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端教育变革时代:把握住这两个关键力,全面育人就能成功

王教凯 校长会 2021-06-11




教育名言:舒展自然,是教育最美好的姿态。



教育一定要培养人具有温暖的心、聪慧的脑、强健的体,好的教育一定是温暖的、负责任的、舒展生命的,既涵养美德,又启迪智慧,既锤炼品格,又润泽心灵,既传递知识,又塑造灵魂,既胸中有丘壑,又要眼里有山河。



教育最基本的常识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遵循孩子身心成长规律,在细微处影响孩子,帮助孩子自主学习,引导孩子自然成长,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彩上好每一堂课,利用契机做好每一次思想工作,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丰富、个性的发展。



举国抗“疫”,注定会被历史浓墨重彩,因为疫情的突发,也因为抗疫中那些可歌可泣的逆行者们的忘我与担当,还因为举国上下的众志成城,中国在全球疫情面前展现的大国担当。当然,作为教育人,在延期开学长达两个多月的日子里,思考最多的仍然是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教育的问题。


在教育部刚刚下发“停课不停学”的方案时,我们就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停课自主学,隔空育成长”的工作思路。其中有两个核心概念:一是自主学习,二是培育成长,这是我们一贯的教育主张,只不过面对疫情,教育的方式改在了“云端”。如此长时间的“云端教育”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尝试。


不过,我们在实践中对于未来,未来教育都有了更深入和明晰的思考:一方面是关于育人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对育人目标的深入思考,实际上,还是要为细致入微的思考我们国家所提出的关于教育的三个命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自主学习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被无数次提及。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自主学习是每一名教师的最高追求,也是每一名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同时它也是自律的一种主要表现。


三年前,我校在探索教育的根本的实践中并提出了以“自主”为核心的“五自品质”,即自信、自由、自主、自省、自然,并用一只手的五指分别来表示,提出了教师引导下的自育理念。如果一名学生真的具备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那么他的学习与成长便是自然发生的了。


所以,这里有两个关键力,一是自主学习的动力,也就是如何能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能让学生的学习超越时空的概念,线上线下、课内课外、随时随地均可以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认知;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自我明确需要学什么,知道怎么学,知道如何去选择和利用学习的工具,知道如何去推介和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


面对疫情,居家学习成长是孩子们最好的抗“疫”方式,教师每周都会给孩子们推送“居家健康学习生活指南”以及学生学习所需要的资源包,相当于学习支架,其中涵盖了学科学习、综合性学习及科学探究、艺术学习、体育锻炼、劳动技能等各个领域,引导孩子自主制订学习计划,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并且做到每日一省,随时在自己的空间展示和分享学习成果,其间,如有学习困难或者疑问单独向老师寻求帮助。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这个学习的过程:教师提出任务——研制学习支架(助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教师个别化指导——成果展示,学生是借助助学资源自主学习,教师是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教师的备课是研制学习支架,指导是基于学生的问题。其实,在无形间就已经完成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的意识正在逐渐形成,因为教师“放得开”,学生“更自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有了问题怎样求助?就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展现。



当线上教学随着疫情的结束而结束的时候,我们的备课、上课、学习、辅导又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将促使我们围绕备课方式、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作业方式的根本性革命,这些革命必将成为引发育人方式革命的导火索和切入点。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那么,培养什么样的人则是我们需要深度思考的育人方向性问题。我们还是要回到“疫情”中来,围绕着“疫情”这本无字大书,利用社会大课程,空间大课堂,践行德智体美劳“具身五育”的理念,通过数据分析、信息梳理、艺术涵养、体育锻炼、劳动体验等各种方式,将社会作为教材,将生活视为课堂,让每一个孩子居家接受生命价值观、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环境卫生等各个领域的教育。也正是在这段“隔空育成长”的时间里,我们对于育人方向也有了内涵的升华,我们提供怎样的教育让孩子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形成以缔造人类的幸福为己任的价值观,我们提供怎样的成长空间,让孩子们努力求真、向善、尚美,成为服务社会面向未来的“真善美”的有用人才。



教孩子求真,让孩子学做真人,应该是首要的目标。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比一切都重要,它应该是现代教育中本质的属性。“真”首先是一种科学精神,是一种源于问题的,不折不挠探究真理的学习品格,不人云亦云,面对大千世界的众说纷纭始终保持一颗“为什么”的好奇心。


就像在这次疫情中,面对每天如此海量的信息,如何去分辨信息的真伪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的孩子能否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呢?陈寅恪曾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们的孩子具有独立判断与思考的能力在这时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这种“审辩”的意识和能力,就能准确把握信息,不会造成信息的错误传播。“真”其次代表了“真学习”,怎样的学习是真学习,它是与“虚假学习”相对应的,简而言之,一味地被动接受就是虚假的学习,而自主发现问题,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就是真学习,也可以理解为自主学习,是在任务或兴趣的驱动下的主动探究。“真”还代表了人的真实、诚信的品格,这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道德修养;为人真诚就会与虚伪、伪善、欺骗等败坏的现象远离。在这次举国抗疫的战斗中,哄抬物价、售卖假冒伪劣的医疗产品的人也是存在的,让孩子做一个真诚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向善、尚美是每个孩子成长必备的品格。疫情期间,那些可歌可泣的“逆行者”,那些举国上下的众志成城等等一系列的感动的人和事,都被我们作为“教材”,让学生真的从中认识和感知了什么是人间至善和大美。也因为疫情,生命教育、环保教育、生存教育、劳动教育也被广大的教育人无数次的提及。但这份教材毕竟是不可复制的,我们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用一种怎样的姿态去告诉孩子:未来社会真的需要由你去创造善与美。


我们还是要从疫情的反思中去获取一些必要的信息。有人曾做过统计,78%的新发传染病都源自野生动物,17年前的“非典”是,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也是。为什么野生动物身上的传染病会在人与人之间大肆传播呢?原因只有一个——贪婪。所以,我们是去痛恨身上携带各种病毒的蝙蝠,还是应该反思我们人类自己呢?我想,只有我们自己真的去反思日常生活给这个充满生机的自然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的时候,我们再去讨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带着这些问题去深入思考,将问题转化为学科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综合性学习的项目,转化为课堂上师生辩论的问题,在这些转化中,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反思,对家国的热爱也就会自然的形成。


总的来说,全面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孩子会学习,善学习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方式问题,比方式更重要的是育人的方向。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


BDA School of 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 to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简称人开学校)是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人大附中优质教育资源,与人大附中联合总校、人大附中合办的一所12年一贯制的公立学校。学校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国际高端产业新城,是开发区核心区域唯一的学校。目前开设教学班135个,在校生4800人,教职工590人。学校以追求“温暖的、负责任的、舒展生命的幸福教育”为办学理念,传承人大附中基因,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教育,近年来办学成就斐然,社会认可度与日俱增,学校被评为北京市优质学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学生金帆书画院(书法)、北京金奥队、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作为唯一的中小学校参加了两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开与世界共美。




  校长会投稿邮箱: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原创稿件,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虫子
配图 | 闫炳


推荐阅读

● “贫穷激发斗志!” 网课之下,寒门学子说出辛酸与荣耀

● 解码北京十一学校:它的成功可以复制

● 中国基础教育的溃败,从教师变老开始

● 你的学校还好吗?“专业学校改进计划”第二季正式启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