校健康的文化,什么是学校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李希贵刚学校时,就把学校12年来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总结出108个重要观点,再由骨干老师和前任校长李金初梳理出20个最重要的观点,最后形成了一个“学校行动纲要”。
北京十一学校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共和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改革创新,不断向规律靠拢。
包容共生,学校是学生可以犯错误的地方。
不唯高考,赢得高考。
……
最后,李希贵认为,学校最重要的东西,一个是关键成功因素,一个是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围绕着学校关键成功因素来考虑下一步具体的工作,成为了十一学校教师们共同的一种思维方式。学校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会长期影响每一位教师,在没有制度管理的层面,每位教师也能够不断地、不懈地按照学校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去工作,这两个法宝是学校非常重要的杀手锏。
有了这两个法宝,学校的发展战略将如虎添翼。
李希贵一直谨记英国名校夏山学校校长尼尔对他说的话:“对于人,我是没有统治欲的,要是你对人有统治欲,你就不适合做一个校长。”我们需要的素养就是,你要研究需求,你要关注成长,你要为师生提供帮助。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这是战略发展规划要解决的问题。
每个校长的心里都要有一盏明灯,我们并不明确我们要走向哪里,我们今天想的是这个,但是我们明天又发现那个可能更是捷径,我们希望用更少的时间取得那么一个唾手可得的结果。我们需要摒弃这样的观念。
在当今这样一场迎接挑战的教育改革之中,我们更应该形成一套战略发展规划,并且始终走在这样一条尽管崎岖和坎坷,但却会朝着统一目标往前走。
04
如何“复制”北京十一学校?
很多人将北京十一学校的成功置于神坛,颇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之感。但是,经过对其关键成功因素——战略规划的剖析,不难发现,它的成功也可以复制。我们缺少的是选择正确的战术。
校长会定位于“卓越学校设计师”,以“给你一所好学校”为奋斗目标,帮助学校进行战略规划发展是其立身之本。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转型升级,由“从无到有”发展到“从有到优”。中国学校教育也随着时代的脉搏在跳动:从“应试教育”驱动下满足知识、技能传授等“硬需求”,到升级换代,倡导“核心素养”的“整体改革”。
再看学校现实,任何时间的变革都“犹未晚也”。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在《如何定义、评估和改变学校文化》一书中指出,一想到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每年都有机会做出改善,是何等幸运啊!教育就是如此不同寻常的一个职业:每一学年都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巧妙地利用这一学年周期是推动学校发生改变的有效方法之一。通常,学年、学期伊始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时间,教师、学生都在期待即将发生的事情!
经过大量案例研究,校长会率先推出“天地人和”卓越学校建设方法论,致力于提升学校管理品质和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影响力,成为校长们最好的朋友。
▼
校长会投稿邮箱: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原创稿件,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